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被害疑案有望解开
命运悲惨的光绪皇帝死后也没有得到安宁,他的陵墓69年前被盗,仅有遗骨尚存。20年前清理地宫时留下的几缕丝,就成为今天解开百年沉冤的一丝线索。化验结果显示,光绪皇帝头的含砷(砒霜)量超出正常水平1,0002,000倍,因此初步怀疑他是被害死於非命,而且是被突发性的毒害致命,而非慢性中毒最终死亡。进一步的结果还有待医学研究机构和历史学家揭示清末光绪皇帝是怎样死的?是病死的?还是被人害死的?如今,光绪帝去世已经快100年了,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疑案终於有望解开。据本刊记者向有关各方面了解,根据国家重点文化工程清史纂修工作的需要,鉴於光绪皇帝陵墓历史上已被打开过的实际情况,利用当今高科技手段,取最直接和最科学的方法,即对光绪帝的遗骨样品进行毒物学的化验,正在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报批程序、极端精密的化验手段进行。根据目前化验结果,光绪皇帝头的含砷量超出正常水平1,0002,000倍,这些足以致命的砷,是集中在头中的一段,而不是平均地分於头的全部。因此初步怀疑他是被突发性的毒害致命,而非慢性中毒最终死亡。这不由得使人联到着名学者启功先生《启功口述历史》中提到的一个情节,他的曾祖父、当时的礼部尚书溥良亲眼见到并问明,在西太亲赐光绪帝一碗“塌喇”(酸奶)不多时,光绪帝就驾崩了。
根据已有结果,如果再对光绪帝胃部附近的遗骨取哪怕极微小的骨骼颗粒进行化验,就可最终断定中毒死亡,从而不但解开这百年疑案,而且让含冤惨死的光绪帝在九泉之下沉冤得以申雪。
命运悲惨的皇帝
光绪皇帝是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年号“光绪”,故习称“光绪皇帝”、“光绪”。他生於一八七一年,继承的是堂兄同治皇帝的皇位。同治皇帝之父咸丰皇帝奕詝为道光帝第四子,光绪皇帝之父醇贤亲王奕譞是道光帝第七子;生母是慈禧太的胞妹。也就是说他是咸丰皇帝的亲侄子、慈禧太的亲外甥。同治皇帝是咸丰皇帝的独子,死后无子,实际执掌朝廷大权的慈禧太便立和自己血缘最近的载湉为帝,以便於自己继续当政。
光绪皇帝四岁登基,由慈禧、慈安两宫太垂听政。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18岁的光绪皇帝成婚,娶一位皇、两位妃子。皇是慈禧太胞弟的女儿叶赫纳拉静芬,也是光绪皇帝的表姐。大婚后的第二年,19岁的光绪亲政。但慈禧太只是名义上“归政”,实际上仍大权独揽。此后,载湉逐渐在自己周围建立了以翁同、孙家鼐、文廷式、志锐等为骨的帝党与慈禧太争夺最高权力。皇作为慈禧的内侄女,在政治上倾向于后党,始终与光绪皇帝同床异梦。光绪的两位妃子瑾妃和珍妃是一对同胞姐妹,其中妹妹珍妃美貌多才,聪明伶俐,性情活泼,深得光绪皇帝的喜爱。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皇帝坚决主战,但由於国家积弱与内斗严重而失败,中国战败后光绪被迫接受《马关条约》。自此他锐意变法革新,为了“不做亡国之君”,於一八九八年启用康有为、启超等推行新政,并以谭嗣同等四军卿架空原有保守派军机大臣,遭到以慈禧太为首的当权保守派的反对。为此光绪帝打算依靠自己亲自提升的候补侍郎袁世凯发兵杀慈禧的亲信、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并包围当时慈禧居住的颐和园,但不幸被袁世凯出卖。事发后,慈禧发动了辛酉政变,杀害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并将光绪皇帝幽禁於中南海瀛台。对外则宣光绪帝生病,由太“训政”。珍妃因支持变法,也被慈禧打入冷宫。两年後的一九○○年,慈禧太又与荣禄策划,立端王载漪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也就是“皇太子”,试图废掉光绪皇帝。同年八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挟光绪帝逃亡至西安。临走前,将年仅25岁的珍妃从冷宫中带出,推入宫中贞顺门内的一口井中害死。一九○一年《辛条约》(庚子赔款)签订後,光绪帝和慈禧等才回到北京。此後处境虽稍有改善,但仍被慈禧软禁。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正二刻三分,即一九○八年十一月一日下午6时33分,光绪帝在孤独与痛苦中走完了他38岁的人生。第二天也就是十月二十二日未时(下午1时至3时),74岁的慈禧太也在中南海仪鸾殿死去。这一对母子君王、政治上的敌人,年龄相差36岁,竟然在不到24个小时的时间内相继去世,时间如此巧合,不能不让人对中缘由猜测和议论。加之光绪皇帝一直受慈禧欺压,只有慈禧死去才有机会翻身,更加使人觉得光绪帝突然死亡背后,肯定有着不为人知的阴谋。
死因两种说法
一是正常病亡说。根据清代的正史记载,光绪皇帝是患病死亡的。除了官修的史书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光绪医案(即病历),十分齐全,特别是他临终前半年病情加重的阶段里,诊断记录和服药经过尤为完整,成为光绪的死亡原因的重要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国家中医研究机构根据馆藏大量光绪帝的“脉案”、“病原”研究,认为光绪自幼多病,体质很差,用药十分频繁,且入深宫后,生活抑郁沉闷,精神不振而致身体孱弱,遗下了日後的病根。光绪成年後,其病情和体质并未根本好转。根据清宫医疗档案记载,光绪一生患有多种疾病。据光绪二十四年的“脉案”记载,他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或骨结核及血液系统的疾病。在光绪死前半年内,他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御医已束手无策。可见光绪是由於长期患多系统的慢性消耗疾病,最後体力衰竭而死的。但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医案造假完全可能。启功先生就说,“查太医院的任何档案也不会有真实的记载”。
二是非正常死亡说,也就是说光绪皇帝是被人谋害致死的。
第一,说慈禧临终前派人毒死光绪。《崇陵传信录》和《清稗类钞》等书里认为:慈禧太病危期间,唯恐自己身后光绪重新执政,推翻前案,倒转局势,於是令人下毒手,将光绪害死。溥仪《我的前半生》一书载述:“有一种传说,是西太自知病将不起,她不甘心死在光绪前面,所以下了毒手。”人们普遍认为:年仅38岁的光绪,反而死在74岁的慈禧的前面,而且只差一天,这不会是巧合,而是慈禧处心积虑的谋害。
第二,说李莲英毒死光绪。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等书,认为清宫大太监李莲英等人,平日里仗着主子慈禧的权势,经常中伤和愚弄光绪,他们怕慈禧死後光绪重新掌权,对自己不利,就先下毒手,在慈禧将死之前,先把光绪害死。
第三,说袁世凯毒死光绪。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谈到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帝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出卖了皇上。又说: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太死去,光绪决不会轻饶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了毒,将光绪毒死。
第四,根据《清实录》记载,光绪皇帝虽然有病、多病,但都是慢性病。临死三天前,仍能进行政事、家事活动。且发病突然,来势急猛,不排除被谋害的可能。
第五,《启功口述历史》一书中记载,他的曾祖父溥良任礼部尚书时正赶上两宫驾崩,大臣们在慈禧太居住的宫室外等消息,“就在宣西太临死前,我曾祖父看见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乐寿堂(应为仪鸾殿之误)出来,出於职责,就问这个太监端的是什麽,太监答道:‘是老佛爷(慈禧太)赏给万岁爷(光绪帝)的塌喇(满语酸奶)’。”“当时光绪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之前也从没听说过他有什麽急症大病,隆裕皇也始终在慈禧这边忙活。但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的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向太医院正堂(院长)宣光绪皇帝驾崩了。”“光绪帝在死之前,西太曾亲赐他一碗‘塌喇’,确是我曾祖亲见亲问过的。这显然是一碗毒药。”启功先生的曾祖父,当时既是礼部尚书,又是亲历者,他的口述历史是第一手资料。笔者推测,是否有人将这碗下了砒霜的酸奶强行灌进光绪帝的口中?而头上残留的砷根本就是挣时在头上的。
第六,档案记载: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年)十月二十一日子刻,御医张仲元等人诊得:“皇上脉如丝欲绝。肢冷,气险,二目上翻,神识已迷,牙齿紧闭,势已将脱。谨拟生脉饮,以尽血忱。人参一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一钱。水煎灌服。”随後,又经御医多方努力,却无力回天。但如果御医张仲元等看到的光绪皇帝,是在他喝了慈禧太亲赐他的一碗含毒药的“塌喇”後而出现的症状,是不是更能说明光绪皇帝是被毒死的呢?
第七,曾经为光绪诊过病的御医屈贵庭民国年间在《逸经》杂上说:在光绪帝临死的前三天,他最後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皇上本已逐渐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没过几天,光绪帝便死了。御医根据亲历所写的文章,很值得研究。
死後陵墓被盗
光绪死後,尸骨敛入棺椁内,先停放到紫禁城乾清宫及景山寿皇殿。後来宣统皇帝为他在河北易县的清西陵选择陵址建造陵墓崇陵,所以他的棺椁又转移到清西陵附近的行宫停放。在光绪陵墓崇陵修建期间,一九一二年初,宣统皇帝宣退位,按照民国政府答应的优待清皇室条件,崇陵尚未完成的工程由民国政府继续主持建设。一九一三年冬,光绪皇帝葬入崇陵地宫,和他同时入葬的还有他的皇静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隆裕太,和光绪皇帝情深意笃的珍妃则被埋葬在崇陵旁边的妃子园寝。然而不幸的是,抑郁终生的光绪皇帝死後也没有得到安宁,一九三八年,他的陵墓被盗,地宫内的珍宝被洗劫一空,仅有遗骨尚存。八十年代文物部门对崇陵地宫进行了清理,个别丝可能就是那时留下的,现在就成为解开百年沉冤的一丝线索。崇陵地宫全部为石结构,共有四道巨大的石门,所幸的是盗墓者没有丝毫破坏这四道石门,至今依然保存完整,每扇门上都雕有巨大的菩萨立像。光绪皇帝和他的皇的棺椁停放在穿过四道石门後的巨大石台上,光绪帝的遗体就分别存放在其中。光绪皇帝棺椁正面有一个较大的圆形白灰修补痕迹,据介绍,这个地方曾经被盗墓者挖了一个大洞,以便於他们从这个洞直接钻到棺椁内取那些随葬的金银珠宝。
据悉,对光绪遗骨的化验工作仍在进行中,通过严密科学的方法,求光绪帝的真正死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