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经》中的女性婚嫁意识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诗经》中有关女性婚嫁的篇章,从婚前、出嫁和婚后三个婚嫁阶段来观看《诗经》中体现出来的女性婚嫁意识。它主要表现为:婚前待嫁主动追求爱情、出嫁期待未来幸福和婚后身为人妇遭遇的各种情感问题体现出积极和消极的意识。
《诗经》;女性;婚嫁意识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全集三百零五篇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诗经》中的不少篇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篇》)“《诗》可以观”是说通过学习《诗经》,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可以了解当时作者的思想意识、态度志向。在《诗经》的“风、雅、颂”中,最能反映民风民俗的便是十五国风,在“国风”中又以爱情诗和婚嫁诗所占比例为重,展示了古代的人们朴素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本着孔子“《诗》可以观”的论断,笔者通过对《诗经》中相关篇章的解读,浅谈《诗经》中体现出来的女性婚嫁意识。
“女性意识,实际上就是有关于女性的观念,是一种历史的产物。”①《诗经》中描写的女性对于婚嫁又有着怎样的一种观念呢?下文将分为婚前、出嫁和婚后三个婚嫁阶段来观看《诗经》中女性的婚嫁意识。
一、婚前待嫁
《诗经》产生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形态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原始的母系社会已经消失,取而代之是以男性为主的父系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形态意识下,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降低,要求得在社会生存的一席之地,当时的女性不得不与男子结合,建立家庭,以获得确定的社会地位和建立稳定的社会关系。当女子达到了适婚年龄,她们便大胆主动地寻觅合适的对象,寻找归宿,继而谈婚论嫁,建立家庭。这种急切待嫁的心态,在《周南•摽有梅》和《邶风•匏有苦叶》中展露无遗。
《周南•摽有梅》道出了大龄女青年的求偶心切。
摽有悔,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坚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树上的梅子成熟了,纷纷落地。树上的果子还剩下七成啊,追我的小伙子,赶快趁着这个大好时机啊,。树上的果子只剩下三成啊,追我的小伙子,赶快抓紧这个大好机会啊。树上的果子全都掉落了,我用筐装好它们,追求我的小伙子啊,快点告诉我啊。
诗中的女主人公看到自己青春年华的流失,意识到找到一个托付终身的归宿的重要性,才作出如此大胆、激烈地发出呼唤,《邶风•匏有苦叶》中的女子在渡口焦急地等待爱侣,然而终不可见。“搔首踟蹰”、心急如焚。其一句:“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说出了女子待嫁的心声:你啊,若是要娶我,就要趁着冰还没有消融的时候。言外之意则为:不要让我苦苦等太久了。又如《卫风?有狐》,《毛诗传笺通释》中写道“‘无带’……盖以喻妇人无夫也”。这首诗描写原野中的狐狸独走求偶,“艺术地表现了一位寡妇强烈的感情和迫切的愿望。”②这种愿望也是待嫁心理的一种表现。
二、女子出嫁
经过一段时间的感情酝酿,女子终会走进婚姻的殿堂。出嫁,应该是女性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了。在这个时刻,女子表现出来的是初为人妇的惊喜和兴奋。然而,当你不知道自己夫婿为何人时,在出嫁之前会是怎样一种心态呢?看看《齐风?著》里的女人翁出嫁前对自己夫婿的紧张张望吧。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著》描写了临嫁的新娘对新郎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体现出的是新娘对自己命运的强烈关注。诗中并未详细道出新郎的模样,只是写了充耳,用美玉彰显新郎的品行才华,可见新娘心中看重的还是新郎的人品。通过《著》,我们也隐隐感觉到出嫁新娘对于夫君或未来生活的一种迷茫的心态。
三、婚后生活
女方嫁给男方,角色由人女转变为人妇。其生活和身兼得责任也将不同。出嫁前女子终希望能找到一个人生的真正归宿,然而婚后的生活是否就如所想的那样安定和谐?下面将从女子婚后所肩负的责任、工作和部分女子结婚后生活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1.子嗣重责
在封建社会宗法制度中,子嗣延续是女性作为人妇的重大责任,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乃大”。在古代,女子是否具有生育能力被视为择妇的标准之一。《毛诗序》:“后妃子孙众多也。言不嫉妒则子孙众多也。”宗族延续、祖先受到祭祀,这是当时人们的热切愿望,也是婚姻存在的根本意义。周南的《桃夭》、《螽斯》就是对出嫁女子多子多孙的祝福,以桃树硕大的果实和螽斯的强大的繁殖能力暗喻女子有生育的能力。因此,在古代,已嫁为人妇的女性便要想办法完成这一重责,有读者认为《周南?芣苡》就是一曲婚嫁女在田间唱的祈子曲。
“这首写妇女采了又采那车前子,当寻获而满载而归时,难掩心中的兴奋而歌咏的诗句。女子们采择芣莒的动机莫非是为了维护家庭幸福,使丈夫安心后继有人,并巩固自己在家庭的地位。深藏了女子内心世界的挣扎、彷徨与无助.转而藉由药草的力量,希望能挽回婚姻的危机,使自己心中的阴影。”③
无论是与不是,但婚后女子要承当子嗣延续的重任仍是事实。
2.辛勤劳作
在封建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生活意识下,女性在家庭中要扛起一系列的琐碎的生活劳作。如煮饭送饭、采桑养蚕、祭祀准备等。《诗经》有不少篇目的叙述中是反映妇人家庭生活工作的。《豳風?東山》中妇人“洒扫穹窒”,等待丈夫归来,《小雅?楚茨》《召南?采蘩》及《召南?采苹》均描写了妇人在祭祀活动中所作的工作,《豳风?七月》《周南?大田》等篇写到了妇人到田中送膳的情景。从《魏风?葛屦》、《陈风?东门方枌》等篇可以了解,纺绩是古代女子的正务。其中《豳风?七月》更是详尽地描写了一年四季平常百姓的工作,妇人的工作与中也可窥见一斑。诗曰: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蹙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嗟我妇子,肴彼南亩,田竣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受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祈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雈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鶪,八月载绩,戴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研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瑾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 ,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 ,八日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目其蚤。献羔祭菲。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兄觥。
“嗟我妇子,肴彼南亩,田竣至喜”表明春季妇女为丈夫准备田食、送食。“女执懿筐,遵彼微行,受求柔桑。”“蚕月条桑”“戴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叙述妇女采桑养蚕织布。“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写妇女为贵族制作冬衣。“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清扫、准备祭祀品,这些都是古代家庭妇女的工作。
男人在外农耕,而妇女则料理家庭细务或者织布帮补家计。男女的分工十分明显。这已是成为一种习惯风俗,《小雅?斯干》中“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可见,这是女子一出生就被赋予的工作。而女子们也知道这是身为人妇应该做的,所以她们大多是乐此不疲,更认为这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3.夫妻和睦
婚后的夫妻和睦的生活是所有婚嫁女子的向往。而这种幸福的女子在古代仍是有的。《诗经》中的《齐风?鸡鸣》描写的就是妻子促丈夫起身早朝的一段夫妻对话。妻子促丈夫:“鸡已经鸣叫了,大殿里已经站满了大臣。”而丈夫则说:“这不是鸡叫啊,是苍蝇的声音。”贤惠的妻子再劝,不要因为她的关系而耽误早朝。方玉润评曰:“此正士大夫之家鸡鸣待旦,贤妇关心,常恐早朝迟误,有累慎德,不惟人憎夫子,且及其妇,故尤为关心,时存警畏,不敢留于逸也。”⑤夫妻间和谐的生活乐趣,由此可见。
《郑风•女曰鸡鸣》也是反映和谐生活的一首诗。“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丈夫射来大雁和野鸭,妻子调和烹饪它,夫妻以此佳肴下酒。
“这个女子以自己的真情与机巧表现出对丈夫的尊重,对家庭的爱意,对平实生活的幸福感受,获得了丈夫的共鸣。”①其实这也体现着一种夫妻间互敬互爱的幸福美满的安定生活。
4.思国思家
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犹如泼出去的水。”女子出嫁后,除了婚后的归宁或者其他特殊节日外,便几乎跟家人没有联系。而对于嫁到其他国家的女子,回国回家几乎就成了奢望。
《诗经》中的《邶风•泉水》写的便是出嫁后女子归国的心愿无法满足,从而用出游以排忧的事情。而《鄘风?载驰》中许穆夫人的思国思家,爱国爱家的感情更上升至极点。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本诗的作者许穆夫人,堪称为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这首诗中,许穆夫人表明了自己要“归唁卫侯”的决心,对于卫人的强加阻扰表示愤慨:“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这种出嫁后仍心念其国其家的思想想必是古代女子共有的,在家长大成人,心里系着那份不可磨灭的血缘亲情,当家里出现了危难,怎么会无动于衷呢?即使家国一切安定太平,女子身处他家他国也会在受委屈寂寞时也会想起家中的亲人是否可好。
5.夫征思夫
古代的男子服役远征,这对于家中的妻子来说是苦难的开始。这意味着妇女要承当更多的责任以及开始无边无际的思念。因此,有人称这类诗为思妇诗。《诗经》中有不少的思妇诗,如《秦风•小戒》《王风•君子于役》等。其中《王风•君子于役》,的第一章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开篇,道出丈夫服役,离家远去,不知归期的状况。第二章开篇发出同样的感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
。”妇人在傍晚看到鸡归巢,牛羊下山聚在圈里,心头不禁涌起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许此妇人每天都在盼着丈夫归来,然而,日日月月,丈夫归期为何时?最后,只能在远方祝愿丈夫“苟无饥渴”。
另一种类型的思妇诗虽未表明丈夫是否出征服役,但也表现了女主人的殷殷切切盼夫早归的感情。《周南•卷耳》、《周南•汝坟》、《邶风•雄雉》、《召南•殷其雷》等。《召南•殷其雷》展现了妻子对丈夫冒雨外出的担心。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敢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轰隆隆震天响的雷在南山的向阳坡、在南山的一侧、在南山的脚下,为什么此时还要离去?辛勤的丈夫啊,归来吧!我们似乎可以从妻子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感受妻子期盼丈夫早归的焦急心情。
思妇的生活充满的是无时无刻对丈夫的思念、担心,这种生活状态是社会环境限制下产生的,妇人无能为力,只能默默等待丈夫归来。从这种等待中,我们可以体会周代妇人的心情感受。
6.遭弃控诉
在男尊女卑的轻视妇女的价值观和束缚妇女的道德礼教观下,古代的妇人遭弃的情况时有发生。《诗经》中的弃妇诗占着较大的比重。《召南
江有汜》中“不我以,其后也悔。”“不我与,其后也处。”“不我过,其啸也歌。”自我安慰的同时透着谈谈心伤。《邶风?日月》更是女子遭遗弃后,对男方没有情意的强烈控诉。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
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
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
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
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父兮母兮,畜我不卒。
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日居月诸,下土是冒。日居月诸,出自东方。日居月诸,东方自出。”日月照常昼夜更换照耀,而那个与我相处的人却变了样了,“胡能有定?宁不我顾。胡能有定?宁不我报。胡能有定?俾也可忘。胡能有定?报我不述。”从逐渐把妻子忘记到最后对妻子无礼,让妻子伤透了心,发出了愤懑的控诉,让他人知道其丈夫的恶行。
《诗经》中的《氓》更被奉为弃妇诗的经典,女主人公叙述了自己与氓从相识相恋到成家持家,最后遭受丈夫无情地毒打、抛弃的命运。心中的怨恨积聚,控诉丈夫的无情,发出自己的深切感受:“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从这些弃妇诗中我们看出,封建社会的女性在婚姻制度上没有有效的保障,她们随时都可以遭受丈夫无情的抛弃,只能承认这种命运。但是,她们并不是忍气吞声的承受,没有顺从和屈服,她们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发出内心的控诉,控诉丈夫的暴行,控诉社会的不平等。这是当时女性在面对婚姻破裂的自主意识的体现。
7.坚贞不渝
《诗经》中也有关于妇人丧夫守节的篇章。如《唐風 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诗以“葛藤”和“蔹草”开篇,描绘出爱人坟墓周围环境的荒凉,“予美亡此,谁与独处。”写出亡人在此的孤寂,其实是写“我”的孤寂和对亡人的思念。此诗“言寡妇感时节而生哀思,次由哀思而至墓地悼念,由墓而归,夜寝哀之情”④最后以“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表达自己愿百岁之后与夫同穴的决心,透出妻子那份对丈夫至死不渝的坚贞。也表明女子对于丈夫死后守节的意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简单的作出以下总结:《诗经》中描写的女子对于婚嫁观念有着独立的自主意识。当达到适婚年龄,她们知道要获得社会地位和取得生活上的稳定,必须找到自己的归宿,因此,她们大胆、热烈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愿望。如果是自由恋爱发展的婚嫁,出嫁的心情是兴奋和愉悦的,也存在这对丈夫和以后生活的迷茫。婚后的生活是多种多样的,身为人妇的她们知道自己的职责,努力工作并十分满意安定和谐的生活。出嫁后她们并不是忘了自己的国家和娘家,她们十分关心母家的情况。当自己遭受丈夫无情抛弃,她们也不是只会忍气吞声,她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发出由衷的控斥。当然,也不乏坚贞不渝的女子,她们表达着与丈夫“生要同居、死要同穴”的感情。《诗经》中描写的女性有着自己对于婚嫁的自主观念,但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和束缚,只有极少数的女性能自己把握自己的幸福,许多女性还是要承受着不公的命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