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9933 发表于 2007-3-22 23:48:10

中国的学术界应建立民主自治的原则

2007-3-5 03:29 发表
中国的学术界应当把民主作为最基本的假定,不应该把自己的学术观点作为敲门砖,向决策者邀功请赏,也不应该把自己的学术作为取悦大众的道具,而应该秉承民主的学术原则,畅所欲言。

2006年中国学术界纷纷攘攘,值得回顾的话题很多。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认真地梳理,人们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问题最终都转化为社会阶层分析,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产生广泛的争议。

学术界两极分化

关于中国两极分化的问题,在中国的经济学界变成了精英分子是否存在话语权垄断问题(经济学家吴敬琏否定中国存在精英分子和草根阶层);关于现代社会的性道德观念问题,在中国的社会学家那里演变成为是否存在“观点强制”的问题(著名的社会学家李银河发表声明停止关于性的讨论,原因是受到某些来自上层的压力);关于“博客”言论自由的争论,在中国的法学界演变成为是否剥夺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的问题(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贺卫方因为在新浪网上的博客被删除,而公开指责新浪网管理人员);关于“伪科学”的争论,在中国的自然科学家那里,最终演变成为争夺决策权的问题(科学院院士何祚庥主张废除中医,并且在全国政协提出相关建议)。总之,几乎所有个案讨论,最后都变成了不同阶层之间的激烈争执。

为什么中国的学术界会出现这种“异化现象”呢?原因非常简单,中国是一个缺少民主与科学传统的国家,中国文人长期奉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旦社会环境容许,他们愿意使出浑身解数,报效国家。所以,中国的学者从来没有在学术研究中获得长久的乐趣,他们把学术研究看作是治国平天下的重要途径。因此他们迫切希望自己的观点被决策者所采纳,最好的结局就是“学而优则仕”。而一旦成为决策者,他们便不容许别人质疑自己的观点,不允许异端邪说出现。那些没有进入仕途,或者观点不被决策者所采纳的学者,则牢骚满腹,借助于互联网络或者其他的新闻媒体,将矛盾放大,在社会上寻求自己的支持者。

总而言之,中国的学者很在乎自己的社会地位,要么在朝,要么在野。如果在朝,那么就必须清除意识形态中的“杂草”;如果在野,那么就必须安守本分。少数学者的观点不见容于社会,他们便将内心的苦闷和牢骚诉诸于互联网络,将自己的那份所谓追求真理的“情怀”变成为民请命的现实举动。

西方的科学家可以在某些观点上争论得面红耳赤,但他们绝不会扼杀持不同意见者;他们把民主看作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假定,把科学看作是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民主这个基本假定下,每一个学者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他们不需要看决策者的脸色,也不需要取悦大众,他们只对自己的学术负责,在自己所营造的学术氛围中追求无限的乐趣。

学者缺乏超脱精神

中国的学者缺乏这样的超脱精神,学术研究带有很强的政治功利性,而恰恰是这种不良的学术研究心态,把中国的学术界搞得乌烟瘴气。当决策者提出某项方针政策的时候,学术界一拥而上,提出各种各样的学术论断,以显示自己存在的重要性。这样的学术姿态,这样的学术研究方式,怎么能使中国的学术走上世界,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呢?

中国的学术界应当把民主作为最基本的假定,不应该把自己的学术观点作为敲门砖,向决策者邀功请赏,也不应该把自己的学术作为取悦大众的道具,而应该秉承民主的学术原则,畅所欲言。面对决策者的压力,学术界应该同仇敌忾,共赴时艰,绝不能像现在这样,自觉地站在各自的对立面,要么以决策者的姿态,恐吓打压持不同意见的人;要么以边缘人自居,在社会上挑起不应有的争论,将学术问题庸俗化。

中国目前有广泛的言论自由,但还没有充分的出版自由。少数学者为了争取自己的观点有更多的支持者,采取一些宣传措施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如果忘记了学者的本份,甚至忘记了学术的目的,过分借助大众媒体宣传自己的观点,并且利用自己所取得的社会地位排挤压制他人的观点,就不是一种正常的学术争论,而变成了一种学术上的霸权。中国的学术界应当共同努力营造平等宽松的学术氛围,允许学者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学术上的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繁荣中国的学术事业。如果像现在这样,少数拥有话语权的学者奔波在全国各大专院校,并且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指手画脚,而绝大多数持不同观点的学者,既不能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论文,也不能在大众媒体上表达自己的学术意见,那么,中国的学术事业就会受到抑制,学者的人格就会被扭曲,学术发展的方向就会出现偏差。

当前我们要特别提倡下列观点:首先,建立学术的自治规则,不允许决策者随意介入学术纷争之中,进行所谓的行政裁判。中国的各项学术评审活动应当逐渐地变成真正的学者之间的评审工作,任何学者担任领导职务,都必须自行回避,防止把学术活动变成行政裁判。

资源分配要公平

其次,国家建立科学的学术资源分配机制,让每一个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都能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必要的学术资源。当前我国学术界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政府掌握著绝大多数学术资源,政府通过科研资金划拨、职称评定、学位授予等一系列的公权力,牢牢地控制著整个学术界,使得中国的学者要么变成拥有资源的学术界政治人物,要么成为屈从于生活压力的学术界打工者。历史反覆证明,如果知识分子没有独立的物质基础,那么,知识分子就没有独立的学术精神。

第三,必须大力宣传民主科学精神,让民主和科学融入中国学者的血液之中,成为学术研究的基本假定。每一个学者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自觉地把自己作为独立的人格存在,在尊重他人基本权利的同时,把学术研究和观点的表达作为最基本的追求。为了保持学术地位的独立性,学者必须自觉地与决策者保持适当的距离;为了保持学术的纯粹性和科学性,学者必须自觉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总之,在强调主体性的同时,学者应当把尊重不同意见、追求真理的行动转化为其内在的学术自省活动,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逻辑体系,从而推动学术事业的发展。

浮躁的过后是平静,喧嚣的背后是宁静,中国的学术界在经历了这样一场空前的历史纷争之后,的确应该认真反省:在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传承过程中,中国学者究竟应该扮演何种角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的学术界应建立民主自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