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崩溃危机 土壤污染呈加剧趋势
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140/89/666/43329485.jpg侵蚀、沙漠化、盐碱化、贫瘠化、污染……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土壤退化状况愈趋严重,所有的土壤“疾病”都在各地大量存在。刚刚闭幕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0年年会发出警示:“土壤污染已经达到了一个被国家严重关注的关键点,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和长期的行动。”
这是一组让人揪心的数字:
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2%;
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3.62万平方公里,超过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中国盐碱化土壤面积约3690万公顷。其中受盐碱化影响的耕地总面积达624万公顷,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
中国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耕地缺磷面积达51%,缺钾面积达60%。由于过度垦殖,土壤因有机质匮乏而导致养分状况失衡,土壤养分长期的低投入、高支出造成全国范围土壤肥力的下降。
更为严重的是,国家环境保护部此前对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发现,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
公布上述数字的是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国合会1992年由中国政府批准成立,是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最高级别的国际咨询机构。本届国合会主席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
本月10日至12日,国合会2010年年会在京召开。在这次年会上,国合会“中国土壤环境保护政策研究”项目组提交的专题报告特别提醒:“土壤污染已经达到了一个被国家严重关注的关键点,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和长期的行动。”
土壤污染呈加剧趋势
几乎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稻米。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面积占世界稻作总面积的20%以上,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以上。
但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我国土壤质量急剧下降。在耕地面积减少,单位亩产又必须拉升的情况下,水稻生产已进入恶性循环。
“长期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让农民感到最大的危害就是土地板结和产量下降。”河南省兰考县南马庄村村主任张砚斌对记者说。
“从上到下,都是在大力推广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用量也一年比一年大。”张砚斌说,种了十多年的地,产量越来越少,水稻平均亩产由上世纪80年代的600公斤,下降到前两年的不到550公斤,农民的收入也没有提高。
“我国耕地质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志群向记者证实,由于农药、化肥和工业污染,我国粮食每年减产100亿公斤。
“在现代水稻生产中,人们寄希望于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农化产品来防治稻米的病虫害。”陈志群说,然而,几十年来,水稻病虫草害危害的面积并没有减少,许多传统的和一些新的病虫害仍在不断爆发。
同时,由于农业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使得稻田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系统稳定性不断降低,稻米品质也遭受到很大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4年的数据,从1978年到1998年,我国农业“污灌面积”从500万亩增加到5427万亩,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 7.3%;2003年我国农田化肥施用量为464.5公斤/公顷,超过发达国家安全施用量每公顷225公斤上限的一倍以上;农药施用量达15公斤/公顷,是发达国家的每公顷使用量的2倍多。其中,高毒农药占农药施用总量的70%,国家明令禁止的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仍在部分地区生产和使用。
“近几十年来的化工农业实践表明,人类对作物病虫害单一化的化学控制将是一场永无休止且打不赢的仗。”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章家恩称,化工农业最终必将导致一系列不可逆转的生态学后果和无法挽回的代价。
据记者了解,云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周江鸿等人在湖北、安徽等地的农田里发现,杀虫剂的使用对稻田节肢动物物种有损害作用,使得稻田天敌和害虫的平衡关系被打破。
据云南农业大学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农药和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其余70%以上都污染环境了。”章家恩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在长江三角洲等地区主要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至20%。
而除了农药和化肥外,另一个威胁土壤的是重金属。王五一和杨林生的调查发现,华南地区部分城市有50%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
环保部的调查也显示,因重金属造成的水源和土壤污染已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百姓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环保部门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2009年发生的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不仅污染了厂区周边的农田和林地,还造成2人死亡,500余人尿镉超标。
国土资源部此前表示,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污染与控制研究室李发生研究员担任国合会“中国土壤环境保护政策研究”项目组组长。据他介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土壤污染总体上呈加剧趋势。当前,中国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
监管乏力技术落后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但同时,在各类环境要素中,土壤是污染物的最终受体,大量水、气污染陆续转化为土壤污染,损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等特征,其对人类的危害将是灾难性的。
在上世纪,日本和美国就先后出现了严重的土壤环境污染事件:
20世纪初期开始,日本富山地区的水稻普遍生长不良。1931年当地居民又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这种病被称为“痛痛病”。
1946~1960年,日本医学界从事综合临床、病理、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分析化学的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痛痛病”是由于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废水引起的镉(Cd)中毒。
20世纪40年代,美国加里福尼亚州腊夫运河因干涸被废弃。1942年,美国一家电化学公司购买了这条废弃运河当作垃圾仓库,在11年的时间内向河道倾倒的各种废弃物达800万吨。
此后,在这片土地上盖起了大量的住宅和一所学校。但从1977年开始,这里的居民不断发生各种怪病,孕妇流产、儿童夭折、婴儿畸形、癫痫、直肠出血等病症频频发生。1987年,这里的地面开始渗出一种黑色液体,经检验,其中含有氯仿、三氯酚、二溴甲烷等多种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而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陈宜瑜指出,“围绕老旧工厂进行的城市改造很少考虑到场地污染问题。”在一些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已经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此外,因生产、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导致危险品泄露而造成的场地污染也日趋严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产业布局的调整及“退二进三”政策的实施,大量位于城市中心区和城郊地区的工业企业搬迁或遗弃遗留的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被开发为人居环境。
李发生等人的调查发现,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大中城市出现了大规模工业企业搬迁的现象。这些工业企业搬迁、停产、倒闭所遗弃的污染场地大多位于城市的中心,由于原企业设备陈旧、工业“三废”排放以及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等原因,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了土壤和地下水,企业原址土壤和地下水成为高污染区和高风险区。企业搬迁后,由于遗留污染物或土壤污染甚至造成环境污染事故。
李发生说,土壤污染途径多,成因复杂,控制难度大。调查显示,目前土壤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城镇居民生活废弃物(生活污水、城镇垃圾);农用化学物质(农药、兽药、化肥、生长素、调节剂、添加剂);畜禽养殖废弃物。
在工业化发展较早的经济发达地区,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局部或区域性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现象。
陈宜瑜称,尽管第三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刚结束,整个土壤污染问题还不很清楚,但总的趋势是在继续恶化的。
“绿色发展需要健康的生态系统提供全面服务。如果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的境地,那么发展就会变得不可持续。”国合会《生态系统与中国的绿色发展》专题报告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尽管中国的污染治理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努力和财力,但绿色发展还是落后于“褐色”和“黑色”发展,导致河流和土壤受到污染、生态系统的退化。
据李发生介绍,中国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但与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控制工作相比,土壤(场地)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问题更多。
“缺乏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的专项法律法规。”李发生说,中国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在立法形式存在分散立法、附属立法、立法层级较低等缺陷,在立法内容上存在重复立法较多、立法冲突、原则立法过多、可操作性差、基本法律制度没有建立等缺陷。现有的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相关法律规定分散且不系统,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不能满足中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
在土壤环境监管能力方面也很薄弱。目前中国土壤环境监管措施不完善,对土壤污染的历史和污染现状不明,土壤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的种类不清,对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危害的科学认识不够;土壤污染监测体系不完善,缺乏污染场地信息管理系统;土壤环境管理中缺少完整的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体系。
李发生说,目前全国只有9个省(区、市)开展了污染场地的监管,其他省(区、市)尚未开展相关工作。
从技术角度上说,中国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尚不成熟,现有的土壤污染治理措施代价较高,净化周期长,而且效果不甚理想。大部分技术仍停留在实验室模拟研究阶段,缺乏具体的工程实践经验。
(腾讯绿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