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少数族裔和家庭教育
送交者: 梦里水乡 2006年11月12日11:57:11某日与朋友闲聊,说到我将要面临的GRE考试,也提及我感受到的一些压力和担心。那位朋友安慰我说:没事,中国人么,考试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今天我就这个例子展开一个叫做“模范少数族裔”(model minority)的讨论,以及作为家长这一理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
上了一些课,读了一些阅读材料,参加了一些讨论,下面是我对 “模范少数族裔”这一概念的整理。60年代,美国一位社会人口统计学家威廉*皮特森(William Petersen), 第一次在他的一篇research paper"日裔美国人的成功"里用了这个词,并在《时代》杂志上发表。后来美国人发现他们很喜欢这个词,所以“模范少数族裔”延续至今天。它特指所有亚裔美国人(Asian American)或在美国的亚洲人。其含义为这一社会群体具有以下特征:重视教育,接受良好的教育,勤奋,聪明,天生擅长数学和科学,礼貌,以家庭为重,遵纪守法,成功,顺从,被动,忠实,是所有在美的少数族裔的模范。表面上看起来这个词是对亚裔美国人的赞赏。但实际上它意味着一种负面的、错误的刻板印象,是在编造一个模范少数神话(myth of model minority) 以达成某些目的。
“模范少数神话”至少有三个弊端,其一激发种族矛盾。将亚裔美国人拱为少数族群中的模范,目的为鼓励其他的少数族群:黑人(African Americans) 和拉丁美洲人(Latino Americans),学习亚裔美国人努力工作,为“美国梦”(The American Dream)而奉献。这无形中刺激了其他少数族裔对亚裔人的不满甚至仇恨情绪。黑人说了,从美国一独立我们就争取平等,努力了上百年,你们亚裔人算什么东西,来了几十年就让我们学习你们?拉美人说了,宣扬亚裔族群在经济方面的成功实例,就是影射黑人和拉美人的惰性及其对联邦政府的经济依赖。这个神话让亚裔美国人成了经济危机的代罪羔羊,不但其他的少数族群 (尤其是劳工阶级) 将亚裔美国人当成竞争的对手,造成少数族群分裂彼此排斥,更让白人害怕甚至憎恶这些极有可能抢走他们工作的亚裔美国人。就拿学校举例:学校里排名,前20%有很多亚裔。数学小组,科学小组挤满亚裔。比赛名额被亚裔抢走,即使别的种族的学生有机会参赛奖杯也被亚裔学生捧走。各别名校里亚裔学生有过半现象。这些画面被肆意夸张,无限放大,于是学生抱怨资源都被亚裔学生抢走,学校开始卡亚裔名额,学校里开始歧视亚洲人,种族矛盾日益激化。
弊端之二:观点片面。亚洲人有几亿,美国亚裔人也成千上万,不错,有些人是很成功,但用一种概念概括成千上万人终归有些片面,所以这是一种偏见。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亚裔人会因为这个神话而被忽略,从而得不到帮助。因为媒体大量报道亚裔学生学习如何好,亚裔人如何经济成功,生活如何富裕,所以学校招收亚洲学生时提苛刻的条件,批奖学金设重重障碍,学校里老师认为亚洲学生学习都好,亚洲学生总是最后得到老师的帮助,政府不批给亚洲人经济补助,穷困线下以的亚裔悲惨的生活,身体残疾的亚裔得不到帮助……不要以为你自己不会受到影响,我的同学曾经是这一神话的受害人。某课的老师因为他是亚裔学生所以对他说:“亚裔学生理应做的比别的学生好,在我这里我对亚裔学生要求更高。”别人能得A的作业就一定要给他B。不要说真金不怕火炼,他要把作业做的完美无缺老师也找不出差之类的话。要点不在这里,而是老师判分不公正,对待不同肤色的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有背法律和师德。完善自己没有错,但面对不公正首先要做的是保护自己的权利。我们自己再完善也不能改变他不公正的态度。这种完善自己的意识也是“模范少数族裔”的产物:如果你有问题,一定是你自己不好,没有达到模范少数族裔标准。“模范少数族裔”宣扬的是自我责难,抑止掉了亚裔人寻求帮助,抵抗不公正待遇的勇气。
弊端之三:变相种族歧视。表面上看model minority 是白人夸了我们一句,其实他们是希望通过宣扬模范族裔使其他少数民族都能想亚裔人那样踏实肯干又乖巧顺从,换句话说只要给我们做贡献就行了不要给我们找事。在美国每一个城市,不论大小都有至少一家中餐馆。但经营中餐馆的华人在他们的社区里有多少参与度,多大发言权?恐怕寥寥甚微。也就是说,你,亚裔人,我需要你为我服务的时候,你要在那里,但我不想让你成为我生活里的一部分。从前面那些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模范少数族裔理论”掩盖了包括华人在内的亚裔美国人在美国面临的社会压力、种族歧视等现实问题,忽视了华人在取得成功背后的艰辛、苦涩和面对不公正时的孤立无援。 “模范少数族裔”之说不仅误导美国公众,而且是对华人及其他亚裔美国人的变相歧视。在这一理论的遮盖下,我们失去了保护自己的权利,甚至连诉说自己受到了歧视的权利都没有。这种变相种族歧视简直比直接的种族其实还可怕。
总而言之,“模范少数族裔理论” 煽动起其他种族对亚裔的不满情绪,制造了一个片面的假相,使需要帮助的亚裔羞于启齿,而得不到帮助,无辜的背负了不切实际的压力。这些对人种的偏见是人权的不平等。且这一理论巧妙的掩盖了亚裔族群遭受的所有这些不平等,让我们有怨都无处申。
最可怕的不是别人给我们戴高帽子,已达到操控,管制,忽视,甚至是歧视的目的,最可怕的是我们自己不能认识到这个理论的实际意义。相信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以听到类似于文章开始那段对话,说明很多亚裔接受并内在化了这一概念。我的华裔同学Lily(化名)和一位白人男同学Jay(化名)在facebook上有这样一段对话:
“Jay: Lily, 你个子这么高,还天生卷发,你怎么就是华人了呢?
Lily: 呃……我数学好啊:P”
不难看出,Lily的回答充满骄傲与自信。因为自己数学好而自信并没有什么错。但Jay的提问虽然包含着对Lily的奉承,却也充斥着一种偏见,对华人甚至对整个亚裔。在他的概念里华人就都应该个子矮,直黑头发。Lily没有反驳这种偏见,反而以数学好作为一种华人都该做到的事炫耀,从某种程度讲,加深了“模范少数族裔”在白人中的印象。亚裔人中是有很多数学好的,但无法否认也有数学不好的。她这样一说不要紧,那些数学不好的华裔被忽视了。当他们需要帮助时,也许羞于说出口,也许可以帮助她们资源被限制了。
下面这段文字摘自留学频道网:
在美国,亚裔学生一向被视为模范少数族裔,而华裔学生更是“模范中的典范”,背负着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面对着升大学、申请奖学金、SAT考试等问题,华裔学生承受着超负荷的压力和痛苦。 (那些认为在美国上高中轻松的人实在是冤了这些孩子。也许你会说肯定比在中国上高中轻松。我只能说压力的形式不同。中国是那一次高考。美国,学生的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学校考核的东西非常繁杂和全面。跑题了,赶快回来)
亚裔生录取率有限 每年都有优秀华生落榜。杰克(化名),自纽约明星高中史岱文森(Stuyvesant)毕业,今夏学业总平均(GPA)高达93%以上,在连续接获几所名校的拒收通知后,一向自信的他突然崩溃,自责之余情绪跌落谷底。杰克的父母并没有因为他未能进名校而责怪孩子,但从小在父母亲鼓励下,一路考进资优中学的杰克,却对自己感到失望,更认为自己的表现不符父母的期待,让父母没面子,一步步钻进牛角尖中。服务于纽约西奈山医院及艾姆赫斯特医院的华裔心理医师杨韵华,近年来负责处理青少年案例,杰克就是她所辅导的案件之一。杨韵华强调,此时父母亲必须设法协助孩子重建自信心。父母应该清楚的向孩子表达,这只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一次小小的失意,并不代表他的未来就此定局。更要明白告诉孩子,求学应基于个人的选择及兴趣,而非为了父母,不论到任何大学就读,只要善于掌握资源,同样能达成目标。
前两天我把主页换成黑色,为了悼念好友Katie。她是UConn一名漂亮的韩裔本科。在社会,家庭,学业,感情,学校等多重压力下她选择了离开。不能不说“模范少数族裔”在这里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有多少亚裔人为了和模范少数族裔理论里描绘的形象一致而苦苦支撑。Katie学习很好,在学校里在也是很活跃的女孩。在别人眼里她美丽,可爱,上进,活泼,简直就是完美的。有谁知道为了维护这个完美的形象,私下里的Katie有多苦。这种苦她羞于向他人提及,苦闷越积越多慢慢形成抑郁,有朋友劝过她去看心理医生。但也许她认为去看心理医生就代表自己有暇癖,为了那个完美的形象,她拒绝了。抑郁症又转化成严重的忧郁,最终超过了Katie的负荷。
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自1996年以来21人自杀 13人是亚裔,占62%,而亚裔学生仅占康大学生约14%。这些宝贵的生命用以唤醒我们对“模范少数族裔”的认识实在是太昂贵了。
我喜欢贺阿姨评价她女儿Sally(化名)的方式。Sally虽然是华裔但不喜欢数学和自然科学,而比较擅长英语,新闻,写作,艺术。 贺阿姨为女儿营造了一个健康的家庭学习环境。她不像很多华裔家长那样会因为儿女的数学,科学成绩不好而觉得丢面子,也不觉得写作,艺术是没用的学科,也不会施加压力逼女儿某课必须拿多少分。她会全面的评价Sally,赏识她在写作,艺术上取的成绩,支持她学新闻业(Journalism),在她需要帮助的科目上给予充分的鼓励和必要的帮助。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独特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算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并无孰优孰劣。不论对人对己,我们应该没有偏见的看到并欣赏人之所长,而不是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套看某一群体。因为这样做很容易出现这一群体中的某些人并不符合那个模式的现象。这些不符合模式的人会被看作不符合标准,这是不公平的对待他们。设想如果贺阿姨对Sally说“你是中国人学什么新闻业?”“你是中国人为什么数学不好?”Sally还能有现在这样健康的家庭环境么?也许数学学不好,还埋没了她的写作天赋。
为了Katie,为了像她生前那样生活在“模范少数族裔”的阴影下的亚裔,为了这学期以来我学到的关于亚裔人在美国的历史等知识,我倾尽全力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自己对“模范少数族裔”有更清晰的思路。也希望在华裔圈中对“模范少数族裔”有更深刻的认识。当我们再听到别人用“模范少数族裔”夸赞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否应重新考虑这个夸赞对整个亚裔的影响?在一批又一批的人权推动者努力下,美国日益呈现一个平等的社会。不可否认种族主义仍然存在,这需要的不仅是人权推动者的努力。起码可以从对待自己的(将来的)子女开始。全面客观的看待他们,不让他们受到“模范少数族裔”的侵害,尽量营造健康积极的家庭环境。不要说与种族主义抗衡不是自己的责任,如果将来我们的子女,我们子女的子女,甚至更多代子女以后,他们还生活在“模范少数族裔”的笼罩下,那么我们应当感到羞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