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容易被选拔的四种人
中纪委资深铁腕副书记刘丽英女士,一次到东北惩治官员腐败时总结说,有四种人才最需要提防:一种是名声很臭,却特能往你身上粘的;二是能力不强,当官的欲望却特别强的;三是收入不高,却特别能花钱的;四是地位不高,但活动能力特别大的。因为这四种人才,在中国目前体制下最容易被提拔。这其实已经把腐败问题概括得非常清楚了。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我们这个社会正是这四种人才最容易能够得势。我们的体制其实有意或无意地在以这样的标准选拔“人才”了。有时,你想不让这四种人才粘合都不行。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你想想现在的体制不选拔这样的人才选拔什么样的人才啊?举目望去,在中国的体制中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这样的人才不是最有生存的土壤吗?携人民血汗亿万财产逃到美国至今没有回来的那些居高位者们,不都是或者曾经是这四种人中的一种吗?这个问题可以靠我们的警觉与修养而得以改变吗?恐怕没有这样简单。
世界上还没有十全齐美的最好的用人制度。但是,却已经有了最不坏的制度,这就是民主法制制度。这种制度,即使让你从一堆烂苹果中选出一个最好的来,也比被人强行塞给一个最烂的要好。从常识与常理来说,如果有一堆苹果让人挑选,人们的理性无论如何不会选出最烂的一个来------只要这样选择的时候,人们的眼睛不被蒙上有色眼镜,不是被拿刀威胁利诱,人们总是会有理性地挑选相对比较好一些的。虽然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相信人的良知与理性还是倾向于把好一点的选出来。可是,如果是让批发商给你指定苹果,而你又不可能有别的批发商的话,那么批发商通过垄断,那就很可能把最烂的一个指派给你了,因为很简单,让你们吃最烂苹果最符合他的利益最大化。因为,商人总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或者你与批发商没有亲戚关系或者朋友关系,都可能把最烂的一个派给你,而你也没有选择的余地。
一个陈旧的伯乐相马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讲了一代又一代,竟然一讲就是数千年的时间。二千多年前的诗人屈原因为老眼昏花的相马人忽略了一匹千里马,使得他作了牢骚满腹的《离骚》;又一千过去了,唐朝的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叫韩愈,又因为老眼昏花的相马人忽略了一个才子,而满怀愤恨地写下《马说》;又是一个近千年过去了,清朝一个叫龚自珍的诗人再次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又是近二百年过去了。老伯乐还在相着马。于是刘副书记所说的“四种”劣质马就被相出来了。它们一个劲地往伯乐身上挤,老眼昏花的相马人伯乐,看着对面的劣马走过来,走过来,走过去,左看右看,前看后看,上看下看,看得每匹马原来都那么不简单。千里马不是他们又是谁呢?因此,我们也看到了,自古宰相门前七品官。领导的秘书、亲属、二奶,甚至汽车司机、厨师、保姆,一个个被当成了千里马被伯乐相中,也成了领导人才。
一个不健全的体制总是在劣币驱良币,甚至在逼良为娼的环境与气氛下,对人才进行逆淘汰地选拔时,有良知的官员也只有被迫用抽签的原始办法选拔人才,明朝就有一个吏部尚书用抽签的办法解决用人的问题。确实在逆淘汰的社会氛围中,抽签摇珠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虽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鱼目混珠,但是毕竟在概率上还是好坏各半,保证了一些龙与一些珠,没有被选贤与能的借口筛选掉。还有那个科举考试制度,虽然这种考试制度是把人变成愚蠢的一种考试,但是毕竟在品质上减少了逆淘汰定律。否则,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与制定安排里,任何有良知的人都将无处藏身。当坏到极点的时候就生发暴乱,这就是中国社会数千年来,一治一乱,恶性循环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民族的历史就是在这样的一治一乱中几千年来不断地按照周期性地循环着。我们这个民族何时才能走出这个怪圈呢?其实我们所谓的理想,在人家那里根本就是历史与现实。有什么好顾忌的呢。 投其所好,投机取巧,就是劣质马的捷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