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一个博士生的惨痛遭遇
最近,南京理工大学一位博士生不幸遭受了难以承受之痛,特在南京BBS上发文寻求帮助。在高校学生尤其是博士生群体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事件本身反映了诸多的问题,不仅是教育反面的,更有社会层面的,引人深思!全部引文如下:2007年8月29日 星期三中午
1978年,我出生在湖北省的一个偏僻农村,父母亲都是老实的农民,母亲一直以来身体不好,父亲靠种田供我上大学非常不容易。1996年(18),我以612分考入南京理工大学的制造工程学院机械电子专业(当年的湖北省一本线572,也是高等教育收费的第1年,机械电子专业的培养费最低,所以我报了这个专业,并因入学分数高而进了校强化班);2000年因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秀被保送上本校机械电子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03年9月,再考取该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阶段,我就通过帮助导师带实验课获取的微薄报酬以及依靠学校的每月212元生活补助生活,没有再向贫穷的父母伸手。博士研究生阶段,只要是导师的课题我都尽心尽力地去完成(我专业为民用,研究课题一般为制造企业的技术攻关),2004年整整1年里,我几乎一个人完成了10万元的企业合作技术攻关课题,也是我博士论文的研究背景。攻读博士研究生是3年学制,每个月可以获得590元的生活补助,在其间我与相恋8年的女友结婚,并意外地情况下儿子出生了,在给我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生活的动力。由于生活的压力,我在导师的默许下,2005年,一边做小论文(至少3篇),一边以自己的知识、能力参与朋友的科研项目,获取了一些报酬(占用很少的时间,周末和假期,我放弃休息时间跑上海、扬州、惠州,2006年春节,都在惠州的中海壳牌石油化工的建设工地上度过的)。2006年春节后,在暂时的经济压力缓解后,我多次推迟了朋友一起做项目的邀请,专心写我的大论文。
在读博士的第4年里,学校停止了每个月的590元生活补助,没有了公费医疗!我身体里有轻微的肾结石,为了省下医药费,几次都是在家里大量喝水“治疗”,痛苦地煎熬。这一切都没有什么,皱皱眉头总能熬过去(通过新闻联播,我获悉现在的许多农村都开始有医疗保险了,猪肉涨价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也提高了。我们这些第4年的博士算什么,不要奇怪,大多数的博士生都要4年才能毕业)。
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于我而言最大的不公平事件,2007年8月3日降临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的大论文写作要经历开题、预答辩、外审及答辩四个过程,开题是本校本学科的至少5名教授、博导对论文的开题的理论及工程应用价值进行把关,预答辩几乎和答辩一样严格要求,是本校的3名教授、博导进行重大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预答辩前必须先通过自己导师这一关,一般不改上3、4稿是不行的),最后是3份匿名外审,送到外校经同学科的教授、博导审核,前面的事情在导师以及本学科其他几位教授、博导的指导下严格进行,在预答辩中3位教授/博导认为在对一些章节的论述、写作方面稍加修改后达到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并签名同意送外审。而令人愤愤不平的事情出现了,8月3日,我拿到我的论文评阅书,出现了大相径庭的评阅意见,1份优秀(90)、1份良好(86)和1份较差(64),2份同意答辩,1份不同意答辩(连修改后答辩的机会都没有),我把其中的一些关键评阅意见列举出来:
评审专家1
专家情况介绍:
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数控研究中心;职称:教授、博导;学科专长:机械电子、现代伺服控制和智能控制;对论文研究内容的熟悉程度:非常熟悉(非常熟悉/比较熟悉/不太熟悉)。
评分:
论文选题:88(选题属于学科前沿,国内外对所研究的内容报道较少,有较大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综述:87(阅读较广泛,综述较前面,归纳总结正确,基本掌握了国内外动态);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92(很好地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科研能力与创造性:88(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造性,工作量饱满,研究成果较大);写作能力:93(语言表达正确、层次分明、图表规范、引用标准正确、反映作者学风严谨)。
总得分:90;结论:同意答辩。
论文尚存在的问题:
(该评阅老师评阅的非常仔细,连第83页第八行的“响应”被误打成了“相应”都提出来了,主要是其中的技术细节问题,包括指出了我的不足的、探询求证的以及在行文上需要改进的,一共有6条,体现了该位评审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后辈成长的关切)。
评语:
(摘录)“选题体现了我国装备制造技术的创新思想,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论文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对提升我国复杂轻工机械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具有较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研究思路明确,分析问题透彻,方法适当,研究工作涉及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表明作者已具备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坚实而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工作能力”,“论文已达到工学博士学位论文水平”。
评审专家2
专家情况介绍:
工作单位:东南大学;职称:教授、博导;学科专长:机械电子;对论文研究内容的熟悉程度:比较熟悉(非常熟悉/比较熟悉/不太熟悉)。
评分:
论文选题:50(选题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不大,或者所研究的内容已经被前人解决);论文综述:60(阅读和综述一般,基本了解国内外动态60-74);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60(一般地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60-74);科研能力与创造性:70(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造性,工作量较饱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写作能力:80(语言表达较正确、层次较分明、图表较规范、引用标准正确、反映作者学风较严谨)。
总得分:64;结论:不同意答辩。
(注:与专家1的每一项评分都不一样,出入极大)。
论文存在问题:
共10个字,“缺乏创造性和研究深度”
评语:
(摘录)“选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注:与评分标准第一项矛盾),“论文主要解决了电气传动条件下位置同步控制和烘房内温度控制问题”(注:少看了两点,建立了基于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结构和相应的软件系统),“论文研究的问题属于控制工程领域的老问题,作者的技术解决方法缺乏创新之处,论文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结果描述”,(注:问题是老,对象是新的,在我之前国内就没有解决该应用对象的这些问题,其中所采用的方法节约传动成本幅度达到8万/每套,至于说没有工程实践结果描述简直就是不可理喻,解决的工程技术攻关问题多,在每章都有现场试验数据,请问您翻过我的论文吗(论文评阅费200元)?没有应用实践,我论文敢取这个名吗?敢往外送吗?),“整篇论文从理论性和工程性上都未体现出应有的创造性,未能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建议作者继续研究待有所创新后再深度修改论文”。(注:我从来也没有想过上东南大学的机械电子专业,我也不想拿您专业的博士学位)。
评审专家3
专家情况介绍:
工作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自动控制系;职称:教授、博导;学科专长:机械电子;对论文研究内容的熟悉程度:比较熟悉(非常熟悉/比较熟悉/不太熟悉)。
评分:
论文选题:80(选题属于学科前沿,国内外对所研究的内容报道较少,有较大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综述:80(阅读较广泛,综述较前面,归纳总结正确,基本掌握了国内外动态);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90(很好地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科研能力与创造性:85(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造性,工作量饱满,研究成果较大);写作能力:92(语言表达正确、层次分明、图表规范、引用标准正确、反映作者学风严谨)。
总得分:86;结论:同意答辩。(注:与专家1的每一项评分都一致)。
论文存在问题:
英文文献中作者姓名的列写格式不统一。
评语:
(摘录)“论文选题属实际生产急需,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理论分析正确,系统设计的方案和控制算法合理”,“从论文工作看出,论文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论文达到了博士学位论文水平”。
拿到这样具有天壤之别的评语,我嚎啕痛哭。按照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审定规定,要把论文评语提交给学院的分学位委员会主席安排相关专家认定,相关专家认定“不同意答辩”的评语基本合理就维持原结论,意味着将必须按照那位评审专家的意见重新来过,至少6个月时间以后才有资格重新提起预答辩、外审及答辩四个过程,前后总得1年时间(如果严格按照东南大学这位专家的意见至少还得都3年,因为要重新选题)。
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我的导师在之前已经出国到日本,还需要半个月才能回来,于是打电话问我们学院的教务老师,她说以前出现过有不同意答辩的情况,但是后面的认定过程都是维持原判,道理是教授、博导的意见总是正确的,学生可以申诉。听到这个回答我想到了死,如果按照东南大学那位专家的意见去改,那不是要重新选题、研究、写小论文、写大论文,不是还要再读3年博士,没有最低生活保障,没有医疗保险,没有经费,那不是让我去死吗?同时我想到了退学,就是不攻读博士了,不拿学位了,就当4年白读了。但是,问教务老师得到的回答是以前没有这样的先例,就是脱产攻读学位的必须要拿到学位,言外之意是国家3年的生活补贴怎么算,所有的档案还在学校手里,另外我的人生履历上将会出现不明不白的4年。导师还要半个月回来,不知道导师回来后事情还有没有转机!?
我在家里痛哭,社会为什么对我那么不公平,整夜地睡不好,冷静下来我终于放弃了就这么不明不白寻短见的念头,我上有老人日后要我赡养,下有幼子需要我抚养,我必须和这些不公正的遭遇和制度抗争!如果实在抗争不过,我大不了一无所有,虽然没有学位,我还要我的知识、能力、工程实践经验,我一定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价值。
博士生的命运掌握在谁手中?我要把我的不平都写出来,让社会都来关心我们这些所谓的“命运宠儿”,至少在我们农村老家人眼里,他们认为我都在读博士研究生了,一定很有钱,家乡的父老乡亲都宠着我们。我要写出我的不平以及理由,希望有能力的朋友或者家里有亲戚朋友是相关专业的教授、博导能够帮我呼吁一下,我真的感激不尽。
1、首先说说我的论文《印铁烘房生产线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技术研究》,研究对象是印铁烘房生产线,许多人很陌生,但是我相信它所加工的产品每个人都用过,啤酒瓶盖、铁皮易拉罐、油漆桶等等的印刷烘干过程。研究课题来源于江苏华宇印涂设备集团公司的烘房生产线产品的自动化技术改造,该公司是当时(2004)年国内唯一一家集该产品设计、制造、研发和出口于一身的轻工装备制造企业,虽然提出的技术攻关问题是老问题,同步控制、温度控制、网络化集成制造等,但对象本身有其自身的特点,我想那些不经历工程实践的老师们是不会有深刻体会的,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并不是仅仅在研究室里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碰到新问题、新需求、新情况而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具体的技术细节我就不描述了,我要说的是,2004年我几乎独立地用整整1年的时间圆满地完成了该项生产线技术的攻关,该项目攻关是导师所在课题组在国家产学研政策指导下,秉承科学研究密切与制造企业的技术攻关相结合的思路与合作企业签订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已经得到了合作企业、导师、预答辩组教授以及评审专家1和评审专家3的肯定,我也无需再说,我只能提出一个反证:如果您是一个中小制造企业的老总,在企业面临市场激烈竞争和市场份额下滑的情况下,肯拿出10万元人民币(不包括硬件设备、研究人员的交通费用、食宿等)让一个高校的课题组来进行产品技术革新及攻关,是不是说明该研究问题确实是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很好地解决预期的课题,您会不会把合同款按进度地全额付清?我想一个人的能力确实是有限的,但是一个人如果真心付出了,却被人无端地认为你的论文缺乏工程实践验证,你会怎么样?我不服!不服!就是不服!要补充一点,我所在的课题组以前曾经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国家重点实验室,那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事。
2、论文的选题是经过导师和我院5位教授博导审定的,预答辩也是经过严格执行的,除了自己的导师外,我院还有3位同行专家教授是认为达到博士学位水平的,只有他们的签字我才能送外审,最主要的是外审专家1和外审专家3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特别提出的是外审专家1的研究方向和我论文研究内容的方向一致,其对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是非常熟悉,其评审意见表最具体,提出的意见最与论文相符,而东南大学的专家2却只字不提论文的具体不足,只是放了“创新性和研究深度不足”这样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帽子,而不给出理由,即使他可以代表一家之言,那是否应该按照民主制度来考虑,为什么一棒子就要打死人?导师同意送审(1票),预答辩同意送审(3票),外审专家同意答辩(2票),一共是6票,以6:1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另外,我愿意将原送审论文一字不改,再送一份外审,如果还是得到“不同意答辩”的结论,我死也瞑目。
3、我要申请的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而不是东南大学的博士学位,是否应该尊重所有参与培养和审查我论文的所有这些教授的意见,而不能仅仅依据东南大学一位评审专家的意见且不论对错的情况下就一棒子将人打死,我希望在9月开学后能听到一个公正的裁定结果。即使最后的结果是南京理工大学为了维护您的这些规定而不理会我一个小小的博士生的意见,我也请求您放过我,不要逼我继续去做博士论文了,我放弃还不行吗?让我自谋生路吧,到那时我只能去和我所签约的工作单位——南京另一所重点高校的人事处说声对不起,我没有拿到南理工的博士学位,让您们失望了。
时间快点过吧!过完这半个月,导师就回来了,我要把我心中的这些委屈说给您听。我这两天几乎要被自己逼疯了,没有办法,梦中哭醒了也没有用,命里就是这么定的!每天的新闻联播都在播放全国的大好形势,工人和农民的经济收入都在提高,说明我国的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而我只能在大厦的某个阴暗角落里和我的父母、儿子、妻子暗自落泪,求求您社会主义的阳光照耀我们这个角落吧!
我保证以上内容的真实性,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关心我们学生这个弱势群体,呼吁相关的人士来帮助我这个无助的博士生,我将以我的个人ID:redtomatoin发布到网易的论坛上,如果想帮助我的朋友可以通过百度找到我。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本人命运的关注!无以回报,仅致以最真诚的祝愿:好人有好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