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睛1989 发表于 2010-10-3 19:24:01

建国六十一年已逾花甲 “新中国”的称谓可以休矣

今天是国庆,习惯上,我们把1949年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之为“新中国”。习惯成自然,似乎也没有多少人对“新中国”这个称谓有什么疑义。然而,仔细分析起来,这样的称谓不仅割裂历史,而且也跟事实不尽吻合。
先看割裂历史。如果1949年是万象更新的“新中国”,那在这以前的“旧中国”历史究竟有多长呢?到底是辛亥革命之前的历代皇帝统治时期是旧中国还是指辛亥革命之后到1949年之前的民国时代是旧中国呢?如果是指辛亥革命之前,那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伟大历史和优秀文化(既包括渊博宏大并对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起了关键作用的儒教文明,也包括唐代的巨大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难道都应该被一笔抹杀吗?这显然是说不通的。那么,旧中国是不是特指辛亥革命以后至1949年以前的年代呢?如果是的话,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国父孙中山先生所领导、千千万万革命志士(包括著名的邹容烈士、也包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当然也包括在辛亥革命中机智勇敢、文武双全、出类拔萃、最为孙中山先生信任的蒋中正将军)为之流血奋斗的辛亥革命和他们所创建的共和国……亚洲第一个共和政府呢?特别是伟大的八年抗战,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伟大、最为悲壮、最为荣耀的伟大篇章。当1937年抗战爆发时,中华民族面对经济上、军事上都处于明显优势的侵略者,英勇不屈,顽强抗战、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最终战胜了强大的入侵者,赢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中华民族也因为抗战的巨大荣耀而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中国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联合国的四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段历史就真的一塌糊涂一无是处么?更不用说这其间还有1927到1937的“黄金十年”!把这段历史都割裂了,“新中国”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此外,历史潮流也在一直向前奔涌。 “新中国”已经过去整整60年了。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60年只是一瞬,但是对一种社会形态来说,时间已不算短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竟然保持了整整60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我们应该庆幸。可是一个政权存在了60年,还是不停地“新中国新中国”地叫,岂不就象一个孩子出生时爹妈一个劲地“宝宝呀,乖乖呀”地叫,一旦大了,还是要改口叫他的大名才是。“新中国”已经叫了60年了,已经够长的了,叫到哪天是个头?如果还呼唤其“乳名”,那她在爹妈的心目中就永远也长不大。60年了还叫“新中国”,80年、100年的时候,还叫不叫新中国?难道“新中国”这个孩子就永远长不大么?
从逻辑上讲, “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新”与“旧”都有自己的外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是“旧中国”,那“旧中国”之前的中国如何称谓?因为“旧中国”这个概念的外延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封建制社会中国、奴隶社会中国甚至到原始社会。而“新中国”概念的外延相对狭窄,只有不同的阶段:如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小康阶段、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阶段……。随着时间推移,“新中国”到底指那个阶段呢?所以,再沿用“新中国”与“旧中国”的称谓会造成逻辑混乱。
再看看事实。“新中国”之“新”必须要有很内容新创造。就此而言,“新中国”虽然也有创新,但“旧”的东西亦复不少。
譬如,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家领导人更替上,“新中国”就没多少新可言:传承的还是封建帝王挑“接班人”的模式。毛泽东一生就曾四挑“接班人”,从刘少奇到林彪,再到王洪文,最后到华国锋,所有操作,全是“一言而为天下法,匹夫而为百代师”的封建帝王做法,就是到了新时期,也还有国家领导人认为挑领导“还是自己人可靠”的看法,有何“新”可言?更不用说建国后一连串诸如反右派、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这些带有强烈封建专制文字狱、反文化、“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倒行逆施了。
倒是改革开放后有一些新气象,然而,旧的东西仍然不少。譬如:公平缺失。目前,社会不公平问题又发展到惊人程度。社会公平分为机会公平和权利公平。以机会不公平为例,截至2008年3月底,内地私人拥有财产(不包括在境外、外国的财产)超过5000万以上的有27310人,超过1亿元以上的有3220人。超过1亿元以上者,有 2932人是高干子女,他们拥有资产20450余亿元,主要是依靠家庭背景的权力下的非法所得和合法下的非法所得。以权利不公平为例,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短期难以改变,处于弱势地位农民沦为“二等公民”,城乡人均纯收入差距已扩大到比1。正义弱化。时至今日,社会正义弱化现象又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地方政治权力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相当程度上转向为权贵服务、为富人效劳;地方行政不公、行政失信使国家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丧失,管理失范混乱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现象丛生,法律维护社会正义的功能弱化,人民群众对司法、政法机构和政法队伍的满意度和信任感降低;社会生活江湖气息加重,黑社会恶势力还有待遏制等,所有这些使处于弱势地位的底层群众受到侵害后亦常常诉求无门,莫可奈何,社会正气下降,邪气上升。腐败严重。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政治清廉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已大打折扣,在国际清廉排名中亦徘徊在70名左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任人唯钱,以职论价;雁过拔毛,吃拿卡要,公权私用,极尽所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官商勾结,狼狈为奸,以权换钱,中饱私囊;团体腐败,亲亲相隐,官官相护,同流合污;台上反腐败,台下搞腐败,贼喊抓贼,贪官反贪;夫贵妻荣,父功子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醉生梦死,作风糜烂,相互炫耀,不以为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当代中国的腐败现象,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危害之烈,仅从媒体曝光的数量和内容看,已经与旧中国有了不少雷同之处。
其实,新政权架构下的国家还是原来的中国,只是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所以由新政权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新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所管理的国家仍然是原来的“中国”,这个“中国”并不因为社会政治制度与政权的新建而成为“新中国”。这里,我们需要厘清两个个概念:即“国家”和“政权(政府)”。“国家”是地域性族群的综合体,它是指一定的民族及其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国家的内容是丰富而广泛的,概括起来包括三大部分。第一,一定的民族。一定的民族包括民族的构成、民族的历史、民族的语言文字、民族的文化、民族的传统等等。国家是一些人的祖国,构成国家的首要内容是一定的民族。没有一定的民族,就无所谓谁的国家。所以,一定的民族是国家的最主要的内容。第二,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国土疆域、河流湖泊、山川平原、矿藏资源、生态气候等等。自然环境是一定的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一定的自然环境,人们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也就没有国家的存在。所以,自然环境是国家的重要内容。第三,社会条件。社会条件包括一定民族的社会历史、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所以,国家是地域性族群的综合体,是我们生存发展中不能须臾离开它的土壤气候,因此我们应该把他视为命脉和血液----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而“政权(政府)”则是个政治概念,它是当作一种“政治组织”,一种人造的“机器”或工具,它表明是哪个阶级对哪个阶级的专政。历史上有过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专政、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专政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因而有各种不同的“政权(政府)”。从上述分析可知,作为阶级统治机关的“政权(政府)”,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而作为政治地理意义上的国家却是相对长期稳定较少变化的。
很显然,人们用新建立的政权或新诞生的中央人民政府代替了“新中国”,混淆了政权或政府与国家概念的关系。因此,称“新政权”或“新政府”是准确的,而“新中国”的称谓是不科学、不准确的。科学而准确的称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当然,如果尊重历史的话,更准确的称谓是“中华第二共和国”,原因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发动成功武昌起义,并在随后的两个多月带动中国各地的革命响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第一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而1949年10月,“中华第二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中国”!外交辞令一贯用: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作称谓!这句话在逻辑关系上否定了“新中国”这一称谓。若此时用“只有一个中国”,彼时又用“新中国”,这种逻辑上的混乱和政治影响后果显而易见。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用“新”与“旧”来称谓国家,将把人们的观念导入形而上学之思维,也会在历史与文化上造成误会和混乱。舍去“新”与“旧”之谓,有利于消除政党之间各自主张带来的影响。因为人们可以不接受某个政党的某些主张,但可以接受这个国家,承认这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寻根认祖,这个祖就是祖宗、祖国、就是历史与文化,某人一旦数典忘祖就会遭到国人的唾弃。由于历史与文化产生的软实力根深蒂固无法抗拒,台独分子挖空心思在历史与文化上实施去中国化手段来分裂祖国的阴谋成了妄想。从有利于两岸和平统一来讲,舍去“新中国”称谓,有利于形成历史文化舆论氛围,从而更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维系。更有利于大陆方面站在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主动位置上。上述可视为告别“新中国”称谓的两个理由,建议今后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作称谓,既严谨准确,也符合逻辑与历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建国六十一年已逾花甲 “新中国”的称谓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