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阳: 回忆女儿的中美小学学习生活
2004年12月,当我们全家从美国北卡州(State of North Carolina)回国的时候,我担心得最多的并不是我的事业,而是女儿的教育。我是2001年6月初前往美国从事研究工作的,半年后,女儿也随同妈妈前往美国探亲。那时候她才四岁半,尽管中国字不会写几个,但中国话已经说得很流利了。我还清楚地记得2001年12月30日我去北卡州的Durham机场接她们母女俩的情景。我站在出口处,静静地等待着她们出来。等了好长时间,她们终于出来了。我想女儿不知能不能认出我来,因为毕竟我和她已经有半年没见面了。不过这样的想法很快被女儿的叫声和快速奔跑打消了。女儿走出出口处早早地看到了我了,大声地叫着“爸爸” 向我跑来。我的心里一阵激动。那时候和女儿团聚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毕竟她们千里迢迢地从杭州赶到北卡和我团聚了。
女儿到达美国后,第一要解决的事情就是她的上学问题。北卡州规定,孩子满五岁就可以上小学里的学前班 (Kindergarten)了,学费是全免的。五岁之前则如果家里没人照顾孩子的话,就要进入幼儿园(Preschool) 。幼儿园的学费是昂贵的,每月大约250美元。由于女儿到美国的时候刚满四岁半,还不到上学的年龄,加上她刚到美国英文一句还不会说,所以有半年的时间,她和妈妈呆在家里。2002年7月的时候,我们所在的学区开始登记新生名单了。我去给女儿报了名,于是那年的8月,女儿就进入了那所名叫Sadie Salter 的小学(英文全称是Sadie Salter Elementary School)。从女儿上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面临着考验:女儿是否会适应美式教育,尤其是在她的英文一句也不会说的时候?我记得那天上学前反复教女儿的一句英文就是“I want to go to bathroom”(意思是“我要上厕所”) ,我担心她想小便了因不会说英文而闹出笑话。女儿是很聪明的,这句话她记住了,所以从上学第一天起她就很会告诉老师她的要上厕所的要求了。在随后的三个月的时间里,女儿在学校基本上像个“哑巴” ,除了我们教她的几句生活用语外,她不会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只能跟着同学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游戏、画画以及搞一些小制作等等。女儿在学校里每天的表现都会被记录在一个“老师家长联系夹”中。美国的小学生在新学年开始后,每人的书包里都会有那样一个联系夹。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需要家长做的事情比如交纳午餐费还有慈善捐款等等的通知都会放在那个联系夹里。我对女儿每天进步的了解大多是通过那个文件夹,另一个途径就是参加家长会。直到参加第一个家长会的时候,我才知道中美家长会的主要区别:中国的家长会基本上是大会形式,几十个家长聚在一起听老师讲话,而我在美国经历的家长会大多是老师与家长一对一的形式。一对一的家长会更容易使家长全面掌握孩子的进步情况。我记得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总会非常全面地向我介绍我女儿的学习进步情况。通过家长会我才知道,女儿在学校里主动开口说英语是在入学后三个月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告诉我说那天她和女儿的同学都很高兴,因为女儿会开口说英文了。从此女儿的英语进步很快,半年以后,她的口语已经和美国本土孩童没什么两样。语言关过了,女儿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上进步也很快了。来自班主任老师的表扬也越来越多了。
回忆女儿在美国的进步,我觉得至少有一下几点是值得写出来的:一是我们对女儿的信任。我们确信女儿是个聪明的孩子,她会在适应了新的环境之后在各个方面快速进步的。第二,就是我们对她的鼓励和表扬。那时候尽管是她的一点点进步,比如她能说出同班同学的名字,说出老师的名字,我们都会表扬她,说她会说英语了等等。因此在她的心目中,爸爸妈妈总认为她是最好的。第三,我们经常鼓励她每天回来的时候向我们讲述学校发生的事情。第四,我们会把女儿在家里的进步主动和班主任老师沟通,让班主任老师能经常关心和帮助她。也许这些就是女儿在美国进步很快的原因。
女儿在美国上完了Kindergarten后已经是2003年的6月。那时候我们已经不担心她的英语了。实际上到2002年底的时候我们已经不担心,另一件事情倒使我们担心起来:因为从2002年底开始,女儿在家里已经不愿讲中文了,满口是流利的英语。因为我们是要回国的,如果女儿把中文忘记了,将来回国后她又将会遇到中文问题。而这样的担心最终还是变成了事实。
2004年12月初我们回国的时候,女儿已经完全不说中文,即使说,也是断断续续不成完整的句子了。与中文相反,她的英文已经完全地道,发音之准确使我自己都望尘莫及。我们是2004年12月4日回到阔别已久的HZ。回HZ后马上联系我们所在的学区XZ小学 。校长很快答应让我们女儿插班就读。她在美国回来之前,已经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了,所以我们让女儿插二年级学习。那时候WYQ老师是2(1) 班的班主任。女儿第一天入学的时候,受到了W老师和全班同学的热烈欢迎。现在还可以在XZ小学的网站上看到W老师写的欢迎文章“欢迎你,美国来的小姑娘” 。现在想来,那篇文章对女儿的自信心的树立起了很大的作用。那时候,她几乎听不懂老师上课的内容,中文字几乎不会写,连自己的中文名字也写得歪歪扭扭。女儿是2004年12月5日入学的,已经接近二年级上学期期末。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发现她的中文几乎没有进步。在那个学期开家长会的时候,记得数学老师向我介绍了女儿的学习情况,我发现女儿在数学计算方面确实进步太慢。那时候她在全班毫无疑问是最后一名,并且拖了班级在全校各项评比中的后腿。我的心里是着急的,但我深知着急是没有用的。我相信我们女儿的智力,相信她会在不久的将来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取得应有的进步。所以,2005年上半年,我们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在她的学习辅导上。我们没有说任何女儿能力不行的话,我知道那样的话无疑会刺伤她的自尊心。有时候气起来说她“笨” 也是有的,但女儿知道我们说的不是真的,因为平时在家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开玩笑说某某“笨” 。半年以后,也就是2005学年结束的时候,尽管女儿成绩不是那么理想,但毕竟,她已经能够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了,学期结束的时候,获得了“进步之星” 荣誉称号。她非常自豪,那天她把奖状拿回家的时候,我们好好地表扬了她一番,尽管我们心里知道其实她面前的路还很长,她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赶上全班同学。
女儿升三年级是她学习进步的一个转折点。班主任是YJ老师。Y老师是个很懂得孩子心里的老师,她能够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我知道表扬和鼓励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力。老师的赞扬比家长的赞扬更能促使孩子自信心的树立,尽管家长的表扬也有一定的作用。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发现女儿的进步一天比一天快。她经常会回来跟我说今天杨老师又奖给她一个小苹果了,几天以后又告诉我说老师又给她一个大苹果了。说实话,第一次她告诉我老师奖励给她苹果的时候,我还以为Y老师真的给她一个苹果吃。后来才知道那是一种鼓励孩子进步的特殊奖品,是一种象征。在女儿进入三年级之前,暑假中我们确实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帮她补习缺失的功课,每天都按时完成暑假作业,那些努力也许奠定了女儿三年级成绩进步的基础。Y老师经常会告诉我孩子的情况,我们发现女儿的最大缺点是动作很慢,做作业一点不着急。对女儿的这个缺点其实我们早就注意到了,只是花了很长时间也没能纠正过来。于是从三年级开始,我们把促使女儿加快做作业的速度作为一个主要任务。现在,我们发现女儿的速度快了,明显地快了。我们的方法之一就是表扬。她只要每天快那么一点点,都认真地表扬她。促使她快的方法之二是计数法。所谓计数法,就是指定她在我数到某个数字之前作业一定要完成。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因为计数对她来说是一种压力,她知道如果到时不完成,就要被训斥。而其实她也知道我们不会真的训斥她,最多就是瞪她几眼而已。她的速度就是这样被我们在老师的配合下一点一点加快起来。三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女儿经常会被Y老师留下来做作业。被老师留下做作业本身对女儿就是一个促进作用。为什么自己被留下而其他同学没被留下来?一定是自己成绩不好或者动作慢才被留下的。所以我觉得留下做作业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学生进步的好方法。还有一件对女儿进步有巨大促进作用的事情就是Y杨老师的家访。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家访,我看到了女儿的自豪和自信” 发表在XZ小学的网站上。同时在女儿自己的个人博客上配发了Y老师家访的照片。自从那次家访以后,我们发现女儿的自信心一天比一天强。到了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时候,女儿的数学经常得优秀了,语文的写作也经常被表扬了,英语经常领读了。我们的心这才有点放下来。
回忆女儿的进步,确实是波澜起伏。开始是到美国时担心她英文方面的进步,到后来是回国后担心她中文方面的进步。但我们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从来没有对女儿失去信心。我们做的事情就是配合学校的教学各个环节,努力增强女儿的自信,让她知道她目前的成绩差并不是因为她智力差,而是语言问题。因为不懂才不会做题这是我们灌输给孩子的观念。我们没有说她天生就笨这样的伤孩子自尊心的话。事实上也是这样。记得2006年2月底我去XZ小学3(1) 班接女儿,班主任Y老师告诉我女儿现在各个方面已经赶上来的时候,我的心里确实是一阵轻松和高兴。心里由衷地感谢杨老师以及各位任课老师对我女儿的帮助和鼓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