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 记国共两军的「烟台之战」
民国三十六年,是国共内战期中,国军军事效果发挥到顶端的一年,在这一年的上半年,内战的「东北」、「平汉线两侧」、「津浦线东面」三个主要战线上,兵力的进展皆表现得甚有成就:东北方面已由渖阳长春,将北进的兵力伸展过了松花江畔,行将接近哈尔滨。陕晋方面,竟攻克了延安。东线上,已通过了苏北、鲁南;而在方进入下半年的开始,就打通了胶济路,使由青岛、济南、临沂三面进攻山东的国军在胶济路上会了师。在这个阶段,已清晰的看得出,从事内战的三条战线上,以东线的效果最好,速度也最快,因为这一线的顶点,就是打通山东的南北;换言之,就是攻克胶东半岛,那即算是澈底完成了这一线上所有部队的目标使命。在这一个阶段上,共军方面对于国军集中兵力进攻的对策,是采用闪避的方式,在东线上作战的一部分「晋冀鲁豫野战军」,竟干脆的将这个东战场暂时的置之不顾,大部队竟在七月初就穿过鲁西南,越过陇海线,暂向湖北安徽的大别山区里去了。在经过鲁西南的时候,还顺手牵羊的向驻守在曹州、郓城、钜野、金乡、定陶一带的国军,作了一次突袭,像彗星的尾巴扫过去一般,使国军数支部队,皆遭受颇大的损失:整编五十五师被击溃了一个旅,歼灭了一个旅,而师长理名雅也被俘虏去了。整编七○师全部在此战役中被消灭,师长陈颐鼎阵亡。整编六六师及整编三二师,皆损失大半,而六六师师长宋瑞珂亦因伤重而致死。
卅万大军云集胶济线
当这支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的部队方撤离鲁西南,而原本转战在泰、沂山区地带的「华东野战军」却竟相继的移入了鲁西南,填补上了「晋冀鲁豫野战军」所遗下的「防地」。而原本转战在胶济线上的「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却一声不响的「失了踪」。至此,表面上看,津浦线以东的山东地区,竟似「澈底」将共军肃清了。
当时的国军,全部在胶津线上的总兵力,共计有四十四个整编旅之多,分隶于十四个整编师,计青岛方面的三二、五四、二六、第八、四个整编师,及由济南东进胶济线的七三、四六、一二、九六、四个整编师,以及由鲁南方面开来的六五、二五、十一、八三、八四、六四、六个整编师,一时之间,三十多万大军,风云际会在青州、潍县一带,由于胜利在望,南京国府派遣了新闻局局长邓文仪到达潍县主持授勋典礼,并犒劳三军,因此各部队就开始在胶济线上从事休息和整补,并等待新的命令。
无人地方竟寸步难行
然而,共党的正规军撤走了,但并不意味着太平无事了,因为大量的共党地方部队,即于此时开始「上阵」;渤海支队、泰山支队、滨海支队、胶东支队、……这些不明数目的游击队,极具困扰性的缠住了国军的活动,当时,胶济沿线的城镇中,还没有地方政府的设立,因此,地方行政,多数还操持在各部队的临时管理之下,当共党游击部队展开活动的时候,国军却显得手忙脚乱,似乎没有一点对付的办法,因为每当夜间,这些游击队,就向国军进袭,但国军派出队伍,前往追剿的时候,却又找不到丝毫游击队的踪影,有时,甚至经过几十个村庄也见不到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只几天的时间,国军许多人们的「胜利之梦」已渐渐的醒了,每到夜间,且有令人难以入寐的恐惧,因为这些村庄中的国军驻军,似乎有存身在弧岛之中的感觉,虽说周围好像是「真空地带」──什么也没有似的,但是,由这「什么都没有」的地方,会突如其来的射过一阵迫击炮过来,射完了,又恢复了宁静。这些地方,渐渐的,在国军的眼中,变成了恐怖的地带,人们不敢轻易的做任何行动,空无人烟的村庄中,尽管看起来有许多可吃的东西,但是没有人敢吃,有时,对着水井,国军却不敢喝水,因为谁也不敢说其中没有毒,在这样的地区里,军事的力量完全消失了,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毫无抵挡,但同时人人却又感到寸步难行。
山东形势又回复原样
八月中,在胶济线上会师的国军,重新又再进入战争的境界了,因为在六月底撤退了的共军,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回来了,也许国军休息的时间,也正是他们休息的时间,国军休息了二十多天,准备新行动了,而他们的新行动,却竟抢先一步的展开了,──鲁南方面枣庄和峄县发生战事了,在胶济线上高密有了战事了,在西面,周村至济南的一段,又不能通过了,战事,似乎是四面八方一齐来。所谓休息的国军,由于被游击队困扰得根本没有休息好,就又撤离了胶济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通了的胶济线,前后只是「通」了四十天,就又恢复原本的不通了。由鲁南开来的六个师,只有一个二五师,沿着胶济线的北面,开始向东转进了,其他的五个师,可说是由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了──十一师、八三师撤向了新泰、莱芜;八四、六四师撤向了沂水、蒙阴,而六五师则去了莒县。
青岛方面开出的三二师、二六师,则仓惶的退回了胶州湾,而五四师又回到了高密,阻在高密一带的共军,则向即墨东北方面撤去了。只有一个第八师,则沿着胶济路,跟在二五师的后面向胶东半岛开去。由济南开出的四个师,只有七三和四六两师,又向原来的路上打了回去,而十二师和九六师,则停在青州、潍县据守着。山东的形势,又重新回复到两个月之前的原样了。
老百姓多支持共产党
山东这一省,由于胶济线的隔开,而分成了南北两部分,这虽然是人为的区划,但在自然条件上,南北两方却也有着显然的不同:胶济路的南面,虽说沿诲的几个县如:诸城、日照、以及临沂,都还算是此较丰富的地方,但是比起胶东来,却有着相当的悬殊。而沂蒙山区的十几个县,如:费县、蒙阴、沂水、新泰、莱芜、泗水………却就无法与胶东比较了,在那些地方,本来就因多山而出产较少,而显得贫脊,再加上十多年的连续战争,就变成异常的荒凉了。民国三十六年,笔者经过费县,一个城中,只见到几十家人,居住在断墙残垣之中,而那个蒙阴城中,虽民宅尚且完整未毁,但街道上荒草深已越膝,显然,已是经年无人进入了。
但是胶济路的北面,情形就好得多了,不仅田地里的农作物看起来繁茂得多,就是百姓家中,尽管家家的人口为躲避国军的到达已逃得一乾二净了,但却是户户都是明窗净几,显得出生活是安定和富足的。但是,这样美好的环境,在东进的国军眼中看来,随处都是漩涡,也随地都是陷阱,──绿油油的瓜田里,长满了大西瓜,但是谁敢到瓜地里摘几个瓜呢?事实上国军吃了不少亏,西瓜秧的下面,很多时是埋藏着地雷的。即如在莱阳经过的时候,正值梨子成熟的季节,在那一望无际的梨林中,一片黄绿,然而,经过梨林的国军,无不存着戒心,因为用棍棒击打树上的梨子时,落了下来的极可能是手榴弹──在这一块地区里,可见共党当时在民间已得到了多么大的支持了。
二五师第八师都吃亏
八月底,二十五师由昌邑开出,奉国防部的命令,从事搜求一种着名的「昌邑绸」,──那是由一种柞蚕丝所织成的布,据说有极大的拉力和轫性,是适宜制造土制降落伞的最佳原料,然而二五师的人员,却未得到一疋完整的,传说许多百姓听说国军搜购,就自动的将完整的料子剪碎了。任何的一点小事,在那一带地区,都不能松懈,一点事情的忽略,都可能得到严重的后果。即如,当二五师由昌邑东进、准备向赴平度的时候,由于经过胶河,临时就征集了民间的船只,费了一天多的时间,才在河上搭起了一架浮桥,及至正当准备过桥的时候,而那座桥却忽然一片片碎了,原来,在不知不觉间,被游击队在水的下面,被联起那些船只的绳子割断了,而就在那时,胶河上流埋伏的共军却展开了突袭,二五师不但受了颇大的损失,而行军的时间,又被_延了四天多,致使在高密被共军的围困着的二六师七一旅,被共军消灭了一个团。然而二五师方吃了的亏,而随在二五师之后的第八师,却同样的相继又遭遇了一次。
原来胶河是条大河,河面宽约半里,而河床甚深,这河发源在鲁南,向北流入莱州湾,河上本来有许多处桥梁,但在国军进攻的时候,皆己被共党游击队拆掉了。第八师随在二五师之后,当到达胶河的时候,已作了广泛的警戒,第八师的浮桥,是由空军投下的橡皮艇搭建的,在搭船的时候,「桥」的四面八方本来皆已设了警卫森严的保护圈,但是,游击队却在水底下用刀子将橡皮艇放了气。──实在来说,像胶东这样的地区,国军就算攻克了,却看不出有点什么用,因为在这里,民间对国军的到达,显然是很不欢迎的,国军在此地区经过,恰似一把刀子从水里「割」过去一样,过去了后面又合上了,一点经过的痕迹都没有剩下。
国军情况有如夹心饼
二五师和第八师,初初【析世鉴:“初初”,原文如此。】过了胶河,进入胶东半岛,尚无发见共军的大部队,一路上只是受着游击队所设的地雷阵的困惑,一天走不了二三十里路。但当这两支部队,方过了平度,二五师和第八师,分成了两路向东北方向推进;前者是经即墨、莱阳、招远、栖霞到福山为终点,一路是走着「之」字型的进军路线;而后者则是经掖县、莱阳、黄县到蓬莱。这两路进军皆是一边走,一边打着前进的,很显然这里已经有了共军的主力了,但当时却没有任何情报能知道原来许世友兵团和东江纵队都在这里。
前进中的国军,有时是在追赶共军,有时又在被共军追赶,情况显然是夹心饼似的前后皆围在共军之中,当时,由于路程远,而陷入共军势力的腹地,所以国军在补给方面,端赖空军的支持。及至第八师已到达了登州的时候,二五师却在福山县与共军展开了激烈的战事。
对共军伏兵莫测高深
开始,是在九月二十四日,当二五师的先头部队一二○团,方到达了距福山尚有二十里的高町镇的时候,突然有一支共军将一二○团和二五师的大部队由中间隔断了。一二○团原是属于四十旅的,但由于二五师进军的行列,是三个旅并排成横列前进的,此时四十旅旅部正在东面向牟平县前进,而一二○团则临时受一○八旅指挥,一○八旅旅长唐名标,在该日的下午四时许,正在向前推进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二○团团长刘法昶的无线电话报告,谓背后已被共军与大部队截断,并且已被攻击;本来,这等情况是时常会遇到的,而共军亦惯于运用这种战术,但是此时一○八旅旅长唐名标却异常紧张,其原因乃在于该一二○团并非他自己的部下,如果此时一二○团倘若遭遇不测,唐名标也许感到责任此较损失自己的部众更为严重,所以当即将其所辖的三二三团严令限时打穿共军的阻隔。
三二三团受命后,就开始了冲烽,但是福山县西南方面,沿途许多红土小丘岭,共军由于地形的熟悉,就首先占据了一处高地,三二三团多次猛冲,却始终攻不破共军设在岭上的伏兵,而又无法猜到共军伏兵的数量,最初,以为可能是一小股共军,但当由该日下午,打到第二日的清早之际,始感到共军的兵力可能不小了的时候,而进向牟平的四十旅之另外两团,亦已与共军接触了,至此二十五师就进入了激战之中,前后打了两天,已有不支的现象,主要的原因乃在于途中突然的遭遇战事,仓促间无法设置壕沟等工事,而依赖空军的补给,在战斗中,难以从事检拾空军的空投。
峨嵋号突然开到烟台
正在危急中,尚未向任何方面要求救兵,而忽然救兵却到了,那是海军峨嵋号及其所率的六艘舰艇,大约接到了空军的消息,竟从刘公岛开向了崆峒岛的海面上,开始向烟台沿海发炮,而且约有一个连队的海军在烟台的小海阳登上了陆,并指挥着炮舰,射击目标,在这忽然的海军支援下,二五军人员精神一振,竟向前推进了,而阻击进路的共军,终于撤退去,他们却并不是退向了烟台,而是转到了二五师的后面去了,二五师立即将部队倒转回头,追赶向南退撤的共军,而一二○团就进入了烟台。及至追赶共军的二五师反身再向烟台前进的时候,第八师的一六六旅,已由蓬莱乘搭着长山岛面上的海军重庆号兵舰,在烟台码头上了岸,至此,烟台就光复了,然而,共军的重兵,此时尚在距烟台市十里的范围之内。
烟台这地方,自从民国二十六年的冬季被日本占领,经过了抗战八年,迨胜利后,日军开向胶济路,准备至青岛进行投降,烟台随即被共军收复。在民国三十四年的十月初,美国海军曾派军舰进入烟台港内,并曾派出人员向驻守烟台的共军交涉「接收」;结果驻华美军总司令魏德迈遭到共军的抗议,已到达烟台的美军,竟自动撤回青岛去了,因此,自那时起,烟台就一直在共党的掌握之下。
烟台环境如世外桃源
此时,国军进入烟台之后,转战江苏、山东经年的二五师人员,却如到达了世外桃源似的,由于这个地方,在国军的眼中,认为太奇怪了,因为,这里虽经沦陷八年,又在共党手中两年,然而,此时却是一派繁盛,柏油铺成的朝阳大街,车水马龙,玉皇顶、小海阳、烟台山,无处不是热热闹闹,戏院门口的大幅海报上写着马连良的首徒牛金声与言慧珠的得意门生王媛长川领衔主唱的平剧。电影院里放映着陈云裳的木兰从军和李绮年的梁红玉。显然还没有英国人到达,但是汇丰银行门前的铜狮子,却奕奕生光,笔者曾参观过,天主教和基督教,高大的教堂中据说从来不会受到过任何人的干扰,看这这个城市的情形,是北进的国军自从离开上海后,所见到的第一个太平繁荣的城市,为什么烟台没有变成「共产化」的情形,没有人想得通。
该时,季节已是深秋,着名的烟台苹果──大金星,以及一斤一个的大螃蟹,摆得满街都是,既是上等货品,但却价钱公道。
邓文仪主持国庆阅兵
十月四日,国营招商局的轮船,首次由青岛开到烟台了,满满的一船「还乡团」的团员,随着烟台市新任市长丁辅廷以及烟台市党部书记长张心镜,带着大量的香口胶、玻璃丝袜、原子笔等商品「衣锦荣归」了。
至此,这所新光复的城市,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十月十日双十节,盛大的阅兵在朝阳街上展开,这次的阅兵又是由邓文仪主持的,检阅台上挂着中美两国的国旗,站满了文武官员一大堆,黎玉玺、李弥、黄百韬、丁市长、刘德生议长、……受检阅的军队,最受百姓欣赏的是海军,白盔、白皮鞋、白绑腿、白色枪柄、白色刺刀鞘,真是个个都是白袍小将,煞是好看,不仅百姓欣赏,就是陆军也为之侧目,尤其当他们的大「银乐队」奏着军乐,唱他们的海军进行曲的时候,比唱国歌还更受人们注意。只听见:
「进航,进航!我们驾着艨艟巨舰,航行在无边的海洋!海天辽阔、洪涛飞翻,怕什么狂风大浪!履险如夷,稳似泰山,我们是中国的新海军!革命的意志比铁还坚强。男儿们不战死沙场,便当扬威海上!掌稳了舵,瞄准了炮,对敌严防!祖国有绵长的海疆,我们立在国防第一线上。保卫祖国的,伟大的海疆!」
歌声既雄壮、又好听,一唱唱上好半天,中国从来不曾有过这么美好的海军,难怪阅兵典礼上,让他们抢尽了风头呢!
胶东半岛终完全光复
烟台是在九月三十日被国军攻克的,接着,第八师担任了烟台的城防。而二五师的一四八旅就进军牟平,一○八旅占领威海,四十旅乘着峨嵋军舰就于十月七日进驻了荣城──山东东部的那个尖端。而由青岛开出的五四师阙汉骞部进驻了石岛,胶津线上的一二军霍守义也进入了文登,至此,胶东半岛已是完全光复了,国军东路进军的最后目的是达到了,重点进攻的顶点已获得了,然而,胶东的共军却并未被消灭,而且仍然停留在那一带地方,主要的兵力,大部分都进入了牟平附近的一个小山区,──锯齿牙山,在那里似乎是__整理,就于烟台市中正在庆祝胜利的日子里,突然在昌邑县以南地区又出现了,胶济线上的六九师,首当其冲,当即被共军许世友的山东兵团消灭了一个旅。共军的反攻,既又开始,不过个多月,文登、荣城、蓬莱、栖霞、牟平、黄县,即又都先后被其取回去了;而不过半年,国军将威海也失去了,光复仅年余的烟台,终于在徐蚌会战的阶段被国军自行无声无息的放弃了。
◆ ◆ ◆ 以上全文完 ◆ ◆ ◆
以上《记国共两军的「烟台之战」》,是以1974年《春秋》杂志总第400期同名内容全文为底本完成数位化处理。网际网路首发◆析世鉴◆。
◆ 【彰往可以考来·后顾亦能前瞻】 ◆
★【析世鉴】制作组,提醒任何意图对【析世鉴】有关发布内容做再传播者,请务必阅读我们关于【析世鉴】发布内容的各项声明:
★【析世鉴】制作组,强烈鄙视任何未经著作人、著作财产权人或著作财产权受让人等同意而略去原著述人、相关出版资讯等(例如:期刊名称、期数;图书名称、出版机构等。)的转发者及其相关行为。
★
囿于时间与精力,【析世鉴】所收数位文本之校对未能一一尽善,鲁鱼亥豕谅不能免,故我们忠告任何企图以引用方式使用【析世鉴】文本内容的读者,应核对有关文章之原载体并以原载体文本内容为准,以免向隅。
★
除特别说明者外,【析世鉴】收入的数位文本,均是由【析世鉴】制作组完成数位化处理。
(光 华: 记国共两军的「烟台之战」 全文完)
此文于2007年02月03日做了修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