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柴油荒”是垄断巨头绑架全国人民
自十月份以来蔓延中国的“柴油荒”至今没有缓和的迹象,而对于引发“柴油荒”的原因,无论是拉闸限电说,还是天气说,检修说,以及供需失衡说等等,很显然都无法解释在目前的情况下引发的这种史无前例的惶恐。中国的柴油到底去了哪里,这是大家目前最关注的,是真正产能不够,还是有人囤积?答案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时间自然不同,如果真的是产能不够,库存巨降,短期内要解决恐怕很难,但如果是产能本身没问题,而是因为流通环节的囤积导致缺油,解决起来相对简单一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到9月份,全国柴油的产量同比增长了15%左右,前九个月产能达到8900万吨,这么一个产能,应该说,和去年比,供需平衡没有任何问题,我们知道,去年因为金融危机,中国的柴油消费量破天荒的出现了年度的下跌,排除这个因素,总体而言,中国的柴油主要用于工业、农业和大货车等货运,每年的表观消费量总体是比较稳定的,即使今年的工业增加值平均保持在15%左右,也和今年柴油产能的增长是平衡的。因此,在产能稳定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柴油荒,要么是需求暴增,要么是流通环节出了问题。现在看来,产能是没有大问题的,那么,生产出来的柴油都去了哪里?
简单分析一下目前流行的一些说法:一是拉闸限电导致柴油发电机用量增加,导致柴油需求猛增,这个理由,现在基本已经证明,有夸大其词的嫌疑,因为没有证据表明,拉闸限电可以导致如此大规模的油荒;二是炼油企业检修减产,这个原因更解释不通,因为我国的柴油产量总体而言同比增长了15%左右,而且,设备检修是每年的事,但像今年发生如此规模的柴油荒,还是史无前例的;三是柴油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倒挂,目前,柴油批发价已达7800元一吨,而零售价折算下来每吨才7475元,在批零倒挂的情况下,加油站当然会出现无油可供的情况;其四,对未来价格上涨的预期,尽管10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上调了成品油的价格,但在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国际油价预期看高,使得石油巨头炼油成本提高,炼油的积极性下降,主动减产保利,而在一个垄断的体制下,很显然,这是任何一个垄断巨头都会做出的理性的选择。
尽管在各方的压力下,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都积极表态要进一步提高柴油供应,并且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比如,中石油11月将保持原油日加工4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柴油计划生产量较10月每日增加1万吨,达到日均16.8万吨。中石化11月计划销售柴油同比增长23%,生产柴油同比增长11%,并进口柴油弥补国内供需缺口。但很显然,这种应景式的表态既不能缓解当下的油荒之近忧,更不能永久性的解决再次出现闹剧式的柴油荒的远虑,在一个垄断的供应体制下,垄断巨头可以为了自身的利益制造全面的柴油“恐慌”,即使出于外界的压力暂时压制自己的私语,但垄断的体制不破除,这种人为制造的油荒随时可能降临在我们的头上。
的确,我们没有十足的证据证明这次油荒完全是两大石油巨头联手导演的逼宫的大戏,但很显然,一些明显的疑问并没有得到两大石油巨头的回应:其一,从供需而言,我国的柴油供需矛盾并不紧张,而且今年1到9月份产量增长明显,为什么出现如此巨大的缺口,柴油去了哪里?其二,既然每年的8月份到年底,都是柴油消费的旺季,为什么炼油企业选择在这个时候“不约而同”的停产检修;其三,在柴油荒在全国蔓延之时,为什么我国在第三季度还大量出口柴油,海关的数字也显示,今年1至10月成品油出口量同比增19.8%至2290万吨,其中10月出口量依旧高达188万吨,在国内出现短缺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大量出口成品油?
其实,中国的民众并非一定要打破几大石油巨头在中国成品油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就民众的底线而言,即使你垄断,只要你能够保证供应,不引发人为的恐慌,并非一定要改变目前的现状。然而,残酷的事实是,在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几大巨头一方面要坚持垄断,另一方面却又不好好承担供应的任务,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惜制造人为的油荒,这是垄断最恐怖之处。
特别是,我们看到,中国90%以上的物质领域早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的时代,我们发现,凡是出现短缺的地方,无不例外都有垄断的影子。我们认为,其实垄断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利用垄断的地位搞损人不利己的人为的短缺。其实,在现有的体制下,解决柴油荒也并非难事,比如,让停工检修的炼油企业立即复工生产;再比如,加大柴油的进口量,将国家每年用于炼油的补贴调拨一部分鼓励进口成品油,等等,引发如此大面积的,甚至引发大货车司机无奈封堵高速路的社会事件,实属挑战整个社会的治理底线。
一而再,再而三的“柴油荒”等,的确在倒逼石油等垄断领域的改革进程,如果不破釜沉舟,推进成品油生产、销售和价格机制的真正市场化改革,迟早有一天,垄断巨头将制造骇人听闻的短缺的人祸。既然国家对炼油企业每年给予巨额的补贴,既然几大石油巨头牢牢的将成品油的生产垄断在自己的手里,却又不能保证起码的供应,那就应该追究他们的责任或者让贤,让别的不再使我们受短缺之苦的企业来生产供应柴油吧,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