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灾害频发,是人祸而不是天灾
人民网6月18日报道 在人们印象里,江南的初夏总是伴有绵绵的细雨。然而,今年的雨水来得格外早,雨势也十分猛烈。连日来,南方多省暴雨倾城。湖南、广东、贵州、江西等南方省份相继出现强降雨天气。水漫街面、要道阻塞,一座座城市仿佛浸泡在水中。罕见特大暴雨为何频袭南方?城市规划如何解决“暴雨积涝”的顽疾?近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暴雨积涝,是国内众多城市的顽疾。此前广州遭遇历史最强暴雨袭击,雨量之多历史罕见;雨强之大历史罕见;范围之广历史罕见,造成的损失也相当惊人。由此引发了民众质疑与拷问:如果“好了伤疤忘了痛”,不借暴雨之机深究建筑设计、排涝预防、项目管理、警报与应急机制等诸多城市管理课题,面对常年家具被“泡”、货物被“冲”、小汽车被“灌”的市民,何谈“宜居”二字? 这一问可谓问到了城市政府的痛处,问得好!江河生于自然,水涨水落受自然规律支配,洪涝干旱皆为天灾;城市建于人类,便利于交通,宜居与市民,防火、防震、防寒、防旱、防涝、防风沙、防污染是城市的基本功能。把城市修成了蓄水池,暴雨之下,水漫街面,要道阻塞,一座座城市仿佛浸泡在水中,动则上亿的财产损失,谁来买单,谁来担责?
城市内涝不是一个新问题。这些2005年的文章和资料,可能早已被人遗忘,尤其是城市管理者,可能闻所未闻。
飓风“卡特里娜”的中心在2005年8月29日经过密西西比州,造成至少125人死亡,超过90万户家庭电力供应中断。飓风“卡特里娜”的中心没有经过新奥尔良市,因此这座墨西哥湾港口城市的建筑没有遭到严重破坏,但由于地势低于海平面,80%的城区被洪水淹没。当地时间8月31日中午,新奥尔良市官员和军方工程师说,由于市内的洪水水位和庞恰特雷恩湖的水位已基本持平,当前洪水已经停止上涨。但是,红褐色的洪水中充满了下水道的污水、汽油和垃圾,其危险性依然很大。遭洪水重创的新奥尔良市可能得好几个月才能恢复正常。
美国历史上破坏最严重的飓风“卡特里娜”把南部墨西哥湾沿岸4州变成了人间地狱,布什总统已经亲临现场视察灾情。受灾最重的密西西比州州长黑利?巴伯8月31日说,沿海遭飓风袭击最严重地区90%的建筑已“完全消失”。在路易斯安那州首府新奥尔良市,市长雷?纳金预计,飓风可能造成数千人死亡。在墨西哥湾,20个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失踪,8家炼油厂关闭,美国政府决定动用战略石油储备缓解危机。忽视海洋灾害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对于美国遭遇飓风灾难,罗马尼亚哈尔吉塔县官员德努茨?阿法塞说:“大自然证明,不管你多么富有,经济多么发达,你都无法对抗它。”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8月31日指责说,布什这个“牛仔”没有处理好飓风危机,疏散民众不力。他在现场直播的内阁会议上说:“美国政府没有疏散计划,令人难以置信。这个世界第一大国插手伊拉克如此之深,却让自己的人民在水上漂来漂去。”新奥尔良市防洪堤决口,美军空投沙袋堵口失败……面对这些状况,荷兰专家特德?斯勒伊特深表惊讶,他说:“我不想显得过于挑剔,但很难想像这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看起来(美国)防范和疏散方案没有真正到位。”
最近几年,关于海洋灾害的警告不绝于耳。据2005年8月4日英国经济学家网站报道,英国的科学家们近期研究发现近年来发生的飓风存在越来越强烈的趋势,飓风给沿海地区带来的人员财产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未来人们有必要远离沿海地区居住。英国曼彻斯特科技学院的气候学家凯利?伊曼纽尔的研究显示,自1970年以来发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风暴持续的时间和强度与之前相比大约都增加了50%。这种趋势和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升高有密切联系,而且也和这段时间全球大气平均温度的上升息息相关。
2004年12月26日死亡近30万人的印度洋海啸让人们惊魂未定,联合国大学的报告又给沿海城市居民敲响警钟。置身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看看当地的地下空间利用状况,用“淋漓尽致”来形容绝不为过。地铁和购物中心等设施让人们在地下同样能感受到都市繁华。但联合国大学2005年1月14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地下空间更容易因海啸和暴雨而淹没,如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应采取更多相应保护措施。
报告称,中国上海、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美国洛杉矶和尼日利亚拉各斯等有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近年来地下发展近乎“疯狂”,建设了大量地铁、地下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和地下公共设施,却忽视了地下是洪水袭击潜在目标的事实。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可能上升,自然灾害也会更加频繁。紧急情况发生时,疏散位于地下的人群困难更大。联合国大学高级学术项目官员斯里莰萨?黑拉特说:“我们对地下建筑物过剩的后果了解不足。很多时候,建筑物会完全坍塌。”
根据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准60年周期,我们预测海洋灾害加剧,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做战略上的转移,至今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科学界是唯《自然》杂志和《科学》杂志马首是瞻的,《自然》杂志发表的伊曼纽尔观点,应该引起中国科学界、新闻界、工商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人口和经济中心应该逐渐向内陆转移。
美国历史上破坏最严重的飓风“卡特里娜”灾难和国际组织关于地下空间更容易因海啸和暴雨而淹没的警告并没有引起中国城市管理官员的重视,官照样日复一日地升,日子照样一天一天地过。平静似水,似水平静。可谁能想到,两年后由于地下排水不畅,顷刻汇聚的雨水一改往日的平静,变成杀人的利器,重庆济南被暴雨重创,天灾人祸共酿死亡和伤痛。2007年7月17日,重庆受暴雨袭击,这场115年一遇的暴雨造成42人死亡,1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7亿元。一天后,山东省会济南又遭厄运,34人在暴雨中遇难。人们不禁要问: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何在?
暴雨中的济南洪水要么积在市区低洼处,要么流入北部小清河,“逢雨必淹”成了济南市民的常识。7月18日从下午5时开始,3小时内最大降水量180毫米,这个数据是济南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最大值。银座购物广场北出口紧靠护城河,河水也倒灌了进去,银座购物广场成了泄洪的大坑。暴雨后银座地下购物广场全被淹没,水深达1.7米,积水直到20日才全部排完。事实上,今年除重庆和济南外,四川、湖北、江苏、陕西、辽宁、河南、安徽、云南、新疆等多个省市自治区也遭遇大暴雨,淮河、嘉陵江和长江的水位频繁冲击警戒线。
暴雨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使城市的地下水管道和排涝系统成为必需设防的安全保障。济南和重庆暴雨致灾,关键是城市排水系统没有达到安全标准。“逢雨必淹”的潜规则恰恰反映了城市管理者的无所作为和侥幸心态。国内外的历史教训,城市管理者是否熟记在心?
中国商界的科学素质是值得怀疑的:面对印尼地震海啸和美国新奥尔良市飓风灾难,中国商人的投资依然积聚在中国沿海;面对国际气象组织关于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警告,中国沿海城市的房价却一路飙升。科学对他们而言不值一文,这种状况要持续多久?暴雨后 “银座地下购物广场”全被淹没,这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个小小的警告!
中国城市管理者被大批商人所包围,以至于金钱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科学工作者的理智呼声被商业的喧嚣所掩盖。重庆济南暴雨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科学的呼声不仅可以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可以挽救鲜活的无辜生命。
2007年重庆济南暴雨为城市管理者亮出的黄牌警告也没有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2010年5-6月的罕见暴雨对城市管理者再次亮出黄牌警告。
2010年5月7日凌晨,广州城的上空惊雷不断,大雨滂沱。一场50年一遇的大雨,把这个即将举办亚运的“国际大都市”浇了一个透心凉。城市主干道水浸一度深达3米。“认真吸取‘57’灾害教训,反思排涝系统,严查薄弱环节。”履新不足一月的广州市市长万庆良措辞严厉,几乎下达了军令状。然而5月9日,广州又一场大雨。虽然广州水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24小时待命,但暴雨再度成灾,一个又一个的地下停车场遭受灭顶之灾。一场大雨就把广州20年的城建打得原形毕露,再有100多天,广州将召开亚运会,这场暴雨背后,外界看到外表光鲜的广州城,地下排水系统更像一个绣花枕头。
广州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东表示:“这场雨历史罕见,这在国内任何城市都会引起积涝。”他告诉记者,广州多个监测站都录得历史最高值的降雨量。而且,这场暴雨降水时间非常集中,普遍在不到6个小时内出现了超过100毫米的降水。而且这场暴雨几乎覆盖了广州全市,这让水务应急单位的排水车应接不暇。据统计,当天广州全市102个镇(街)受水浸之灾,109间房屋倒塌,24个停车场被淹,造成经济损失约5.438亿元。
中新广东网5月15日电 近日广州连降暴雨,暴雨导致广州多处地方被水浸,广州的交通严重受阻,几近瘫痪。
5月14日暴雨再度侵袭广州,广州市区21条主干道瘫痪,车辆需绕道行驶。广州市已以当天17时20分启动防御暴雨三级应急响应,水务局下雨之前已派出有关人员到易发生水浸的地区布防,同时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中广网柳州5月15日消息 受切变线和弱冷空气影响,5月13号到14号,柳州自北向南出现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 昨天早上6点40分,柳州市气象台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据气象部门统计,5月13号晚上到14号下午的5点,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安陲、滚贝、香粉3个乡镇的降雨量都超过了110毫米,其中安陲乡降雨量最高,超过了120毫米,柳州市区和柳江、融安、三江等县都出现暴雨天气。
中新广东网5月15日电 14日傍晚前后暴雨袭击广州市,羊城再度成为泽国。广州气象台更于23时55分启动红色暴雨预警信号,这是广州今年入汛以来第二次发布红色预警信号。受大暴雨影响,白云机场40航班因此延误。而广州部分市区再次出现“水浸街”现象,天河区五山路华南师大路段积水盖过人的膝盖。由于此前特大暴雨带来巨大财产损失的经验教训,广州市民对此次暴雨的到来做了防御措施。在杨箕地铁站,工作人员已事先准备好沙包等工作用以抗击积水。据悉,此次暴雨受低压槽影响,广东省粤西北、粤中、珠江三角洲先后出现了强降水。14日广东全省共有32个市县发布暴雨预警信号;有11个市县发布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人民网讯 2010年5月13日,湖南省涟源市遭遇五十年一遇特大暴雨。继5月6日至8日暴雨过程后,5月13日凌晨3时至晚上20时,涟源市再次遭受暴雨、大暴雨袭击,全市21个雨量站点均超过100mm,降雨量最大的涟源城区站24小时内达到172.1毫米。涟水、孙水、白马水库水位均急剧上升,超过警戒水位,20个乡镇告急。该市迅速启动Ⅲ级预警响应。据初步统计,此次暴雨洪灾中,全市47.8万人、20.1万亩农作物受灾,紧急转移人员人1.26万余人,房屋倒塌1710间,死亡大牲畜1160多头,直接经济损失达2.54亿元。
我在2009年7月9日指出,进入7月后,赤道中东太平洋异常偏暖状态继续保持,中国东北出现低温冷夏年趋势,流感大流行进一步发展,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将导致低温、夏涝、秋旱、流感蔓延的新发展。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我国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大(如2006年四川特大干旱)。2009年9-11月为弱潮汐时期,将加剧旱情,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关注低温冷夏的发展趋势,做好预防和农田管理,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尽快早熟。低温也会导致流感的更快发展。
2009年9月的秋旱最终在2010年4月形成西南地区的特大干旱,我在2010年4月1日指出干旱原因的同时,再次提出“暴雨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的教训。
2010年5-7事件和5-13事件再次暴露了城市管理的漏洞,忙于建设,疏于管理,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严重的损失将造成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费。
有人曾在香港大公报撰文说,中国人特别擅长干大事:城市的大街建得豪华、整洁、漂亮,小街就破烂、杂乱、简陋;长江上建起了大坝,南水可以北调,城市的下水道却修不好;从东北盆地到西北沙漠,都建起了大油田,而小煤矿的频频矿难却无法遏制。干大事,有高度,有亮度,可以作为业绩显身扬名。其后果是全国的水利工程与污水横流同在,城市的金碧辉煌与能源短缺并存。城市的地下水道改造工程是小事吗?合理的设计就是一座大型有机肥料工厂,不仅解决了城市水污染,而且解决了农村的土地退化。谁重视这些基础科学的研究?
有评论指出,暴雨成了城市防洪能力的一张试纸,折射出某些城市决策者急功近利的发展观与政绩观。如何防止积涝给社会运转、企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给市民带来生活上的不便,不仅仅是准确预报、启动预案以及紧急应对,而要看平时的资金投入有没有到位;水利设施有没有科学配置,各种相配套的排涝设施是否发挥应有的作用,总的来说,就是城市防洪能力与城市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水平是否相适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城市管理者更看好的是马路广场,楼堂馆所,商业大街,标志性建筑,乃至亮化工程等等,将更多的时间、资金与精力用在招商引资等可望出GDP的项目上。这些固然都与民生息息相关,但不能顾此失彼,将绝大部分的公共财政投入看得见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忽视城市水利这一“埋在地下的政绩”。正是由于城市在水利投入上欠账较多,财力支撑不足,基础设施匮乏,才导致了城市面对罕见暴雨的袭击,显得弱不禁“雨”。有鉴于此,只有改革现行考核制度与机制,将民生诉求和应对灾害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考量,才能引导各级领导注重科学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立足长远考虑城市防洪硬件投入与管理课题,将更多的政绩埋到地下,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笔者认为,城市内涝灾害频发,是人祸而不是天灾,是城市排涝设计失误造成的,必须追究设计者和审批者的失职之责,必须赔偿市民和企业的相关财产损失。城市排涝工程必须科学论证、合理设计、严格审批,相关部门必须承担起相关的义务和责任。 资料比较全面,,,当权者正在遭受天谴。。。。。。 天灾人祸已经让大多数人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