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面下溶洞很多 仇和乱建设会造地陷
近期,湖南、四川、广西等地“天坑”现象频现,会不会是地震后遗症或是来临前兆?人们难免产生猜测和恐慌。日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地质勘查院高级工程师李昭华就此现象作了详细的解释。他认为,在昆明盆地内,由于总体地形平缓,在自然状态下地下水径流强度及水的侵蚀性弱,一般不易形成“天坑”式的地面塌陷。据介绍,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地表塌陷或类似“天坑”现象,从地质角度来看,主要是水的侵蚀作用和岩土性质的可溶性或松软性以及地质构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工程活动及异常气候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促发因素。
昆明作为一个内陆及高原城市,所辖地域较广,地质特征差异较大,市区范围同时也是对地质灾害危害最为敏感的区域。该区域主要处在断陷式的滇池湖积盆地,湖积及周边冲洪积的松软土质堆积较厚,地下水位分布浅,地基土质普遍较软弱。因此,我市曾经有过岩溶塌陷的历史。1970—1980年期间,由于钻井开采岩溶地下水及修建人防工程疏排水,使开采影响范围内岩溶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了翠湖周围和西山马街一带的地面塌陷。在此之后,我市逐渐加大了对市区地下水的开采限制,基本缓解和消除了诱发岩溶塌陷的不良人为因素。从目前昆明市市区范围内地下水开采得到水利部门严格管控的实际情况来看,由开采地下水引发地面塌陷形成“天坑”的可能性已大大减小。
李昭华建议,防止“天坑”式的地面塌陷,首先要继续严格限制地下水开采,尤其是在市区范围和邻近的交通干线及其他重要设施周围;各项较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设计及开工前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地质灾害防控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城市供水部门需要注意地下输水管网的运行管理,及时处置管线破裂和渗漏水现象,以免引发地面塌陷。此外,加强昆明市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地质环境研究,关注灾害监测预报机构的健全和发展,提高监测及预报、预控能力也是必要的。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利用好各种媒体开展和加强全民防灾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及处置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建立群策群防防控系统,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各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昆明日报)
http://www.shxb.net/newspic/20080514/lingz080516.jpg 不是天灾啊,,,分明就是人祸。。。。。。。就像长白山火山一样,,,,要爆发了。。。。。 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利用好各种媒体开展和加强全民防灾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及处置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建立群策群防防控系统,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各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很有中共语言的个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