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睛1989 发表于 2010-7-20 09:31:07

陆天明:中国作家为什么不愿意或不敢贴近现实?

作家应该贴近现实,但中国的作家一般都不怎么太愿意贴近现实,或者说白了,都不太敢贴近现实。个中原因诚然复杂,这些原因表现在不同作家身上,也不尽相同,而论者对此更是说法纷纭,但大部分都在皇顾左右而言他,少有真正触及这里头的要害的。

今天,有位署名“文学爱好者”的网友在我的博客里对这档子事,发表了一些看法,我倒觉得说得十分的贴切,精辟入理。这位“文学爱好者”先是对我一篇谈及当下中国文学现状文章的基本论点表示赞同,他说:“我赞同您的意见。中国的当代文学处于危机状态,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作家都在回避社会现实,回避社会矛盾。”然后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责任并不在中国作家。而是另有原因。”他分析道:“这几年,中国的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就连中央都讲,中国进入了矛盾的高发时期。面对这种社会状况,某些人却要求中国的出版界,尽量少发表或是不发表涉及敏感内容的作品,因为发表这样的作品将破坏社会和谐。

这些人所说的‘敏感内容’,指的就是反映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矛盾的作品。结果,中国的出版界都在躲避反映社会矛盾的作品,拒绝反映社会矛盾的作品。一句话,如果哪个作家创作了反映社会矛盾的作品,基本上会碰钉子,无法出版。既然反映社会矛盾的作品难以出版,作家也就不愿意写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位朋友说的“某些人”到底是指谁,我不想细问。这些人是否对出版界发过这样明确的指示,让他们“尽量少发表或是不发表涉及敏感内容的作品”,我一时也无法核实。但是电视剧界的有些情况我是知道的。比如,不许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反腐剧和涉案剧,不管你这个剧写得如何拍得如何,一律禁播。这指令是非常明确的,也曾经在电视剧界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这个禁令至今依然有效,依然在严格的执行之中。

还有一点也是让电视剧同仁们非常难以适应的就是:只要这个剧涉及到一些重大现实和社会问题,领导都会把剧本交到事件所涉及的行业部门去审查。比如跟外事工作有关的就交外交口审,跟公安有关的,交公安厅局审,跟医疗有关的交卫生部门审等等等等,让行业部门来为文学艺术创作把关,虽然在全世界实属罕见,但早已成了这儿多年的“一定之规”。交行业部门审查,可想而知,这些行业部门在审查中当然是只考虑本行业的需要了:作家和作品是否在歌颂我这个行业,作家和作品是否和我这个行业正在推行的中心工作和政策法规有违背之处,是否有损我这个行业的“光辉”形象……为些,不可避免地成了他们在审查中最关注的焦点和能不能通过作品的主要取舍标准。这种审查,就不可避免地把艺术创作引向了“行业宣传”之窄道上。有时候,作品拍摄完成后还要交行业部门审查。行业部门自然就越发地重视,会找本行业许多专家来看片子,意见要提上百条,修改能达八九、十来次。而这些意见你不能说它完全没有道理,但它们的的确确是从他们这个行业的具体需求出发的,你完全可以根据这些行业意见不断地改下去,最后的结局很可能就是让作品失去应有的锐气和现实的历史的时代的民族的意味,而成了上面讲到过的“行业好人好事宣传片”。

我们需要行业宣传片,需要宣传行业中的好人好事,就像我们总还是需要为商人们做大量的广告一样,但说到底,这不是“文学艺术创作”,即便说它也是一门“艺术”,也只能说是广告艺术,或者说是“行业宣传艺术”。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不愿意受这种约束,无心从事“行业宣传艺术”的作家艺术家为了少惹麻烦,在“怎么挣钱不是挣钱”的思想指导下,转向去“戏说”,去“言情”,去“辗转”在“少爷小姐太太经理董事长争风吃醋”的三角四角都市青春偶像的躁动和灯红酒绿般的热闹之中,惹不起我总还躲得起吧?!自然也就成了很正常的事情了。

有一个问题倒是的确需要来追问一下的,我们真的希望作家们贴近现实吗?真的“允许作家们直面我们的现实吗?”(这里真不该使用“允许”这个词,按说作家艺术家们直面现实的权利本该是“天赋”的,不是谁允许和恩赐的.)有一回我无意间遇到一个某部门主管创作的一个小领导,问他,中央再三强调反腐败仍是主要的国䇿,中央主要领导见了作家都热情地说,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把反腐败进行到底。电视新闻和各类频道几乎天天在播出反腐败方面的进展情况和重大战果。为什么偏偏就不允许在黄金时间播出反腐败的电视剧?这不是很矛盾很荒唐吗?那位小领导居然回答道,电视剧和新闻、专题不一样,它的影响大,在黄金时间播出影响更大,所以要控制。原来还是“害怕”二字在这里起作用。这个禁令的直接后果就是,全国的影视公司和从业人员从此以后再也不谈或少谈“贴近现实”,更不敢提触及时事的创作。这种后果也许正是某些人所需要的,他们并不希望作家们真正的贴近(深入)现实,更不希望他们直面现实中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真实的生存状态。比如,新闻可以播发“山西黑砖窑奴工事件”,但谁要有心把这件事写成小说和影视剧,深刻剖析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为什么还会出现“奴工”这种残酷血腥的社会现象,为什么还会出现一类新型的社会吸血虫人物,我想是很难面世的,面世了也是会遭到禁止的。

是的,我们不能把小说、电视、电影做得跟新闻一样去紧跟和针砭现实生活,但是,假如从根本上剥夺了小说家电视电影家们直面现实的可能性,让他们在种种限制、干预和约束下去施行所谓的“贴近现实”(用作家艺术们自己常说的话来说,就是“戴着铁镣跳舞”),这样的“贴近现实”还是真正意义上的贴近现实吗?这样“贴近”下去,写出的作品,人民会信得过吗?这样“贴近”下去,能涌现人民和历史需要的大家和大作吗?半个多世纪来,中国没能出现人们期盼的大家和大作,是不是也要从这一方面去寻找根源?

政治家们希望“稳定”,作家艺术家们也希望稳定。出不出大的文艺家和经典作品对于某些人来说,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于作家和艺术家,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事业,就是致命的。而不在真正意义上“允许”作家艺术家贴近现实,直面现实,关注民族和时代的命运,就不可能出大家和大作。这早就被千百年社会史所证明了的不可违抗的铁律。现在要澄清的就是为什么作家艺术家直面现实,真实表现社会矛盾后,就一定会让社会不稳定,就一定不利于改革开放在稳定的大环境中健康深入地发展?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大国强国的崛起轨迹和他们文学艺术发展的史实好像恰恰证明了这种说法是言之并不成理的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陆天明:中国作家为什么不愿意或不敢贴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