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9933 发表于 2006-12-18 01:51:37

精英阶层父母怎样培养精英儿女

精英阶层父母怎样培养精英儿女
李泽楷

  中国渐渐开始形成这样一个阶层———经过多年的打拼,成为社会的精英,他们物质富足、生活富裕,并希望孩子成为跟他们一样的社会精英。

  李泽楷靠打零工挣生活费

  有人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那么,从现在开始做。真正的“贵族”会成为将来时代的精神领袖、社会中坚,成为良好生活品位、优雅时尚的倡导者。他们就诞生在今天的土壤里,诞生在今天的教育中。这跟培养孩子勤俭的美德并不矛盾。

  据说,当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李嘉诚便专设小椅子,让他们列席公司的董事会,颇有点过去宫中培养王子的味道。为了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掌握现代科技,李嘉诚将两个儿子都送到了美国留学。这种投入当然为今后李氏家族的长盛不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但他平时也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美德。在美国留学时,次子李泽楷的零用钱,都是在课余兼职,通过做杂工、侍应生挣来的。每逢星期日,他都到高尔夫球场去做球童打工,背着大皮袋跑来跑去,通过自己的劳动,领取一份收入。李泽楷打工所得,除了日常零花外,还资助生活困难的同学。李嘉诚知道后十分高兴,他对妻子说:“孩子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准有出息。”

  所以,说到底,平民教育也好,贵族教育也罢,对孩子的教育还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教育上的花费多少不是本质,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重点。家庭条件好对培养孩子当然有优势,关键是如何利用这种优势。杨韶刚教授说得好:“社会精英阶层大多在企业或某些部门担任要职。如果能够恰当地利用好这种优势,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培养,就可以把孩子培养成为真正的社会精英。”

  言传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社会精英阶层对他们的子女如何进行教育,已成为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问题。精英和富人家庭子女的教育本身有很多独特性,值得我们认真的思索。

  一、物质上不宜过分溺爱

  有些家庭有优越的家庭物质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子女在教育方面的智力投资,但是,由于大多数富人家庭偏重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所以忽视了培养孩子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言而喻,父母的“宠爱有加”,只能导致“马病肥死”的后果。在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对他的马非常宠爱,终日“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其结果可想而知。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现实的状况同样需要反思。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精英家庭子女中,75% 在行为上表现出不稳定倾向;15%学习成绩差,缺点错误较多,甚至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气,只有约10%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人。笔者在与中小学老师的学术交流中,也经常听到这样的反馈,现在学校里最难教的孩子就是“当官的”的孩子和“大款”的孩子。这些现实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二、工作忙不是忽视家庭教育的理由

  一般而言,大多数社会精英工作都非常繁忙,很少有余暇来关照和教育子女。他们要么把孩子完全推给学校,要么放任自流,要么花费巨资让孩子出国留学,以为这样就算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但是,这些父母良好的本意却未能获得满意的回报。一些孩子品行不端,甚至结交社会上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堕落成为犯罪分子;一些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在精神和教育上的关爱,对家庭没有好感,如果在学校里也没有获得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就会产生离家出走、甚至抑郁自杀的念头,成为“问题儿童”。

  美国第一位华人女部长赵小兰曾经深情地回忆说:“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伸出了手,不但使孩子获得了知识,而且增进了父女亲情。这份亲情除了支持孩子度过眼前困境,还成了孩子的终身精神财富。”终日忙碌的父母们,请你们千万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

  三、利用自身优势培养精英子女

  社会精英阶层大多在企业或某些部门担任要职。如果能够恰当地利用好这种工作优势,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培养,就可以把孩子培养成为真正的社会精英。

  北京和平思创科技发展公司的总经理邓和平,鼓励儿子从小就保持好奇心,培养他具有爱动脑、好动手的习惯。父亲在家忙碌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培养儿子的兴趣,教给孩子一些有关的知识和原理。当儿子在13岁提出“我能不能和你一起干”的要求时,父亲表示同意。每逢星期日,儿子就来到公司,开始工作。事实证明,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在学校里品学兼优,而且在音乐、体育、科技发明等方面都小有成就,在公司里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发展和认可。父母还培养孩子懂得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使孩子从小形成了一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正是社会精英利用自身优势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成功范例。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条件和要求,不同的子女也有不同的特点和人格差异,在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时,关键还是要“以孩子为本”。父母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孩子,善于观察和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兴趣,然后再结合自己工作上的优势,给孩子提供发展的机会。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亲身“参与”到某个活动中时,才会产生对做好这件事的“责任感”,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才有可能形成“创造性”。

来源:《民营经济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英阶层父母怎样培养精英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