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ilgia 发表于 2007-9-13 11:18:24

考考你 唐诗知多少: 鸟鸣涧

王维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在玄宗开元年间進士及第,时年才二十一岁,晚年官至尚书右丞。王维信佛,少年得志,仕途顺利。但在安史之乱中,被迫接受伪职,平乱后受到处罚。从此郁悒不得志,晚年隐居在陕西的辋川别墅。 

王维是唐代五言诗的代表,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并精通书画和音乐,有“文章冠世,画绝千古”的美誉。从他的名字中,也可看出他的心志。他名维,字摩诘,连续读起来就是“维摩诘”。而维摩诘是得到释迦牟尼佛称许的一位大居士,佛教中有一部《维摩诘经》,就是他对弟子们讲学的书。会给自己取了这样的名字,可见他对维摩诘的敬佩了。而王维在历史上又以“诗佛”著称,这也跟他在佛教中的修行,有着密切的关系。王维自三十岁左右丧妻以后,从此终生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后来,他更是舍住宅作为寺院,而且每日退朝之后,就独坐诵经,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由于对佛法的浸淫日深,他的田园山水诗中,自然就带着高度的清幽、静穆的境界,给人留下了许多回味的空间。

“鸟鸣涧”是王维的一篇名作。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人闲桂花落”。“人闲”,在山里的这个人,内心是闲适而恬静的,没有丝亳的烦扰。“桂花落”,心静到连山中那细细碎碎的桂花,在静夜中纷纷的飘洒,和空气中暗暗涌动的清香,都能察觉得到。“夜静春山空”,越发显出了夜晚春山的静谧和空寂。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静夜的春山中,万籁静寂。这时皎洁的月儿慢慢的升起了,无声无息的辉映着春山,却惊醒了在山林中栖息的鸟儿,纷纷的飞到山间的涧水中,此起彼落的鸣唱,划破了这深深的寂静。

月出、鸟鸣、花落,这些“动”的景像,使得整个天地显得生动而不孤寂,“月出惊山鸟”,这个“惊”字一下子就打破了春山的静,鸟鸣过之后又是一阵子的寂静,反而更衬托出“鸟鸣山更幽”的特点,“动景”更能引导進入“静”的层次,把“春山夜静”的氛围描写到了极致。这首“鸟鸣涧”的语言精炼含蓄、气韵生动,表达出了一个多么丰富,美满的世界!然而,这也是王维内在境界的体现啊!

王维的诗作有一个特色。像他的名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等,都是用动态和声音,描绘出一片静美的意境。这种综合了诗词、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艺术,使他的作品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度美学境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的传统艺术中,尤其是诗与画,向来强调要“传神”,要“以形写神”,所以与西方艺术相比,中国的传统艺术更着重于“神韵与内涵”,也就是“意”的表现。而王维在他的田园诗中,多于简易闲淡的景物之中,寄托有深远无穷的意味,看似随意,实则精巧蕴藉。就像这首“鸟鸣涧”,就是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内涵,传达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

王维这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在年青时便已名动京师,得到许多王公贵族的青睐。他的许多诗也被人谱成了曲子,传唱天下。最著名的就是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被推为盛唐绝句之冠。谱为歌曲之后,几乎成为古今人们送别时必唱的曲子。

那么他在音乐上的功力,到底有多深呢?据说有一次,他在洛阳看到了一幅色彩鲜丽的壁画---《按乐图》,图里画着一群乐工,正聚精会神地奏乐呢,王维边看画边点头称赞着。有人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这幅画很不一般。从画中不仅可以明确的看出来,乐工们在演奏的是什么乐曲,还看得出正演奏到第几叠第几拍。围观者听了,就纷纷凑过去看个仔细,却什么都没看出来。王维便告诉他们,乐工正在演奏的是《霓裳羽衣曲》中的第三叠第一拍,但是没有人相信。于是有好事者很快的请来了一队乐工,当场演奏起《霓裳羽衣曲》来,当奏到第三叠第一拍时,大家对照这幅画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从乐工的手腕、指尖起落姿态,与画上相比,果然一模一样呢!这时众人无不连声赞叹,心服口服了。

王维的画技也十分的高超.尤其是他画的水墨山水,其中最为精妙的是一幅《辋川图》。晚唐时,民间甚至有人在自己身上刺绘着《辋川图》的全景,称为“针史”,可见这幅画的引人人胜。而相传北宋的诗人秦观,有一次久病不愈,痛苦非常。好友高符仲带着《辋川图》前来探病,秦观高兴的欣赏了这幅图后,精神大振,病情好转,并把这段经历写成了题跋,留在了画上。

千年后的今天,《辋川图》的真迹早已不在了,只有在辋川别墅的旧址上,还有一棵王维手植的银杏,每年一到了春天,都会萌发出一片新绿,让人梦回盛唐。才子王维以他优越的艺术才华,丰富多彩了我中华五千年神传文化,使他更加的灿烂光辉,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zippy 发表于 2007-9-14 14:29:42

很喜歡王维的詩,多才多艺的才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考你 唐诗知多少: 鸟鸣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