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unes 发表于 2007-3-16 18:25:40

节目中怒砸“赝品” 王刚:不给金钱渗透机会(图)

中央电视台的《鉴宝》热播,各地方台纷纷效仿,鉴宝类节目风声水起。越火热也越遭骂,有人说,鉴宝类节目就爱找托儿,以次充好,哄抬价格,一张假画被当成真迹估价上百万元,鉴定专家把赝品拿到节目中骗证书……近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两年越来越风靡的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部分节目已经严重扰乱了收藏市场,应该加以整顿。”有文物专家如此呼吁。

  “中国已有大约八九千万的藏家,而全民收藏的热度仍然有增无减。”王刚前晚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这位娱乐圈最出名也最专业的“藏家”日前突然抛下一切,跑到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节目当主持人,为人一向低调的王刚却做出了最高调的事——每期节目,他都会把检验出来的赝品当场砸碎,甚至因此还把自己的手指给砸伤了。王刚解释他这么做的动机,收藏在很多人眼中看来是件有关艺术的事,但在更多人眼中看来却是件有关发财的事,“而任何事一旦涉及到金钱,就会变得很复杂”。

  【回应“砸赝品”的三大质疑】

  2007年1月6日22时,北京卫视正式开播了新栏目《天下收藏》。按岁数算,刚满百日的《天下收藏》只能算是国内众多同类节目的“小弟弟”,但因为王刚“砸赝品”的“过激”举动,这个“小弟弟”却迅速吸引了众多的资深藏家和普通观众。至今,王刚已经“砸”了十数件赝品。对于他的做法,外界普遍存在着三大质疑,而王刚平静地对此作了一一解答。

http://www.ln.xinhua.org/xwzx/2007-03/12/xin_110304120910970215376.jpg

王刚在鉴宝节目中当场打碎赝品

  质疑一:虽是赝品,但却有可能寄托着藏家的感情,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砸之,会不会伤了藏家的心?

  王刚:首先,伤心二字值得推敲。到底是赝品被砸伤心,还是买了赝品却最后发现受骗来得伤心?所以有句话叫“长痛不如短痛”。其次,卖赝品的人诚然可恶,但是买赝品的人同样负有一定责任。买了赝品,有时候是因为眼力不好,有时候则是因为“贪”字作怪。我发现,凡是无意中买了赝品的人多半有一种捡漏(收藏用语,指花小钱买了大价钱的货)的心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我砸的赝品里,没有一件是买家花了真品的价钱的。当然,捡漏的心理谁都有过,包括我在内。就算那些了不起的专家也不敢拍胸脯保证说他们从没打过眼(打眼,收藏用语,指内行人买了假货),上过当。但是,现在市场上已经没有那么多漏可捡,甚至基本没漏可捡——很多时候你看着是“漏”,其实是个“雷”。所以我砸赝品,是要给大家一个警醒,让大家克服那种想捡漏的侥幸心理。

  质疑二:在那么多鉴宝类节目中,只有你主持的《天下收藏》用了“砸赝品”的做法,有些人认为这是一场“作秀”。

  王刚:我理解这种想法。但是,假如做栏目的人想获得更多的观众关注,这真是件再合理不过的事情。现在不是有句流行语叫“吸引观众眼球”吗,我认为这个说法没有褒贬,而是一个中性的说法。假如“砸赝品”能因此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我只能说,那真是太好了,因为我们没有诲淫诲盗,我们只是去伪存真。

  质疑三:有些观众担心,在短短的一期节目时间里是否能百分百地分辨对赝品和真品,万一砸错了怎么办?

  王刚:这一点我可以跟大家保证,我们不会砸错。当然,世界上没有百分百的事情,但起码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质疑我们砸错任何一件赝品。首先,我们请的鉴定者是多领域的。第一类是一流博物馆的专家,而不是那些整天呆在书斋或研究所里搞理论的体制内专家;第二类是国内外一流的艺术品经纪人,他们长期战斗在第一线的,真金白银地接触市场,对于赝品的嗅觉非常灵敏;第三类是拍卖公司的负责人,他们专门负责收藏品,因此眼力一流。而且我们还有一个“保险”,我们采取的是一票否决制,也就是说,只有所有专家都同意这是赝品,我才会砸。

  【关于鉴宝类节目的背后猫腻】

  因为文物蕴涵着巨大的市场价值,鉴宝类节目虽然看上去有点“边缘”,但实际上却是很多行内人心目中的“肥肉”。对此王刚坦言,虽然才做了3个月的主持,可他感觉“累极了”,比以往拍电视剧“操心多了”。在貌似平静甚至清雅得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节目表象背后,是王刚不为人知的默默坚持与战斗。

  风险:藏市风险大于股市

  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喜欢收藏,这是尽人皆知的,但是你主持这样一档有争议的节目仅仅是因为出于兴趣吗,还是更多地出于一种对改变收藏市场现状的责任感?

  王刚(以下简称“王”):责任感肯定有,但我不敢说,我就是冲着到文物界打假而来主持这个节目的,那是谎话。我只想在我的节目里给大家提个醒。为什么电视上整天说,“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却没有人说“藏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记:你认为藏市跟股市具有相同的风险?

  王:或许藏市的风险更大。因为假如给你三五个月,你基本上就知道该怎么炒股了。藏市不同,它有着强大的技术障碍。只有不断接触疑一流真品的人,眼力才能不断提高。

  忠告:别把电视当“教科书”

  记:作为一名资深的藏家,你最想给中国的藏家怎样的忠告?

  王:不能急,更不能贪。君子爱才,取之有道。这“道”,一是指道德,二是指方法。两个“道”,缺一不可。所以,我砸赝品实际上是“一石二鸟”,一是警告那些造假贩假的人,二是劝告广大的买家不能太贪心。

  记:中国的藏家有很多,但是不可否认,其中相当数量的人其实并不太懂行。对他们而言,电视上的各类收藏鉴宝类节目实际上就是他们的“教科书”。你认为呢?

  王:电视诚然可以教给观众一些基础知识,但不能就把它当“教科书”。因为电视屏幕就那么一点大,你再凑近了看,也很难看出个所以然来。

  焦点:把不良企图扼杀在萌芽

  记:有些藏家指出,部分收藏鉴宝类栏目存在猫腻,包括把赝品鉴定为真品。你了解这样的情况吗?

  王:我不太方便评论同行的节目。不过,我相信这种情况在所难免。为什么现在大部分同类栏目都在财经频道播出?因为这些藏品蕴涵着巨大的市场价值啊。说实话,我几年前在别的电视台也主持过类似节目,结果发现真品实在太少了,我不能忍受滥竽充数,所以有一次我甚至在主持的时候跟节目组的人吵起来了。所以我就不干了。

  记:你现在的节目遇到过关于金钱方面的干扰吗?

  王:有,内部外部都有。一个栏目一旦有了点名气,各种势力就会渗透进来。比如有人会说,我能不能出300元钱,然后你把那个赝品卖给我。当然不行,我怎么知道你回头拿它干什么!所以我索性一锤子把它砸了,把这种不良的企图给扼杀在萌芽里。

  记:每个收藏鉴宝类节目都会给藏品估价,有藏家认为,现在各栏目的估价普遍比市场价高出两三成,这很可能会扰乱市场。

  王:我们也有类似的顾虑,所以我们的做法正相反。很多在节目中出现的藏品后来都拿去拍卖了,结果证明,我们的估价普遍低一到二成。还有,节目都是在拍卖之后播出的,为的就是不影响市场价。我认为任何涉及金钱的事情,再谨慎都不为过。

  记:很多节目都会给真品开证书,你的节目这样做吗?

  王:我们不开证书,我不希望有人拿着证书出去招摇撞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节目中怒砸“赝品” 王刚:不给金钱渗透机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