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9933 发表于 2007-9-23 07:17:03

美国高校枪击案调查报告公布 家属不满无人受罚

2007-8-31 10:35 发表点击观看本新闻视频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调查报告定于8月30日正式公布。《纽约时报》当天援引提前得到的报告复印件报道说,枪击案调查小组对理工大学在枪击案发生前后所采取的措施提出严厉批评,认为校方如果采取得当措施,会挽救一些人的性命。

  学校被批应对不当

  8人调查小组由弗吉尼亚州州长蒂姆·卡因委派。这个小组由前警官杰拉尔德·W·马森吉尔挂帅,成员包括前任国土安全部长汤姆·里奇以及其他心理健康、安全和教育专家。

  《纽约时报》29日提前得到这份长达147页的调查报告。报告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官员如果在第一次枪击案发生后能及时通知学生和学校职员,受害者人数将会大大减少。而学校负责人知晓枪击案的严重性后,也“例行警务公事般处理”,使同学对枪击案的了解“大打折扣”。

  报告还说,枪击案发生前,大学官员误解了美国联邦隐私法有关禁止交流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条文,从而忽略了赵承熙心理健康问题的诸多征兆。

  报告说,案发前,赵承熙因谈及有关自杀言论,法官曾要求他接受院外心理治疗。赵承熙与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提前预约过一次,但咨询中心人员仅仅与他进行过一次预约前的会面,事后便没有再会面。那次会面记录已经丢失,学校及当地官员也没有把赵承熙的自杀言论及可能的心理健康问题告诉他父母。

  凶手早有心理问题

  调查人员没有给出赵承熙为何杀人的新线索。为了弄清赵承熙为何首先在宿舍杀死两人,再进入教学楼制造更惊人的血案,调查人员回顾了1999年科罗拉多州哥伦拜恩高中发生的枪击案,还从中发现了一些线索。赵承熙的几位初中老师说,哥伦拜恩高中枪击案发生后,他们发现赵承熙所写文章中有自杀和谋杀的想法,并且建议他接受心理治疗。

  报告说,赵承熙曾在中学英语课上暗示“他想使哥伦拜恩案重演”。精神科医师确诊他患有“选择性缄默症”,症状表现为因焦虑而沉默寡言、压抑。1999年至2000年,医生让他服用抗抑郁药,疗效“颇好”。医生后来停止让赵承熙服药,理由是他的状况已有“改善”。赵承熙申请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时,录取工作人员没有询问其患病的相关问题。

  报告指出,赵承熙进入大学后,尽管校园警方知道他屡有不恰当行为,需接受心理治疗,但从没将这些信息告诉学校处理“问题少年”的工作人员。与学校人员的想法恰好相反,联邦隐私法允许他们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告知州、当地及学校负责安全人员。

  家属不满无人受罚

  调查报告原计划在本月20日即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秋季开学的第一天公布,却被不断推迟。

  调查报告内容曝光后,引起受害者家属强烈反应。在弗州州长办公室29日晚举行的电话会议上,受害者家属对大学官员在第一次枪击案发生后没有采取“一级防范禁闭”措施深表“失望”,对报告中没有要求解雇相关官员也提出了批评。一名受害者家属说:“32人遇害,却没有一个人因此遭解雇,学校也没有人为此负责,这如何解释?”

  “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弗州州长办公室顾问拉里·罗伯茨回答说。他说,调查小组人员认为那不是他们的“职责”。

  一些受害者家属对调查小组中没有家属代表表示很失望。一些家属还另存疑虑,他们认为,让以前的执法人员调查现在执法人员的决定可能会存在偏见。 据新华社专电 记者闫亮

  案件回放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事件。上午7时15分,凶手先在一幢宿舍楼里开枪,打死2人,打伤多人。大约2小时后,距宿舍楼约800米远的一幢教学楼内又响起枪声,凶手在打死30人、打伤10多人后自杀。

  制造这起惨案的是23岁的韩国籍男子赵承熙,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语系四年级学生。他在作案当天寄给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一个包裹成为调查其行凶动机的重要线索和证据。邮戳上的时间显示,这一包裹是赵承熙在宿舍楼内杀死2人后寄出的,里面包括录像带和照片,录像中充斥着仇视“富人”和扬言报复的话语,照片则是赵承熙持刀端枪的暴力形象。

  案件发生后,人们纷纷质疑校方应对不力:在第一次枪击发生后的两个多小时里,校方为什么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疏散学生和教工,而是任由不知情的人们按时前往学校,导致其后更加惨重的伤亡?事实是,第一次枪击发生后,校方只是通过电子邮件将事件通报给了大家,而这个邮件是在第一次枪击发生后两小时发出的。 本报综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高校枪击案调查报告公布 家属不满无人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