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ady 发表于 2007-12-26 02:08:03

二战解密:美英苏三巨头密约打算牺牲中国主权

反法西斯战争形势从1945年4月至5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4月30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和他的情妇双双自尽。

30日这天,希特勒获悉他的伙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及其情妇克拉拉·贝塔西命丧黄泉的死讯后,马上就进行自杀准备。他先毒死了他心爱的法国阿尔萨斯种名狗,又把两名女秘书叫来,把毒药交给她们,要她们自行了断。然后,他和新娘爱娃·勃劳恩还吃了一顿午饭。这位美丽的金发女人下决心同丈夫一道结束自己的生命。两人和走廊里的众人诀别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寝室。

戈培尔等人在走廊里等候着。过了一会儿,只听到一声枪响,他们又等了一会儿,仍没听到第二声枪响。他们只好走进希特勒的寝室,看到希特勒的尸体趴在沙发上,从嘴里鲜血直流,看上去希特勒是对着自己的嘴放的枪。爱娃·勃劳恩躺在他的身旁,她是服了毒药,并没用手枪。两支手枪落在地板上。

希特勒死后,于5月8日,德国方面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就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言,战争只结束了一半。对英、美而言,他们所面临的战争局势是从同时对付德、日两线战争一变而为集中对日的一线战争。

日本由于希特勒垮台,不仅在精神上遭到了崩溃性的打击,而且在战争实力对比上,也已陷入了不可挽救的劣势地位。

日本军国主义集团虽然已陷入危在旦夕的境地,但他们仍然坚持侵略和扩张的立场,不想无条件投降。一方面他们认为欧洲战争已经结束,美、英、苏的团结合作已失去了基础,在三大国之间,还有空子可钻;另一方面尽管苏联政府于4月5日宣布废除了苏日中立条约,但他们仍抱有苏联不会对日作战的幻想。

因此,日本军国主义集团对7月26日以中美英三大国名义发表的、促日投降的《 波茨坦公告 》无动于衷。

几天之后,美国向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既瓦解了日本军国主义集团的扩张野心,又推动了苏联出兵助战。

8月8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长莫洛托夫向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宣告说:“明天8月9日起苏联将认为其本身已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苏联政府随即派出一百多万苏联红军,越过中苏边界,向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展开全面出击。

毛泽东为了支持苏联出兵打击日本侵略者,于8月9日发表了《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一文。该文指出:“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期到来了……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面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

三天之后,日本东北关东军在苏联红军和中国抗日力量的打击下,已溃不成军。

于是,日本当局立即通过瑞士、瑞典两个中立国政府向中、美、苏、英四国递交了接受《 波茨坦公告 》的照会。

这时,苏联红军在沈阳已将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等人抓了起来,并把他们押送、关押在苏联远东军区。

随即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集团要求投降,于9月2日最后放下武器,并签署了投降条款。

日本投降的消息,顿时传遍全国,神州大地一片欢腾。

忍受日寇侵略之苦的中国人民,特别是结束了颠沛流离的亡国奴生活的东北人民,无不欢欣鼓舞、纵情歌唱。

大江南北锣鼓喧天,爆竹齐鸣。祖国大地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欢乐景象。

当时,中国一些年轻人曾以与美、英、苏这三个强国为伍而荣,从而对世界三大巨头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甚为敬佩。

当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战争期间所签的密约被解密,以及战后国际关系出现某些新因素之后,三巨头头上那闪烁发亮的光环,有的已经暗淡无色,有的彻底扑灭了。

  三巨头在战中结成同盟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罗斯福、大不列颠首相丘吉尔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三巨头在德黑兰开会,结成美、英、苏共同作战的三国同盟。这个同盟不仅是欧洲战场获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战后三大国共同合作的重要因素。

  会议正式通过了三大国对德作战中的一致行动和关于战后三国合作的宣言。

  宣言指出:我们( 三巨头 )决心通过协商,达成协议,将从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军事行动,并确定战争的规模和时间。

  协议指出:“我们三人成了事实上的朋友、精神上的朋友、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三国不仅是战争期间共同合作,而且在战争胜利后,为了和平,仍将共同合作。”

  对此,当时有评论说:德黑兰会议在历史上使三巨头结成同盟,对消灭希特勒法西斯起了很大作用。至于战后三巨头能否继续无私地共同合作,是对他们的一个重要考验。

  三巨头密约牺牲中国领土主权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三巨头于1945年元月11日到苏联克里米亚海滨雅尔塔开会。会上三人商量了早日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方针和战后一些合作问题。同时,三人还秘密签订了一个满足斯大林对中国领土要求的《
雅尔塔协定 》,也就是秘密签订了一项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三个政治条件的协定。

  苏联的政治条件严重地侵犯和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斯大林当时明确提出,三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就不出兵对日作战。

  这三个条件是:

  一、外蒙古( 蒙古人民共和国 )的现状须予维持。

  二、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

  1、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

  2、大连商业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3、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三、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该协定还提到,有关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铁路的协定尚需征得蒋介石的同意;根据斯大林的提议美国总统将采取措施以征得蒋某对上述各项的同意。

  该协定还强调:三巨头同意苏联的领土要求,但须在打败日本后,方可予以实现。

  斯大林在会上俨然以救世主的口气表示,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并将以武力协助中国从日本枷锁中解放出来。

  从《 雅尔塔协定
》侵犯中国主权的内容来看,三巨头一致支持和承认苏联在十月革命前沙俄入侵中国、瓜分中国领土主权的权益。实际上是,要中国继续履行沙俄时代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这一件历史上的《 雅尔塔协定
》彻底揭开了号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面纱。许多历史事实已证实苏联蚕食别国的意图从未改变。1924年苏联已放弃一切特权的《 中俄协定
》已不算数了;1936年苏参加签署的黑海海峡的《 蒙特罗公约 》也不认账了。

  斯大林作为一个共产党国家的领袖,明目张胆地背叛其共产主义信念,而且还乘人之危,火中取栗。他们是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质上的帝国主义。对此,我们受蒙蔽的一些人,应该吸取一些教训。

  然而,《 雅尔塔协定 》 确为苏联参加对日战争铺平了道路。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 雅尔塔协定
》的主谋是美国——罗斯福;帮凶是英国——为保障英国切身利益的丘吉尔;受益者是标榜社会主义的苏联——斯大林。坚持殖民主义不平等条约的既是美国、英国,又是苏联;被宰割者则是坚持抗日战争,并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重大代价的战胜国——中国。

  如果说,在历史上,有侵略者以武力进行扩张,让战败国割地赔款,而在20世纪中叶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竟然是一个堂堂的战胜国——中国,被共同作战的同盟国堂而皇之宰割,实在离奇。

  这一协定虽然各大国、包括中国,为了抗日、为了大局先后表示同意,但谁也无法否定这是一件极不光彩的协定;谁也无权限制后人对此怪事的质询。

  杜勒斯推动实施《 雅尔塔协定 》扶蒋反共

  《 雅尔塔协定
》反映了美国的对华政策。罗斯福在不与中国当局打招呼,也不请中国领导人作为战胜国一方出席雅尔塔会议的情况下,拿中国领土主权做交易,与苏联签订《
雅尔塔协定 》就十分露骨地反映出美国的对华态度。

  罗斯福的这种做法,也引起了美国国内人民的质疑。1945年3月1日在美国国会开会的时候,有一位议员,以风闻“雅尔塔会议牺牲了中国的权益和主权,妄图贿赂苏俄为题,向总统提出质询”。罗斯福也觉得此事做得和他一贯的信念区别不小,因而他对议员的质询,深为内疚。

  三巨头在雅尔塔会议上的做法,不仅引起美国人的质疑,更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

  蒋介石并不是心疼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侵害,而是担心无法向国人交待。如果他不提出质疑,好像他已默许三大巨头背着他瓜分中国的领土,又怕重演众所周知的《
凡尔赛和会 》的悲剧。为此,蒋某确也很为恼火。

  蒋介石为了弄清情况,则通过坚持扶蒋反共立场的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回国去问罗斯福。

  罗斯福表示支持赫尔利大使,罗斯福对他的大使说:不经蒋介石的同意,美国不会援助中国共产党的,并指示赫尔利,要他取道伦敦、莫斯科回中国,以争取英、苏对美援蒋政策的合作。

  在赫尔利回中国之前,他在华盛顿的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示了他的反共立场,他说:“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只承认中国国民政府,不承认中共武装军阀或武装政党……美国只同蒋介石合作,不同中共合作。”

  对此,有人说,赫尔利的反共讲话是美国对华政策自反法西斯战争以来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此话,不无道理。

  就在赫尔利这席讲话之前,罗斯福逝世。

  继位美国总统的杜鲁门,他在扶蒋反共的政策上走得更远。

  毛泽东于7月12日指出:“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为代表的美国对华政策,越来越明显地造成了中国内战的危机……赫尔利宣称:美国只同蒋介石合作,不同中共合作。当然,这不只是赫尔利个人的意见,而是美国政府中的一群人的意见,但这是错误的而且危险的意见。

  “赫尔利为代表的美国对华政策的危险性,就在于它助长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增大了中国内战的危机。假如赫尔利政策继续下去,美国政府便将陷在中国反动派的又臭又深的粪坑里,拔不出脚来……那就将给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以千钧重负和无穷祸害。”

  就在这一时期,有一个美国人对毛泽东说:“……美国人要给蒋介石撑腰。”对此毛立即指出:“你们吃饱了面包,睡足了觉,要骂人,要撑蒋介石的腰。这是你们美国人的事……你们爱撑蒋介石的腰就撑,愿撑多久就撑多久,不过要记住一条,中国是什么人的中国?中国绝不是蒋介石的,中国是中国人民的。总有一天你们会撑不下去!”

  蒋介石半推半就 宋子文无可奈何

  杜鲁门上台后,通过外交途径了解到,斯大林已表示,《 雅尔塔协定
》要办的事,不宜再拖,并向美国讲了三句话:一、蒋介石是中国惟一领袖( 拟通过美国向蒋某传话;给蒋某戴个高帽
);二、我们欢迎中国文官参加将来接受东北地区的工作( 打出诱饵 );三、请宋子文外长7月1日前到达莫斯科签订《 雅尔塔协定
》所提到的协定( 要美履行诺言 )。

  杜鲁门闻风而动,竭力去办。

  几天之后,杜鲁门约见在纽约参加国际会议的宋子文,并把《 雅尔塔协定 》的文本交给了宋子文。

  宋子文看到这个协定很恼火,当即向杜鲁门说:“《 雅尔塔会议
》因无中国代表参加,该会议对中国自无约束力。罗斯福先生越俎代庖,慷他人之慨,干出这种献媚苏联、损害盟国的不名誉行为,中国人深表遗憾。因此,对这种非法密约,中国不能承认!”

  宋子文的这句话讲出了作为一个中国人该采取的立场。

  杜鲁门见此情形,便婉转而又毫不退让地说:“对宋部长所表示的态度,我也理解,但《 雅尔塔协定
》已是既定事实,似已无可挽回。如果苏联一旦参加对日作战,美国政府对《 雅尔塔协定 》就不能不予以支持了!”

  最后,宋子文并没退让,还是说了一句为中国人出气的话,他说:“从《 雅尔塔协定
》看,苏俄显然想要恢复帝俄时代,即1904年日俄战争中所丧失的权利,但根据1924年的中俄协定,苏俄已放弃一切特权,其中包括治外法权。对这一点,《
雅尔塔协定 》应该明确指出。”

  宋子文的这句话讲到了要害,既指出苏联和沙俄没有两样;又点到苏联不讲信义,说话不算数,可以随便单方废除双边条约。

  但杜鲁门对宋子文的慷慨陈词不以为然,也不感兴趣。

  宋子文只好回国向蒋介石报告。

  蒋介石听了宋子文的报告后,他虽然也知道,此事弄不好,会背上一个丧权辱国的罪名,但考虑到美国的需要和来自美国的压力,也不便过于抵制。

  于是,蒋介石便派宋子文率领中国代表团乘坐美国飞机去莫斯科找斯大林进行直接谈判。

  在谈判中,斯大林的态度僵硬,似乎有关《 雅尔塔协定
》一事,没有任何松动的余地。同时,他还以三巨头所签署的协定,任何人无权拒绝相要挟。致使双方在归还中国领土主权等问题上,分歧很大。对此,宋子文很为恼火。

  正当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斯大林要去柏林参加三巨头波茨坦会议,于是中苏谈判只好中断。宋子文回国。

  蒋介石听了宋子文的报告,经斟酌,心里有了一个谱,他决心在外蒙、旅顺、大连和满铁等问题上,对苏联作出让步。

  蒋介石的决心是出自以下考虑:

  1、维护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在某些事情上,不便过于使美国不快。

  2、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可以在美国支持下,实现一党掌权。

  3、充分利用苏联所派出的军队,帮助国民党政府收复东三省( 满洲 )。

  4、对苏作出一些让步,以减少在发动内战计划中,来自苏联的干扰。

  5、尽力促使苏联早日出兵对日作战,以减少战争中同盟国的伤亡,也好向美国有个交待。

  蒋介石的用心,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美国的需要,于是他再派宋子文重返莫斯科,找斯大林继续会谈。

  聪明的宋子文在重返莫斯科之前,向蒋介石提出辞职,不当外长了。蒋也看出,宋是不愿为这个有损领土主权的条约承担责任,以免后人骂他卖国,便同意了宋的请求。

  随即,蒋介石便任命王士为外交部长,并嘱宋:“中苏谈判你还是要负责到底。”

  波茨坦会议后,战争形势发展变化很快。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蒋介石深感事态紧迫,特别是他看到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一篇文章,更有些着急。

  毛泽东的文章中号召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军队立即进行反攻,文中指出:“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

  此时,蒋介石也担心中共会在苏军的支持下占领东北和内蒙。他想到这里就更有些慌神,于是他立即指示宋子文尽快与苏联谈判,必要时可作一些妥协。

  就这样,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于8月14日在莫斯科签订了《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双方还签署了关于长春铁路、大连、旅顺口及苏军为中国行政当局关系的四个协定,并互换了关于外蒙古问题的照会。中国方面声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公民投票证实其独立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之独立。

  这些文件均由中、苏两国外长签字。

  不久,马歇尔奉命来华斡旋国共分歧。他不负使命,尽了自己的力量,但由于他必须贯彻杜鲁门的扶蒋反共的旨意,他不得不自己宣告,“斡旋失败”。最后,他只能悄然而去。

  马歇尔原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当过美国陆军和空军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同盟国战略决策人之一。他的才华、功绩和为人在西方舆论界的评价是很高的。据美国作家福雷斯特·斯·波格说,有三个英人(
一位编辑、一位内阁成员、一位历史学家 )和两个美国人( 一位外交官、一位外事通讯记者
)坐在伦敦俱乐部议论本世纪的伟大人物。伟大是指性格、远见、成就和崇高目标而言。五人一致同意,只有两个人可以称得上是伟人。他们是温斯顿·丘吉尔和乔治·马歇尔。

  美国派了个将军搞外交这件事,许多人猜测,美国的对华政策将会有些什么样的变化?!

  抗战时期,美国为了利用一切力量打败日本,对中共抗日根据地颇为重视,所采取的对华政策是“拥蒋用共”;战后,美国为了取得在华优势,维护其远东利益,故支持中国统一,这时的对华政策是“扶蒋压共”;马歇尔来华后,美国对华政策可能会在技术上做某些修补,方法上有某些改变,但美国“扶蒋压共”的基本点看不出有什么改变,而且还变本加厉地把中共逼进了死角。

  马歇尔于1945年底正式开展斡旋活动。首先成立了“三人小组”。约在12月31日国共谈判时,国民党代表答复周恩来关于无条件停止内战的建议,向中共代表团递交了一个复文。文中提出:关于停止军事冲突、恢复铁路交通等问题,可由国共双方各派一人,会同马歇尔商量解决办法。这就是当年成立的“三人小组”的最初建议。中共代表团经请示,派出王炳南答复对方,同意“三人小组”的做法,并声明,欢迎马歇尔参加停战、受降、恢复交通等问题的协商。这时,马歇尔提出,在北京设立军事调处执行部,以执行停战协议的有关政策、监督停战并公正的做调查。

  马歇尔的具体斡旋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5年12月底开始到1946年6月6日宣布东北停战为止。在这期间,中共代表团和南方局外事组的工作班子在国民政府迁都后,都转到南京;第二阶段是从1946年6月7日,东北停战协议失效到1947年3月7日中共代表团撤离南京。

  三人小组谈判内容复杂、分歧很大。例如整军问题:美国希望实现中国军队美国化,以便能控制中国军队;蒋介石的整军方案是想吃掉、编掉中共的军队;中共既反对被吃掉,也反对被编掉,主张把军队交给联合政府。

  又例如内战与反内战问题,蒋介石力主于打;中共坚持反对打内战;马歇尔则偏袒蒋某。因而围绕着打内战问题的谈判与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如果说,在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条件还不成熟,还提出过停战的口号,以防止八路军扩张领地;还主张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以孤立共产党;还唱出要和平的高调,以平息全国人民的反战情绪。而在南京谈判期间,蒋介石凭借美国的军事援助的军事优势,把与中共谈判当成军事进攻的幌子,并以美国援蒋的对华政策为后盾,有恃无恐,在东北地区大打出手,调兵遣将,向各解放区猖狂进攻。

  形势发展到如此地步,事实已经证明,马歇尔的斡旋已失去公正。

  对此,参加国共谈判的王炳南说:“由于美国当局大力援蒋,马歇尔的威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逐渐下降。从蒋介石方面说,美国对蒋的援助越多,蒋介石的反共气焰就越嚣张,就越发不把马歇尔放在眼里。从中共方面说,美国越是加紧援助蒋介石,马歇尔的‘公正’立场就越失去平衡。于是中共对马歇尔的斡旋就越是失去信任。”

  1946年6月中旬,美国国务院正式向国会提交了一项军事援华法案,请国会审批。同一天,美国政府为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一个《
中美处理租界法案物资协定 》。按此协定,美国将向蒋介石政府提供大批军火。

  对此,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不得不给以公开抨击。6月22日毛泽东发表声明,义正词严地指出:“美国实行所谓军事援助,实际上只是武装干涉中国内政,只是强力支持国民党独裁政府,继续使中国陷于内战、分裂、混乱、恐怖和贫困。”

  从此,中共和美国的关系开始恶化。

  这时,马歇尔感到自己的斡旋已起不了什么作用,使命已不能再继续下去,自己要做的事都做了,一时也难有作为,他该离开中国了。

  斯大林坚持密约要搞卫星国

  斯大林生前的威望很高。

  作为外国领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斯大林。我在苏联留学期间,对刚逝世的斯大林生平和他的业绩,多有耳闻,敬佩他的内容居多。

  人们敬佩斯大林,不仅是他和列宁为俄罗斯民族开创了一个富有革命历史意义的新时代。十月革命之后,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创建和发展起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国家不怕孤立、不怕来自霸权国家的经济封锁、政治抵制和军事包围,坚持原则、坚持斗争、排除重重困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成一个可与美国抗衡、竞赛的一流强国。

  而且斯大林又在卫国战争中,曾从容不迫地指挥着扭转战局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并一举直取柏林、捣毁了希特勒的老巢,将苏军的红旗插到了柏林最高的楼上,从而减少了欧洲人在战争中的伤亡,缩短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

  卫国战争之后,斯大林又在恢复和繁荣经济等方面付出了心血,作出了成绩。与此同时,他又和美、英、法等几个大国就恢复世界政治新秩序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当然,斯大林生前也犯了不少错误,诸如在苏联国内的某些政策上的错误;党内思想斗争中的极左错误。这些错误,特别是在处理人的极左错误,不仅在国内、党内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而且对其他国家、其他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共常驻莫斯科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的王明、康生二人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换句话说,王明和康生在苏联学到了不少极左的整人的手段。

  特别值得提及的,当年王明在中共党内所推行的“王明路线”就是在斯大林支持下干的。同时,斯大林还竭力反对中共开展革命活动,甚至还以第三国际(
该组织已经解散 )名义,给中共下命令,制止中共革命。该命令曾说,你们不与蒋介石讲和、打内战的话,中国民族有灭亡的危险。

  另外,斯大林对外那种大国沙文主义也够可以的了。首先,斯大林在新中国成立前,对我们的革命事业并没给过同志式的帮助,反而在我们极为艰苦的时候,他却竭力支持腐败无能的蒋介石政府;其次是他和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签订条约,侵害中国的主权、分割中国的领土。

  尽管上述种种,然而,斯大林在我们一代人的心目中,在苏联内外以及在当年国际共运和进步人士当中,还是享有至高无上的威望。

  斯大林生前十分注意维持自己所独有的风度和气质。他那手拿英国邓希尔公司白点标记的烟斗,面带微笑的形象,在苏联家喻户晓;他那不慌不忙的慈祥神态,给人产生一种信任感。上世纪年代那些苏联电影,对斯大林的描写比较细腻,曾给一代人留下了一个难忘的印象。

  正因为斯大林在人民中间形成了一种伟人、领袖形象,致使他本人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神化了起来,并逐渐有意无意地对客观事物失去了应有的正确态度:头脑发热、惟我独尊、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从而对人对事则一步步地产生了某些疑心和戒心。

  而斯大林周围的人以及有关人员则把斯大林看成是一位绝对正确的代表,对他惟命是听,百依百顺,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特别他身边的那几个野心家、阴谋家,如赫鲁晓夫之流的人物,一直把斯大林吹捧得晕晕乎乎,从而逐渐在客观上形成了对他的“个人崇拜”。

  斯大林虽然很伟大,很有功劳,但他和普通人一样,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无法抗拒。这应该是一件人人皆知的事情。

  斯大林到了老年,也和一些老百姓一样,都会出现些老年人的毛病,也就是人称的老年病,诸如思想比较固执、比较多疑,喜欢个人说了算,听不得不同意见。谁要向他提什么反对意见,或不按照他的旨意办事,就会被看作是对他不忠、被看作是别有用心。他老年对人对事的毛病,是长时期形成的,也是根深蒂固的。他这毛病对待下属是如此,对待其他国家领导人也是如此。

  当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席铁托,不愿完全听命于苏联及其斯大林的指挥棒转,则被斯大林看成是铁托在闹独立性。于是斯大林便于1948年推动欧洲共产党情报局,通过了一个决议,将南斯拉夫开除了情报局,并与南斯拉夫断绝了外交关系。

  这件事,引起毛泽东的警觉。

  毛泽东在处理国家关系中,为了尽量避免斯大林的猜疑,为了能得到苏联的帮助和支持等种种因素,于1949年初,便提出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但他坚持独立自主,不听指挥棒。

  文章摘自《中国涉外事件秘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战解密:美英苏三巨头密约打算牺牲中国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