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民主”,中国有“信访”
“信访”,耐人寻味的东西。一样事物能旷日持久,能有成千上万人参与,本来就说明它有存在的合理性,“信访”大概也是吧?何谓“信访”?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而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信访人。(注:抄来的)
“信访”其实就是“上访”,绝大多数是投诉,反映自己遇到的不公。想想也是,在法制严重缺陷情况下,“信访”是补缺,是走投无路时的道路,是获得额外的捷径,有时也是有效的途径。区里讲不通就找县里,县里不行到省里,省里再不行就到中央告状。最后千军万马汇集天安门。也正因此,“信访”在中国已经是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各级政府,甚至大型企业都设立“信访办”,有专职人员司职。上访人众里,自然是平头百姓居绝大部分,没办法,他们是弱势群体,更容易遭到损失。当然也不乏有资、有权阶层,因为什么都是相对的。前段时间热报,负责“信访”的官员的老婆,在上访过程中被公安部门殴打。虽说是“打错”,但上访确是事实。离休老干部上访更不是什么稀罕事。说不定以后某日,本人也会因什么事上访去。“上访”,百姓生活一部分。
“信访”在中国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击鼓鸣冤、拦轿申冤传统。杨乃武同学能得到平反,就是得益于“信访”。该案还把一大批官吏送到菜市口腰斩。
在西方,虽然也有“投诉”,但规模和效果远不如中国的“信访”。西方讲究四年后总算帐,算间接帐:“俺not vote u",而后再忍气吞声四年。这不如“信访”来得直接了当,目标清晰:
官府欺人了,上访;
审判不满意,上访;
工资待遇没到位,上访;
赔偿款没满足自己要求,上访;
上次上访没全部落实,上访;
别人上访结果超过俺,上访。。。。。
在加拿大的你我,当我们遇到自己认为的“不公正”时,你会想到“信访”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