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siu 发表于 2007-4-13 05:22:38

zt: 吴法宪回忆录将对林彪事件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吴法宪回忆录将对林彪事件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卜伟华

  我在一口气看完《往事》第49期刊载的《岁月艰难——吴法宪回忆录》(节选)后感到很兴奋,我认为它将会对文革史的研究特别是对林彪事件的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
  
  吴法宪是林彪事件的重要当事人,过去他的一些供词曾被作为给林彪事件定性的重要依据。九一三后,在专案组的逼供下,吴法宪写了大量的材料,提供了不少 历史细节。他写的材料过去就曾被一些细心的人们所质疑,现在吴法宪自己道出了其中的原委,这必然会对过去以他所写材料为依据而写成的历史产生颠复性影响。 现择其要者陈述于下,以飨读者。
  
  
  1. 否定了林彪想当国家主席的最重要的证据。过去认定林彪在九届二中全会上反党的政治纲领是设国家主席,而且由吴法宪招供的说叶群对他说,不设国家主席,林彪 往哪里摆?成为最主要的证据。现在吴法宪翻供说,这话是汪东兴说的,九一三以后的专案组逼迫他将此话安在叶群头上。吴回忆录中是这样说的:
  
  
  (一九七0年)八月二十日,我约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程世清一道下(庐)山,一起去接中央和各省市来的人。程世清是东道主,我管飞机。我和程世清过去 就很熟悉,所以在下山的路上他同我说起,前一天他陪毛泽东上庐山,汪东兴对他讲:“这次修改宪法,要坚持设国家主席,毛主席当国家主席,林副主席当国家副 主席。如果不设国家主席,毛主席怎么当我们的国家主席呢?不设国家副主席,林彪同志往哪里摆?”我听到这句话感到很高兴,我想汪东兴传的话,就是主席的意 思吧。这一下,我感到心里更有底了.
  
  这里我要特别声明一下,过去很多文件及文章都说,这句话是叶群亲自对我讲的,这根本不是事实。实际上,这句话是我从程世清那里听到的,是汪东兴传来的 话。叶群从来没有对我说过这句话。这是一个多年的冤案,我要在这里更正一下。这里当然我有一定的责任,但历史就是历史。当年在“九一三事件”之后对我审查 时,专案组为了收集林彪有“野心”的证据,千方百计地诱导我,非要我把这句话安到叶群的身上。我开始拒绝了,后来迫于他们施加的种种巨大压力,就顺从他 们,说了违心的话。但我在当时写的材料上,对一些被逼出来的假话都做了记号,怕时间一长,自己也忘了。如果现在还能找到我当时写的材料,就会看到,我当时 特地在这句话下面做了记号。
  
  2. 披露了八届十一届中全会期间毛周关于用林彪替换刘少奇的经过。过去人们只知道毛泽东于8月5日写了《炮打司令部》大字报,开始公开把矛头指向刘少奇,而对 其中的细节一无所知。吴法宪当时接周恩来命令派飞机将身在大连的林彪接至北京,并亲耳听周恩来细说此事。吴在回忆录中说:
  
  在毛泽东写下他的“第一张大字报”之后两天,八月七日晚九点钟左右,我接到周恩来的电话指示,要我在第二天,即八月八日上午派专机去大连,把林彪和叶 群接回北京。周恩来还特别交代:“要绝对保密。这件事情,只准你一个人知道,不能告诉任何人。”他同时还规定,飞机返回北京西郊机场的降落时间,要直接报 告他,他要亲自去接。其它的人,除了我可以去机场接林彪外,任何人都不要去。至于大连林彪那里,由他直接去电话联系,就不用我管了。我当即表示:“一切遵 照总理的指示办理,请总理放心。”
  
  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八月八日一大早,我就派出专机赴大连去接林彪。上午十点半,从大连返回北京的飞机降落在西郊机场。飞机降落时,周恩来已经先期赶到了机场。
  
  根据周恩来的要求,飞机滑到机场跑道的北头停下,没有像往常那样进入停机坪。机舱门一打开,周恩来就立即登机见林彪。我就在飞机下面等候。就在这个时 候,汪东兴也匆匆赶到了机场,同我打了声招呼后也很快进入了机舱。汪东兴是中央办公厅主任,是代表毛泽东来迎接林彪的?br>  

  周恩来、汪东兴和林彪几个人在机舱里谈了大约有半个多小时,至于他们在飞机里谈的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他们几个人下了飞机以后,我听见周恩来问 林彪,是不是先到毛泽东那里去一趟。他还问林彪,天气很热,是不是就住在人大会堂浙江厅,因为那里装有空调,并且已经通知他们作了准备。林彪下飞机以后, 我本想和林彪说几句,但看见林彪当时表情很严肃,就没敢上前搭话。……
  
  八号那天下午,周恩来突然之间又来电话通知我,要我晚上到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开会。我整八点准时来到了福建厅,当时厅里还没有人到,就数我到得早。我 刚到了不久,就有一些其他人陆陆续续地来了。我记得参加那天会议的有杨成武、张爱萍、萧华、许光达、萧劲光、苏振华等人,还有中央各部门的负责人,总共大 约有二十多人。我们这些人都是周恩来亲自通知来开会的,但都不知道开的是什么会议。于是,大家没有事,就一边等,一边扯乱谈。等了大约有两个多小时,先是 陶铸来到福建厅,随着周恩来也到了。周恩来一来,就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纸说:“这是毛主席在八月五日所写的一张大字报,是手稿,我念给你们听听。”
  
  周恩来所念的,就是以后众所周知的毛泽东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对这张“大字报”,周恩来一连念了两遍。念完之后,他又说:“现在看来,多年的事实证明,刘少奇不行了,他不能再主持中央的工作了。主席原来想培养刘 少奇当接班人,现在看来不行了,他辜负了毛主席的希望。现在中央决定,把林彪同志接回北京接替刘少奇,担任中央第一副主席。现在先通知你们一下,暂时不要 再往下传,就你们知道就行了。待中央决定往下传达时,再通知你们。”
  
  听了周恩来所念的“大字报”和他的一番讲话,我这才恍然大悟:急着要把林彪接回北京,原来为的就是这个!……
  
  关于这件事,直到一九六七年秋,周恩来才告诉我一点情况。那时我已经参加了中央文革碰头会议。一天,周恩来要我和他同乘一辆车,去人民大会堂参加一个 会议。在车上周恩来告诉我,八届十一中全会期间,毛泽东曾问他:“看来刘少奇不行了,我对他观察了二十一年,完全失望了。对邓小平也观察了七年,也失望 了。要把刘少奇拿下来,现在怎么办?”他回答说:“那就只有林彪了,由林彪代替刘少奇最合适。”他说完后,毛泽东点了点头说:“好,那就把林彪接来北京 吧。”
  
  当时在毛泽东开列的中央副主席、常委的名单上,副主席是两个,一个是林彪,一个是周恩来。名单传到周恩来那里时,周恩来表示谦虚,把自己的名字圈掉了。这样,林彪就成了唯一的中央副主席。……

  3. 吴法宪回忆录道出了军委办事组与江青矛盾的由来。杨馀傅事件后,黄永胜当总参谋长,江青想拉拢黄等,黄并不买账,矛盾逐渐尖锐。吴法宪说:
  
  当时,中央文革碰头会议里明显分为两派,一派是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另一派是黄永胜、我、李作鹏、邱会作。至于陈伯达、汪东兴、李德生、温玉成等其他人,则在两派的斗争过程中,或逐渐向两派分化,或保持"中立"。
  
  黄永胜出任总参谋长以后,我们与江青等人的矛盾激化,对立逐步明显。主要是江青想通过黄永胜来抓军权,但黄永胜根本不理江青那一套。黄永胜认为,军委 办事组只对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三个人负责,不对中央文革负责。于是江青就认为黄永胜对她不够尊重,认为总参谋长的人选不够理想。相反,黄永胜则认为江青 不听毛泽东的话,不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办事。由于认识上的分歧和立场上的不同,到了(一九六八年)五月份就出了事情。
  
  在"文革"期间原来有规定,军委办事组调动一个排以上的兵力执行任务,都要通过毛主席、林彪、周恩来和中央文革。这样的报告上要写一大串名字,要等所有的人都阅读完毕,所有的人都画了圈,兵力调动才能够实施。
  
  一九六八年五月,毛主席在一份报告上批示说:“象这样的报告,只要写上三个人(即毛主席、林彪、周恩来)的名字就可以了。写上一连串的名字,既使行动迟缓,又容易泄密。”
  
  有了毛泽东的这个批示,黄永胜和我们当然就这样做了。可这样一来,由于得不到有关部队调动的报告了,江青心中大为不满。一天晚上,她在中央文革碰头会 上突然破口大骂:“黄永胜、吴法宪,你们目无中央,无组织、无纪律,搞独立王国,封锁消息。”她还提出,要停止黄永胜和我参加中央文革碰头会议的资格,让 我们清理思想,写出检讨。会后,周恩来、康生、姚文元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找黄永胜和我谈话,要我们两个人检讨错误,并暂时停止工作。
  
  下来以后,我们把事情向林彪作了汇报。林彪认为,调动部队的报告如何上报,要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办,我们无权作出变更,更不能写检讨。黄永胜也认为,在 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错,不能写检讨。就这样,彼此之间僵持了半个月之久。我们不作检讨,他们就不让我俩参加中央文革小组碰头会。让我们“靠边站”了半个多 月。
  
  吴法宪在回忆录中还讲述了“枪杆子”、“笔杆子”两个阵营逐渐分明的过程,江青、毛泽东拉拢军委办事组的温玉成,而中央文革的组长陈伯达则逐渐倒向林彪。
  
  江青为了分化我们,就想方设法拉拢军委办事组的人。她看中了温玉成。远在温玉成刚刚到北京,江青就在一次中央文革碰头会上当面向毛泽东提出,让温玉成 参加中央文革碰头会。毛泽东当场表示了赞同,并说:"我也有这个意思。"这样,别人也就无话可说,事情就算通过了。我想这也是江青和毛主席事先商量好的。 也就是以后所说的掺沙子。……
  
  在我们同江青的矛盾公开化以后,中央文革的一些人也逐渐转向我们。中央文革小组的组长陈伯达,按说是应当和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站在一起的,但 这时却向我们靠拢。经过两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这时只剩下了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五个人,而在这五个人中间,陈伯达经 常处于孤立的地位。江青等人对他都看不上眼,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书呆子,办不了什么事情,经常对他冷嘲热讽,语带讥刺。江青在中央文革碰头会上多次鼓动批判 陈伯达,而且动员我们几个也一起参加批判。可是林彪认为,陈伯达还是有理论水平的,过去中央的多次重要文稿,都是出自陈伯达之手。由于林彪不赞成无端地批 评陈伯达,我们在江青等人批评陈伯达的会议上,就都不表态。这样一来,陈伯达便与我们的来往多了起来。
  
  汪东兴也是同我们比较接近的一个。至于汪东兴和林彪接近的起因,是因为林彪对汪东兴的工作经常给予支持。江青对汪东兴向来都极不尊重,稍不如意便破口 大骂,把汪东兴当成了她的出气筒。那个时候,江青对毛泽东经常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来干预毛泽东的生活和身边工作人员的使用,这使负责毛泽东日常生活的汪 东兴夹在江青和毛主席之间,处境十分尴尬。
  
  一次,江青要求调走毛泽东身边的一个工作人员,由于毛泽东没有明确表态,汪东兴不敢擅自做主。于是,江青便破口大骂,李纳也在一边帮腔。汪东兴实在没 有办法了,就跑到林彪那里,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林彪。林彪要汪东兴直接报告毛泽东和江青,就说:"是林彪说的,毛主席用什么人,谁也不能干预,完全由毛主席 自己决定,江青不能干预毛主席的生活问题。"汪东兴把这些话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很高兴。正是由于林彪对汪东兴的工作给予了支持,汪东兴和林彪之间的来往 也逐渐多了起来,有了难事,就经常来找林彪帮忙。这样,也就基本上与我们站到了一起。
  
  这样一来,在中央文革碰头会议上,两个对立的阵营就逐渐分明了。
  
  4.吴法宪回忆录中还谈到了1969年5月17日江青私自找六位政治局委员谈话之事。过去在批四人帮时也曾披露此事,但此次吴的叙述有了关于毛泽东的新内容。过去只说黄吴向毛报告此事后毛嘱咐对此事要保密。这回吴谈到了毛泽东对黄吴汇报的态度:
  
  我和黄永胜都有些失望,感到毛主席对我们的汇报不感兴趣。我们原来想,江青的这次活动直接侮辱了毛泽东,并且还把矛头指向周恩来。另外就是关于陈伯达 的问题,我们也感到十分不解,如果早就知道他是叛徒,为什么还要委任他这样高的职位,用他去整天大抓叛徒呢?我们认为,陈伯达的历史,毛泽东应该是清楚 的,否则陈伯达绝不会走到现在的地步。唯一的解释就是:江青在造谣。在当时,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别人的身上,早就被打倒了,可毛泽东在听我们的汇报后却 若无其事,好像江青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似的。可以说,毛泽东当时的这一态度,完全出乎了我们的意料之外。
  
  更令吴法宪想不到的是,毛泽东一面嘱咐黄吴对此事保密,说让江青知道了会整你们的我也不告诉她,而另一面却是将此事告诉了江青——吴法宪是在一年多以 后的九届二中全会期间才知道的。毛泽东决定批判陈伯达后,林彪让叶群带着黄吴李邱去向江青表示认错,江青说你们不听我的话所以犯了错误,还追问:“你们还 向主席告过我什么状?”吴法宪说:
  
  这话我一听就明白了,肯定是说上次她在的钓鱼台找我们谈话以后,我们到毛泽东那里告她的那件事。这件事情,除了毛主席本人外,别人是不会传这个话的。一方面毛主席要我们一定不要告诉江青,另一面自己又向江青通风报信,我真的不明白毛主席为什么要这样做!
  
  5.看了毛泽东的南巡讲话后,毛泽东原来在吴法宪心目中的形象彻底瓦解。吴法宪是在1981年保外就医后才看到毛的讲话的。他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毛泽东是个言行不一的人!他在提出一系列的质问后,痛心疾首地说:“真是让人寒心哪!”

  当我在事情发生十馀年后,看到他这些谈话时,心情很不平静。几十年来,毛主席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一个光辉的形象,我始终认为,毛主席是我们党的最 高领袖,我对毛主席是最崇敬的,把毛主席看作了真理、正义的化身。遇到任何问题,都要想是不是忠于毛主席。但是看了这样一个讲话,毛主席在我心中的形象, 真的是瓦解了。用一句话来说:毛主席言行不一。
  
  第一、毛泽东明明亲口对我们说:“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你们几个不要紧张,你们要有个底,我是保你们的。”可到了下面又说:“黄、吴、李、邱倒了你们怎么办?”
  
  第二、明明在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议上,经毛泽东亲自批准,周恩来代表中央对我们的“错误”作了结论。从那以后,我们没有犯任何“错误”。可他跑到下面又说:“现在不作结论,结论要由中央来作。”
  
  第三、明明我在庐山会议以后三次要求见毛泽东,都被他拒绝了,不见我。不仅是我,就连林彪在一九七一年五月想见毛泽东也没能见到。可到了下面他却说什么“他们不来找我,我还是要去找他们……。”
  
  第四,毛泽东经常亲自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但是他自己有意见当面不讲,或者是只讲好听的,却跑到下面去煽风点火,还一再对我们封锁消息,不准参加 谈话的人把这些情况告诉我们。他有意见可以摆到当面来谈嘛!他自己老说“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但是他自己这样做是光明正大吗?
  
  看过毛泽东的这个“南巡谈话”我才知道,原来我一直都被蒙在鼓里。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是林彪、叶群、林立果在“九一三事件”中跑了,我才倒的。直到 看了这些谈话,我才相信了,就是没有“九一三事件”,毛泽东也是决心要在九届三中全会上,把我们彻底拿掉的。他的这次南巡,就是在组织上和舆论上为彻底拿 掉我们做准备。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毛泽东早就在做拿掉林彪的舆论准备。记得在毛泽东南巡前,他曾通过中央办公厅,给每个政治局委员发了本名叫《何典》的书,这本书只 是薄薄的一本。当时我看了以后,只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因为其中有几句话特别耐人寻味。书中说:“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说嘴郎中无好药,一双空手见阎 王。”我曾觉得,这可能是指林彪,但当时又不敢多想,因为从红军长征到“文化大革命”,几十年来,林彪一直是毛泽东的主要助手,也是毛泽东最信任的人之 一。我从未听到林彪说过一句对毛泽东不敬的话。谁能想到,毛泽东这么快就想把林彪拿掉,真是让人寒心哪!
  
  “寒心”二字在吴法宪回忆录中反复出现。我相信,吴法宪回忆录确实会让不少至今对毛泽东抱有敬畏之心的人们感到寒心的。

1hsiu 发表于 2007-4-13 11:57:05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一)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一)

丁凯文

吴法宪将军去世已有两年多,今天我们终于看到这部期盼已久的《岁月艰难--吴法宪回忆录》。很早就听说吴将军身后留下了一部回忆录的手稿,记述了他自己人 生几十年的经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时期的风风雨雨。笔者之所以特别关注此书的问世,盖因这是被中共打倒的所谓“林彪反革命集团”中之人首次公开发 表的回忆录。以往的三十多年里,我们听惯了也看惯了官方就“林彪事件”的一面之辞,几十年来官方的说辞充斥着各种媒体,不少书籍和刊物也是东抄西抄、人云 亦云,致使历史的真相被掩盖被歪曲,但我们却从未知悉当年这些身在其中却深受牵连身蒙其难之人是如何叙述这段历史的,他们讲述的亲身经历对解开那段历史之 谜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有幸拜读吴法宪将军的回忆,对澄清那段历史有着非凡的意义。笔者打算在近日将读书的一些心得逐步写出,贴到网上,与网 友们切磋。当然本人主要是围绕吴著的下册而写。所谓心得也就是一孔之见,未必得当,望诸位网友不啬赐教。

一、庐山会议与批判彭德怀

吴将军的回忆录下卷开头是“文革的前奏”,从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说起。1959年的庐山会议是毛泽东在党内发起的一次维护个人权威的打击压制党内不同意见 的运动,它以打倒所谓的“彭黄张周”反党集团为代价,成功地阻止了党内对毛泽东自发动大跃进运动以来倒行逆施的批评、批判,也由于这次党内斗争,毛泽东和 中共的左倾政策和路线更加泥足深陷不能自拔。庐山会议进行之时吴法宪并未与会,而是和空军副司令王秉璋赴大连疗养,但是吴随后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军委扩大 会揭发批判彭德怀、黄克诚,有些内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思考。

据吴的回忆,庐山会议还未结束时,空军司令刘亚楼给吴打了电话,异常兴奋地告诉了吴会议的一些情况,特别是毛泽东决定由林彪取代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刘亚楼为何对此如此高兴?吴认为这主要是彭德怀与刘亚楼关系紧张,彭主持军委工作时对刘亚楼和空军系统有看法,并常持批评态度。吴举例说,空军内部丢失了 一个笔记本,记载了空军后勤部门一部分的“五年计划”,彭德怀大为不满,多次指责批评空军领导,一次还骂到吴的头上,彭不仅指责空军,连负责公安的罗瑞卿 也一起骂了,甚至将状一直告到毛泽东处。如果仅仅丢失了一个笔记本何至于彭德怀如此兴师动众地抓住不放呢?吴认为,历史上彭领导的红三军团与林彪领导的红 一军团曾发生矛盾所致,特别是对当时罗瑞卿、刘亚楼这几个当事人不满,以致日后彭德怀借题发挥,在彭主持军委工作时对罗刘等人常持批评态度。

罗刘对彭之态度与对林的态度则决然相反,罗刘在历史上都是林彪的老部下,都是红一军团的主要干部,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就形成了坚定的友谊,林对罗刘二人都大 胆使用,充分信任,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共建国之后,林罗刘三人虽不在一起工作了,但还是经常见面,关系如故。这种在战争年代沿袭下来的友情与 关系自然异常稳固。林彪上台主持军委工作,提议罗瑞卿出任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顺理成章也,罗刘对林的上台当然高兴。

据吴的回忆,军委扩大会议批判彭黄,也是采取人人发言,个个揭发的方式,刘少奇、陈毅、林彪等相继发表讲话,刘少奇给彭定调为“右倾机会主义”,彭有野心 要夺权。然后分组批判彭黄二人。吴对黄克诚的揭发,只有一条对黄颇有伤害。吴认为黄有本位主义,原来黄在新四军三师工作时,曾有一些剩馀的黄金,后来黄走 到哪里就带到哪里,从东北到天津,后又带到湖南。吴的本意是,黄应将这些黄金上交给上级部门,而不应一直带到湖南。然而,这一“揭发”日后却成了黄贪污的 证据,令黄痛苦不已,实也违背了吴的本意。吴在回忆录中再次表示了自己的歉意。

会议开了几天后,罗瑞卿来到黄克诚组,厉声责问黄为何造谣说长征途中罗杀了红三军团的人,黄说是钟伟所言,钟伟时任北京军区参谋长,钟伟为黄作证的确是罗 下令将红军中掉队走不动的人打死。吴法宪自己也知道此事,但是当时只有钟伟一人不避个人前途之安危出面为黄克诚作证。在这种形势下,吴也不得不“揭发”黄 的问题,此后吴还参加了军委批斗邓华、洪学智的会议,吴本人却没有再揭发此二人的问题。显而易见,罗瑞卿在这场批判彭黄的斗争中是多么积极、卖力。这也是 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从中共党内军内斗争的情景来看,所谓揭发的问题大多是牵强附会,欲加之罪,只要“上面”将某人划为“反党集团”,别人就必须群起而攻之,只有揭发批判得越 狠,越能表现出对党和对毛的忠诚。吴法宪自己感叹说:“从这么多年的党内斗争历史来看,斗人的和挨斗的,不过是一种角色的转换,今天斗人的人,明天也可以 变成挨斗的。十年动乱年代更是如此!”真是善哉斯言。

1hsiu 发表于 2007-4-13 11:58:50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二)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二)

丁凯文

二、七千人大会与林彪的讲话

1962年初中共召开了一次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人来自中央中央、中央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各地委、县委等负责干部,达七千人之多,故称之为“七千 人大会”,这也是中共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超大规模的中央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要针对建国以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以便清理左的 错误,统一全党认识,进一步落实“巩固、充实、调整、提高”的工作。显然,这次会议即使不是明确针对毛泽东而来,至少也要针对毛泽东的极左路线和政策,扭 转这些人为造成的极左局面。显然这次大会的主基调就不符合毛泽东的意图,而刘少奇带领一班人搞出来的报告更让毛泽东如坐针毡,由此,毛泽东开始表态反击, 不仅认为该报告只看到现象,没有分析,更要重新起草报告,当场给刘少奇等人一个难堪。 

林彪在1月29日发表了一个讲话,对毛泽东大肆吹捧,林彪的讲话深得毛泽东的赞赏。林彪这个讲话长期以来被人们所诟病,指其为无原则地替毛解围,实乃为虎 作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此事,林彪的讲话当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的正确所为。可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背景,即林彪为什么会在这种场合发表这样一通讲 话,林彪的真实想法又是什么。吴法宪的回忆给了我们一个可信的答案。

军队作为一个整体虽然有相当一批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但是军队代表们的看法与地方干部就大跃进以来出现的问题有明显的区别。一来军队讲究纪律,下级绝对服 从上级,没有上级领导的指示,军队代表通常是不会主动发言的。其次,军队的主要领导人,包括林彪和几个老帅们以及罗瑞卿、萧华、谭政、刘亚楼等人都对军队 的干部们打了招呼,要求大家不要乱发言。军队并未卷进地方的工作,大跃进、大炼钢铁都没有军方的事,所以也不存在“出气”的问题。再次,军队的一些主要领 导人都希望林彪出面讲讲话,其中不仅有老帅们还有陶铸、罗瑞卿、刘亚楼等人。吴回忆说:“林彪起初很犹豫,不愿意出来讲话。最后包括军委的一些领导,也都 来怂恿林彪出来讲话。他们都说,现在别人出来讲话都不适当,只有林彪最具备这个条件。他们的理由是:从历史关系上看,林彪是一向拥护毛泽东的;庐山会议以 后,林彪又接替彭德怀主持了军委日常工作,是中央副主席和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在党内、军内威望很高。所以,不论是地位,还是威望,或是时机,只有林彪这 时候出来讲话最适合。否则就难以缓和形势,维护局面。这一说,就把林彪鼓动出来了。”这些情况都是空军司令刘亚楼告诉吴的,而当时刘亚楼与林彪的关系非常 密切。林彪同意出面讲话后,刘亚楼高兴地对吴说:“林总愿意出来讲话了,我们都认为只有他出来讲话最好。”

林彪讲话的大致内容,现今大家都已知悉,此处就不赘述了。林彪的讲话和后来毛泽东的讲话成功地扭转了会议的气氛,毛泽东虽然作了轻描淡写的自我批评,但是 极左思想的根子并未触动,当然更谈不上从体制的角度予以制约、预防。刘少奇后来重新搞出来的报告实际上已大大后退,但是,毛泽东与刘少奇的矛盾也由此肇 始。林彪自己是怎样看待此事的呢?吴法宪回忆说:“林彪讲话后,军队的干部们都很高兴,纷纷赞扬林彪讲话讲得好。只有林彪本人不以为然,他说:‘我这样讲 是出于无奈,不这样讲,毛主席的威信受到影响,这个局势就不好维持了。’”由此可见,林彪并非没有自己的见解,在当时的情况下,林彪完全明晰党内矛盾的存 在,他也意识到毛泽东的失误所在,但在毛刘关系紧张和中央上层出现裂痕之际,林彪不得不在“忠君”和“党内大局”的面前选边站在了毛泽东的一侧。林彪的选 择在关键时刻,在最大程度上支持了毛,毋庸说这就是林彪的局限性,同时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抹不去的污点。

1hsiu 发表于 2007-4-13 12:00:00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三)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三)

丁凯文

三、罗瑞卿的倒台

罗瑞卿的倒台是文革初起时一件历史公案。罗瑞卿为何倒台?其根本原因何在?一直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大陆官方的一致说法是:罗瑞卿刚直不阿,对林彪的突出 政治一套深恶痛绝,经常抵制林彪的错误,引发了林彪的忌恨。为了达到排挤罗瑞卿的目的,林彪借着文革发起之际,趁机倒罗,毛泽东为了得到林彪的全力支持, 于是“违心地”同意林彪的意见,拿下了罗瑞卿。这一说法流行于当前的大陆史学界。

吴法宪的回忆中有如下史料值得注意:

(1)1965年秋,副总参谋长杨成武常去上海看望总政主任萧华,常顺便去苏州造访林彪,杨与林彪的来往增多。

(2)军委办公厅主任萧向荣被突然解职。杨成武兼任军委办公厅主任,林杨关系日趋密切。

(3)身为总参谋长的罗瑞卿工作繁忙,经常外出,与林彪的关系逐渐疏远,有些事也自己作主,未向林彪报告,如搞“全军大比武”等。

(4)1965年11月末的一天,叶群致电吴法宪,要求吴派空军飞机将叶从苏州送去杭州,并嘱吴要严格保密。事后叶群告吴此行是向毛泽东汇报罗瑞卿的问题。

(5)12月7日军委副主席叶剑英通知吴去上海开会,并将北京的一些主要领导人送去上海。但叶剑英未向吴透露会议的内容。

(6)吴法宪一到上海,杨成武和萧华就与吴谈话,随后叶群向吴透露此次会议乃毛泽东所决定,要解决罗瑞卿问题。叶群还透露,林彪对如何处理罗瑞卿一事没有 表示任何意见,然毛泽东决定先搞背靠背地批判罗瑞卿。叶群还向吴提供一些揭发材料,如罗反对突出政治,对林搞封锁,逼林交权等。

(7)上海会议分为三个组,分别由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吴被分在邓组。由于组内发言冷清,邓点名让吴发言,吴不得不将叶群提供的材料照本宣科说了 一遍。与邓组的冷清相比较,杨成武、萧华、叶群所在的组则异常活跃。叶群在会上抛出了一个材料,即罗瑞卿曾要刘亚楼转告叶群“四条意见”:“第一、林总早 晚都是要出中央政治舞台的,现在不出,将来也要出;第二、要保护好林总的身体;第三、林总不要再干涉军队的工作了;第四、要放手让罗瑞卿工作,军委的事情 交罗瑞卿就可以了。”

(8)周恩来在会议第三天命令吴法宪派专机去昆明接罗瑞卿到上海,周还特别交代要吴亲自掌握好飞机“作好应变措施,飞机只准往东飞,不准往西飞”。吴说“我明白他这话的意思,就是要防止罗瑞卿跑到缅甸或印度去。”

(9)1966年3月,毛泽东决定在北京继续开会,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和杨成武、萧华组成领导小组,负责主持会议,领导与罗瑞卿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此时, 叶群曾多次打电话给吴,要求吴在会上揭发罗瑞卿,特别是叶群在上海就已提出的“四条意见”。吴说“叶群当时打的是林彪的旗号,他们又远在苏州,我无法也不 敢去林彪那里辨别真伪。‘一定要在会议上发言’的这个指示,是确实来自林彪,还是叶群假传圣旨,我真的闹不清楚,而且至今也不清楚。”吴不愿就此事发言, 但杨成武则说,“你不讲,怎么向林总交代。”因此,在压力下吴法宪还是在会上作了发言。

(10)吴法宪最后总结说:“罗瑞卿是党内高级干部中在‘文革’前后被打倒的第一人。单就这件事而言,罗瑞卿的下台,提出问题的是林彪,但下决心的却是毛 泽东。批示罗瑞卿是折中主义的是毛泽东,决定召开上海会议并亲自坐镇的是毛泽东,要邓小平在北京召集会议继续批判罗瑞卿的是毛泽东,决定撤销罗瑞卿的军 职,并分别由叶剑英、杨成武继任的,也是毛泽东。至于毛泽东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不知道。”

根据以上吴法宪所披露的情况来看,笔者有如下一些感觉:

(1)林彪与罗瑞卿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但是从吴法宪的回忆来看,这种矛盾似乎并未尖锐到林彪非要整倒罗瑞卿,至少吴法宪本人并未有所察觉,与此同时,林罗关系的冷淡更显出杨成武与林关系的热络。

(2)毛泽东在上海召开倒罗会议,完全是有备而来。虽然吴法宪自己在会前未必知晓开会的内容,但是从叶剑英和杨成武等人的积极活动来看,他们对此都心知肚明,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何这些人在倒罗一事上这么积极。

(3)无论在上海会议上还是北京会议上,林彪都没有发过任何指示,也未作过任何的表态。这一态度耐人寻味。

(4)叶群在这次倒罗事件中的确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但是叶群去杭州向毛泽东汇报罗瑞卿的问题,是叶群(林彪指使?)主动要去汇报,还是毛泽东主动让叶 群去杭州汇报并听取军内各大佬的意见,以便决定对罗采取什么措施?叶群与军内大佬叶剑英、杨成武、萧华等人相比,谁的能量更大?谁起得作用更大?

(5)以吴法宪当初在党内和军内的地位,吴法宪在批罗倒罗一事上起的作用十分有限。说句实话,那时的吴法宪还不够资格,军内倒罗的势力还轮不到吴法宪冲锋陷阵。许多内情吴法宪未必知悉,当然更谈不上参与决策。所以吴法宪只是知道其中一部分内情,而非全部。

吴法宪在回忆录中谈了毛泽东的这场倒罗斗争,但是笔者读后还有些地方不甚满足,有些问题尚需今后继续予以分析和探讨:

(1)回忆录中对叶剑英、杨成武等人的表演着墨太少,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些人才是毛泽东倒罗的急先锋!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工作小组 关于罗瑞卿错误问题的报告》,这份报告说“为了教育干部,吸取教训,并肃清罗瑞卿错误影响,中央决定将中央工作小组的报告和中央批语发到县委和团级党委, 这个报告所附的叶剑英、谢富治、肖华、杨成武等同志的四个主要发言,罗瑞卿三月十二日的检查以及叶剑英、肖华、杨成武、刘志坚同志四月二十四日向主席、中 央的报告,发给地委和师级党委,口头传达到县、团级党员干部。”由此可见,最主要的几位倒罗大员就是叶剑英、谢富治、肖华、杨成武和刘志坚等人。这份报告 给罗瑞卿定的罪名有“第一、敌视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诽谤和攻击毛泽东同志。第二、推行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反对毛主席军事路线,擅自决定三军大比武,反对突 出政治。第三、目无组织纪律,个人专断,搞独立王国,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第四、品质恶劣,投机取巧,坚持剥削阶级立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登峰造极。第 五、公开向党伸手,逼迫林彪同志“让贤”让权,进行篡军反党的阴谋活动。”杨成武还在中央工作小组专门会议上作了长篇的书面发言批判罗瑞卿,其中就有“四 条意见”,杨成武说:“一九六五年二月十四、五日,罗瑞卿要刘亚楼同志向叶群同志讲了四条意见,希望劝林彪同志接受。这四条是:(1)一个人早晚要出政治 舞台,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出也要出,林总将来也要出政治舞台的;(2)要好好保护林总身体,这一点就靠你们了;(3)今后林总再不要多管军队的事情 了,由他们去管好了,军队什么都有了,主要是落实问题,不要再去管了;(4)一切交给罗去管,对他多尊重,要放手让他去管。刘亚楼同志并对叶群同志讲, ‘罗总长说只要你办好了这件事,罗总长是决不会亏待你的。’”正是由于叶剑英、杨成武等人的积极参与倒罗斗争,事后他们瓜分了罗瑞卿在军内的职务,叶剑英 出任军委秘书长,杨成武出任代总参谋长。

(2)罗瑞卿与老帅们的矛盾基本没有涉及。如果不能将这些史实澄清,就无法解释为何一班老帅们都支持毛泽东整罗,其中最积极者有叶剑英、聂荣臻等人。这些人在事件之初到底起了什么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3)林彪在倒罗一事上的真实态度。提名罗瑞卿出任军委秘书长和总参谋长的正是林彪本人,罗瑞卿与老帅们有矛盾之时,林也曾多次提醒罗要予以重视。林彪在 1965年11月30日给毛泽东的信中特别提及“好几个重要的负责同志早就提议我向你报告。”,这句话很关键。好几个重要的负责同志都是谁?他们要林彪向 毛泽东报告什么事?现在有资料说,所谓“重要的负责同志”就是叶剑英、聂荣臻等人。是林彪主动向毛泽东提出罗瑞卿的问题,还是罗瑞卿的问题严重到林彪不得 不向毛提出?这几位“重要的负责同志”是如何向林彪传达的毛泽东的旨意?联系到毛泽东搞文革打倒刘少奇这个整体战略部署,倒罗难道不是毛倒刘的一个重要的 组成部分?所谓的林彪与罗瑞卿的矛盾难道不是也被毛泽东所利用作为倒罗的一个借口?

以上的问题还需再作仔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吴法宪的回忆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材料。

1hsiu 发表于 2007-4-13 12:01:00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四)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四)

丁凯文

四、空军党委第十一次全会

1966年6月到9月,解放军空军党委召开了第十一次全会,这次会议是在文革刚刚兴起之际召开的,但是却已深深地打上了文革的烙印,它在空军历史上有着相 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学术界对此次会议的情况研究甚少,很多书籍对此也语焉不祥,此次事件的另一个主角--空军副司令刘震上将的简历也回避了这一事件, 只是采取了流行的说法:“刘震在文革期间受到林彪、江青的迫害”云云。空军这次党委会为何会召开?会议为何持续这么长时间?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卷 进此次斗争的空军上层领导们是如何发难的?事后军委领导们又是如何平息这场斗争?空军这次斗争对日后贺龙等人的倒台又起了什么作用等等?这些都是人们需要 予以认真分析研究的。

1966年4月下旬吴法宪与空军副司令成钧赴西北地区执行氢弹投掷任务,完成任务后随即赴西北地区的航校、高炮、导弹和飞行部队检查工作。5月底接空军政 委余立金电话要求吴迅速返京,甚至告诉吴,叶群要余转告吴再不回京就会变成“恩克鲁玛”。恩克鲁玛乃西非加纳的总统,因为外出访问,国内发生军事政变,结 果成了流亡总统。吴回京后于6月4日召集空军党委常委会,但是却遭到空军其他几位副司令的责难,主要有刘震、曹里怀、王辉球等人,连成钧也加入倒吴的行 列。这几人给吴戴上了几顶大帽子,如“消极对抗《五一六通知》,不组织学习、讨论,不抓‘文化大革命’”等等,在刘震等人的要求下,空军决定召开空军党委 全体会议。6月6日会议正式开始,刘震等人展开了对吴法宪的批判,同时要求军委派工作组。吴法宪回忆说“从一开始,参加空军党委十一次全会的人就形成了三 派。这里面,我和余立金,以及军区空军和空军领导机关的一部分人是一派,我们这派人是天天受气。刘震、成钧、曹里怀、余深吉、常乾坤、谭家述、王辉球等几 个常委以及军区空军的另一部分人是另一派,他们是天天出气。张廷发是孤立的,他一个人一派,两边都不靠。”批吴会议一个多月后,刘震等人联名向中央军委递 交控告信,罗列了二十五条意见,基本上是冲着吴法宪和已去世的刘亚楼而来,大有不将吴拉下马决不甘休之意。

对于空军内部刘震等人倒吴一事,中央军委领导却不以为然,其中以叶剑英的态度最明朗。空军开会之初,叶剑英就派自己的秘书天天与会,了解具体情况,并给吴 打气,要吴沉住气,并认为刘震等人的活动属于“罢官夺权的地下活动”。叶剑英与林彪也经常通气。7月下旬林彪的意见转到中共中央最高层,刘少奇为此召开中 央常委会,通过了林彪的意见,刘少奇、邓小平等人明确表态,认为刘震等人是搞地下活动,搞罢官夺权。随后中央军委召开常委会,叶剑英、聂荣臻、贺龙、徐向 前到会,传达了中央常委会的指示,批评了刘震等人。吴法宪在叶剑英的指示下作了长篇检查。林彪也给吴打了电话,要求吴作好空军内部的团结工作,对刘震等人 的批评也要适可而止。最后刘震和张廷发被停职检查。

刘震等人为何在文革初起时就迫不及待地在空军内部掀起了倒吴运动?吴法宪认为有两条原因。一是对吴法宪接替去世的刘亚楼出任空军司令不满,刘震为中央候补 委员,上将军衔,而吴只是中将,也不是中央候补委员,刘震对此心有不服;二是刘震等人对刘亚楼不满,刘亚楼任空军司令时作风硬朗,颇有些“霸道”的味道, 有时也不讲情面。刘震等人对刘亚楼的怨气转向了吴法宪。但是仅仅这么两条原因就足以构成刘震等人的倒吴运动吗?其背后难道没有更深远的原因吗?吴的回忆对 此有所涉及。成钧等原红二方面军的干部曾向军委副主席贺龙汇报空军党委会议情况,说“空军的问题很多,吴法宪已经不能主持会议了”,而贺龙则说“这个会, 吴法宪、余立金他们不能开,你们就组织起来继续开嘛。有话就说,有问题就揭嘛。”由此看来贺龙对空军党委的倒吴行为采取了默许和纵容的态度。成钧等人后来 也写了材料,由吴法宪和余立金送交林彪。吴余二人在送交这些材料时附有一信致毛泽东和林彪,信中认为空军的会议贯穿了两条路线,一是林副主席为首的红线, 另一条则是贺龙为首的黑线。

现在回首再看空军党委会议发生的斗争,当初刘震等人向吴法宪发难,给吴戴的帽子并非实事求是,所谓吴法宪“不抓‘文化大革命’”等错误也仅仅是个借口,将 吴一举打倒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刘震等人以为空军党委内部他们占了多数,就可以实现其夺权的计划。但是空军党委上面还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即使上面有个 别领导人支持,如贺龙,但是贺龙一人也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中央军委的实际当家人是林彪和叶剑英,再上面还有毛泽东呢。林彪、叶剑英对军队持非常谨慎的态 度,一直要求军队不要介入地方的文革运动,要保持军队的稳定,他们绝不会允许军队内部出现夺权事件的发生。刘震等人明着是夺吴法宪的权,但实际的结果和作 用却是夺林彪的权。这些人敢于对吴发难,如果没有背景是很难解释其个中之因由的。但是说“空军的会议贯穿了两条路线,一是林副主席为首的红线,另一条则是 贺龙为首的黑线”似也有上纲上线和夸大之虞,这也许就是后来贺龙倒台的原因之一吧。

发生在1966年空军的这次激烈斗争,显然不是一件什么光彩之事,以致后来即使吴法宪倒台被打成“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刘震等人都不好意思将当年的这段“反吴”经历拿出来说事,毕竟刘震的这段历史并非代表了正确的一方,更何况还有叶剑英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于空军副司令张廷发在这次事件后也被解职一事,笔者觉得吴的回忆似乎揭示得还不够充分,张廷发本人并未参与刘震等人的倒吴活动,可后来也被一并解职,其 错误仅仅是“蛮横和目空一切,对空军的一些老同志很不尊重,并且与司令部一些同志的关系也搞得很僵。”这里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存在?人们还需要作更深入的分 析探讨。

1hsiu 发表于 2007-4-13 12:01:54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五)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五)

丁凯文

五、周恩来在文革中的若干活动

文革当中周恩来所起的作用,一直是个引人关注的话题。海外有高文谦的《晚年周恩来》,国内则有刘武生的《周恩来的晚年岁月》。周恩来在国内一直是个正面形 象,对于周恩来在文革当中的活动,国内史学界大都认为周恩来以各种方式抵制了文革错误路线,与林彪和江青集团作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周恩来在文革时期不得不 说了一些“违心的话”“做了违心的事”云云。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吴法宪以其亲身经历提供给我们许多事例,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周恩来在文革 当中所起的实际作用。

(1) 周恩来推荐林彪接替刘少奇在党内的职务。周恩来在1967年秋天告诉吴法宪,在八届十一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 报》,矛头对准刘少奇。毛泽东问周恩来“看来刘少奇不行了,我对他观察了二十一年,完全失望了。对邓小平也观察了七年,也失望了。要把刘少奇拿下来,现在 怎么办?”,周恩来回答说“那就只有林彪了,由林彪代替刘少奇最合适。”毛说“好,那就把林彪接来北京吧。”1966年8月7日晚吴法宪接到周恩来电话指 示,第二天上午派专机去大连接林彪回京。周还特别交代说“要绝对保密。这件事,只准你一个人知道,不能告诉任何人。”当接林彪的专机抵达机场飞机滑行到机 场在跑道一头停下时,周恩来立即登机面见林彪,汪东兴代表毛泽东也赶到机场,周汪二人向林彪传达了毛泽东的旨意。(此处吴的回忆有误,据《毛泽东传》,林 彪是8月6日被专机从大连接回北京的。)

(2) 1966年8月8日周恩来亲自向军队主要领导人打招呼,传达毛泽东的“大字报”精神。与会者除吴法宪外,还有杨成武、张爱萍、萧华、许光达、肖劲 光、苏振华等人。周恩来将毛的“大字报”向众人连续念了两遍,并说“现在看来,多年的事实证明,刘少奇不行了,他不能再主持中央的工作了。主席原来想培养 刘少奇当接班人,现在看来不行了,他辜负了毛主席的希望。现在中央决定,把林彪同志接回北京接替刘少奇,担任中央第一副主席。现在先通知你们一下,暂时不 要再往下传,就你们知道就行了。” 

(3) 周恩来对中央文革小组的大力支持。1966年10月中央召开中央工作会议,重点批判刘少奇的错误路线。但是由于与会的各地干部对所谓的文化大革命 很不理解,所以对于批判刘少奇并不积极,会议开了许多天却效果不彰。经文革小组提议,周恩来亲自给吴法宪下令,由空军派出专机,将各地的造反派头头们接来 北京,一起参加讨伐刘少奇的大会。这些造反派头头一到北京,就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批刘斗争。吴法宪回忆说“我们东北组来的是贵州造反派头头,此人一到北京就 由中央办公厅派专车接到京西宾馆,神气十足。他来了以后,周恩来亲自到东北组来参加会议,以示重视。他滔滔不绝地一直讲了三个钟头,专门揭发当时贵州省委 第一书记周正林等人是如何破坏‘文化大革命’,如何镇压学生运动和逮捕红卫兵的情况。我看到,在这个人讲话过程中,周恩来一直在频频点头,赞扬他的揭 发。”造反派的与会终于在会上掀起了批刘高潮。

(4) 周恩来大力支持红卫兵运动。红卫兵运动时毛泽东对付党内“走资本主义当权派”的锐利武器,毛泽东靠着这批“革命小将”的敢打敢冲,迅速击溃了党内 当权派的势力。1966年8月3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接见了红卫兵,周恩来在会上代表中央讲话,对红卫兵表示热烈支持,周说“现在,全国各地的同学到北 京来交流经验,北京的同学也到全国各地去进行革命串联,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事情,我们支持你们。中央决定,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全部和中学生一部分代 表,可以分期分批地到北京来。”吴法宪回忆说“每次接见红卫兵,周恩来都要做大量的具体组织工作。据我所知,这些工作非常繁重,也可以说是中央和北京市各 部门一个额外的沉重负担。接见之前,周恩来每次都要在天安门城楼上,召集国务院、解放军各总部和各军、兵种的负责人,研究组织和安全工作,布置好警戒。我 们这些跟着周恩来做具体工作的,也经常要忙上几天几夜。”由于运输系统的饱和和巨大困难,周曾请示毛泽东对串联人数加以限制,但是毛泽东却坚持搞大串联不 变,周恩来不得不召集国务院、北京市和军队各部门负责人开会,全心全意“接待毛主席请来的客人”。毛泽东在西郊机场接见红卫兵,由于机场跑道不够长,周恩 来亲自布置,军队连夜施工,临时扩展机场跑道,两侧各延伸250米,并筑路修桥,以便大队人马顺利通过。红卫兵大串联到了井冈山,由于山上没有足够的粮 食,学生出现断食现象,周恩来紧急动员武汉、南昌、广州、福州、杭州等人群众蒸馒头,做面包、饼干和点心,命吴法宪派空军飞机向井冈山空投食品,前后持续 了半个多月,才使大多数学生免于饿死。

(5) 周恩来对林彪的大力支持。8月31日毛泽东接见红卫兵时周恩来亲自安排了检阅车辆,毛泽东与贺龙为第一车,林彪是乘第二辆车。但这次检阅的照片要 登报时却出现了问题,即如何在报上予以说明,最后周恩来发明了林彪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一词,以突出林彪的地位。“亲密战友”一词也由此传开,为报刊广 播广为使用。吴法宪回忆说“在当时的中央文革碰头会上,我听到周恩来不论是会上讲话,还是在会下打电话,对林彪都是统称‘副帅’,经常说副帅如何如何。最 后,这称呼成了他的口头禅,不称‘林彪同志’,只说‘副帅’。”周恩来与林彪之间的关系在文革期间也是十分密切的。

以上这些内容仅仅是吴法宪回忆中的一小部分,周恩来在文革期间实际上还作了其他大量的工作。证诸这些史实的目的在于说明,周恩来在文革中绝不是“抵制”和 “反对”了文革运动,相反,周恩来是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文革的,没有周恩来所起的关键作用,文革运动很难这么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们也实在看不出周恩来是如 何与“林彪、江青集团作坚持不懈的斗争”的,周恩来积极配合了中央文革小组,起了江青等人起不到的作用。周恩来也绝非“说了违心话,做了违心事”这么简 单,这一说法无非就是为周恩来的文革所为作开脱。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周恩来是毛泽东大搞文革运动的“总参谋长”,是保障文革顺利进行的“总后勤部长”。  

1hsiu 发表于 2007-4-13 12:02:53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 --读《吴法宪回忆录》(之六)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 --读《吴法宪回忆录》(之六)

丁凯文

六、林彪与军队文革之关系

长期以来林彪的形象一直被官方所丑化,似乎林彪利用了毛泽东的错误蓄意搞乱全国全军,以达到其篡党夺权的目的。这种观点也是国内史学界最为流行的说辞。然而历史真是这样吗?吴法宪在其回忆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信的资料,有助人们进一步厘清这段历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吴法宪回忆说“在军队怎样搞‘文化革命’的这个问题上,林彪与中央文革以至毛泽东之间,曾经有过不少矛盾和冲突。”“作为主管军队工作的军委第一副主席兼 国防部长,至少在两个问题上,林彪的态度是比较明朗的:一个是希望军队能相对地稳定下来,至少不要像地方那样搞得一团糟,否则如果敌人乘机入侵,就无法履 行保卫祖国的职责,也无法向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交代;另一个就是不希望军队介入地方的‘文化大革命’,认为地方的事,应该让地方自己去搞。”面对风起云涌的 文革风潮,林彪作为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第一副主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 林彪对军队院校师生进京接受毛泽东接见作了三条规定:第一、军队院校师生可以分期分批来京接受毛泽东检阅,但检阅后不许立即返回原单位;第二、来 京后要一切行动听指挥,要有组织地来并由领导带队;第三,来京后由军队负责接待,不准到外面去串联。林彪还与1966年10月上旬授意全军文革起草了《关 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这个紧急指示实际上也是被毛泽东和整个形势逼出来的,该指示虽然也说军队院校的文革运动要与地方一样,按照十 六条规定办,但该指示还说“为了搞好军队院校的斗批改,应当允许进行革命串联和调查,但军队院校不要干涉、介入地方的文化大革命。”尽量对军队院校师生的 文革活动予以限制。

(2) 林彪对文革的学生运动群众运动采取了最大程度的克制态度。由于军队院校的不少学员在中央文革小组的鼓动下冲击国防部,总参、总政、国防科委等机 构,号称要揪出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副总参谋长李天佑。总政主任萧华等请示叶剑英后,打算严肃处理,对于闹事的头头还要抓捕。但是林彪没有接受这 些建议,而是提出“四不政策”,即对这些学员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抓人,不开枪”,做好这些人的思想工作。因为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事故甚至悲剧,林 彪宁可采取克制政策。

(3) 利用开军委扩大会议之机保护军队的干部。1967年1月上旬,中央军委在北京的京西宾馆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林彪的本意是借开会的名义把军队的主要 领导人接来北京予以保护。林彪还规定,不经过林彪、叶剑英和徐向前三人的批准,任何人不得返回原单位,另外林彪也想让与会者集思广益商讨对策,以稳定军 队,尽量减少运动给军队带来的损失。林彪委托叶剑英主持会议,叶剑英每天都向林彪作汇报,周恩来也常来与会。会议首先制定的就是《中共中央关于不得把斗争 锋芒指向军队的通知》,通知说“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得冲击人民解放军的机关。”第二个文件就是著名的“军委八条命令”,这是林彪口授,并争得其他几位 老帅得同意后,报毛泽东批准执行。对稳定军队起了重要作用。第三个文件就是《中央军委关于军以上领导机关文化大革命得几项规定》,军以上机关的运动必须在 党委领导下进行,军队领导机关不宜成立各种“文化革命战斗组织”,一律不许自下而上夺权。军以下机关则坚持正面教育,一律不得进行“四大”。此外,会议还 制定了其他文件,如《关于军以上机关进行文化革命的补充规定》、《关于军队夺权范围的规定》、《关于外出人员串联限期返回本单位的通知》、《关于重申切实 执行军委二月八日决定的通知》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文件都是叶剑英向林彪汇报,并由林彪与周恩来共同领导制定,很好地体现了林彪力求稳定军队、 尽量减少“文革”对军队的冲击的指导思想。

正是由于林彪和军委其他老帅们的共同努力,军队的局势得到控制,稳定的军队后来通过“三支两军”稳定了全国的局势。总的说来,军队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做了 大量的工作,既保护了一批老干部。也使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同时也减少了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稳定的局面使原本中断的工农业生产得以逐步恢复,使全国的交 通、金融、建设等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行。事实上军队系统正是日后粉碎“四人帮”的坚强柱石。

吴法宪总结说:“林彪倒台后,有些文章说:林彪是个反军、乱军分子。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利用手中窃取的权力,煽动在军队搞全面‘四大’,拼命想把军队 搞乱,等等。这个说法显然极不客观,也是极不负责任的。林彪是军委的主要领导人,他为什么要一心把自己搞乱?这个说法于理不通,也绝不符合事实。大量事实 已经证明,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自始至终都在注意保持军队的稳定,甚至不惜与以江青为首的中央文革小组发生激烈的冲突。”

仅就稳定军队这一点而言,林彪功不可没! 

1hsiu 发表于 2007-4-13 12:03:51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 --读《吴法宪回忆录》(之七)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 --读《吴法宪回忆录》(之七)

丁凯文

七、林彪与江青的矛盾

林彪与江青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是大陆官方的一家之言,也就是说,林江是一伙的,乃狼狈为奸,他们共同利用了毛泽东的错误,大搞“反革命”活 动,妄图推翻人民民主专政,林江二人都属反革命集团。1980年的“两案”审判更是将林彪与江青画上了等号。但是,林彪与江青是一回事吗?只有认真分析文 革当中林彪与江青的实际关系,才能真正解释为何林彪会在1970年8月的庐山会议上出面打击以江青为首的“上海帮”。对于揭示林江之关系问题,吴法宪的回 忆无疑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视野。

吴法宪回忆说:“对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这场‘文化大革命’,不管林彪是否衷心拥护,但同周恩来一样,他都全力去执行毛泽东的部署和计划,这是毫无疑问 的。至于对江青,最初因爱屋及乌,林彪对江青也是很尊敬,对江青提出的问题,也很重视。”然而,随着全面夺权运动的展开,不仅各省市地方领导受冲击,军队 系统也大受影响。总参、总政、总后以及各军兵种等都受到造反派的冲击,工作停顿,不少军队领导人被揪斗被迫害。以吴法宪本人为例,吴被造反派搞得焦头烂 额,为了躲避军内造反派,吴先是住到总参管理局的第五招待所,后又住进叶剑英的家,没多久又搬出来,时而住在空军指挥所,时而住西郊机场,时而住北京军区 空军司令部,最后奉叶剑英之令住进中央军委直接管辖的京西宾馆,该宾馆由北京卫戍区警卫,造反派冲不进去,吴法宪的处境才略有好转。军内其他一些人则没有 吴法宪这么幸运,不少人被残酷批斗,甚至死于非命,军内的东海舰队司令陶勇,国防工办副主任赵尔陆等人就是如此。林彪对江青一伙的行为极为不满,由此林彪 与江青发生激烈冲突。

1967年2月,由于中央文革小组鼓动造反派揪斗总政主任萧华,引发了林彪与江青的首次冲突。吴法宪在回忆录中有专门一节谈及此事。林彪把江青找到自己的 住处毛家湾,痛斥江青等人的行为。原林办秘书张云生在他的回忆《文革期间我给林彪当秘书》一书里也印证了这场林彪与江青的冲突。吴法宪回忆说“这次林彪与 江青大闹,撕开的裂痕是很深的,可以说是种下了分裂的种子。林彪对江青是不满的,但是又怕得罪了毛主席,不敢过分谴责。就这样,双方的矛盾和斗争一直延续 到‘九大’,延续到庐山会议,延续到‘九一三’林彪的终结。”吴法宪还说:“据我所知,在当时的中央常委以至整个的中央领导层里,敢于这样当面斥责江青 的,除了毛泽东之外,就只有林彪了。”林彪与江青大吵之后的第二天,林彪通知叶剑英和徐向前主持召集军委会议,传达毛泽东对萧华问题的处理意见,并请中央 文革小组成员参加,但是中央文革小组只有关锋一人与会。会上不少军队干部争着发言,以发泄心中的愤懑。黄永胜就直言文革小组不听毛泽东的话,不执行毛泽东 的指示,胡乱批评解放军,乱斗解放军干部,要夺解放军的权,希望中央文革作出认真、深刻的检讨。关锋回去后向江青汇报了会上的情况,江青大怒说这个会议是 反对毛主席反对江青的会议,并将矛头对准主持会议的徐向前,徐向前只好推到会上发言的黄永胜身上,让黄永胜作检讨。为此,黄永胜去问林彪要不要写这个检 讨。林彪则说“绝对不能写这个检讨,要坚决顶住。我去直接报告毛主席。”江青对林彪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把这笔账算到徐向前的身上,并建议林彪撤换徐向前 的军委文革小组组长之职。吴法宪回忆说:“林彪事后对我说:‘谁当全军文革的小组长,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打倒。如果一定要撤换徐帅,全军文革那就让他名存 实亡吧。’”吴法宪最后说,“后来果然如此,徐向前下来以后,全军文革小组组长由杨成武代理了一个短时间,不久,杨成武随毛主席东巡以后,全军文革也就销 声匿迹了。”

从林彪对江青和全军文革小组的态度,即可看出,林彪是多么反感全军文革小组这一机构,这个机构的存在名义上是领导全军的文革运动,实际上则是成了江青在军 内的代言人,成了搞乱军队的罪魁祸首之一,林彪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机构的存在,虽然林彪在表面上不得不应付江青为首的中央文革小组,但骨子里却十分警惕他 们,多方予以防范和抵制,乃至最后让其“寿终正寝”。如果林彪与江青的关系是密切合作,那么林彪就应该大力支持江青和全军文革小组的工作,支持他们打倒军 内的老干部的种种倒行逆施。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看看吴法宪的回忆,人们还能相信大陆官方的那一面之辞吗?

1hsiu 发表于 2007-4-13 12:04:49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八)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八)

丁凯文

八、谁应该对刘少奇等人的被打倒负责?

翻开1980年11月2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查厅起诉书》,我们看到了如下的指控内容:“以林彪、江青为首的反革命集团主犯林 彪、江青、康生……,在‘文化大革命’中,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凭借其地位和权力,施展阴谋诡计,利用合法的和非法的、公开的和秘密的、文的和武的各种手 段,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篡党篡国、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该起诉书列举了受诬陷的党和国家名单: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贺龙等三十 余人的名单。似乎这些人的被打倒和被诬陷都仅仅是林彪、江青等人所为。然而历史真的是如此之简单吗?

夺权斗争首先是从上海开始的。1967年1月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赫市长曹荻秋被造反派打倒。吴回忆说“上海的夺权,实际上是毛泽东亲自支持和决策的。一月 八日,毛泽东在与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的谈话中,对上海的全面夺权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毛的号召下全国范围内开始了风起云涌的夺权活动。吴说“这些情况 都是在我参加中央文革碰头会以后,江青透露给我的。”

与军队干部相比较,从中央到地方的干部几乎无一幸免地受到冲击,而这千千万万被打倒的干部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刘少奇等人。吴法宪回忆说“从一九六六年八月 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开始,刘少奇便处于了一种”等待被彻底打倒“的状态。但是在一段时间里,他还是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一些公开的活动。这种不 尴不尬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从十二月十八日开始,江青、康生、张春桥、谢富治等人,开始相继公开煽动打倒刘少奇,而且口径完全一致,可以 断言,这绝不是他们个人的意见。”

关于陶铸的被打倒,吴法宪回忆说“一九六七年一月四日,陈伯达、康生、江青就在接见湖北省‘专揪王任重革命造反团’时宣布,‘陶铸同志到中央来宾没有执行 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实际上是刘邓路线的忠实执行者’还说陶铸是‘中国最大的保皇派’。几天之后的一月八日,毛泽东就在中央会议上认可了江 青他们关于陶铸的讲话,并说‘陶铸的问题很严重,陶铸是邓小平介绍到中央来的,这个人不老实。’……毛泽东的这番话实际上是啊批准了打倒陶铸。”

关于彭德怀文革中的被迫害一事,吴法宪回忆说“毛泽东在(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召开的中央汇报会上,对彭德怀的问题作了如下的讲话:‘高岗、饶漱石、 彭德怀都是搞两面手法,彭德怀与他们是勾结在一起的。彭德怀发动的百团大战,是搞了独立王国,那些事情都不和我打招呼。’有了毛泽东的指示,戚本禹就亲自 布置,要北京地质学院和北京航空学院的红卫兵,去四川把彭德怀就会北京。周恩来闻讯后,派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赶去,将彭德怀接到卫戍区监护起来。”彭 德怀被关押在北京卫戍区期间还给毛泽东写信。吴认为“从这封信的内容看来,彭德怀当时对毛泽东害寄托一线希望,但毛泽东根本没有去解救他的意思。一九七四 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彭德怀在北京狱中含冤逝世。”

贺龙元帅是文革中军内被迫害致死最高级领导人之一。吴法宪回忆说“关于贺龙的问题是毛泽东亲自决定的。据我所知,一九六七年一月,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个人在 中南海专门研究贺龙的问题。后来周恩来告诉我,那天,毛主席决定对贺龙采取隔离措施,并要他亲自去落实。他先在北京西郊的山区找了一所房子,要北京卫戍区 预先作了安排。然后,他把贺龙找到中南海,先是问贺龙:‘听说你身上带了手枪?’贺龙说:‘有一支。’于是,他要贺龙立即交出身上携带的手枪。待贺龙交出 手枪后,他便要警卫部队把贺龙夫妇送到北京西郊的山区。从此,贺龙夫妇便失去了自由。一九六九年八月九日,饱受折磨的贺龙在北京三O一医院逝世。”

关于贺龙之死,过去官方的喉舌无不归结为林彪的迫害,可是为什么林彪要迫害贺龙官方却一直说不出个所以然,最后只好说贺龙是林彪篡党夺权的障碍。但是林彪 在文革初期就是中共唯一的副主席兼军委第一副主席,贺龙无论如何也构不成对林彪的威胁,林彪有什么理由与贺龙过不去呢?再说,涉及贺龙这一级别的干部只有 毛泽东才能决定他们的命运。显然,贺龙的倒台与林彪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吴法宪回忆说“至于毛泽东等人为什么要打倒贺龙,我不得而知,但当时我曾听说国 几件与贺龙有关的事情。第一件事是总参王尚荣、雷英夫反对杨成武代总长的事情;第二件事是解放军政治学院蔡顺礼反对莫文骅的事情;第三件事是海军苏振华反 对李作鹏的事情。再有,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空军党委第十一次全会的事情。这几件事情上,前三件我不敢妄加评论,但关于空军党委第十一次全会的事情,那完全 都是属实的。”显然,那些所谓的揭发材料也并非全是空穴来风。只是这些“揭发”被专案组上纲上线,扩大成了贺龙反毛的罪证。1968年10月31日毛泽东 在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闭幕会上发表了一番讲话,也提及了贺龙的问题,毛泽东说:“过去说对贺龙是一批二保,因为他是二方面军的代表。现在看来不能保 了,因为他搞的事以前不知道。从成钧、许光达、廖汉生等的揭发材料看来,他是破坏我们这个军队的。他背地搞篡军反党企图是有的,但是没有来得及。”毛泽东 特别提及的揭发人不是林彪嫡系四野的人,成钧、许光达、廖汉生都是贺龙自己亲信。毛泽东的态度最终决定了贺龙的命运,这些又岂是林彪能作的了主的?

中共后来将刘少奇等领导人被打倒被迫害的责任归罪到林彪头上,实乃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为毛泽东作开脱。林彪文革中并非没有错误和责任,但是将原本不该林彪负的责任加诸在林彪身上当然是极不公正的,这是我们必须予以指出的,而吴法宪的回忆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可靠的资料。

1hsiu 发表于 2007-4-13 12:05:52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九)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九)

丁凯文

九、军内造反派势力是如何被遏制的?

1966年8月起由于毛泽东的检阅支持,红卫兵运动开始席卷全国。吴法宪回忆说“在毛泽东第三次接见红卫兵以后,中央文革和江青就把军队院校师生的意见, 端到了军委,端到了林彪那里,说:‘地方的学生能串联,军队的学生为什么不能串联?应当让他们进北京来接受毛主席的检阅。’鉴于江青与中央文革的特殊身 份,林彪不能不对此加以认真对待。”1966年10月中央军委和总政下发了《关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指示发出后,大批军队院校学员 涌入北京,很多人来了就不肯回去。吴法宪回忆说“这些滞留在北京的军队院校学员,很快就在中央文革的支持下,与地方院校的学生串联在一起,开始在北京 ‘闹革命’。”

这些军队院校的学员事如何“闹革命”的呢?吴回忆说“从1966年冬开始,军队院校的师生在中央文革支持下,在北京横冲直撞,到处串联,无法无天,不但冲 击国防部,冲击总参、总政、总后,还冲击空军、海军、工程兵、铁道兵、炮兵、装甲兵、通讯兵和北京军区,几乎所有的军事机关都被他们冲遍了。他们每冲一个 军事领导机关,都是先进驻领导机关的办公大楼,然后再白天黑夜地揪斗这个部门的领导干部。另外,在这些军事机关里贴大字报、炮轰、火烧、并且抢劫档案,肆 无忌惮随意折腾,几乎把所有的军事指挥机关都搞瘫痪了。当时。全军文革组长刘志坚以及全军文革的全体成员,全都忙于处理各种问题,日夜应接不暇,忙得不可 开交。现在想起来,对我们这些军委各总部和各军、兵种的负责人来说,一九六六年冬到一九六七年处这一段时间是我们最难过的日子。”事实上,被中央文革操纵 的军队院校造反派已经成了搞乱军队的主要力量,是林彪和军委领导人的心头大患。如何有效地制止这股来自军队内部的造反势力则成了林彪等人必须考虑并应对好 的一件棘手之事。而实现这个目标竟然是一个不起眼的“演出事件”。笔者认为研究者有必要对此予以充分的肯定。

1967年5月,解放军在京的几个文工团体--北京军区文工团、海政文工团、空政文工团和二炮文工团共同发起一次文艺会演,以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当时的文艺团体内部已分为两派,一派被称为“老三军”,他们是支持军队的现任领导的,另一派则是“新三军”,实际上是由北京 的“三司”造反派所支持的军队造反派。这次演出则是“老三军”联合起来支持所属文工团举办的活动,因此他们又被成为“演出派”,而“新三军” 则要冲击这次演出,故称为“冲派”。吴法宪回忆说“当时,‘新三军’把这次演出看成是与军队‘老保’之间的大决战。为了这场大决战,他们早与中央文革所支 持的北京‘三司’等造反派密谋策划,调集大批力量准备武斗。他们认为,只要制造出事端,中央文革就会站出来支持他们,这样军队里的‘老保’就完了。”果然 在5月13日“演出派”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演出遭到“冲派”的强烈冲击,两派发生严重的武斗,各种乐器被毁坏,设施被砸烂,演员被打伤,以致海军司令肖劲 光和政委李作鹏赶去支援,吴法宪在空军也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前往支援。武斗持续好几个小时,直到陈伯达和萧华感到现场,才制止了武斗的进行。在此情况下, 连周恩来出面说话都不起作用了。

林彪此时则毅然出面。吴法宪说“从不轻易出面干涉具体事务情的林彪亲自出面了。他冒着对抗中央文革的危险,公开支持‘老三军’对抗‘新三军 ’、‘三司’等造反派。五月十五日上午,林彪要叶群带领军委各总部和各军、兵种的领导人,到医院去慰问‘老三军’被打伤得人员,并发给他们《毛主席语录》 和‘毛主席像章’。对另一派的人员则置之不理。林彪以这样的方式,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林彪明确表态后,中央文革也不得不跟着转了过来。”5月23日 “演出派”再次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演出,林彪不仅派叶群前来观看,还派了北京卫戍区的部队进行保护。造反派未敢再来滋事。6月9日“演出派”再次在人民 大会堂举行演出,林彪亲自出席,周恩来、陈伯达、江青、康生等一大群中央领导干部前来观看,林彪以实际行动给“演出派”撑了腰。吴法宪回忆说“这一下子, 军内的造反派垮了,‘老三军’一下子翻过身来,成为林彪和军委直接控制的一支政治力量。凭借着这支力量,林彪和军委可以直接与北京‘三司’等学生造反派对 抗,从而开始稳定北京的局势。中央文革依靠北京‘五大领袖’一手遮天的时代成为了过去,我们的日子也好多了。”

事实证明,林彪成功地利用了一场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演出击垮了军内的造反势力,稳定了军队和北京的局面,而以江青为首的中央文革却束手无策,他们支持的学生造反派虽然没有土崩瓦解,但是却已是强弩之末,很难在军队内部再制造什么事端了。林彪此举值得称道。

这里顺便一提的是总政主任萧华的倒台。以往官方的喉舌都将萧华的被打倒归罪于林彪,事实上,林彪一直是保护萧华的,为此还与江青翻脸,怒斥过江青。萧华本 人在“513演出事件”上摇摆不定,先是反对“演出派”演出,出现事端后又单方面指责“演出派”。本来“演出派”是保护萧华的,如此一来引起 “演出派”对萧华的强烈不满,结果无论是“老三军”还是“新三军”都反对萧华。吴法宪回忆说“‘五一三事件’后,林彪仍然准备保萧华。他告诉萧华,暂时住 在西山不要出来,等过一段时间,‘演出派’的气消了,再出来工作。谁知道,萧华自己在西山犯了错误,被海军的造反派组织‘红联总’直接向毛泽东递了一份材 料。毛泽东一看就说:‘萧华是个扶不起的天子,我不保了。’这句话一传出来,萧华立刻就被打倒了。”吴总结说“这些年里,我看到有不少文章说萧华是被林彪 有意打倒的,我认为这不符合事实。萧华长期以来在林彪领导下工作,林彪对萧华是很信任的,而且在‘文革’开始后屡屡保他。要说林彪有意搞掉萧华,我认为这 是不真实的。” 事实证明,萧华的倒台其实就是毛泽东的一句话而已。至于萧华在军委所在地西山犯了什么错误,吴法宪含混未提。据笔者所了解,萧华虽然躲在 西山,但个人生活却极不检点,以中共常用的一句话说,就是犯了生活作风问题上的错误。对于萧华的倒台,要怪也只好怪萧华自己了。 

1hsiu 发表于 2007-4-13 12:07:02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十)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十)

丁凯文

十、中央专案组内幕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共中央成立了两个专门的组织,一个就是尽人皆知的中央文革小组,另一个则是中央专案组。前者已有大量的资料和文章问世,人们对其知之 较详,但是后者则资料却非常少,世人对此机构虽有印象,但是往往一知半解,只有后来在邓小平时代一批被打成冤假错案的老干部们平反时,才稍有披露,但是当 局对其中之详情仍然讳莫如深。个中之缘由不难猜测,其内情实在见不得阳光,如照实情披露出来太过有损毛泽东、周恩来和共产党自己的“光辉形象”。然而历史 毕竟就是历史,各种史实还是会不断透露出来。吴法宪将军由于参与了中央文革碰头会,对此有相当的了解,亦颇有披露。笔者择其要点叙述如下:

(1)文革期间专案组多如牛毛。吴法宪回忆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包括刘少奇在内地许多中央领导人被打倒了,为处理他们的问题,中央陆续成立了一些 专案组。除了这些中央专案组以外,下面各省、市、自治区,国务院、军委各总部和各军、兵种,以及各地、县直至基层单位,都分别设立了自己的专案组。有的虽 然没有专案组之名,却有专案组之实。总之,‘文革’期间的专案组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2)吴法宪被打倒前,中央共有十四各专案组,由周恩来总负责。吴法宪回忆说“当时,决定成立什么专案组、由谁来分管、选派专案组工作人员等,这些问题都是在中央文革碰头会上,由周恩来亲自提出,经大家讨论同意,再由周恩来签名报毛泽东、林彪批准。”

(3)中央专案组的组成:中央专案组共有三个办公室。第一办公室主任汪东兴,下属七个专案组:刘少奇专案组、王光美专案组、“薄一波等六十一人叛徒”专案 组、陶铸专案组、陆定一专案组、张闻天专案组、彭真专案组。第二办公室,主任先是杨成武,后是黄永胜,下设彭德怀专案组、贺龙专案组、罗瑞卿专案组。第三 办公室,主任谢富治,下属四个专案组:“五一六专案组”、抓叛徒专案组、叶向真专案组、其他一些人的专案组。

(4)中央专案组的组织形式:掌握中央专案组工作的是周恩来、江青、陈伯达、康生。比如:“一办”里主管刘少奇专案的是周恩来、江青、陈伯达、康生,主管 王光美案的是陈伯达,主管陆定一案的是陈伯达,主管薄一波案的是康生,主管彭真案的是康生,主管陶铸案的是江青。中央“二办”主管彭德怀案的先是杨成武, 后是黄永胜,主管贺龙案的是康生,主管罗瑞卿案的是江青。而中央“三办”的各个专案皆由谢富治主管。

(5)中央专案组的办案形式:专案组具体工作人员和负责人,由军委办事组根据中央碰头会的决定从军队选派,前后大约三次,一共约五百多人,由周恩来带领中 央文革碰头会的成员召集他们开会,讲话,说明任务的重要性,布置工作。周恩来每半个月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主持专案组全体工作人员会议,由每个专案组汇报 工作,会议常常是从晚上八、九点钟一直到第二天拂晓,每次会议都是如此。

(6)专案组办案的最关键的要害在于,受专案审查者的“罪名”基本上都是根据当权者的政治需要来制造的,而不是根据事实来判定的。吴法宪回忆说“由于弄来 的材料究竟那些是真,那些是假,无法判定,时间一长,办专案的人就越来越不积极。而这时上面就来压,就批评工作人员‘右倾’,要求他们严格审查呀!认真调 查呀!赶快作结论哪!然而不管上面如何压、如何批,进展还是不大。本来嘛,都是些冤、假、错案,又从哪里搞得到过硬的材料呢?!”

中共粉碎“四人帮”后给几乎所有文革期间被打倒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平反昭雪,并指出他们的受迫害都是林彪和“四人帮”所为,但却绝口不提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起 的决定性作用。吴法宪在回忆录中举出了彭德怀遭受迫害一事。1981年1月23日最高法院特别审判庭在求判决书中说“一九七O年十一月三日,黄永胜同意彭 德怀专案组提出要对彭德怀‘判处无期徒刑,终身剥夺公民权利’的意见,对彭德怀进行迫害。”然而原报告是这样写的“永胜同志,遵照您对彭德怀结案材料可以 上报的批示,现整理好,呈上,请审视。”时间是1970年9月17日。黄永胜则在11月3日批示“同意”。黄这个“同意”是指“同意上报”,而非同意该审 查的结论。吴法宪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彭德怀的问题不是黄永胜能说了算的。彭德怀的问题,中央早已经定了调子,除了毛泽东本人以外,任何人对此都不可能有 任何的改变。黄永胜个人同彭德怀没有什么恩怨,他在这个位置上只能是替中央或毛泽东办事而已。其实,当时的各个专案组的工作,事无巨细都由中央文革碰头会 议周恩来负责。大一点的事情,要由毛泽东来决定。这是当时党内一般的组织原则,也是一个常识。对彭德怀这一类人物的处理,别说黄永胜对此事没有任何决定权 力,就是林彪、周恩来,也是作不了半点主的。”吴法宪直言“彭德怀的问题应该由毛泽东来负全部或主要责任,算到黄永胜的头上是不公正和不公平的。黄永胜对 彭德怀的问题是没有决定权的。当时中央专案组上报的文件太多了,其中绝大多数都有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签字。我想这些文件应该都还在。为什么只算没有决定 权的黄永胜的帐,而不算有决定权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帐呢?”

吴将军最后这句话质问得好!为什么邓小平不敢追究毛泽东和周恩来大搞政治迫害的责任?为什么要嫁祸黄永胜等人?彭德怀是在1974年11月29日含冤去世 的,那时林彪早已横死蒙古沙漠多年,黄永胜也被毛泽东关押审查,如果彭德怀真是林黄等人搞的冤案,为何毛泽东周恩来不给彭德怀平反昭雪?我们再进一步追 问,彭德怀去世时,正是邓小平的第二次复出之际,邓不仅担任政治局委员,还是解放军的总参谋长和国务院副总理,按照这一逻辑,邓小平也是党政军内的当权 派,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邓小平也参与了迫害彭德怀的活动,邓小平难道就不须为彭德怀之死一事负责吗?!

1hsiu 发表于 2007-4-13 12:08:11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十一)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十一)

丁凯文

十一、“上海带人”之内幕

文革期间,吴法宪作为军委办事组副组长、空军司令,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忙不过来,可有时却身不由己卷入一些非常事件中去。记得当年“两案”审判时,当局就指 控吴法宪按照江青的旨意派人到上海找有关江青的资料,还曾经将有关人等带到北京。笔者几年前就曾质疑过此事:如果没有更高一层的授意,吴法宪作为空军司令 有什么权力到上海“抓人”?读了吴将军的回忆,笔者心中的问号终于有了答案。

由于江青在三十年代的上海颇有一些“绯闻”,1968年春,上海地区的红卫兵曾收集了这方面的材料,并印成小册子,在市内悄悄流行。江青知悉后认为这是上 海市公安局搞的,并在中央文革碰头会上要求周恩来予以处理。吴法宪回忆说“周恩来同意派人到上海去彻底处理这个问题。他当即布置说,去上海的人有两个任 务,一个是把搞江青材料的人统统都抓起来,另一个就是把上海市有关江青的材料,包括小册子和传单,都统统收到北京来。” 周恩来和江青都要求吴法宪去办, 理由是吴有飞机,来去方便。吴本来不愿去,借口对上海不熟悉,但是陈伯达却说“不要紧,由我们碰头会议全体给你写个授权书,集体授权给你,这样事情就好办 了。”周恩来马上点头说“好!”吴回忆说“陈伯达当场起草了一个授权书,并给这个任务起了一个代号,好像是叫‘四一二任务’。在授权书上第一个签名的是周 恩来,第二个是陈伯达,第三个是江青,以后谢富治、杨成武、汪东兴等所有到会的人,也都依次签了名。这样一来,我再也不好说什么了,只好同意去上海跑一 趟。”

吴法宪领受任务到了上海后将授权书出示给张春桥,传达了周恩来的指示,并特别向张春桥说,上海的事情不熟悉,具体问题由张来办,不论张春桥交来什么,吴本 人只是负责将有关人等和材料转交给周恩来和江青。吴回忆说“结果不久,张春桥就把黄赤波(黄赤波为原上海市公安局局长--笔者注)等人交来了,我就派飞机 把这些人都送到北京,交给杨成武。至于红卫兵们在上海散发江青的材料,到处都是,没有办法收干净,反正张春桥交给我多少,我就接收多少送回北京。大约过了 一个星期,我就回到了北京。我把带回来的材料全部交给了周恩来。对这些材料,周恩来不拆封,更不看,只是贴上了封条就全部交给了江青本人。我把这次去上海 的情况,写了一个报告,并由杨成武和我两个人签名,提交给了中央文革碰头会议。”另外,江青本人还单独交代吴法宪将上海的作家孙竣青带到北京,并不许将此 事告诉张春桥,然而孙竣青一被带到北京就被江青抓了起来。吴法宪一直不清楚江青为何要抓孙某人,为何不要张春桥知悉此事。

显然,吴法宪去上海执行的任务当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但却是直接奉了周恩来的指示。为了江青个人的私利,周恩来毫无原则地纵容、逢迎江青的无理要求,利用 手中的职权充分满足了江青的私欲,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只凭江青一句话就抓捕了上海市的公安局局长和作家等人,从而又一次制造了冤案,联系到周恩来在 文革中的所作所为,如此堂堂的国务院总理有何脸面和资格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此外,笔者还注意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查厅起诉书》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名下有这么一条罪状:“一九六六年十月,江青勾结 叶群,指使江腾蛟搜查上海文艺界人士的家。叶群让吴法宪把江腾蛟找来北京,对江腾蛟说:‘江青同志有一封信落在郑君里、顾而已他们手里,现在究竟在谁手里 不清楚,你可以组织些人搜查一下郑君里、顾而已、赵丹、童芷苓等5个人的家,凡是书信、日记本、笔记本之类的东西都拿来’。‘要绝对保密’。江腾蛟回上海 后,组织40多人,冒充红卫兵,于十月九日凌晨,搜查了赵丹、郑君里、童芷苓、陈鲤庭和顾而已的家。江腾蛟将搜得的东西分两次送北京叶群处。一九六七年一 月,在江青亲自监视下,谢富治、叶群动手将搜查来的有关江青的信件、照片等烧毁。”

发生在1966年10月的这一幕与两年后发生之事何其相似!都是江青授意他人去上海收缴不利于自己的资料,而1968年的行动却更甚以往,不仅仅是搜查资 料,干脆下手抓人了。1968年江青的行动得到了周恩来的大力支持,江青在1966年10月搞的上海搜查文艺界人士之家一事难道就没有周恩来等人的大力支 持?一个江腾蛟只奉了叶群的指示就敢于命令军人执行抄家任务?其背后怎么可能没有更高一层的确认、批准?吴法宪不是1966年事件的执行人,未必知晓其中 之内幕,但是我们有理由对中共单方面的说辞予以质疑,笔者相信该事件总会有真相大白之日的。

1hsiu 发表于 2007-4-13 12:10:44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十二)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十二)

丁凯文

十二、“杨余傅事件”

文革史研究中有一些较为复杂的事件,不太容易解释清楚。以笔者愚见,“杨余傅事件”就是一个悬案。迄今为止,笔者尚未见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官方的一家 之言当然不用说了,官方只是将一切罪过往林彪和江青身上一推就行了。史学界之所以解释不清这段历史,关键还在于没有把握住该事件的本质,有些关键的史料未 曾披露,而当事人在事后由于受时代和环境的影响,局限性很大,往往推诿或掩饰其中的重要情节,回避了自身的问题,故无法客观地回首往事,致使此一事件越来 越扑朔迷离。杨成武事后所写的《杨成武自述》就是典型一例。以笔者的看法,所谓“杨余傅事件”,其实就是“杨成武事件”,余立金和傅崇碧都是陪绑,受到杨 成武的牵连。如果史家不能搞清杨成武其人在文革当中的活动,就无法解释“杨余傅事件”的原委。那么吴法宪将军在其回忆录中向世人披露了哪些有价值的资料 呢?笔者在此罗列如下:

(1)杨成武是林彪的老部下,林对杨十分器重,1965年12月上海会议批判罗瑞卿时,杨成武就是军委三人领导小组的成员。罗下台后,杨成武荣任代总参谋 长。1967年9月中央决定成立军委办事组,杨成武当了办事组组长,相当于军委秘书长,掌握了军队的实权。叶群曾亲自安排杨成武的女儿杨毅到《空军报》工 作,可见林杨两家关系之密切。

(2)杨成武与江青的关系也很好,杨成武对江青也很尊重,江青交办的事,杨成武都尽力完成。1967(1966年?)年11月江青曾要杨成武去上海将上海 市公安局保存的江青资料带到北京,事后该箱资料被存放在军委的京西宾馆。在江青的指示下,杨成武与谢富治、戚本禹一起将该资料烧毁。1967年冬,江青在 中央文革碰头会上要求写一个“两条路线斗争史”,周恩来、陈伯达和康生都表示同意,于是责成杨成武出面完成,杨成武专门搞了一个写作班子,几个月后提纲草 稿完成。吴法宪一看提纲,里面只有三个人:毛泽东、林彪和江青。吴法宪极为诧异,问杨“连朱老总和周恩来总理都没有,能行吗?”杨悄悄告吴 “是江青不叫写的。她不让写周恩来,也不让写其他人。”但是该提纲被毛泽东否定,写作班子也被迫解散。

(3)杨成武领导下的总参写作组写作了一篇《大树特树伟大统帅毛主席的绝对权威,大树特树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以杨成武名义发表。文章发表后,全国各 地报纸纷纷转载。杨成武曾兴高采烈地对军委办事组同仁说“文章点名批判了罗瑞卿,罗瑞卿听了广播后,马上就承认了自己是假党员。”由此可见,杨成武自己是 多么重视该文的发表。然而不久,此文却受到毛泽东的批评。毛泽东批示说“绝对权威的提法不妥。从来没有什么单独的绝对权威,凡是权威都是相对的,凡绝对的 东西都只存在于相对地东西之中,就如绝对真理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绝对真理只存在于各个相对真理之中一样。”“大树特树的说法也不妥,权威或威信只能是 从斗争实践中自然地建立,不能由人工去建立,这样建立的权威必然会夸下来。”毛泽东的批示转给了周恩来、林彪以及中央文革,此一批示又被转发给中央和国务 院各部门等。显然,毛的批示对杨极为不利。

(4)1967年底,江青和周恩来以及中央文革小组在京西宾馆审查样板戏。江青一定要林彪到场,但是杨成武因为太忙忘记了此事,结果林彪和叶群未得到通 知。但是江青在现场不依不饶,非要林彪前来参加,林彪被从睡梦中拉起,迷迷糊糊到京西宾馆看节目。此事引起叶群的恼怒,为此大骂杨成武和吴法宪。

(5)杨成武的女儿杨毅与空军政委余立金的秘书单世充发生了绯闻。吴法宪让王飞等人与单世充谈话了解情况,但王飞等人未得到吴的许可竟然将单世充关押起 来。当时的空军党委办公室分成两派,一派是空军党办主任王飞、周宇驰,还有林立果的支持,另一派是党办的科长卫球,包括吴法宪和余立金的秘书。王飞等人有 林立果和叶群的支持,卫球则有杨成武、余立金支持。吴法宪夹在中间好生为难。而此时余立金倒向了杨成武,并向林彪告状。林彪对此事的态度是坚决支持了吴法 宪,林彪认为余立金等人是要夺吴法宪的权,所以要吴坚决顶住。

(6)1968年3月23日凌晨,吴被叫去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在场者有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谢富治、叶群和汪东 兴。毛泽东见到吴法宪即说“你同杨成武的问题,我都知道,你是对的,杨成武是错的,随即决定撤换杨成武的代总参谋长一职,林彪推荐了黄永胜。对于如何处理 余立金,毛泽东说“许世友的材料早就送到我这里来了,说余立金是个叛徒,既然是这样,那就逮捕起来,予以审查吧。”江青又提出傅崇碧与杨成武关系密切,傅 长期以来都在杨直接指挥下工作,况且还有闯钓鱼台的记录,为了防范,最好也动一动。毛泽东也同意江青的建议。会议随决定调广州军区副司令温玉成任副总参谋 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

(7)周恩来立即采取措施,第一,命吴法宪派飞机立即接黄永胜进京,周亲自谈话。第二,周同时命令李作鹏和邱会作带领中央警卫团部队去杨成武家,将杨带到 人民大会堂,由林周等人谈话。第三,通知郑维山和傅崇碧到人民大会堂,由周恩来谈话,并准备飞机将傅崇碧送去沈阳。第四,派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杨德中带警卫 部队到空军大院逮捕余立金。第五,决定在3月23日召开驻京部队团以上干部大会,传达中央对“杨余傅”问题的决定。

(8)在人民大会堂,林彪与杨成武谈话。林说杨的错误是“山头主义”、“宗派主义”和“曲解马克思主义”。林彪特别强调“主席亲自主持了四次会议,讨论了 你的问题,决定撤销你的代总参谋长职务和总参党委第一书记的职务。”林彪还命吴法宪派飞机将杨成武一家送到武汉。江青还提议将余立金夫人陆力行一起收审, 陆的姐姐原先在上海市档案馆工作,江青三十年代的一些材料就是陆的姐姐保管。结果陆力行也被关进北京市第二监狱。

(9)3月23日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驻京部队团以上干部大会,林彪奉毛泽东命讲话。吴法宪回忆说“毛主席要林彪一共讲三个问题:一事反对宗派主义,二是反 对两面派,另外一定要讲一下哲学上的‘相对与绝对’的问题。”林彪按照毛泽东的意思作了讲话,周恩来则表示完全拥护,号召大家继续揭发杨成武等人的错误, 认为在杨成武的后面可能还有黑后台。

吴法宪最后说“‘杨、余、傅事件’发生后,我曾经冷静地想过,要说杨成武通过余立金夺我的权,那是缺乏根据的,以此为理由就撤换了他的职,太过牵强,也太 过严厉。至于逮捕余立金,以致牵连了他的妻子陆力行,那就更是不应该的了。这里面可能还有更深的原因,但究竟是什么原因,我现在也依然不知道。”

从吴法宪的会议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以下端倪:

(1)杨成武原本就是林彪的爱将,军委办事组的日常工作,林彪主要依靠杨成武主持,俩人关系非常密切。林彪并无意打倒杨成武。

(2)杨成武与江青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吴法宪甚至说“江青叫他办什么,他就办什么。”可见江杨关系非同一般。

(3)所谓杨成武女儿与余立金秘书的绯闻,不足以构成杨成武倒台的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只有涉及到权力的转换才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这里实际上就涉及了杨成武与吴法宪之间的矛盾,自然也就间接地形成了杨成武与林彪的矛盾。这一点 恐怕才是杨成武倒台最根本的原因。只是这一点吴法宪将军的回忆未能厘清这一矛盾。如果仅仅是儿女情长产生的矛盾,将有关人等调开即可,毛林等人大可不必采 取过激的行为。如果我们再深一步追问,军委办事组内部存在着矛盾,只是这一矛盾的是如何产生的,其根源何在?杨成武在自己的自述中说,林彪拉他入伙,杨不 干,所以林彪就要打倒他。这一说法只能哄哄不知情的小孩子。杨成武原本就是林彪的嫡系爱将,深得林彪的信任,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入伙”的问题。以笔者愚 见,杨成武是整个事件的关键,只有搞清杨成武的所作所为才能解释此一事件的原委。笔者倾向于认为,杨成武逐渐倒向江青,在林彪与江青之间脚踩两只船,这才 是矛盾产生的根源。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的有价值的资料,彻底解开“杨余傅事件”之谜。

十三、中央文革碰头会的分裂

由于中共官方多年的宣传,人们一提起林彪和江青,总是想当然地认为他们乃一丘之貉。用彭真的话来说,就是:林江在做贼方面是一致的,分赃上才有了矛盾。这 种提法为日后“两案”的审判定下了基调,也成为当局多年来任意曲解文革史的准则。以笔者目力所及,大陆搞文革史研究的一些官方学者以及一些多少有点自己观 点的非官方史学研究者都很难跳出这个框框,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狭隘的眼光和有限的资料,往往出现一些闭门造车、隔靴搔痒的片面研究,搞出些令人啼笑皆非的 所谓“科研成果”。如果我们不能认真分析林彪和江青的关系,也就无法解释为何后来出现的庐山会议的斗争和“913事件”的发生,这绝不是所谓“分赃不均” 引起的矛盾,而是有着异常深刻的背景,探讨这些关系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开历史深层的内涵。

对于军委办事组与中央文革小组的矛盾,吴法宪的回忆录给我们提供很多宝贵的线索。笔者现作如下归纳:

(1)军委办事组与江青矛盾激化。黄永胜出任总参谋长后,其行事风格大异于其前任杨成武,黄永胜不买江青的账。由于有毛泽东的批示,军委办事组有关军队调 动的文件不送中央文革小组,江青极为不满,在中央文革碰头会上大骂黄永胜和吴法宪,并不许二人参与会议,还要写检讨。但林彪支持黄吴,坚决不写检讨,以致 黄永胜率团出访阿尔巴尼亚都受到江青的阻挠,最后周恩来不得不请示毛泽东,才使黄永胜成行。周恩来关照陈伯达去机场为黄永胜一行送行,回国时也去迎接。但 由于江青的反对,陈伯达竟然不敢赴机场迎送。可见江青的霸道。周恩来亦曾率黄吴等人去江青处表示团结,但却遭江青破口大骂。这些早年与毛泽东出生入死的老 将军们竟然遭江青如此涂毒,军委办事组的人怎么能不联合起来与她斗呢?

(2)李必达事件。李必达原为温玉成的秘书,后李给黄永胜当秘书。由于军委办事组诸人厌恶江青,难免自己内部议论江青等人。李必达作为黄的秘书,却悄悄记 录下黄永胜等人的言论,写成小报告,通过温玉成送给江青,以证明黄等人是“反对江青同志小集团”。江青将此小报告转交毛泽东,但是毛并未特别在意,只是转 给了林彪,林彪又转给黄永胜。李必达想通过卖主求荣,卖身投靠以得到江青的赏识。但由于毛泽东的态度,李必达的野心没有得逞。这也反映出双方矛盾的加深。

(3)温玉成立场的转变。温玉成原本是广州军区的副司令,黄永胜的部下。黄进京当了总参谋长,温玉成叶进京当了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但是 由于江青的刻意拉拢,温玉成立场发生转变。吴法宪回忆说“当时,温玉成对军委办事组会议,要么就是不参加,要么就是唱对台戏。看到这种情况,我对黄永胜 说:‘温玉成变了。’”当黄的秘书李必达将告密信送交温玉成时,温玉成竟然让李直接送信给江青。此事明显暴露了温玉成立场的转变,也显示出江青意图在军内 寻找代理人的某种程度的得逞。鉴于温玉成的转变,林彪日后将其调到成都军区任职。温玉成后来两边不讨好,颇多磨难。这也表明那种脚踩两只船的人是很难在中 央混下去的。

(4)汪东兴倒向林彪。汪东兴在庐山会议前实际上倒向了军委办事组,并成为林彪、叶群的重要耳目。汪东兴之所以倒向林彪,吴法宪认为“是因为林彪对汪东兴 的工作经常给予支持”,而“江青对汪东兴向来都极不尊重,稍不如意便破口大骂,把汪东兴当成她的出气筒。”“正是由于林彪对汪东兴的工作给予了支持,汪东 兴和林彪之间的来往叶也逐渐多了起来,有了难事,就经常来找林彪帮忙。这样,也就基本上于我们站到了一起。”不要小看这个汪东兴,毛泽东那里的一举一动, 汪东兴了如指掌,汪时常给军委办事组和林彪通气,林彪这边就能及时掌握有关信息,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也成为后来林彪及军委办事组在庐山会议上出面打击“上 海帮”的一个重要因素。

(5)江青意图整林彪。林彪在八届十二中全会发表了一个即席讲话,谈了世界历史上发生的几次文化革命运动,如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发展,意大利的文艺复 兴运动等,借以说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意义。而九大之后,江青等人意图批判林彪这个讲话,说林彪的讲话没有突出阶级斗争。江青几次拉拢军委办事组的人 批判林彪讲话,遭到黄永胜等人的拒绝。林彪对此并不在意,只是说“让她去批吧。不过要注意她一下,看她搞什么名堂。”江青等人看无法拉拢军委办事组的人, 就借口批判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文章,意图搞一个影射批判,但遭到周恩来、陈伯达和军委办事组的反对,江青的意图未能得逞。

(6)江青等人试图整周恩来。一件事是:九大召开期间,康生和张春桥曾对吴法宪说,“揪军内一小撮”的口号是周恩来批准的,《人民日报》的社论也是周恩来 审阅过的,所以周恩来要对此事负责。吴法宪会后直接电话报告了林彪。林彪特意召吴到毛家湾,对吴说“你不要上当!他们的目的,是要怂恿你出来反对周总理。 你千万要注意,这个话对谁都不能再说。‘揪军内一小撮’是中央文革他们提出来的,总理即使看过了,也可能是一时疏忽,不能怪总理。我们党内不能没有总理。 我身体不好,毛主席要掌握大政方针,毛主席正确方针的贯彻和组织实施,全靠周总理。周总理的角色我是干不了的。看来康生还是想当总理的,是有这个心思的, 你们要注意。周总理出国的时候,两次由康生任代总理,但是据我看他是干不了这个总理的。”事后吴法宪和叶群都向周恩来通报了此事。另一件事是:九大后江青 擅自召开政治局委员会议,除江青外,还有黄永胜、吴法宪、邱会作、李作鹏、李德生、姚文元。江青在会上一是大肆吹嘘自己的“革命经历”,二是恶毒攻击周恩 来。指责周恩来在大的原则问题上看不清,容易跟别人走,今天东风来了是东风,明天西风来了是西风。江青甚至说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办错了几件事,还有检讨 在江青手中,并说“周恩来这个人不能掌舵,不能当一把手。”黄永胜等人会后及时向林彪作了汇报,林彪决定让黄吴二人直接向毛泽东汇报。但是毛并未在意此 事,只是对黄吴说“你们不要讲到过我这里来告江青的状,如果让她知道了会整你们的。她已经整过你们一次,我也不告诉她,你们到我这里来过。” 从以上这两个事例来看,面对江青等人的整人伎俩,林彪都对周恩来伸出援手,不怕得罪江青和毛泽东。

还有其他一些事例,这里无法一一详述。笔者只是想指出,庐山会议斗争的实质就是在中央政治局内,军委办事组与江青等人的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矛盾是江青等 人首先挑起的,面对这些挑衅,林彪不愿像周恩来那样忍气吞声,唾面自干,而是要作出适当的反应,要对江青等人的破坏中央工作的活动予以批评,对他们的为所 欲为要有所制约,这才是斗争的实质所在。

十四、庐山会议上的斗争

关于庐山会议的斗争,笔者曾经写过专文,发表在《重审林彪罪案》一书中,题目是《再论1970年庐山会议及其影响》,对于这场斗争的来龙去脉作了分析和探 讨。今年明镜出版社又出版了舒云女士的《林彪事件完整调查》,对这个问题作了更为详尽的论述。笔者读了《吴法宪回忆录》后,感到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1)林彪在是否讲话问题上有过反复。多年来官方的说辞都是众口一词:林彪在会上搞突然袭击,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林彪的讲话事 先争得了毛泽东的许可,毛还叮嘱林说,可以讲话,但不要点名。但是吴法宪回忆说会前曾去看望林彪,叶群对吴说“明天上午开大会,林总就不准备讲话了。”吴 在林彪处坐了一会儿就离开了。如果林彪事前就计划好了打击“上海帮”,在这个节骨眼上,应该及时向自己的亲信们透露一些风声,至少也要暗示一下,吴法宪等 人也好有个思想准备。吴法宪回忆说当开幕式上毛泽东宣布由林彪讲话时,吴法宪的感觉是“我们都感到比较意外,因为叶群会前曾明确告诉过我们林彪不讲话 的。”为什么林彪的态度有了这么大的转变?这是一个应该予以重视的问题,是林彪自己会前临时改变了主意,还是听了其他人的建议而出面讲话?

(2)谁说的“不设国家主席,林彪往哪里摆?”汪东兴在庐山会议上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其真面目已越来越清晰。汪东兴在九大前后就已倒向林彪,与军委办 事组的关系异常密切,毛泽东的谈话甚至私情都向林彪这边透露,在打击张春桥和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汪东兴都积极参与,并在会上会下活动频繁,这句著名的“不 设国家主席,林彪往哪里摆?”就是出自汪东兴之口,汪在华北组讨论时更是高调支持林彪讲话,拥护毛泽东出任国家主席,同时将斗争矛头指向张春桥。会议的第 二天,吴法宪只是建议讨论林彪的讲话,可是汪东兴却建议与会代表重听林彪的讲话录音,唯恐与会者听不出林彪讲话的弦外之音。没有汪东兴的积极活动,庐山会 议上发生的激烈倒张(春桥)活动未必能形成如此燎原的大火。

(3)康生的追查与周恩来的保林。8月26日和27日康生连续两天找军委办事组谈话,康生要追查”军事俱乐部“,说:“你们要交代,这个‘军事俱乐部’是 怎样形成的?你们长时间串通一气,还有陈毅这个反革命分子。”吴法宪和邱会作都否认康生的指控,周恩来则说“我们只是把情况弄清楚,大家都冷静些,现在不 评论是非。”为了保护林彪,周恩来要吴法宪主动写检讨,并说“这样做的目的,最主要的是替‘副统帅’担责任。你明白,问题是‘副统帅’的讲话引起来的。要 保护‘副帅’,不然的话又要攻到‘副帅’的头上去了。”林彪告诉吴说康生和周恩来都到林彪处,康生指责吴法宪造谣,而林则坚决保吴,说“吴法宪这个人我了 解,从一军团到四野,跟了我几十年,从来没有听他造过谣。再说陈毅和吴法宪、汪东兴他们也没有联系。”林彪甚至不同意吴作检讨,并说“你不要写检讨!你没 有错,讲话是我讲的,错了我负责。”林还说“要检讨你检讨。你的检讨我也不看,用你的名义上送。”但是由于有周恩来的作用,吴法宪还是写了一个简单的检 讨。

(4)是陈伯达威信太高还是林彪威信太高?8月31日毛泽东指示全会开始批陈伯达,毛泽东说:陈伯达在全党、全国的威信太高了,这次庐山会议要把他拿下 来。全会由此开始批陈,“上海帮”齐上阵,对陈伯达狠揭狠批,随后陈伯达就失去了自由。毛泽东此时借所谓批陈达到杀鸡儆猴之功效,表面上说“陈伯达威信太 高”,实际上是说“林彪威信太高”。吴法宪回忆说“在九大中央委员会中,军队干部占一大半,当时的政治局共二十五人,军队干部占十四人。军队的势力越来越 大,林彪个人的威望也越来越高。……现在想起来,不是陈伯达而是林彪威信太高了。毛主席看到林彪和我们对江青及‘文革’日益增长的对立情绪,感到不安…… 这些因素是毛主席在庐山会议上‘拨乱反正’,决心把林彪和我们逐步‘铲除’的原因。下山以后毛主席步步紧逼也是由此而来。现在看来,毛主席本来就站在江青 他们一边,是要坚决保卫他的‘文化大革命’的。我们同江青等人在庐山上的斗争,危及到了‘文化大革命’,因此,毛泽东是绝不会放过我们的。”这的确是毛泽 东日后逼走林彪的根源所在。

十五、毛泽东不铲除林彪势力绝不罢休

庐山会议上的斗争引发了毛泽东的警觉,毛泽东忽然发现林彪在搞文革一事上竟然不与自己一条心,林彪竟然在毛泽东在世时就要打击、清除毛泽东搞文革运动的心 头爱将--张春桥,这是毛泽东所绝对不能容许的。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将斗争的矛头一直对准以林彪为首的军委办事组,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倒林浪潮,毛泽东不 铲除林彪势力绝不罢休。吴法宪的回忆给我们提供了他的亲身经历。

(1)继续审查不停止。1970年9月7日参加庐山会议的代表们陆续下了山,但是毛泽东对军委办事组并未放松追查。周恩来与康生奉毛泽东指示在9月9日和 12日两次召集黄吴李邱谈话,继续追查庐山上的问题。康生不改其搞专案的风格和特色,一上来就指责黄吴李邱“你们事先就有活动。庐山下有活动,庐山上有活 动,下了庐山还有活动。”周恩来也把自己解脱得干干净净,周对吴法宪说“你在八月十四日晚上的活动我就不清楚。”但是吴法宪当场揭了周的老底,说“那天晚 上我是第一个给你打电话的,当时我在陈伯达家里。我把情况都向你汇报了,你也表示同意我的意见,还说毛主席从来没有说过赫鲁晓夫发展了马列主义的话,而且 你也表示赞同设国家主席,赞同国务院的知道思想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周恩来对此很不高兴。黄吴李邱异口同声否认他们之间有任何秘密活动。周恩来传达了 毛泽东指示精神,说“毛主席批评了你们,说你们军委办事组搞宗派,你们一统天下。你们要好好想一想,要交代你们之间的活动,在庐山会议前有什么活动,会上 有什么活动,会下有什么活动。”周康的两次谈话都没有什么结果。显然,毛泽东对此是极不满意的。

(2)毛泽东拒见吴法宪。毛泽东为了在军委办事组内打开突破口,曾在1970年国庆节前约见林彪一次。林彪事后将吴找到家里对吴谈及此次毛林的谈话大致内 容。显然,毛泽东在考虑“换人”,而林彪则是力保吴法宪。林彪对毛说“我选吴法宪当空军司令,是因为吴法宪是刘亚楼的徒弟,吴法宪的作风是向刘亚楼学的, 和刘亚楼一样,拼命干,所以我选他当空军司令。”林彪因此建议吴去找毛泽东谈一谈。林彪对吴说“过去在庐山我不赞成你作检讨,但是我现在赞成你到毛主席那 里去说一下,作点自我批评,主要是把当时和张春桥发生争论的情况再向毛主席谈一谈。今后空军的情况,要直接向毛主席汇报、请示,不要只向我说,应该让毛主 席了解你的工作。你不来,我是不会怪你的。”可是吴法宪三次给毛泽东打电话请求见面都被毛泽东拒绝。吴法宪回忆说“我心里清清楚楚地感觉到,大概毛主席已 决心把我赶出中央了。”

(3)毛泽东逼迫军委办事组作检讨。毛泽东对叶群的检讨最为严厉。黄吴李邱等人一致认为“毛泽东对叶群批得更厉害,而且批叶群,直接关系到了林彪,只不过给林彪一个面子,没有点名。”

(4)毛泽东“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曾急招黄永胜上山,就意图拉黄反戈一击,但是黄永胜不为所动,毛泽东大为失望。11月13日 毛泽东批黄说“庐山会议发难,你黄永胜是个头。你们办事组一统天下,我要打破你们的一统天下。我现在要谢富治、纪登奎参加你们办事组。”其后的华北会议上 毛泽东又一举打倒了北京军区司令郑维山和中共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此二人成为庐山会议后第一批倒台的中央高级干部。

(5)军委扩大会议不得不批陈。1971年1月召开的军委扩大会原本是部署当年的军事工作,但毛泽东却在简报上批示“请告各地同志,开展批陈整风运动时, 重点在批陈,其次才是整风。不要学军委座谈会,开了一个月,还根本不批陈。更不要学华北前期,批陈不痛不痒,如李、郑主持时期那样。”此时的陈伯达早已是 死老虎,被送进了秦城监狱。毛泽东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要压军委办事组公开检讨。军委办事组诸人只好再次召集已散会回家的军队干部连夜开会作检讨。

(6)林彪和其他老帅们的的态度。军委扩大会上,林彪并未露面。几个老帅如朱德、聂荣臻、李先念等都没有批军委办事组,但是吴法宪所在的东北组的空军政委 王辉球和副司令王秉璋揭发了吴法宪在庐山上串联搞批张,引起轰动,吴法宪受到围攻。黄永胜当即电告叶群,当晚林彪和叶群从北戴河赶回北京,叶群在第二天与 会,周恩来则不愿事态扩大,对吴说“这个情况,不再追究,发言只限于你们的检讨。”吴法宪认为,林彪之所以选在此时回京,就是“林彪亲自回来坐镇,准备在 必要的时候直接出面同江青、康生、张春桥对抗。”在庐山会议后,林彪的态度就是不讲话,不作检讨,周恩来曾对吴说“林副主席要是以讲话的形式检讨几句就好 了。”林彪有没有在私下或其他场合反毛呢?吴法宪回忆说“从九届二中全会之后,我没听到林彪说过一句对毛主席不满的话,林彪的思想上是不是有一个禁区,或 者是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我就不知道了。”

总的来看,庐山会议后,军委办事组被毛泽东穷追猛打,林彪也一步步陷入被动。林彪和军委办事组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搞阴谋,连搞阳谋的可能性都没有,基本上 是处于检讨之中等待被打倒的过程中,他们的倒台仅仅是个时间的问题,即使没有“913事件”在接下来的九届三中全会上也会被毛泽东换马,但结果也许会好一 点。

1hsiu 发表于 2007-4-13 12:14:04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十六)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十六)

丁凯文

十六、毛泽东的南巡和吴法宪的醒悟

关于毛泽东的南巡,笔者曾撰文专门予以探讨--《毛泽东的南巡与倒林阴谋》,网友们如有兴趣可去本坛本人文集阅读。笔者认为毛泽东的这次南巡集毛所有阴谋 之大成,最主要的几个特点就是:(一)捏造罪名、欲加之罪:毛泽东在南巡中首次发明了林彪想当国家主席这一罪名,而且这一罪名直到现在还被官方所沿用; (二)上纲上线,预置林彪于死地而后快:毛南巡中宣称庐山上的斗争是两个司令部的斗争,表明了毛泽东与林彪之间的矛盾是敌我矛盾;(三)撒谎欺骗:明明军 委办事组几人的检讨已被毛泽东认可通过,可是转眼就说“中央还没做决定”,林彪曾多次求见毛泽东,毛就是不见,南巡中却煞有介事地说,“他们不找我,我还 要找他们”云云,堂堂中共中央主席却干这种下三滥的勾当;(四)分化瓦解:凡是与林彪有过较为密切接触的党内高干,毛泽东都要打预防针,连许世友这样非林 系干部,毛都不忘严辞警示。

吴法宪将军多年后对此有极深的感悟,笔者愿在此原文照录:

“当我在事情发生十余年后,看到他(指毛泽东--笔者注)这些谈话时,心情很不平静。几十年来,毛主席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一个光辉的形象,我始终认 为,毛主席是我们党的最高领袖,我对毛主席是最崇敬的,把毛主席看作了真理、正义的化身。遇到任何问题,都要想是不是忠于毛主席。但是看了这样的一个讲 话,毛主席在我心中的形象,真的是瓦解了。用一句话来说:毛主席是言行不一。

“第一、毛泽东明明亲口对我们说:‘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你们几个不要紧张,你们要有个底,我是保你们的。’可到了下面又说:‘黄、吴、李、邱倒了你们怎么办?’

“第二、明明在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上,经毛泽东亲自批准,周恩来代表中央对我们的‘错误’作了总结。从那以后,我们没有犯任何‘错误’。可他跑到下面又说:‘现在不作结论,结论要由中央来作。’

“第三、明明我在庐山会议以后三次要求见毛泽东,都被他拒绝了,不见我。不仅是我,就连林彪在一九七一年五月想见毛泽东也没能见到。可到了下面他却说什么‘他们不来找我,我还是要去找他们……’。

“第四、毛泽东经常亲自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但是他自己有意见当面不讲,或者是只讲好听的,却跑到下面去煽风点火,还一再对我们封锁消息,不准参加谈 话的人把这些情况告诉我们。他有意见可以摆到当面来谈嘛!他自己老说‘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但是他自己这样做是光明正大吗?

“看过毛泽东的这个‘南巡讲话’我才知道,原来我一直都被蒙在鼓里。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是林彪、叶群、林立果在‘九一三事件’中跑了,我才倒的。直到看 了这些谈话,我才相信了,就是没有‘九一三事件’,毛泽东也是决心要在九届三中全会上把我们彻底拿掉的。他的这次南巡,就是在组织上和舆论上为彻底拿掉我 们做准备。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毛泽东早就在做拿掉林彪的舆论准备,记得在毛泽东南巡前,他曾通过中央办公厅,给每个政治局委员发了一本名叫《何典》的书,这本书是 薄薄一本。当时我看了以后,只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因为其中有几句话特别耐人寻味。书中说:‘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要医;说嘴郎中无好药,一双空手见阎王。’ 我曾觉得,这可能是指林彪,但当时又不敢多想,因为从红军长征到‘文化大革命’,几十年来,林彪一直是毛泽东的主要助手,也是毛泽东最信任的人之一。我从 未听到林彪说过一句对毛泽东不敬的话。谁能想到,毛泽东这么快就想把林彪拿掉,真是让人寒心哪!”

吴法宪将军从十五岁起就提着脑袋跟着毛泽东干了一辈子革命,在若干年后能有此醒悟,难得啊!吴将军说得还太客气了,毛泽东岂止是“言行不一”,毛泽东根本 就是两面三刀、翻云覆雨、大搞阴谋诡计的行家里手,毛泽东玩弄天下之人于鼓掌之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林彪等人岂是毛泽东的对手?林彪死后, 毛泽东正好嫁祸林彪和军委办事组诸人,成了毛泽东文革罪孽的替罪羊。毛泽东的南巡充分暴露了一个事实:毛泽东自己凌架于党和国家之上,中共犹如中国封建帮 会里的毛家祠堂,而毛泽东就是这个祠堂中的首席老大,谁要是触犯了他,对他搞的文革稍有异议,谁就会倒台,林彪也不例外。毛泽东就要想方设法除之以绝后 患。

十七、“913事件”一些情节

关于“913事件”,现在已有很多文章和书籍予以讨论,最新出版的舒云女士《林彪事件完整调查》是其中的佼佼者,对此有极为详细的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想法找来此书一读。笔者读了吴将军回忆录,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进一步思考:

(1)胡萍是私调飞机还是循正常途径调256号飞机?林立果一行在1971年9月12日晚乘三叉戟256号飞机从北京飞抵北戴河,飞机停在山海关机场。吴 法宪对此一无所知。当周恩来电话查问飞机一事时,吴说绝对没有调过飞机,随后吴查到专管专机任务的空军副参谋长胡萍,胡萍回答说专机去北戴河是因为改装后 的试飞,吴随即命令该机立即调回北京。显然,吴法宪并未调动过三叉戟专机去北戴河,下令飞机去北戴河的是胡萍。那么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胡萍是私调飞机还 是循正常途径调256号飞机?胡萍自己的申辩说“作为空军副参谋长,我的工作就是分管专机,我按正常情况派专机,怎么能是‘资敌罪’?任何人的行为都不可 能超越他所处的时代,那时的林彪是党中央惟一的副主席,是上了党章的“接班人”,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空军司令员吴法宪专门有交代,林家要用飞机,要 全力保证。林立果乘坐三叉戟到北戴河,根本不可能告诉我他要叛逃。”胡萍还说“吴法宪不止一次交代我,林彪在北戴河,每天要用飞机,你直接安排,就不要通 过我了。注意保密,飞机呼号临时改变。我冤屈在哪儿?我是管专机的,林彪坐的那几架飞机,都有准备。电话一来,马上就出发。从北京送到北戴河,吃的喝的用 的,还有文件,几乎每天都有飞机为林家服务。太频繁了,容易泄密,吴法宪有交代,凡是到北戴河的飞机,由你掌握,以训练的名义。”由此可见,胡萍一口咬定 自己派专机符合正常途径,至于林彪一家想逃亡并非胡萍本人所能知悉和掌控。此番话也不无道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胡萍与林家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周恩来、 吴法宪等人命令256飞机立即飞返北京,没有得到严格贯彻和执行,“县官不如现管”,潘景寅则颇有“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的味道。

(2)叶群和周恩来,谁先主动打的电话?对于“913事件”的回顾,当事人往往各说各话,致使一些问题众说纷纭。汪东兴的回忆说“晚上11点半,周总理亲 自打电话给叶群。”而张耀祠(时任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的回忆则说“当晚23点30分,叶群为了掩盖逃跑企图,给周总理打了电话”。那么叶 群和周恩来到底是谁给谁打电话呢?吴法宪回忆说“周恩来又打电话找我。告诉我说:‘叶群给我打来电话,说副帅要到大连去转一转……’”周恩来还叮嘱吴说 “可能她(指叶群--笔者注)很快就会给你打电话,先不要答应她,你就说要请示我。”笔者从另一位知情人士处得到的信息与吴法宪所说相同,即电话是叶群先 打给周恩来的。叶群在临要逃亡之际,为何主动打电话给周恩来,这不是有点“欲盖弥彰”吗?这其实说明了叶群并不知道他们的逃跑计划已泄露,而林家的一举一 动都已在中央的控制之下了。

(3)256号机长潘景寅的角色。潘景寅在“913事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据256飞机副驾驶员康庭梓的叙述,潘景寅是有意制造了机组人员4走5留的 局面。详情可见本坛康先生大作:《林彪坠机过程的思考》和《“九一三”事件中林彪专机机组人员的走与留》。在这一事件中潘景寅似乎是林家的死党,潘景寅故 意只叫醒了三位机械师上机,而留下了领航员、副驾驶和服务员睡觉,致使他们赶不上登机,最后潘自己一人独自驾机升空,完成了“抢救”林彪一家的“不可能的 任务”,只是这一奋不顾身的抢救不仅未能救副统帅一家,反而全机人员命丧蒙古沙丘,令人唏嘘不已。吴法宪曾直接打电话给潘景寅,命令潘“要绝对忠于毛主 席,飞机绝对不能起飞,不管什么人的命令都不能起飞。”而潘景寅在电话中也满口答应。但是飞机还是在潘景寅的驾驶下升空了。潘为何敢于违抗空军司令的命 令?其背后还有无其他人所不知的内情?胡萍、潘景寅、林立果是什么样的关系等还需再作深入探讨。

(4)吴法宪在“913事件”中有无失职?应该说吴法宪在此一突发事件中一直是严格按照周恩来的指示行事的,不存在失职问题。张耀祠在其回忆中说“周总理 打电话查问吴法宪:‘今天下午去秦皇岛的飞机是谁批准的?’吴法宪支支吾吾,经查是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胡萍。总理说:‘必须马上回来,不准带任何人。!’ 吴法宪向总理报告了假情况:‘那架飞机是夜航试飞,出了故障!’”张耀祠显然还是先入为主地将吴法宪看成“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而戴着有色眼镜歪曲了事 实。从周恩来第一次给吴打电话起,吴法宪一直忠于自己的职守,追查256号专机是如何去的北戴河,并直接命令256好专机驾驶员潘景寅不可起飞。待256 飞机赤峰附近时,吴还建议是否派赤峰地区的歼击机部队予以拦截,但是周答复吴说:“毛主席不同意,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汪东兴回忆说,这是汪向吴作的传达,汪说“只告诉吴法宪一句话,就是不要派飞机阻拦,其他的话,我没有告诉他。”)此外,吴法宪还向下属传达了周恩来的 禁航令。尽管吴法宪坚决执行了周的命令,但是周恩来还是派自己的亲信杨德中赶到西郊机场。吴法宪回忆说“我明白,这是不信任我了。”

“913事件”是一个突发性事件,这之前人们根本意识不到林彪这位“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接班人”会乘机出走。细究此事的发生,根源于毛林二人之间的矛盾。 从毛泽东这方面来看,毛泽东要坚决维护自己拼了后半生搞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要推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政策,要铲除那些异己份子,无论 谁反对文革或起到阻碍作用,毛泽东都毫不留情地予以废黜打倒,林彪正是因为成了毛泽东文革运动的新的绊脚石,所以毛泽东才要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地逼走林彪, 最终达到铲除异己的目的。从林彪这一方面来看,面对毛泽东咄咄逼人的攻势,林彪全无招架抵挡的可能,当初林彪将毛泽东吹捧上了天,号称“谁反对毛主席,全 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即使林彪自己掌握了兵权,也绝无可能公开扯旗造毛泽东的反,更何况林彪与毛泽东几十年的情谊。与此同时,林彪自己亦有极为鲜明 的个性,林彪绝不低头作贱自己,绝不会像周恩来那样无数次检讨自己、唾面自干,自打嘴巴,这种刚烈的性格使得林彪面对毛泽东的无情打压和逼迫,林彪宁可选 择与毛泽东和平分手。庐山会议之后,林彪的下台实际上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和以什么方式来实现的问题,和平出走是林彪的选项之一,只是林彪的这一走代价实在太 大,其结局也令人扼腕不已,然而毛泽东也绝非真正的胜利者,“913事件”之后毛氏文革从此亦走入穷途末路,也种下了江青等“四人帮”在毛死后彻底覆亡的 因子。


十八、从“九一三”到“九二四”

”913事件“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如何处理这一事件的相关人士,也就是如何处理军委办事组的黄吴李邱四员大将,现今中共官方的出版物基本上众口一辞重复这 样一个说辞:毛主席对周恩来说“看他们十天,叫他们坦白交代,争取从宽处理。老同志,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交代好了就行。”汪东兴的回忆最具代表 性。汪说:“但是,黄永胜这些人,在十天中既不揭发林彪的罪行,又不交代自己的问题,什么都不坦白。”然而,这是历史事实吗?我们来看吴法宪是怎么叙述这 十天的经历的:

9月13日,中午吴法宪在西郊机场处理完有关事宜后,下午一点与李德生、杨德中到人民大会堂,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搞了政治局集体办公,要求黄永胜准备全军 作战部署,并要求吴准备空军的战备资料,吴根据周恩来指示,命令空军作战部和雷达兵部立即准备空军的战备情况和防空作战预案。晚上九点周恩来召集黄永胜和 总参其他干部开会,黄永胜提出南口方向没有部署部队,应立即调派一个师加强防守,此议得到毛泽东批准,马上得到实施,周黄二人都认为空军目前部署得当,不 必再作变动,但要坚决防止飞机外逃。当晚吴法宪与周恩来一起住在人民大会堂的东大厅。

9月14日,吴法宪再次向空军指挥所传达了周恩来的指示,坚决执行禁航的指令。下午三点周恩来再次召集黄永胜、吴法宪、张春桥、姚文元等人开会,研究全国 和全军情况,周亲自电话部署到全国各大军区。晚九时政治局会议,通报了防空作战和保卫首都的部署和其他一些决定。吴法宪还建议向全军发出电报,说明陆军进 驻机场、码头是为了协防和保卫任务,周黄均同意,送政治局审阅后交毛泽东批准照发。

9月15日,空军司令部报告。禁航令全部得到贯彻落实,没有发生任何以外事件。下午三点黄吴到周恩来处办公。下午五时得外交部报告证实一架中国飞机坠毁于外蒙,机上人员全部死亡。周询问了有关三叉戟飞机一些事宜。随后周去向毛作汇报。

9月16日,上午吴法宪致电空军司令部了解情况,检查空军各机场状况,下午三时向周恩来作汇报,周表示满意。五时周要吴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辨认外交部送回 的失事飞机人员照片。晚上八点周恩来召开政治局会议,说“已经向毛泽东请示,中央很快要发一个文件,把‘九一三事件’通知到全党。”周还建议由张春桥和姚 文元负责起草文件,并说要表扬一下林立衡,因为是林立衡首先向周恩来、汪东兴报告的,大家也一致表示同意。然后,周向政治局传达毛泽东与周二人共同的回忆 林彪以往的十六条错误,诸如,林彪在井冈山时就怀疑红旗能够打多久,支持王明路线赞扬反围剿中搞“短促突击”等等。写到这里,吴法宪感慨万千地说“一个人 不能犯错误,一犯错误,就是几十年的帐一起算,一无是处,没有一点是好的!林彪既然是几十年来一贯犯错误,一贯反对毛泽东,为什么要把他任命为党中央的唯 一副主席,而且要把他称为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呢?”会议最后周宣布空军由曹里怀、王辉球等负责指挥,并派李德生协助。此举实乃变相夺了吴法宪的空 军指挥权。当晚,周恩来还宣布由张春桥做东,买一瓶茅台酒庆贺,每人一杯。(由此可见,林彪实是江青、张春桥的心头大患,林彪之死江张最高兴。据笔者所 知,毛泽东也喝了茅台酒,表示了庆贺。)

9月17日,吴法宪向周恩来请示回空军开会,周恩来要吴开会揭发批判林彪,要稳定空军和民航,并派亲信杨德中到空军与会了解情况。吴回到空军后立即召开空 军副部长级以上的干部会议,宣布林彪外逃事件,并首先作检查。杨德中听会到中午。晚上周恩来发现空军司令部一些人去了广州,吴立即命令广州空军查明情况, 将这些人押送回京。晚十一时周恩来电告吴法宪,这些外出之人已被抓获,同时命令吴加强空军领导机关的管理。当晚深夜,吴才回到家,见到自己的夫人,告诉她 这些天发生的情况,并说“我在‘九一三事件’中应负的责任我是最清楚的,也最了解自己,我准备向中央写检讨。”

9月18日,吴法宪到空军司令部开会,继续揭批林彪、林立果,并要求空军副司令曾国华召集空直机关大会,严格出入和请假制度,落实周恩来的指示。晚上吴参 加了政治局会议,讨论修改张春桥等人起草的中央文件,会议通过了该文件,周恩来报毛泽东批发。散会后,吴回到空司继续参加会议。

9月19日,上午处理空军日常事务,通知各单位继续开会揭发问题,并开始考虑如何写检讨上报中央。下午三时,吴法宪等人接周恩来通知到人民大会堂研究民航 问题,另外在外逃的直升机上查到一份名单,周恩来要求将有关人等查清并予以关押审查。下午吴法宪还到西山参加黄永胜的军委办事组会议,周恩来指示黄永胜负 责传达中央文件。回到空军大院后,周恩来又告诉吴,空军的传达由李德生和吴共同负责。

9月20日,凌晨李德生找吴法宪研究外逃直升机上缴获的名单,然后按周恩来指示将这批人押赴亚非疗养院监管审查。上午,李德生和吴法宪向空军直属机关师以 上干部传达了中央五十七号文件。下午李德生、杨德中参与了吴法宪召开的空军党委常委扩大会。晚上还与民航副局长马仁辉研讨民航如何防止人员和飞机外逃,并 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表示完全同意。

9月21日,凌晨起,吴开始向中央写检讨,凌晨四点才睡觉。上午继续主持空军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开会到下午六时。

9月22日,上午检查空军各单位的情况,特别是陆军进驻机场后双方的团结合作问题。下午三点吴向周恩来报告了有关情况。下午四点继续主持召开空军党委扩大 会议,一直到晚上十点。会后吴与李德生分别找了住在三O一医院的广州空军政委龙道权和南京空军司令刘懋功谈话,传达中央五十七号文件,要求他们回本单位主 持工作。谈完话后,吴法宪在办公室主持起草了空军党委常委扩大会的会议报告,准备上报中央,一直搞到凌晨四时才睡觉。

9月23日,吴法宪在办公室阅读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给中央的报告。下午二时继续召开空军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并再次作了检讨,并让秘书记录,据此草拟了一份 书面检讨,修改到深夜十二时,并与24日凌晨四点发出,再次请求中央进行审查,并在检讨后面附上自己的揭发材料。当晚十时左右,吴还接到周恩来指示,把空 军的实力,以及部队、学校的位置和防空作战部署制成表格,并附上地图送给周恩来。空军作战部搞好后由吴法宪和空军政委王辉球审阅签署上报。吴法宪的秘书张 叔良还主动记录了吴在9月12日晚和13日做发生的一些情况记录,包括他在场听到的来往电话和吴当时对一些问题的处理措施。

吴法宪将军的回忆极为完整的记录了从9月13日当天到24日被拘押前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说明了吴法宪在“913事件”后严格按照党中央、周恩来的指示办 事,完成了周恩来交代的各项任务。这里面还穿插地记录了军委办事组的一些活动,特别是总参谋长黄永胜的活动。据笔者所知,李作鹏、邱会作在海军和总后也一 样执行了中央的指示,作了大量的稳定军队,防止外敌入侵的工作。事实证明,“913事件”发生后,以毛泽东和周恩来为首的党中央还是十分依赖黄吴李邱几员 军内大将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在十天中既不揭发林彪的罪行,又不交代自己的问题,什么都不坦白”这一情况,这些所谓的罪状不过就是抓捕黄吴 李邱四大将的借口,蒙蔽那些不了解真相的人而已,而落井下石者不是别人,正是这个汪东兴!汪东兴积极建议毛泽东和周恩来尽快抓捕黄吴李邱四大将,意图灭口 以掩盖汪东兴与军委办事组的真实关系。现在是我们还原这段历史原貌的时候了。


十九、从关押审查到进入秦城监狱

1970年9月24日黄吴李邱四大将在人民大会堂被拘捕。吴法宪自己也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到来。吴心里想:“‘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概这样办过了很多人, 现在终于轮到我们这几个了!”周恩来宣布“毛主席和党中央决定,停止你们的一切职务,给你们每个人找了一个地方,好好反省检查自己的错误。你们年纪都大 了,生活上会有人照顾。你们的老婆、孩子只管放心,组织上会照顾他们,请你们相信我周恩来。”(事实上,周恩来这番“组织上会照顾好家属”的诺言并未兑 现,黄吴李邱的家人都受到残酷迫害。)随后吴法宪被送到北京郊区通县北京卫戍区的一个连部,在这里大约住了两个月左右,却没有任何审问,生活待遇也还不 错。吴法宪等人为何没有像陈伯达那样被送进秦城监狱?笔者认为这与毛泽东搞的区别对待有关系。黄吴李邱四人无非是受林彪事件的牵连,他们本人并没有任何实 质上的反毛举措,此时此刻他们也已不构成对毛泽东和文革大业的任何威胁,先把他们养起来,如同邓小平一样,说不定将来什么时候毛泽东要打击其他对手时还可 能重新起用这些人。再加上“913事件”发生后不久,毛泽东一度重病缠身,也就顾不上许多了。

从1971年11月20日到1972年4月,吴法宪经历了五次提审,主要是公安部长李震和北京卫戍区司令吴忠二人为主,有时还有郭玉峰和杨德中。所谓的提 审,就是要吴法宪交代林彪要搞政变的“事实”,如“叶群在1971年8月8日的活动”、“庐山会议就是一场军事政变”、“谋害毛泽东”、“攻打钓鱼台”、 “256号飞机的调度”等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是很容易搞清楚的。经过几次提审,吴发现“从李震、吴忠他们的调查来看,他们对我的问题早已清楚了。但是中 央对这些问题不清楚吗?周恩来、汪东兴、杨德中他们亲身经历了当时的事件,难道他们不清楚吗?难道毛主席不清楚吗?为什么要这样?要说我有错误,我不回 避;要说我搞‘政变’,事实证明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真是想不通。以后的事实证明,当时比较清楚地事情,越搞越复杂,调子也越定越 高,牵连的人越来越多。”

举例来说,所谓“叶群策划的八八密谋政变事宜”,原本是叶群怀疑自己患了乳癌,8月上旬从北戴河回京到三O一医院检查身体。8月7日晚上的政治局会议上, 周恩来告诉吴法宪说,康生生病了,情绪不好,一次周去看望康,康生拉着周恩来的手说“你看我有没有历史问题,材料都在这里。”周恩来建议毛泽东给康生写个 字表示一下慰问。毛泽东想到以前曾给林彪抄录过曹操的《龟虽寿》,于是毛要周恩来把那篇找出来送康生一阅。于是周让吴法宪专程去叶群处取来。政治局会议后 吴法宪和邱会作连袂去毛家湾取毛泽东的手书。当晚叶群与吴邱等人闲聊一阵儿女婚姻之事,8月8日上午叶群返回北戴河。这实在是最普通不过的一件小事,而且 吴法宪还是奉了周恩来的指示去毛家湾办事。这无论如何与政变会议连不上边,更何况那时毛泽东并未南巡,没有征兆显示毛泽东决心要倒林,且黄吴李邱等人的检 查也基本过关了,他们有什么理由在此时密谋策划搞政变?笔者认为,毛泽东等人对林彪事件的情况知之甚清,根本不存在搞不清楚的问题,之所以后来越搞越复 杂,无非是找不出林彪搞政变和杀毛的证据,自然就要从政治出发,要搞无中生有、指鹿为马了。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消息传来后吴法宪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应该有出头之日了,连看守人员的态度也好了许多,吴法宪心存幻想,认为叶剑英和汪 东兴是了解黄吴李邱的,他们至少应该说句公道话。然而在年底吴法宪等人却被送进了秦城监狱。吴法宪说“我从十五岁起参加革命,跟着共产党、毛泽东,几十年 的枪林弹雨,拼命工作,什么样的危险都遇到过,什么样的后果都想到过,也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而献身。但是绝对没有想过,要为党的事业这样‘献身’,要坐共 产党自己的大牢。要做一个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的大坏蛋,忍受一切屈辱,受到这样的折磨。”秦城监狱的待遇远逊于北京卫戍区的待遇,卫戍区看守毕竟不是 真正意义上的监狱。秦城的伙食极差,管理更是不把人当人,多是训斥叫骂,犯人提的意见几乎从无回音,然而犯人稍有流露出不满就会立刻遭到报复,将犯人关进 狱中最小的牢房,只有大约三平方米大小,夏天牢房里蚊子苍蝇满屋飞,咬得人皮肤溃烂,冬天则是缺少暖气,冻得让人浑身发抖,犯人之间绝对见不到面,放风更 是少得可怜……这些虐待和折磨并非仅仅针对吴法宪一个人,而是针对狱中所有的囚犯。中央文革小组要员王力亦曾在自己的反思录里记录了秦城监狱的黑暗。王力 回忆说:进入秦城监狱后一直是单独关押,无人审问,前五年里不给放风,不给任何有字的东西看,包括世上最流行的毛主席语录本。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从门上 的小监视孔上予以监视,睡觉甚至不许翻身,必须面对着那个小监视孔。睡觉的床是两条凳子支起来的破木板,一床破褥子,一床破被子。白天不许坐在褥子上,只 能坐在木板上,还要坐在指定的位置上,监视者可以通过监视孔予以监视。吃的东西就更差了,早饭是四个凉窝头,不给水,不给咸菜,只能硬着头皮干啃,一天只 有三小杯水喝。冬天没有袜子,以致脚被冻出了冻疮。秦城监狱的黑暗真是罄竹难书!

秦城监狱这座毛泽东的“巴士底狱”折磨摧残了多少共产党人自己的仁人志士,又残酷迫害了多少无辜之人,到现在恐怕是数也数不清了。吴法宪最后感叹说:“总 之,秦城监狱是一个让自己认识自己不是人的地方。……但是我想,今后是不是除了惩罚以外,也能够给犯人一点人权,一点生活的改善?是不是一味的肉体和精神 折磨,才是改造犯人的好办法呢?我不懂得司法工作,但是经过多年的牢狱生活,我想到了这一点。”这番话实在就是对共产党的血泪控诉啊!


二十、“公审”和“辩护”

中共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两案”审判时更是大言不惭地说,这个案子要一百年也翻不了。1979年8月,全国两案审 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耀邦就曾特别强调“这次对两案犯错误和犯罪人员的处理,我们要吸取教训,要坚持实事求是,要重视调查研究,要考虑文革的历史条 件,要按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办事。凡事要判刑的,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然而,所有涉案人员是否有罪以及判什么样的刑都是由邓小平等人事先拍板定 案,检察官和法官都是受命行事犹如傀儡,如此审案有何公正可言?吴法宪的回忆给我们提供了这场审判的一些内情。

(1)从1979年初到1980年7月,专案组先后进行了十五次审问,内容与以前相同,但是更详细和具体。吴否认了当年专案组搞出的“八八政变会议”(指1971年8月8日吴法宪、邱会作与叶群在毛家湾商讨“政变”事宜)。

(2)1980年7月后,狱方禁止吴法宪听广播、看报纸,也不许家属探视。

(3)官方指定辩护律师,按有关法律,律师与被告可以单独会见讨论案情,但每次律师与吴谈话时,必有监管人员在场监视。

(4)12月16日法庭进行辩论前,审判员却指示吴,可以发言,但是不准推翻起诉书上的问题,否则要判重刑。(法庭审判员竟然如此明目张胆地威胁被告人)

(5)吴法宪经过审慎思考,决定不做申辩,吴认为这一切都是事先准备好的,申辩也没用。最后法庭的辩论波澜不惊,这个“审判”的过场进行得十分顺利。

最后“特别法庭”宣判:吴法宪以推翻无产阶级人民民主专政为目的,组织领导反革命集团,是林、江反革命集团主犯,还积极参与林彪夺取最高权力的活动。此 外,还有诬陷罗瑞卿、贺龙,迫害空军干部等,外加将空军的指挥权、调动权交给林立果等。特别法庭判处吴法宪有期徒刑十七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宣布此判 决未终审判决,不得上诉。

事实早已证明,这场所谓的审判既没有“以事实为根据”,更没有“以法律为准绳”,全案都是从政治出发,从执政者利益出发,全面掩盖、歪曲了文革这段历史的 真相,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被告身上,掩饰了毛泽东的罪恶和责任。如此审案还能奢谈什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吗?这些漏洞百出荒诞不经的判决在若干年后更 显示出它是何等的错谬和颟顸。

对于这个所谓的判决,吴法宪在多年后为自己作了义正辞严的辩护。笔者在此叙述如下:

(1)吴法宪从十五岁起参加革命,几十年来出生入死,为创建人民军队和新中国,奋斗了一生。所谓“推翻无产阶级人民民主专政为目的,组织领导反革命集团” 是天大的冤枉,完全是不实之词。从“913事件”到现在,官方没有任何证据证实吴法宪有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和动机。相反,吴一直是坚决拥护毛泽东 和党中央的路线和政策。正是由于盲目地贯彻和执行了毛泽东的指示,才会犯有左的错误,但这与所谓的“犯罪”风马牛不相及。

(2)关于所谓的“积极参与林彪夺取最高权力的活动”也是无稽之谈。林彪当年的副统帅、接班人的地位并非林彪自己“夺”来的,而是因为林彪曾经为中国革命 事业立下的丰功伟绩和毛泽东的赏识及提拔。林彪的接班人地位正是毛泽东亲自提议,毛还决定将林彪写进中共九大党章。所有这些都不是林彪夺权而来的。那种说 林彪想当国家主席则是地道的“欲加之罪”,没有任何证据证实这条罪名。至于所谓的“阴谋政变杀毛”和“另立中央”也是子虚乌有,直到现在也没见过官方拿出 一条有说服力的证据。吴法宪自己更是既没有参与也丝毫不知这样的“政变”计划。

(3)吴法宪的所有职位都不是通过“夺权”的方式夺来的。吴的空军司令、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委办事组副组长和中央文革碰头会成员等,都是党中央和中央军 委任命的,都有毛泽东签署的文件。而九大上的政治局委员也是全体与会代表按照程序选出来的,也不是吴法宪自己夺来的。说到“夺权”一事,在文革中只有毛泽 东自己以党中央的名义号召在全国搞夺权,林彪和其他老帅们在军队中都反对这样夺权。除了一些军队的文艺团体和院校有夺权现象发生,任何军队的机关和部队都 没发生过夺权。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所发生的夺权,全都是毛泽东和党中央予以批准的。

(4)说吴法宪“组织领导反革命集团”则是天大的笑话。吴法宪在文革中只是参加过“中央文革碰头会”、“军委办事组”和“空军党委”三个组织。前两个组织 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组织领导的机构,不是吴法宪组织和领导的“反革命集团”,而且都是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而空军党委更是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 导系下进行工作。如果说吴法宪“组织领导反革命集团”,那么这个“反革命集团”的头子恰恰就是毛泽东本人!至于吴与林彪的关系,根本就是上下级的关系,林 彪是党中央唯一的副主席,军委第一副主席,吴法宪当然要在林彪的领导下工作,这也是共产党自己的组织原则,吴法宪不可能跳出这个框框另搞一套,叶剑英、徐 向前、聂荣臻、以及李德生、许世友、韩先楚等军队高级干部不也是在林彪领导下工作吗?

(5)关于“诬陷罗瑞卿、贺龙的问题”,吴法宪承认自己的确犯有错误,并深深忏悔和反思。但是贺龙与罗瑞卿的问题都是毛泽东作的决定,他们二人的专案组都 是周恩来总负责。这样的问题绝不是黄永胜和吴法宪这一级别干部所能作主的,甚至也不是林彪和周恩来所能决定的。他们的被打倒毛泽东要负最主要的责任,而将 贺、罗被迫害的罪责加在吴法宪等几个人身上显然极不公正。吴法宪说“据我的回忆,由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批示、审阅、划过圈的贺龙、罗瑞卿和其他人的专案组 的报告,也为数不少。不能说牵连到我们的都是‘反革命犯罪’,牵连到毛主席的就都是‘失误’,牵连到周恩来的就都是‘违心的’。”“这里我想说两句: ‘文化大革命’中,在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央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受迫害问题上,毛泽东及周恩来应当负主要和直接的责任。毛泽东是决策者,而周恩来是主要执行 者。”而这一最关键的问题正是中共官方所极力掩盖和回避的!

(6)关于所谓“迫害空军干部”问题,文革中作为空军的主要领导人,吴法宪承认自己应该对那些惨遭不幸的人负一定的责任,但是这些人在文革中受冲击和迫害 主要是全国、全军搞文革运动的结果,全军上下都在不同程度上搞了运动,每个受迫害的人的遭遇都有不同,应该具体搞清每一个事件,而不是笼统地归结到吴法宪 等几个人的头上。吴法宪说“说到底,是不是毛泽东、中共中央也应该对批准关押迫害各级干部承担刑事责任,对全国受到迫害的七十三万人和被迫害致死的三万四 千八百人承担刑事责任,而且是主要责任呢?”

(7)关于“把空军的指挥权、调动权交给林立果”的问题,吴法宪承认这是他私下对王飞、林立果几个人所说,事后也觉不妥,虽然没有公开收回,但也采取了一 些措施以消除影响。从根本上来看,空军的指挥权和调度权绝非吴法宪一句话就可交出去的,事实上吴也从未交给过林立果。吴法宪说“不要说我这个空军司令,就 是林彪要调动和指挥空军,也要经过毛泽东的批准,除了毛泽东本人外,谁都不能够在空军指挥一切、调动一切。”事实上,林立果只是调动了指挥了空军党办的几 个秘书而已,根本就无可能指挥调动空军任何一个军、师、团。以所谓“把空军的指挥权、调动权交给林立果”作为罪名来定罪更是荒谬,在法律上也是站不住脚 的。

吴法宪将军的这段“辩护”虽然是在公审二十几年之后所作,但是我们却看到了其中闪光的内容,它说出了对文革的真正的反思,点出了官方极力回避、掩饰的关键 问题,向世人展示了那段历史的真相,给历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虽然吴将军的回忆也许还存在某些不尽人意之处,但是这部回忆录必将对历史对后世产生重要 和深远的影响!

1hsiu 发表于 2007-4-13 12:15:50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二十一)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之二十一)

丁凯文

二十一、关于林立果的几个问题

林立果的情况在吴法宪回忆录中只占很小的分量,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对林立果的问题作个简单地叙述。笔者曾撰文《重评“五七一工程”纪要》,刊登在《重审林彪 罪案》一书中,对林立果和《“五七一工程”纪要》作了一些分析。通过阅读吴将军的回忆,笔者对林立果的问题有了一些新的思考,这里也作一简单概述。

(1)林立果到空军。林立果原本是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1966年文革运动兴起后,学生也不用读书了,叶群就打算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军队,这样比参加社会上 的一些活动要好。1967年初叶群向吴法宪提及此事。于是吴法宪将林立果安排在空军党委办公室人秘书,同时指定周宇驰、刘沛丰予以帮助。半年后,叶群又提 出空军能否培养林立果入党。吴法宪答应让周宇驰这个老党员注意加以培养。不久,周宇驰就报告吴法宪发展林立果入党的时机已经成熟。随后吴法宪和周宇驰作为 林立果的入党介绍人在空军党办支部会议上正式发展林立果入党。叶群知道后表示满意和高兴。此后叶群常常过问林立果的事,有时还通过林立果直接插手空军的事 情。

(2)林立果的任职和“讲用报告”。1968年夏空军党办主任王飞等人向吴建议说,林立果到空军已有一年,学习努力工作也有成绩,现在林立果希望到空军的 基层锻炼一下,搞一些调查研究,为空军领导收集一些资料,提供一些意见。吴法宪对此也表示支持,并要王飞成立一个调研小组,以调研组的名义到下面去活动。 事实上,吴法宪因为工作太忙,并未具体过问过该调研小组的情况。1969年10月叶群又向吴法宪提出是否可以让林立果兼任作战方面的一些工作,从中也可研 究和学习空军的战术及技术,也可直接向林彪汇报。吴法宪和空军党委主要领导人商量后同意任命林立果为空军党办副主任兼作战部副部长。任职命令下达后,吴法 宪曾在一个私下的场合对林立果说,今后可以放手工作,有关空军的建设、科研技术和航空工业等问题都可以直接向林副主席报告,林立果可以在空军调动一切、指 挥一切。吴的这番话对林立果更多的是勉励,期望林立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后来周宇驰等人有意将此番话作了放大,起了不好的影响。“学毛著讲用报告”是 文革时代一个时髦的特色,谁作了这种报告就说明谁毛著学得好,谁就是本单位的标兵、榜样。林立果那时也不例外,也积极参加了这种形而上学式的讲用活动。 1970年7月31日林立果在空军二级部以上干部会议上作了这一报告,报告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问题、抓革命促生产问题、中国要强盛的问 题。对于林立果的这个讲用报告,吴法宪认为虽然总的说来还不错,但个别地方还值得推敲,所以应该收回不宜印发,此议还得到了叶群的同意,但是后来该报告还 是被空军党办的一些人广为传播,将林立果吹捧成“天才”“超天才”等,欲罢不能,搞得吴日后头痛不已。

(3)林立果在空军的一些活动。1970年林立果在空军基层蹲点后,搞了两个调查报告,提出有关空军建设的十个问题,建议研制垂直起降的飞机和短距离起降 的飞机。这两个报告得到毛泽东与林彪的同意后,空军党委还对此作了专门的讨论。此外林立果在广州空军搞了一个“空九师飞行训练安全经验总结”,吴法宪看过 觉得有说服力,于是上报总参。这个材料还得到毛泽东、林彪批准下发,并在空九师开了一个现场会。据吴法宪后来所知,林立果在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地都有自己 的“据点”,林立果和周宇驰翅膀硬了起来,不太听打招呼,且自行其是,吴法宪感到空军党办有些失控。吴回忆说“林立果刚到空军时,确实比较老实,但是很快 就在周宇驰等人的影响下变了,变得不知道天高地厚,胡作非为了。他背着空军党委、背着我,搞了那么多的活动。林立果的这些活动,我当时不知道。至于这一切 的内幕我就更不知道。灯光烛影,千古之谜。这一切只有留待后人去查证了。”

笔者认为,林立果作为林彪的儿子,文革期间在军队中有着天然的优势,众人都是众星捧月般地供奉着他,这并不是因为林立果本人的才能多么优秀,而是他背后的 那种势力不能得罪、不可小觑,对林立果的态度就是对林彪的态度,甚至也可以说是对党中央的态度,此乃专制国家的通病。林立果的参军、入党和提干都大大异于 普通人,他们手中拥有着有形和无形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连吴法宪这个空军司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有时都莫可奈何他们,更何况地方和军队的基层干部人 员,他们自然对林立果敬若神明,言听计从。看看时下的中共太子党们,难道不是也个个都会充分利用这一天然优势来求发展?此盖莫能外,不独林立果如此也。

林立果在文革期间没有参加任何造反活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毛泽东的子女们,如李敏、李讷、毛远新都是响当当的造反派,通过造反夺权运动一步登天。与 毛家相比,林立果强他们百倍矣。林立果在空军搞了一些科研活动,尤其是林立果注重对外国军事实力的研究,通过调研小组的工作,林立果搞了一些发明创造。对 于如何提高空军的整体实力,林立果也颇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如上文提及的“建议研制垂直起降的飞机和短距离起降的飞机”,以及“空九师飞行训练安全经验总 结”等,这些都不是坐吃干饭就可搞出来的东西,而是要脚踏实地作研究的结果。笔者曾看过叶挺儿子的一个回忆,谈及林立果想搞垂直起降飞机的研制,特地请了 一些科研机构的人共同协商,但是由于当时中国整体工业实力不行,造不出此种类型的飞机发动机,所以林立果的这个动议根本无法实现。但是这也说明,林立果的 确是动了脑子,想真正干出一番事业的。

空军对林立果的吹捧是文革那个时代的一个写照,也是中共搞宣传的常例。中共建国以来树立了很多此类榜样,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雷锋、王杰、欧阳海、刘英俊等 等。这些人都是通过大树特树搞起来的“英雄人物”。空军党办内部一些人也不能免俗,也希望通过搞“学毛著讲用报告”树立林立果这个新榜样、新标兵。撇开那 些公式化的假大空内容,林立果还是很注重“抓革命促生产”这一问题,并不是只讲学毛著谈体会和大搞运动,而是强调如何使中国强盛起来,尽管这些内容显得口 气太大,吴法宪认为“如果由林彪来讲还比较合适”,但总的说来,人们没有理由据此将林立果看成是心怀鬼胎专干坏事的“坏人”。

关于吴法宪所说的空军党办内部失控的问题,笔者认为,周宇驰等人“挟林自重”,自以为林立果可有林彪为后台,不把吴法宪这个顶头上司放在眼里,擅自搞出一 套吹捧林立果的把戏。但由此就证明林立果搞了非法犯罪活动,显然也是证据不足。中共在“913事件”后所“揭露”出的林立果“罪行”,无非就是林立果在广 州、上海和北京等地的所谓“据点”,这些“据点”里的那些“罪证”,现在看来不过就是一些摄影、录音器材,有些还是林立果搞科研的成果,此外还有“水陆两 用汽车”,也是林立果的科研成品之一。这些都应该实事求是地予以看待,而非林立果的罪行。原空军党办的秘书陈伦和回忆说“1970年4月,我从陕西的空军 二炮学院调到空司科研部资料翻译处任翻译,主要工作是编译外军军事技术资料,供空军首长参考。曾记得是5月的一天上午,在科研部的会议室,部长魏坚向大家 传达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是表扬林立果在空军搞科研,夸奖他敢想敢闯,专门写了批示,还与他一起合影。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部里的大会,印象尤为深刻。…… 在我印象里正如毛泽东所表扬的那样,林立果非常注重科研工作。他每天都在要看国外的军事和技术杂志,掌握动态;不断地给王永奎、许秀绪等人布置技术项目 (如:彩色电视接收、飞行仪表的地面报警;电话机长途通话的增音等)的课题;还进口了不少器材和民用电器。由此产生大量的翻译任务,而且进度很紧,所以就 形成了他到哪里,我就带上一纸箱的词典和书跟随到哪里工作的状况。在这一年里到过广州、汕头、上海、北戴河。但在我沪期间未随他去过苏州和杭州。”至于中 共在“913事件”后指责林立果要搞政变杀毛一事,现在再看此事,最多不过就是一个“荆轲刺秦王”的室内设想而已。陈伦和回忆说“虽然和林立果在一起,他 却从未向我透露过他欲谋害毛主席的‘反革命阴谋’或《“571”工程纪要》。……我见到的他平时不喝酒、不抽烟,不讲究衣着外表,好象整天忙于工作和学 习,平日还督促我学马列,记得当时批陈(伯达)整风的要求发给我《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六本马列的书,叫我认真学习……我认为他是紧跟毛主席 的。”笔者认为,林立果其实也被中共妖魔化、脸谱化,如果《“五七一工程”纪要》确实是出自林立果的脑子和手笔,那么笔者不得不赞叹林立果在《“五七一工 程”纪要》里的超前思维,邓小平后来上台搞的否定文革和毛泽东极左路线,搞改革开放的政策,不过就是林立果当初设想的翻版。现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否定林立 果的大胆和先驱的思想解放呢?在宣扬实事求是的今天,人们是不是也应摘下有色眼睛重新认识林立果其人,抛弃那些妖魔化的脸谱,还林立果一个公道?


结束语

迄今为止,本人就《吴法宪回忆录》下册已连续写了二十一个系列,前后历时整整三周时间,到现在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由于平日工作繁忙,读书写作的时间有 限,下笔难免仓促,思考也未必成熟,挂一漏万,还有一些重要内容没有来得及充分展开论述,所以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然而,笔者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就文革史 上的诸多问题,结合吴法宪将军的回忆,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些随笔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史学研究,更多的是阐明历史的发展过程,追寻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还原历史的原貌,将吴将军回忆中那些有价值的内容传达给读者,使那些尚未读到此书的朋友们对此也有初步的了解,为日后的阅读思考提供一些 有宜的参考。

以笔者对文革史的了解,吴法宪将军的回忆录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吴将军在文革时期亲身经历了中央文革碰头会、军委办事组,参与筹备了中共“九大”,并 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跻身国家领导人的行列。与此同时,吴将军还长期担任解放军空军的主要领导人,参与、领导了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在对敌斗争中也取得 了令人瞩目的业绩。所以,吴法宪将军的回忆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当事人的回忆,是我们研究军队史、文革史必不可少的第一手 资料。

综观吴法宪将军一生的经历,在中共1949年建国前,吴法宪是中共军队中的一员骁将,经历了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具有传奇性的革命战斗经历; 1949年到1966年吴法宪身不由己地卷入军内斗争的漩涡,而1966年又深深陷入文革党内斗争,以致最后身陷囹圄,受到及其不公的待遇。然而吴将军并 未因此而消沉,而是拿起笔来认真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撰写了这部八十余万字的回忆录,对自己的经历和文革历史作了极为详实的记述。虽然吴将军的回忆里也有 某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作为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这已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了。仅就文革史部分而言,它在很大程度上澄清了官方长期以来歪曲和掩盖的历史,揭示 了历史的真相,所以笔者认为,这部回忆录的问世足以构成对官方史学一家之言的挑战,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笔者愿就这个机会再次向吴将军 的在天之灵表示由衷的敬意,愿将军的英灵永生!

1hsiu 发表于 2007-4-13 12:18:59

金鐘: 吴法宪突破崇毛禁錮

金鐘:吴法宪突破崇毛禁錮

● 文革当权的首要人物中,这是迄今唯一出版的一本回忆录。吴法宪在伸冤的同时,揭露文革中高层两派的分歧。林彪一派的失败,是毛支持四人帮打压军方的结果。

為林彪翻案││是好多年的一个话题,对此,我一直兴趣不大。一九七一年「九一三」案发的巨大震撼,至今歷歷在目。林彪的叛逃和那份「五七一工程纪要」、对 文革的否定、神话的破產,客观上是无法想像的贡献。但是,林彪作為我们曾经天天祝他「永远健康」的毛的头号帮兇,把整个国家、民族推向一个那样黑暗残暴的 深渊,令人在理性上不能认同对他的任何推崇和肯定。


一部有诚意的回忆录

最近,有朋友向我推荐《吴法宪回忆录》,说是一本「真正的回忆录」,值得一读。於是花了几天时间,尤其在下卷部份,仔细地阅读了一遍。确实有意外 的收获,值得加以介绍。该书有八十万字,近千页,分上下两册,由香港「北星出版社」刊印,吴法宪作序,其女金秋任「特约编辑」。上卷从家世写到六五年空军 司令刘亚楼逝世;下卷从五九年庐山会议批斗彭德怀起,歷经文革、「九一三」事件、被捕、公审到保外就医,幽居济南。

一九一五年出生於江西的吴法宪在中共排行中,属於井岗山时期的红军老干部,一直没有离开军界,隶属林彪的四野系统,一九四九年后是中共空军的主要 负责人。一九六五年刘亚楼去世后由政委接任空军司令员。文革中因林彪的得势,吴法宪升為「军委办事组」副组长和副总参谋长,有处理军中要务之权,随后,又 成為周恩来主持的「中央文革碰头会」成员,参与文革中的高层决策。由於空军早被立為全军标兵及其机动地位和林系背景,不少中央高干子弟都钻入空军。飞机常 被指定执行一些机密任务,吴与周恩来的工作关係甚為密切。因此,吴法宪是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一年,这文革前五年充满激烈斗争和权谋的一名高层现场的重要的 亲歷者与见证人。

当时这个毛身边执掌文革大权的首要人物今天都已死去,除毛周、林彪、康生、陈伯达外,所谓「四人帮」王张江姚、林彪「死党」黄吴叶李邱,现存活者 只有邱会作(一九一四││)一人。这些人物留下回忆录而迄今可见者,惟有吴法宪(邱会作二○○一年曾透露写成百万字回忆录,要等他死后才让出版)。吴法宪 回忆录在香港出版,可以想见,现任美国的大学副教授、一直在研究林彪问题的金秋女士,必有一定的协助与影响。吴法宪虽不是秀才一类,但数十年军旅生涯,主 责政工,自非一般等閒之辈。他在序中称,早在一九四五年(三十岁)就与妻子相约,将来有机会「写点东西」。他说写回忆录,我早有此意。虽然,隐居济南,仍 有限制,无法查阅必要的官方档案,但有亲友来往,阅读国内外出版物的方便,这给他写书不无助益。

以吴法宪这样与中共兴衰共荣辱数十年的丰富经歷,记忆中储存数十万字的故事,应是不在话下。虽然史实可以留待印证,但读来感觉是平实可信的,有诚意的。至少作者遵循了回忆录一条重要规则:只写自己亲身经歷的事与人,最大限度提供第一手的见证。

简介说,回忆录花了十年时间,而自序写於一九九五年,作者二○○○年脑中风而瘫痪,估计著作时间大约在一九八五至一九九五年间。其后又经过十年,至二○○六年才付印出版,作者已於二○○四年在山东病逝。

可以从下列几方面,作一些评介:

自我澄清,判罪属冤案

吴法宪在一九八一年大审中被定罪名是「组织领导反革命集团的主犯」。他在叙述文革高层活动后,对此罪名断然否认:「真是天大的冤枉」,指他以推翻 人民民主专政為目的,完全没有出示任何证据。指他「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他也列举事实,他的所有高级职务都是中央军委任命,毛泽东签署批准的。 还有「诬陷贺龙、罗瑞卿」问题,他承认参与批斗贺罗,但都是在中央给他们定性之后。他不接受毛周整贺罗是「失误、违心」,他们就是「反革命犯罪」的指控。

吴法宪一个要害问题是把空军指挥权交给林立果,使其得以组织「小舰队」图谋杀害毛。

他承认私下当林立果面说过「可以指挥一切调动一切」的话,但实际上,一分鐘也没有实行过。他说,就连他这个空军司令,甚至林彪要调动指挥空军,都要经毛批 准。林立果搞「五七一工程」他完全没有听闻。林彪「九一三」乘三叉戟飞机出逃,吴法宪一直听候周恩来的指示,是紧急处理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描述的现场周恩 来,应该是相当权威的纪录。「九一三」事件十天后,他便成了阶下囚。他回忆他和黄永胜、邱会作、李作鹏「四大金刚」被捕时的情景,别有戏剧性。周恩来主持 逮捕,宣佈「停职反省」的决定后说「你们年纪都大了,生活上有人照顾,老婆孩子只管放心,请你们相信我周恩来」。然后周和叶剑英等同四人「紧紧握手」,好 像老友话别一般。

一九七六年毛死四人帮被抓,吴法宪以為五年的拘禁审查可以结束了,不料反而被关进秦城监狱。尤其令他不解的是,他在中央和汪东兴「无话不谈」,现 在汪成了副主席,他却下了大牢(据说在八十年代初有人提出要释放黄吴李邱,為復出的邓小平断然拒绝)。以吴法宪自述而言,他的判罪主要因為是林彪的爱将所 致,他在文革并无重大的独立犯罪事实,而是狂潮中的一个执行上级意旨者。他对个别行為的错误也有坦白的反省,例如武汉事件后批斗陈再道,他当眾打陈一耳 光,受到周恩来的责备。

揭示真相,為林彪辩护

这是回忆录中份量最重的部份。在一系列重大事件上,吴法宪提出一些新的论据:

一九六二年一月的七千人大会是公认毛刘分歧的起点,林彪在会上作了一个吹捧毛的肉麻讲话,為大跃进失败粉饰,强化了毛的极左路线。吴指出,林本来 是不想讲话的,但有一些维护毛的干部一直怂恿林出来讲话,如陶铸、罗瑞卿、刘亚楼等,林彪被鼓动起来「你们要我讲,我就讲」。讲后林彪又说:他那麼讲是 「出於无奈」。

吴法宪又揭露说,周恩来在一九六七年秋的一天和吴乘车时,告诉吴说,毛在六六年八届十一中全会时,曾问周,「把刘少奇拿下来后怎麼办?」周说, 「只有林彪代替刘最合适。」毛同意。遂命吴派飞机接林彪到北京。当时,毛开列的中央副主席是林与周恩来二人。周圈阅时把自己划掉,林便成了唯一的副主席。

毛与林彪為甚麼从接班人变成死敌?吴法宪对他观察的林彪,作了系统的回顾。他不否认是林的老部下,个人关係比较密切,但「林彪生性孤僻,从不拉个人关 係。」他们见面,从来只谈工作,不谈别的。毛林分歧凸显是六九年中共九大前準备大会政治报告时,陈伯达的初稿是根据林彪的意见起草的,但被毛江推翻,改由 康生、张春桥再起草而后通过。吴法宪说,这两稿的分歧,反映林彪对毛的文革路线认识还有差异。毛就是一味主张阶级斗争,林和陈伯达还是主张要发展生產力。 陈由此而倒台,毛信任的是江张姚一伙文革派。

在九大二中庐山会议(七○年八月)上关於设不设国家主席之争。,吴明确表示,他和林彪的接触中感到林所说「十亿人大国没有一个元首,名不正、言不 顺」是「出自内心,也合乎情理」,林没有「急於抢当国家主席」的想法。他认為国家主席是虚职,又要拋头露面,林彪根本不要去争。以此指林抢班夺权,没有根 据。

实际上,连周恩来、汪东兴都主张设国家主席。吴还澄清,过去都指责叶群的说法:「不设国家主席,林彪往哪裡摆?」是叶对吴说的,其实是程世清向吴 转述的汪东兴的话。二中期间,几乎一边倒地同意林彪的讲话,要修宪设国家主席,使张春桥、姚文元很孤立(竟跑去毛处,跪下抱住毛大腿,哭湿了毛的裤子,求 毛支持)最后毛一言定局,设国家主席免谈,要批判陈伯达,指吴法宪等人是「军事俱乐部」。林则要吴不要检讨。吴说,这是林彪建国以来的一次大败仗。

二中之后,林彪就很少讲话,很低调,闷闷不乐,吴没有听到林说过对毛不满的话。直到「九一三」逃跑。对「九一三」事件的原因,吴没有作直接的解 释,只是写了他知道的事。最重要的是毛八月中开始的南巡。吴写道,毛的行踪,中央纪律规定,只有周恩来一人知道,但毛外出常要派飞机送文件,送人,这是他 管的事,因而,也会知道一些毛的行踪。这次南巡,吴只感到毛在搞串连,不知道是针对林和他们几个军头的。直到他八一年保外就医时,才知道毛南巡的具体内 容。

吴法宪指出,中央审查他的结论,也认為他和「九一三」事件没有任何牵连。从书中所述文革初期至「九一三」事件,毛林分歧的演变事实看来,毛林已分 為两派,毛倚重江青康生四人帮,极力推行毛的斗争路线,林和陈伯达及几名将军则在主张相对缓和的路线。毛和文革派眼看九大后林陈派有坐大趋势,又有军方背 景,便意欲击败之。林彪洞悉危机之后,知道不可对抗,只有外逃,无路可走。

透露攻台计画与高层秘闻

吴法宪回忆录提供了一些他知悉的机密材料,当然,我们不能判断达到何种机密程度。例如,几次提到中共高层的攻台计画:一九四九年七月刘少奇拜访斯 大林,当面提出中共中央準备以一年左右时间,组建空军以配合渡海解放台湾,要求苏联军援。一九五○年,毛要求空军尽快準备二百五十架战机和组建一个空降 旅,训练伞兵,参加解放台湾战斗,后因韩战爆发,已準备到位的空军便转而投作抗美援朝。在韩战中中共空军有十二个航空师参战,损失飞机数百架,苏军有五百 多架投入。全国捐献运动的款项,可买三千七百多架歼击机。

空军建军十多年中,吴透露,每年都要摔掉二三十架飞机。而苏援巨大,「给了不少飞机,派了不少专家」。

另外,有些高层秘闻亦属首发。王力、关锋、戚本禹这三名靠中共文革小组发跡的极左秀才,野心膨胀,不可一世,要揪军内一小撮,甚至要倒周恩来,康 生。於是毛批示,要将三人「拿掉」,但想保一下戚,可戚也跟著倒台,何故?吴法宪透露,原来是「江青怀疑戚本禹对李纳有非份之想」。戚以為江青宠他,便忘 乎所以,想做駙马。周恩来承上旨,立即在碰头会议宣佈「要立即把他抓起来。」命谢富治等当即执行。戚刚到会场,卫士一拥而上将他銬起来,戚竟说:「开甚麼 玩笑,要逮捕我?」押上车时,还对姚文元说:「请你代我向江青同志问好!」这般丑态,令人哑笑。江青不慬要拿掉戚,连戚的老婆也不放过,还要吴将戚的两个 幼子送去偏远的青海机场。吴法宪说,「反军」的责任,根本搞不清,王关戚只是替罪羊,没有江青支持,他们敢為?

这类插曲还不少,不必一一列举。

逐渐看清毛的阴险可怕不择手段

中共高层的残酷内斗,几十年来,都不曾动摇他们的正统,不少高干被整得九死一生,一旦復出,又高呼万岁,皇恩浩荡,再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邓 小平深知权力独断之害,可他成了太上皇时,又无耻炫耀:「毛在毛说了算,我在我说了算」,能作深层反省者,少之又少,吴法宪可以算一个。他的回忆录以事实 為据,毫不隐讳地斥责毛和周,这是他很了不起的地方。

吴在书中澄清「诬陷贺龙与罗瑞卿」问题时指出,贺罗专案组都是周恩来负责,许多案子都是经毛周亲批、圈阅、定案的。他认為,刘邓等大批中央领导人 受迫害,「毛泽东周恩来应负主要和直接的责任。毛泽东是决策者,而周恩来是主要执行者。」此话并非推论,而是知情之言,因為中央那些可致人於死地的专案组 的负责人与成员,全由军委办事组从部队选派,而吴是军委办事组主要领导人,瞭若指掌。如八届十二中全会给刘少奇定叛徒、内奸、工贼之罪,是在会议前夕,专 案组从「武汉一个外国领馆搞来的」一份材料,仓促定案的;而彭德怀的定案,也是「应该由毛泽东负全部或主要责任」,现在却成了黄永胜的「反革命罪行」。

吴法宪对毛整陈伯达也非常反感。毛在庐山会议上说,与陈「共事三十多年,从来没有配合过。」吴说,他与陈伯达相识多年,知道他為人胆小,处事谨 慎,「书生气十足,是个标準文人」。在毛身边三十多年,帮毛拟了不少重要文件、讲话,怎麼有了不同意见,就竟然说从来没有配合过?他指毛「一有了意见,就 算总帐,算老帐,一得罪就得罪到底,把人打入十八层地狱。对彭德怀、刘少奇都是如此。」

毛甚至这样指示:「陈伯达在全党全国的威信太高了,这次庐山会议要把他拿下来。」吴法宪说,其实,陈在中央像个小媳妇,康生、江青可以随便骂他,林彪这边的几个军头比较尊重他,他便同他们靠近,毛对此很不高兴。这是毛打陈,「分而治之」的原因。

回忆录揭示,文革高层自「九大」后逐渐形成两派:江青為首的文革派(王张江姚四人帮為主),林彪為首的军队派(黄吴叶李邱為主)的背景:初期天下 大乱,毛依靠军队收拾局面,军方自然坐大(九大代表、政治局中军人都超过半数),林彪威望随之升高,毛不能容纳,打陈实即打林。毛是坚决支持江青一边的。 军头们从毛整陈伯达开始,看透了毛整人不择手段的本质;从毛支持江青,也令他们对毛的正义、崇高开始动摇。吴法宪说,文革后,都说毛生前对四人帮有严厉的 批评与斗争,江青在大审中予以否认。吴指出,毛确实没有一个批示批评江青的。毛对尼克松不点名批评林彪反对中美谈判,也是没有根据,「是极不负责任的」。 毛动輒要人光明正大,不搞阴谋诡计,其实,他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 ...... 他以所见和亲歷的结论是,「毛主席在我心中的形象,真的是瓦解了。」

至於周恩来的评述,著墨不多,但看毛的脸色行事,只讲党性,不讲原则;顺从江青,讨好康生,以其高度的组织能力和经验自恃 ...... 周的这一切,是十分明显的。可以想见,如果周在毛之后主政,可以相当务实,但政治上与毛分道扬鑣也是不可能的。

最后的感想是:指控林彪九一三出逃,是叛党叛国,那只有一个前提可以成立,就是这个国这个党是尊重人权的。如果这个党国将令你死无葬身之地,任何 人的逃亡都值得同情,不论是林彪,还是刘少奇、王明、马思聪。至於林彪逃亡后的株连,儘管有权力斗争成份,但毫无疑义,都是毛王朝的餘毒所致。

(开放杂誌2007年四月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zt: 吴法宪回忆录将对林彪事件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