Djer8gtykt 发表于 2006-7-17 19:43:18

要那么多“世界第一”做什么?

中国的持续高速发展,正在引起世界的关注,也在影响着中国的国民心态。

  最近,英国广播公司公司针对中国一些地方对“世界第一”的过分强调发表评论,认为这是一种“弱国心态”的表现,指出中国需要“大国强民”的健康心理。这一评论显示国际舆论不仅关注“中国的崛起”,而且正在关注将以何种方式崛起。

  我们固然不必认为一家舆论机构的评论可以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但这一评论所说到的现象,以及现象后面的国民心态问题,应该说符合一些地方的现实。在一些地方,追求“世界第一”的超规模建设,发掘“世界第一”的不懈努力,表明了社会存在着某种“吉尼斯”情结,一种靠“世界第一”而不是靠人民生活的真实状态来证明发展的倾向十分普遍。

  “世界第一”的追求如此执着,在于人们意欲以此建立自豪感;非生活的、外在化的“标志性建筑”成为满足自豪感的最简便途径,证明了人们对自豪感的需要是何等迫切;不断增长的财力以及控制薄弱的财政支出方式,则为你追我赶的争夺“世界第一”之风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应该看到,今日中国的国民心态,构筑在“屈辱的近代史”的总体背景下。“屈辱的近代史”不仅打掉了传统中国老大自尊的精神气质,而且使得国民面对世界时很难具有“不卑不亢”的从容心态。处弱则卑,居强则亢,更多的时候则是自卑与亢奋的奇怪整合,导致人们失去原则感、价值感,生活的意义被符号化的“标志物”所取代。

  这种“弱国心态”不仅表现于追求“世界第一”的风气之中。近乎偏执的“争气”意识、把“展现形象”看得重于一切、对“国际友人”的好评欣喜若狂、对“歪曲言论”怒火万丈、过于敏感地注意外国人的接待态度、顾盼自雄的“翻身”神色,以及吃饱了饭就要喊打喊杀的“复仇”叫嚣等等,变相发作的“不甘”之情,事实上建基于对“弱者”身份的深深体认。

  我毫不怀疑,在特定条件下,“翻身”之感可以为恢复自信提供便利。获得奥运金牌以后,人们可能对体育的真义有所领悟,而不是永远体育当作“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卫星上天以后,人们可能会较为自信地看待中国人在现代科技上的智慧。然而,很多时候,我又看到越来越多的“翻身仗”,不仅未能使历史的悲愤之情得以抒解,不仅未能使人们的心态回到不卑不亢的轨道,而且引发某种报复往还的亢奋之情,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张因情绪高张而扭曲的脸孔。

  当人们在足球比赛中对某支外国队一路嘘声地从重庆送到北京时,这种“民族感情”真的是正常的吗?当人们能够直言不讳地说“我就是恨×国人”时,难道真的是一个“站起来了”的民族吗?一个真正“站起来了”的民族,一个心态正常的民族,需要牢记的历史、是教训而不是仇恨。当历史的欺压永远变成永久的仇恨时,表明这种你仍然未能走出被欺压的心理;当“八国联军”仍然成为你现实的交往态度时,表明“八国联军”仍然驻扎在你的心田。你可以说这是“不忘血泪史”,但孔子所说的“以直报怨”,民间所说的“生活还要继续”又有何价值呢?

  我甚至反对所谓“大国强民”的说法。中国是一个大国,但世界上有许多小国。那些小国的人民,永远没有“大国梦”,是否就只能做“小国弱民”?世界原本不是这样。无论大国小国,他的人民会为国家和民族而自豪,他的人民都能够不卑不亢地面对世界。每个人生活的意义,都是世界的意义的一部分,一个人无论生活在哪里,都可以因为它自己的生活而感受精彩。在世界面前,我们需要一颗平常心,这将胜于弱国心态或者强国心态。 (转自人民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要那么多“世界第一”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