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庆施险些取代周恩来? 神秘猝死之谜(图)
柯庆施(图)是中共为数不多的见到过列宁的高级干部,也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
柯庆施(图)是中共为数不多的见到过列宁的高级干部,也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曾有传言,毛泽东一度想用柯庆施取代周恩来。可见,毛泽东有多器重柯庆施。
柯庆施成为上海"一把手"
柯庆施(1902-1965)安徽歙县人。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0年至1936年,在上海、南京、武汉、安徽等地长期从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兵运工作,曾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财委副主任,石家庄市市长。
中共建政后,柯庆施在短短数年间由南京市委书记擢升到江苏省委书记,已调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饶漱石,因被定为与高岗结成的"反党结盟"而垮台;同年9月,陈毅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并内定为外交部长的人选。这样在一两年间,华东及上海的第一二把手便相继空缺,柯庆施成为事实上的第一把手。
柯庆施出任上海一把手伊始,面临的是两件大事:一是1955年4月全国党代会期间发生的"潘杨事件",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被诬为"内奸";另一件是紧接着发生的"胡风事件"。这两件大事对上海影响很大。为此,柯庆施挽留奉调出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张春桥。
毛泽东欲用柯庆施取代周恩来?
据《陈丕显回忆录》记载,在1958年中央成都会议时,柯庆施有一句名言:"相信毛主席要到迷信的程度服从毛主席要到盲从的程度。"当时这个讲话在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这讲话就是张春桥起草的。他们由此推理成:反对柯庆施就是反对毛主席,就是反对无产阶级司令部。
另据《随笔》刊登的冯锡刚文章,毛泽东还曾一度打算用柯庆施取代周恩来。1958年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措辞严厉地批周恩来、陈云力主的反冒进。他取出柯庆施的《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报告当众将周恩来的军:"你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除了检讨,周恩来别无选择。用与会者李锐的话说,柯庆施成了南宁会议的"头号标兵",65岁的毛泽东在讲话中屡称年仅56岁的柯庆施为"柯老"。
在毛泽东一度想用柯庆施取周恩来而代之的时候,邓小平主持的中央书记处会议明确表示,没有必要改变周恩来的总理职务。
但据中共中央华东局办公室副主任杨谷方回忆:12月25日,柯庆施在党代会上作《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的报告,周恩来也莅临了这天的大会。柯的报告不仅在会议开幕时呈送在上海的周恩来审阅,早在开会前数日已送给了毛泽东、周恩来和上海市长陈毅,三位都作了修改。胡乔木还在这份报告中就阶级矛盾问题加了一大段内容。因此,这份报告并不能算是柯庆施一人的功劳,在这份报告中,柯庆施也不太可能不把周恩来放在眼里。
江淮文史2004年第一期刊登邓伟志的文章也否认了毛泽东想让柯取代周之说。因为,1959年换届时,在16名副总理和16名副委员长中,没有柯的名字。事隔7年之后,到了1965年1月的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柯才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当时6个大区的第一把手,两位任副总理,两位任人大副委员长,两位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如果毛泽东真有这种想法不会是这种情况。
而且,毛泽东身边的汪东兴、周恩来身边的秘书卫士们、柯庆施身边的陈文等人,都证实没有听到过毛有一丝一毫的"以柯代周"之意。连一位对柯很有意见的南宁会议与会者也说:不论在会内,还是在会外,都没听见过"以柯代周"。
柯庆施:紧跟毛泽东就是"胜利"
关于柯庆施,冯锡刚还有其他记述。柯庆施虽然未能取周恩来而代之,但自此明白自己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地位。这位封疆大吏认准了一条:紧跟毛泽东就是"胜利"。这一条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再次得到验证。上庐山时,柯庆施所准备的全是关于纠"左"的材料。当毛泽东将彭德怀致他个人的信批转与会者时,柯庆施星夜派人下山去上海取批"右"的材料。在7月21日的华东组会上,张闻天分析了大跃进以来的"左"倾错误。柯庆施以主持者的身份,不断责难张的发言。23日,毛泽东召开全体大会,对彭德怀等人严厉指责,发出"反右倾"的号令。
因为反对苏共的"现代修正主义",毛泽东从大跃进的挫折中转向对阶级斗争的密切关注,特别强调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柯庆施的关注热点也随之从经济领域转向思想文化领域。1962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重提阶级和阶级斗争。柯庆施向毛泽东进言:《海瑞罢官》借古讽今。如果说诬陷《海瑞罢官》是"破旧"的话,那么鼓吹"大写十三年"便是"立新"了。于是,柯庆施在1963年喊出了"大写十三年"的口号。
柯庆施猝死之谜
假以时日,柯庆施或许真能得到毛泽东更大的信任,只是天不遂人愿,自1964年春发现肺癌并手术切除后,柯庆施便在病假疗养之中,延至次年4月9日在成都终于不治。
196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发布讣告:"柯庆施同志因患重病治疗无效,于1965年4月9日下午6时30分在成都逝世,终年63岁。"当时新华社连日报道了为"柯老"举行的隆重追悼仪式。11日中午,骨灰由成都送抵北京,13日上午在首都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柯庆施追悼大会,国家主席刘少奇主祭。这一切都说明,柯的死一切正常。
谁知一年多之后,西南的红卫兵造反小将抛出"重磅炸弹",揭指是"贺龙和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李井泉狼狈为奸,勾结起来,共同谋害了毛主席的好学生柯庆施"。弄得举国上下一片哗然。
据《书报文摘》刊文,柯庆施是应贺龙和李井泉之邀去成都的。4月5日贺、李宴请柯庆施后,当夜12时柯就出了事,三天之后猝死。这一切似乎为柯庆施被"谋杀致死"的说法蒙上了一层难辨真假的迷雾。
"柯庆施谋杀专案组"是张春桥亲自点将由"三结合"班子组成的,头头是个军人。这个所谓的"三结合"专案组却只有一个专门技术人员。
专案组一班人从上海悄然抵达成都。此时一切都已时过境迁,柯庆施的尸体早已成了灰烬,当时的现场、死者接触过的物件都已荡然无存,有关当事人也被当时已在全国传得神乎其神的"谋杀"说吓得似惊弓之鸟。因此,专案组的调查只能从外围入手,查明柯庆施之死的前因后果和抢救治疗的大致过程。专案组经过调查,访问了一些当时出席宴会的人,也见过贺龙夫人薛明,并对柯庆施整个抢救治疗过程的方案细细审视甄别,认定此中一切准确无误,绝无一丝技术性差错,也没发现丝毫疑点。经过反复调查,专案组认为柯庆施猝死的经过是这样的:
1964年,医生发现柯庆施患肺癌,由上海华东医院切除了致癌肺叶。此后,柯的身体已很虚弱,但这一切都是当时的"绝密",连"柯办"的人都不清楚。
1965年春,应正在成都疗养的贺龙元帅和西南局书记李井泉之邀,柯庆施于3月13日到成都。4月5日是清明节。这天由西南局和四川省委领导李井泉、李大章、廖志高等出面设晚宴招待,正在成都的朱德、贺龙和柯庆施都是宴请的主宾。
这种宴请通常都是主宾双方和夫人共桌。临开席不知谁提议:今天的晚宴男女宾分桌,大家一醉方休。此提议一出最受男宾欢迎,于是立即安排夫人们另开一桌,柯庆施的夫人被安排到女宾席。为此柯庆施高兴异常。原来柯夫人知柯庆施有病,宜吃清淡饮食,忌油腻、烟酒。遵医嘱,她平日里对柯庆施的饮食生活管束甚严。这晚柯庆施偶得"解放",又逢老友,真有点"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氛围,大家尽兴而饮,一醉方休。宴会从下午6时开席,至晚9时许才尽兴而散。
柯庆施回到招待所,看了些文件,临睡还吃了一把花生米,食欲极好。几小时后,大约午夜12时多,柯庆施腹痛,柯的保健医生胡允平当即赶到作了常规处理,一直到凌晨2时,病情不见缓解。胡允平立即给上海专管高干治疗的华东医院挂长途电话,向薛邦祺院长汇报了柯庆施的病情。到清晨,眼看柯庆施的病情继续加重,连秘书也慌了神,便直接给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陈丕显打电话,要求火速派上海的高干医护人员到成都诊治。这时,虽然柯庆施身边围满了四川方面许多优秀的医生,但柯庆施自己和家属却更信任上海的医生。
中午时分,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王一平领着上海一流的医护组赶往成都,立即投入会诊、抢救。可是虽经几天的努力,依然无效,柯庆施于4月9日下午6时30分死亡。
如果柯庆施真有取代周恩来之心,大概也会发出"既生亮何生瑜"之叹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