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周恩来》-9
第五章 演员生涯与女性气质如果说周恩来与江青的较量、很大一部份赢在气质上,相信是不难理解的。 周无论何时何地都显得节制、自持、从容镇定,与江青的时而矫揉造作、时而放蛮耍泼恰形成鲜明对照。且不论谁有理,仅这副架势就注定了江青的不得人心。假若周、江二人当街对垒,围观者皆不知他俩底细,也听不懂他们说些什么,保管绝大多数都会同情周而鄙视江。因为从外观上,江是一个仗势欺人的、过了气的、情绪不稳的、更年期无限长的刁老婆子,周则是一个任劳任怨的、通情达理的、忠诚可信的、老实而不失精明的儒者。
政治家首先必须是一个演员
政治家首先必须是一个演员。成功的政治家首先必须是一个成功的演员。江青的失败,在于她没能当好演员,没有把握好角色的分寸,该放的时候不到位,该收的时候又过火。讽刺的是,这位不成功(并非总是不成功,也有成功的时候)的演员居然是电影明星出身,也许早在刚到延安,排演话剧《被蹂躏的人》输给周的养女孙维世时,就预示她一生终将败在演艺上的命运。
那么,作为政治家的演员,和作为演员的演员有什么不同呢?演员把戏当成生活,戏中需要什么角色他(她)就演什么角色。政治家把生活当戏,无论何时何地都得扮演一个正派角色。即使你做错了什么事,或者乾脆就是在干亏心事和坏事,也一定要表演得堂堂正正、理直气壮,"君子坦荡荡",仿佛普天之下你是最公正、最善良和最悲怜的人物,绝不能一心怀鬼胎便像个反派角色这里有两重意思,一是要能演好一个正角,二是能把反角也演成正角,所谓"反角正演"。从这两方面来说,周恩来的演技无疑是第一流的。
人们常有一种误解,以为演员都是做假,"不真诚"。中国人说"戏子无情,婊子无义",就是这样的偏见。其实无论"戏如人生"或"人生如戏",都是很高的境界。一个在正谈上大起大落,历经风浪的政治人物,其一生必然是很有"戏"的。相反庸庸碌碌、随波逐流一生的人,必没有什么"戏"可以一说。即以二十世纪中国有影响的政治人物而论,孙中山、蒋介石、汪精卫、毛泽东、刘少奇、林彪、邓小平、宋氏兄妹、江青,…..一个个莫不充满了戏剧性,都可算作当然的演员。只是演技各有高低,扮演的角色形像各具忠奸智玩,受欢迎的程度也各不相同罢了。其实西方的正谈也重视演技,美国总统里根就是一例。他本是好莱坞电影明星出身,在总统任上无为而治,却因其风度形像大受民众欢迎。另一位美国总统福特,退位后曾在电影里扮演"总统"一角。足见"政治家是天生的演员"所言不虚。
男扮女装和女扮男装
周恩来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演戏──演话剧,当时称"文明戏",又叫"新剧",以别于中国传统的戏剧(旧戏),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份。周恩来在《一元钱》、《华峨传》、《仇大娘》等剧目中,都担任女主角分别扮演其中的孙慧娟、华峨和慧娘。那时新剧虽"新",但男女不能同台这一条还是旧的;南开是男校,也找不到女演员,就只好选中模样俊俏的周恩来担任了。而周果然扮相秀丽,演质逼真,使南开的新剧在天津很有名。及至三十年后,他在重庆陪原南开的老校长张伯苓去看一场大学生演出的话剧,张还对他说:"你知道吗?你还可以打扮起来上去演。我敢打赌你一定赛过台上的那个女孩子。"(许芥昱《周恩来传》第24页)
张伯苓这样说,是因为周恩来悄声对他感慨:"老师,时代真是不同了,现在男女生可以随便一起演戏。我记得咱们在南开演戏就没有女演员。"张扭过头来朝自己以前的学生、现在的中共驻重庆代表团长仔细打量了一阵,忽然有所发现。
无独有偶,邓颖超在直吏女师也是演新剧的活跃分子,而且总是担任男主角──恰与周恩来相反。她最早对周产生深刻的印象,就是看了南开的新剧中他扮演的角色,那时他们根本还不认识。而他们最初的接触,也是在周听了邓的一次演讲之后主动上前招呼,并应邓颖超的邀请到广东会馆帮助他们排演新剧《花木兰》和《安重根》。安重根是朝鲜反日斗士,曾开枪刺杀日本吞并朝鲜的主谋伊藤博文。《花木兰》是古代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虽是女英雄,却为男装,举手投足"雌雄莫辨"。革命分子大概以外向、喜好表现者为多,演新剧正是他们初试婴啼的大好时机。只是有一点十分奇怪:既然男女不能同台,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地代替以下也就罢了,为什么男校非要选以女主角为住的剧目,女校非要选以男主角为住的剧目不可呢?大概是非如此不能凸显表演才华,不能矫枉过正,不能标新立异吧。
周恩来是"文艺爱好者"
周恩来赶到广东会馆,悄悄选了个最后排的楼座坐下。彩排结束,才到后台与女士们见面。在邓颖超的要求下,周诚恳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要说不足之处,你念台词就像发表演讲一样,慷慨激昂有余,不够自然。安重根和花木兰在日常生活中,并非时时在发表讲演。要掌握剧情和居中人的身份,平时说话声调自然平淡些,到了节骨眼上,才需要放开感情。
他又取来《安重根》的剧本,在舞台上示范表演念台词。他告诉她们,怎样吐词运气,掌握台词的节奏,控制音量的大小高低。经过这一番言传身教,女士们演艺大为长进。
当时的周恩来年方二十一岁,对于戏剧表演就有这样的见解和心得,可见他的演员天份,实在是很不错的。他一生喜欢结交演艺界人士,弄得人家女演员眼泪巴巴地不忍同他分别,与折服其艺术修养和表演功力不无关系。抗战期间,他发动和领导"宣传演剧队"和"孩子剧团";文革前夕,他直接关心和指导排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还是张伯苓说得好:"你还可以打扮起来上去演。我敢打赌你一定赛过台上那个女孩子。"
一向刻板内向、深藏不露、不爱出风头的林彪,早年居然也上台演过戏。一九三四年,中央苏区举行演出,林彪、罗瑞卿上台演出话剧《庐山之雪》,林彪扮演红军将领,罗瑞卿扮演被俘的蒋介石。最后一幕是林彪审问蒋介石,问了两句之后,开始自由发挥。幸好罗瑞卿机灵,临场编台词把林彪对付过去──
红军将领(林):你是蒋介石吗?
蒋介石(罗):是!
红军将领(林):怎么叫我们抓住了?
蒋介石(罗):我的飞机坏了。
红军将领(林)(开始离谱发挥):你怎么长得那么瘦?
蒋介石(罗)我成天算计着怎么坑害人民,怎么卖国求荣,消耗太大。
红军将领(林):怎么不吃补药?
蒋介石(罗):吃了也没用,心肝坏了,肚肠坏了,我吃红肉拉白屎,一肚子坏水!
台下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第404页)
极为爱惜羽毛
因为这一节,林彪与罗瑞卿遂成为红军中的著名演员,当然是演技不高的著名演员。三十一年后,即一九六五年十一月,被毛泽东选为代替刘少奇的接班人林彪,奉密诏下令逮捕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总参谋长罗瑞卿。一场又一场的审讯,没完没了的交代、检查,逼得罗瑞卿跳楼自杀,幸得只摔断了一条腿,被红卫兵用箩筐抬到批斗会批斗。林彪得意于一时,终因犯罪毛泽东,仓皇而逃,身败名裂。
林彪一直不注重公众形像,既没有亲和力,又没有领袖的威望,总给人以奸诈、阿谀、心术不正的印象。实际上,林彪的个人品质在中共高级将领中算是很不错的,在党的副主席、政治局常委们中间,也是很不错的。他是少数几个敢于当面顶撞毛泽东的武将之一,还有一个是彭德怀。他二人都不擅逢场作戏,不会塑造形像,不容易赢得多数人的好感和同情,一旦有难,昔日同伴竟群起而攻之,结果在残酷的政治格斗中轻易地被击败。
周恩来一贯注重形像的营造,极为爱惜羽毛。这本来是政治家应有的美德,但如果太过,则难免赢了面子,丢了里子。周恩来处处表现出忠君、中庸、折中、调和,也往往为性情耿直的人士所指斥。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决定反击彭德怀的"意见会",周恩来像以往一样再次丧失立场,加入围攻的阵营。当然他表现得比较温和,似乎不那么穷凶极恶。他要大家不要讲大跃进的困难,会泄气。彭德怀当面骂他"人情世故太深,老奸巨滑"。彭的责骂大概使周多少有些良心不安,他在常委会上为自己辩解: "我多次犯错误,认识不全。难道检讨了就没有骨头?驯服就没骨头?所有领导同志都要驯服,否则如何胜利?你的骨头是犯上。"
周恩来与汪精卫比
这段话在当时讲起来是振振有辞,理直气壮,现在看却觉得强词夺理、气虚理屈。历史已经证明。彭德怀的确是"有骨头",敢于坚持原则,不管他是谁,错了就要讲明白,"我为人民谋幸福"。而周恩来实在是"没骨头"。当年西安事变结束,张学良陪蒋介石飞赴南京,周恩来赶到机场,眺望远去的飞机说了一句:"这是愚忠嘛!"亏得他还好意思论证"所有领导同志都要驯服,否则如何胜利?"周恩来不是不知谁对谁错,在丧失原则站在毛一边围攻彭以后,私下里喝得烂醉,以平息内心的自责和不安。
很多回忆录和研究者笔下,都把周恩来写成一位忍辱负重的人物。能负重者,自然应该是"有骨头"的。但这里仍有一个分寸问题。我们可以拿另外一个人出来比较,那就是汪精卫。
有人说,汪精卫是大汉奸,与周恩来相比岂非不伦不类?其实,撇开他们的政治阵营、意识形态与是非公国不谈,二人可比之处还真是不少。
汪精卫早年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在国民党内历任要职,声望崇隆,孙逝世后选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不久被蒋介石夺去党政最高权利,反蒋失败,屈任行政院长、外交部长、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等职,抗战期间秘密投往日军占领的南京,出任日本扶植的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
周恩来也曾留学日本,期间接触社会主义的思想,回国投身革命,在中共党内历任要职,陈独秀下台后一度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毛泽东取得党的最高权利之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长等职。他在党内的地位、实力和声望,与汪精卫实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汪精卫后来投靠了日本占领军,另立"中央"成了大汉奸。
中国美男子的女性气质
周恩来无疑也具有另立中央的实力,尤其在文革中,另立中央似乎更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和道德依据。但他没有做,连想都不想。我们不能假设他若另立中央,历史将对他作出怎样的评价,首先是这样造成的后果都难以预料。不过这里要讨论的,恰恰是周、汪二人后期政治生命的相似性。
汪精卫投靠日本人,他自己当然不认为这是汉奸行为,他认为是"曲线救国",忍辱负重。他建立南京政权,意图与日本占领军媾和,作为一个合法存在的政府机构尽量争取中方的利益,使中国人民免受更多的战火涂炭,事实上,他的政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日占区激烈的民族矛盾,至少不再发生像南京大屠杀那样公开的、大规模的和无可制约的暴行。至于他的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早有历史公论,无须赘述。
周恩来在文革中的表现,与汪氏何其相近。幸运的是,许多评论家都强调他的"曲线救国"、忍辱负重的一面。他委曲求全,保护了大批高干和社会知名人士免遭更大的灾难,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激烈的社会矛盾。"如果没有他,将有更多的人被迫害致死。"却少有人提到正是有了他,另一些人注定了被迫害致死的命运。
周恩来与汪精卫都是中国政坛的美男子,仪表堂堂,风流倜傥。他俩的口才、风度,也都是一流的。中国的美男子,多少带有一些女性的气质。一九二三年,朱德赴欧洲寻找中共与革命真理,临行前在上海拜会了汪精卫,就有这种感觉。
"看到汪精卫,就令人想起姨太太,"几十年后,朱德将他的反感告诉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他努起小嘴唇,说话的时候还用手做出慵倦的姿势,我只能看到他而不能听他讲话了。他满身都是没落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女性习气,很像京戏里面唱小旦的。他夫人也在座,是个很男性的女子…..听人说,甚至他几时该和她上床,他几时该起身,都由她管!"
"令人想起姨太太"
朱德说这番话的时候,已是八路军总司令,言辞中压抑不住对在国民政府中力主对日寇媾和的汪精卫的轻蔑,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汪精卫倒还不至于如此做作和倒人胃口。想当初他谋刺摄政王载沥,事败被俘,赋诗以明志:"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没有这样的几分气概,成不了孙中山的亲信和副手,也不可能拥有那样多的追随者。而"听人说"几时上床几时起身,更属无聊的传言。但是除去其中带有明显贬损意味的词句,倒也能看出汪的女性气质所在:一,令人想起姨太太;二,京戏里面唱小旦的;三,努起嘴唇,说话还用手做出慵倦的姿势;四,没落的封建知识分子习气;五,夫人很男性。
再来比较周恩来。
一) 周恩来也"令人想起姨太太"。他有一句明言,"为了革命可以当姨太太"。那是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在上海清党之后,周死里逃生到了武汉,不久长沙发动马日事变,许克祥奉何键的命令枪杀了一百多个共产党员。何键的军代表柳宁也是共产党员,他在汉口发动宣传攻势,斥责许克祥是屠杀革命同志的屠夫。周恩来以中共军事部长的身份,责备柳宁不该破坏与国民党左派的关系。
柳宁质问:"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们是人家的姨太太?难道我们要任人唾骂鞭打也无权大声抗议?"
"我们要忍耐"周恩来说,"为革命的利益我们要非常忍耐。为革命的利益我们可以当姨太太,甚至当妓女,如果有必要的话,…."
这段话,可以说是周恩来"忍辱负重"精神的全部内涵。他后来"为革命利益"一次又一次地当"姨太太"甚至当"妓女",唾面自干,屈从于领袖的专横独裁,包括不惜向党内新贵大献殷勤。
二)他不是"京戏里唱小旦的",却不止一次在新戏里演过女主角。
三)他如同艾蓓所说,是个"噘噘嘴",如果朱德只见过他一面,并且这一面谈的不欢而散,很可能误以为他也是"努起嘴唇"。至于"用手做出慵倦的姿势",这就很难把握了。周恩来也很喜欢做手势,还很优雅。优雅与"慵倦"的区别,常常只在人们的印象标准中,并无一个明确的界限。
四)周恩来既被四人帮一夥攻击为党内"大儒",想来是有不少"没落的封建知识分子习气"了。不过细究起来,固然他有不少忠君思想,对上唯唯诺诺,但与其说是一个"封建型"知识分子,不如说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情调"的知识分子。
五)夫人邓颖超是"很男性"适演花木兰、安重根。即使扮演女人,也是"大姐"型的女人,对于男人有管束力,虽然不一定管得像"几时上床,几时起身"那么具体。
"我不喜欢他那样的男孩子"
周恩来的女性气质,很小的时候就已见端倪。一九一三年,他随伯父周贻庚从沈阳迁居天津,考入南开学校,其时只有十五岁。当他第一次走进教室,在众目睽睽之下红着脸坐下来低头看书的时候,一些同学首先注意的就是他的漂亮。有同学下了课冲着他的同桌大声喊:"嘿!老瀚,你哪儿找来这么漂亮一个小伙子?"另一个同学也嚷著:"还穿着一双好漂亮的袜子呢!"所谓"漂亮的袜子",就是红蓝两色,男生一般是不肯穿的。除了袜子,衬衫也比较"讲究",其实是因为家贫,找到什么便将就穿,这也引起别人起哄。
学校依照前清举子应试的传统,按省籍分为小集团。周恩来来自沈阳,在个子高大、声音洪亮、喜欢玩闹的东三省学生中间,显得内慧而外秀,尤其在同桌"瀚"的衬托下,更透出文静和秀气。"瀚"的全名叫吴瀚涛,年纪稍大,是摔交冠军,东北学生领袖。也对周恩来十分照顾,有点像带弟弟,或者妹妹。他很反感人家老拿周恩来的穿戴打趣,有一次终于忍不住回过头来训斥了他们一顿,再也没人敢嘲笑了。
很多年以后,吴瀚涛谈起周恩来,仍表示"你没有办法不喜欢他"。另一个中学同学却直截了当地讨厌他:"他太带女人味。他喜欢打扮,上台演戏,诸如此类的玩意,叫我觉得肉麻。我的兄弟同他合得来,可是我不喜欢他那样的男孩子。"
少年时代的女人气味,一般会随着年岁的增长逐渐退却,有的人成年之后,反而更加具有男人的阳刚之气。但也有人多少会残留一些女气,极少数可能还会发扬光大,变得男人女气,乃至扭捏作态。周恩来成年后身上的女性气味已减少很多,也常常表现出"泰山崩于眼前而面不改色"、大义凛然神情严峻的丈夫气概,但有时我们也不难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捕捉到一丝偶尔流露的女性的羞涩、腼腆、妩媚。当然,其份量恰倒好处,阴柔与阳刚结合搭配,是形成他独特的风度及魅力的重要原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