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真实性——从细节说起
2007-7-25 10:29 发表老钉 2007-07-24 17:20:02 http://blog.sina.com.cn/u/5373482f01000aod
“纸箱馅包子”事件暴露出目前媒体的新闻采访当中存在的众多漏洞和缺陷,我们经常使用非新闻的手段来获取新闻,以致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遭到侵害,同时对采访对象和公众也是不负责任的。突出问题有:
一、隐匿消息来源
这已经成为记者报道中的通病,记者稿件中经常出现“据了解”、“据介绍”等等,以次隐匿了消息来源。实际上,消息来源是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保证。我们报道的每一条新闻,新闻当中的每一个新闻点都不是记者凭空想象或者是杜撰的,而必须是有消息来源的。这些来源不能被忽略,更不能被有意忽略。我相信,现在我们记者的报道当中对消息来源的隐匿多数是无意行为。记者在报道中有一种习惯,不愿意多费一点笔墨来交待信息来源,其实这是一种信息的丢失,因为信息提供人的身份、性别、种族、地位多对人们理解这一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忽略了这一信息,实际上是降低了新闻的价值。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新闻当中要尽最大努力避免“据了解”这样的词语,取而代之以具体的人或单位。一般来讲:有同期声的采访是最好的直接引语,因此,现场采访最为重要,这是消息来源的最直接表现,因此记者一定要重视现场采访,对当事人的采访要注意核实身份,不要发生错误或使用模糊称谓。一般来说,即便是街头采访也应当了解对方身份,以表达不同阶层的观点。这些是我们记者采访时经常忽略的。
二、时间地点的核对
我们的新闻当中使用含糊时间概念的表述十分普遍。“日前”、“近日”、“连日来”这样的词语过多过滥。使得新闻的时间概念极为模糊,这样的时间概念让观众无法判断事实的基本信息。实际上是对观众的一种蒙蔽。
地点的表述更是经常被忽略,由于我们是地方媒体,我们新闻中的地点概念经常被视为“北京”。其实北京的概念十分广大,北京有城区郊区之分,城区之间分内城如东西文武四区,以及包含城乡接合部的朝海丰石,这就是城八区的不同。而郊区也分近郊和远郊,昌平顺义通州就近些,密云延庆平谷就远些,所以北京的概念大,具体到街道社区更是相去甚远,所以,地点的概念十分重要。“纸馅包子”的报道就是混淆了起码的地点概念,只拍摄了一个摊商(当然是假冒的)就在报道中泛泛的说北京的包子都不敢吃了。单凭这一点这个报道就是失实的。因此,“地点”的概念绝对不要忽视。而我们的报道中经常不交待地点,泛泛而谈,这是十分危险的。极容易把新闻的概念扩大化,由点而发展到面。
因此,我们的报道必须极端注意时间地点概念的清晰表述,时间地点的准确是一种基本的诚信概念,也是记者养成良好采访习惯的基本条件。
三、保证采访对象的知情权
我们记者经常使用电话采访,一些敏感问题,经常遭到拒绝。于是记者便隐瞒身份,以各种各样的名义,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电话录音,并在未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随意使用这些录音。这本身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电话录音必须征得对方同意。这是记者必须遵守的严格规定。否则是一种不道德,不礼貌的行为,也有可能被认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这样做会严重损伤媒体的形象,给电视台的声誉带来损害。因此必须严格禁止。
以上似乎只是我们在报道当中遇到的一些细微的小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关乎新闻的真伪,也影响着一个媒体的公信力。所谓公信力,是媒体生存的根本。
在中国人眼里,“信”这个字极为重要。 “言必诚信,行必忠正”、“信近于义,言可行也”、“言必信,行必果”,这些古训,世代相传,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是必须遵守的原则。近代新闻事业在我国兴起,尽管其基本理论来自西方,但其遵循的基本原则仍然是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维护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的生命所系,也是其长远发展的根本。
近些年,随着媒体市场的开放与活跃,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一些捕风捉影、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的假新闻也频频出现,他们往往来源于一些道听途说,甚至是蓄意编造,目的是吸引公众眼球,扩大媒体的影响力。但实际上,一阵轰动和喧嚣之后,媒体在受众眼中的形象却大打折扣,对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严肃性,尤其是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媒体出现这些问题,是由媒体的生存环境竞争激烈和自身素质水准不高这内外双重因素造成的。媒体走向市场必然追求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直接来源也就是广告收入,是需要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这些硬指标来完成的。因此媒体在竞争当中自觉不自觉地走向了恶性炒作,知假贩假的道路。而另一方面,由于媒体种类数量的急剧膨胀,从业人员的素质不可避免的下降,迎合模仿的速成训练替代了扎实严格的有针对性的基础培养,造成了一线编辑记者水平的下降,媒体把关的压力和难度不断加大。以电视台为例,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分配进台,经过几个月的上岗训练——基本是技术上的学会了后期编辑技术、了解了采访流程、学了一点写作技巧便独立采访了,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其成为一名合格记者,也只能在工作中摸索了,则其中的磕磕绊绊,不可避免地会给新闻报道带来损失。
以上两点原因,短期之内很难改变,但我们更关注的是,一个速生媒体如何找到一条是自己长期发展的路子,能够做成一个百年老店而不失活力。这是每一个媒体的领导者、把关人必须思考的课题,而这里的关键就是一个信字,一个媒体的公信力,是使媒体能够从一颗速生白杨变成参天银杏的根本。
也许我们说,在目前条件下,讲究诚信、讲求素质是不现实的,媒体炒作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历史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必须看到在公众面前,在现实的社会环境面前如果一个媒体放弃了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他的失败和消亡也是非常迅速的,纯粹作假的媒体是不可能生存的,这一点大家都是清楚的。因此关键的问题是你怎样来看待媒体的运作,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运作媒体。
作为一个媒体,出现错误和失实现象在所难免,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错误和失实,短视的媒体,往往推诿责任,回避问题,甚至明知故犯,今天抢发一条错误消息,明天再来更正等等。这样的媒体都没有把自己的行为与长远发展的思路结合起来。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媒体树立的公信力也必须有作百年媒体的长远打算。纽约时报1851年创刊,1896年起由奥茨家族经营,百余年历史,始终保持高贵、严肃,甚至有些拘谨保守的风格。大公报1902年创刊,被著名學者季羨林譽為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中國現代史」,至今生机勃勃。即便这样的媒体也经历了许多挫折甚至难堪。纽约时报出现了惊人的杜撰假新闻事件,大公报在大跃进期间也报道过亩产万斤粮食的不实新闻。但他们都能够走出阴影,靠的是一贯的办报作风和信念,靠的是最值得珍惜的媒体公信力。相比起来,我们的媒体还太年轻,北京电视台才只有26年的历史,正直青年期,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放松自己,而是应当告诫自己,我们有责任为一个媒体的历史负责,有责任为一个时代的发展和公正负责。尽量减少它的不光彩,尽量增加他的公信力,有了这种历史感和责任感,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短期行为思路,真正培养起一个媒体人应有的操守和能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