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补衣 发表于 2010-8-12 15:49:42

钉子户陈寅恪-----访修水桃里陈家老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yizhiqianjing


       端午节这天驱车载着亲友从南昌去修水旅游,缘起是修水老乡黄庭坚的手迹刚刚拍出了过亿天价,具备了被朝拜的充足理由。这几天在南非世界杯开赛在即,中国队一如既往成门外汉,中国的考古学家奋起直追,考证出南非人的祖先源自中国,国人终于松了口气。江西的舆论界似乎受了刺激,也赶在端午前夕考证出屈原是先从修水投江,然后才漂流到了湖南。


      去修水沿途几个县城,都在热火朝天地搞拆迁,一个路边的广告牌吸引了我的注意:“思路决定出路;有想法才有办法”一头雾水没看懂,配合路边的小标语“早搬迁、早受益,不信谣,不传谣”,才知道是拆迁战争中的宣传战。


      到了修水黄庭坚纪念馆,仿古的建筑居然用白线勾勒虚拟砖墙的角线,如同用激素催生的肥猪身上写上“野猪”两个字揽客。馆内碑廊平心论不属于最粗制滥造的那个档次,但是大量使用电脑复制的黄庭坚大字石刻还是失去了古人细腻笔法、刀法的神韵。唯有纪念馆内茂密秀美的绿色植被让人感受到造物天成的伟大。父亲想在这里寻访些古迹古建的想法看来可能是徒劳,和看门人聊天,听说陈寅恪家的老房子还没有被拆迁,于是我们掉头折返抓紧去探访。


      去陈家老屋没有路标,一路找乡亲打听,车开上了一条有溪水的山路,翻越了三四个村庄,轿车的底盘过不去沟坎,弃车步行,又走过了两个村落,终于在路尽头看到了陈家老屋的屋檐。在这个远离CBD的山沟、名叫“桃里”的地方,陈家老屋有幸暂时逃离开发商的法眼。


         陈家老屋是一座东西长百米左右坐南朝北的明清徽居风格的大宅院,比盛行于皖南普通民居式样徽居要明显开阔很多,正厅中央悬挂陈门五杰的画像,西面是厨房,陈家后人正在生火做饭,东面是卧室、小客厅、书房、茅房等。茅房里还养了很多鸭子。陈家老屋门口有大片良田,典型的江南耕读世家。


      “陈寅恪热”兴起至今快有二十年,从清华国学院导师的传奇到他本人名字的释读,总是为当今识字人所津津乐道。陈家的子弟在清末能放眼看世界,是那个时代许多士子共同胸怀,传统的小农耕读之家,一经和西洋之学碰撞,再次在上个世纪初出迸发出夺目的光彩,直到现在还蜇刺得我们睁不开眼睛。对我感触最深的不仅仅是陈寅恪本人环球学习,不求学位只求学问,超人的求索毅力和语言天才,资料显示,他在游学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居然是能否吃一顿饱饭,祖上的官宦生涯并没有给他过多的资产供给,艰苦的求学过早地损害了健康,为他壮年失明埋下伏笔,和当今裸官子弟揣金赴欧美镀金有天壤之别。


      陈寅恪为什么常常被人提及?是他那大多数人不能企及甚至不能了解的学术素养?还是他那些见仁见智的冷僻考据与史海偏锋?坐在陈寅恪父亲出生的卧室旁,品尝着上面漂浮芝麻,杯底沉淀咸菜的陈家茶,望着窗后如海翠竹和倔强奇古的松树,我忽然有所醒悟,陈寅恪最知名的原因是他本人是个“钉子户”,史上最牛的一个抗拆迁的钉子户!六十余年来的辉煌,书写着一个大大的“拆”字,前三十年是对精神家园的拆迁,后三十年是对住房进行拆迁。对精神意志、人格的拆迁为对住房的拆迁做好了准备,准备好了相应的法理基础和语境;先进行了精神家园的拆迁之后才能顺利进行房屋拆迁,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构成了完美因果关系和逻辑链条,令人叹服。就在前三十年的大拆迁当中,历经思想改造运动、反右、学雷锋、文革、清污等大部分代表精神符号的文物和大部分人物都被动迁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暴力拆迁和看不见的开发商对抗中殒命,唯有极少数如陈寅恪者做了“钉子户”,一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精神家园的产权证,在这里,无论贴上什么标签的不速之客都非请莫入!《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就是自家庭院怡花弄草之作,相比之下,吐鲁火文大师季羡林先生的《泰山颂》是在向拆迁办乞讨回迁房,更加承托出陈寅恪的风骨。


      夕阳余晖涂抹在陈家老屋,我想在墙壁上刷上三个大字:“钉子户”!

[ 本帖最后由 江南补衣 于 2010-8-14 14:08 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钉子户陈寅恪-----访修水桃里陈家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