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咒笼罩五大悲情家族(组图)
拉瓦尔品第市的一声枪响,“铁蝴蝶”贝-布托香消玉殒,她的死在布托家族的悲惨历史上添上沉重的一笔。纵视全球,各国名门中比布托家族更为悲惨的并不在少数:其中包括政坛明星,体育骄子,娱乐偶像,文学巨匠等。然而他们家族总是遭遇莫名的毁灭灾难,有人说这不过是“必然”的偶然,也有人说这其实是一种家族咒怨……肯尼迪家族 kennedy family
“肯尼迪家族的故事就是一长串讣告……生为肯尼迪家族一员,你就不要指望躺在床上静静地死去。”——媒体评述肯尼迪家族的悲惨史
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中,如果说有名门望族的话,恐怕没有人不承认肯尼迪家族。然而这个在美国政坛上呼风唤雨的第一家族,其许多家庭成员却灾难连连,悲惨不断,让人吁嘘不已。
肯尼迪家族成为美国的“王室”始于1914年,当时约瑟夫-肯尼迪与罗丝结为夫妇,之后育有9名子女。四个儿子小约瑟夫、约翰、罗伯特以及爱德华,5个女儿为罗丝玛丽、凯瑟琳、尤妮斯、帕特莉西亚、珍妮。从那时开始,“肯尼迪一家就似乎笼罩在诅咒的乌云之下。”
年轻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夫妇和他们的女儿
肯尼迪家族中最被人们关注的无疑是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的被刺身亡。1963年11月22日下午12:30,约翰-肯尼迪在夫人以及德克萨斯州州长康纳利夫妇的陪同下,乘坐敞蓬轿车前往达拉斯市区,准备在那里发表一篇演说。然而在经过迪利广场(Dealey
Plaza)时遭到枪手枪击身亡。
而在此之前,老约瑟夫-肯尼迪的另一个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已于1944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于坠机。据说他当时正在从事秘密军事任务,乘坐载满炸药的飞机企图去摧毁纳粹的导弹基地,不料飞机却在途中爆炸,当时小约瑟夫-肯尼迪年仅29岁。同样死于二战时期的还有女儿凯瑟琳的丈夫,他们于1944年5月结婚,然而凯瑟琳的丈夫在当年的9月阵亡,而凯瑟琳本人于4年后死于空难,死时年仅28岁。
在约翰-肯尼迪被刺后的第7个月,肯尼迪家的小儿子爱德华-肯尼迪,在1964年的飞机失事事故中伤及背部,虽然稍后康复但仍未能逃脱恶梦,1969年7月18日他在参加一场朋友聚会后,开车经过麻省的一座桥梁时失控坠落。而肯尼迪总统的另一个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则在1968年6月6日在洛杉矶遇刺丧生,时年42岁,当时他正在竞选总统提名,并在加州的初选中获得胜利。在几个儿子先后遭遇不幸后,老约瑟夫-肯尼迪也没能幸免,早在1961年就已经中风的他,经过八年的治疗却从未康复,直至1969年去世。
约瑟夫-肯尼迪的几个儿子个个都是悲剧,肯尼迪家的第三代传人也同样遭遇不幸。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儿子帕特里克-肯尼迪,在遇刺前三个月夭折。爱德华-肯尼迪的儿子小爱德华-肯尼迪,1973年因为癌症而切除右腿。罗伯特-肯尼迪的儿子迈克-肯尼迪,曾被被控和家族的未成年保姆有染,1997年12月31日在科罗拉多州的滑雪意外中丧生,年仅39岁。罗伯特-肯尼迪的儿子大卫-肯尼迪,则在1984年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家族度假别墅附近的一家旅馆用药过量死亡。最新的悲剧是1999年7月16日,约翰-肯尼迪的遗腹子小约翰-肯尼迪在和妻子以及妻子的姐姐前往堂妹劳瑞的婚礼时,驾驶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家族现状
本来这个家族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小约翰-肯尼迪身上,可是这次空难差不多是断绝了肯尼迪家族最后的指望,就连最顽固的新闻界人士也不敢相信那纯粹出于偶然:一个庞大的家族几十年以来都以一种不间断的自我毁灭方式走下坡路。现在肯尼迪家族还和政坛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爱德华-肯尼迪还跻身于美国政界,约翰-肯尼迪的外甥女玛丽亚还是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的妻子。但是或许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要把重新崛起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尼赫鲁-甘地家族 Nehru Gandhi family
“拉胡尔捧着装有父亲骨灰的铜罐,拖着沉重的双腿,走上河心搭着由花环装饰的木台时,凝视着失声痛哭的母亲和妹妹,将骨灰撒入了滔滔不息的圣水之中……”
——《印度时报》报道拉吉夫的葬礼
如果说在当代印度还有一个家族能够称得上“王朝”,那就只有尼赫鲁-甘地家族了。尼赫鲁-甘地家族出了尼赫鲁、英迪拉和拉吉夫三任总理,长期统治印度独立后的政界。
尼赫鲁-甘地家族的名字甚至还是“圣雄”甘地的功劳。当时,尼赫鲁是北印度的婆罗门出身,而独生女英迪拉却与异教的拜火教徒结婚,当时新婚夫妻的姓成为问题,于是“圣雄”甘地给了他们“甘地”的姓,“尼赫鲁-甘地家族”的称呼就这样诞生了。然而尼赫鲁-甘地家族也是一个悲剧频发的家族,英迪拉和儿子拉吉夫先后被暗杀,而拉吉夫的弟弟桑贾伊在飞机失事中遇难。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是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内阁总理,1964年逝世后,尼赫鲁这个名字在印度政坛不再出现,但尼赫鲁家族的血脉却在继续传承。在父亲去世两年后,独生女英迪拉-甘地进入政坛,随后在1966年~1977年、1980年~1984年间两度出任内阁总理,也是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理,然而1984年她在花园散步时被她的一名锡克教保镖开枪打死。这一悲剧反而促使英迪拉的长子拉吉夫-甘地投身政坛。于1984年10月31日就任总理,并出任执政党国大党主席。由于行贿受贿下台后,准备卷土重来的拉吉夫-甘地,在1991年5月21日在印度南部坦米尔那都省的一次竞选集会上拉票,被一名伪装成献花的女性自杀炸弹袭击者袭击身亡,他也是印度尼赫鲁家族史上第二位遇刺身亡的政治家。
家族现状
在拉吉夫-甘地死后,他的妻子索尼娅又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印度的政治圈,于1998年出任国大党主席。拉吉夫-甘地和索尼娅有儿子拉胡尔和女儿普里扬卡。在2004年的大选中,年仅34岁的拉胡尔-甘地当选印度人民院(下院)议员,像他的祖辈、父辈一样,又开始投身于印度的政坛。
凡-埃里克家族 Von Erich family
“除去肯尼迪家族,凡-埃里克家族就是全美最不幸的家族。在摔跤场上,他们呼风唤雨;在场下,他们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痛——一个个家族成员不停死去的悲剧。”
——弗里兹-凡-埃里克的纪念网站如是说
弗里兹-凡-埃里克是全美最著名的摔跤选手之一,外号“铁人”。据称,弗里兹家境贫寒,从小就在一个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成长,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我小时候,就算吃上一片面包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但童年的艰辛也磨练了这位天生喜爱摔跤的铁汉,拥有强壮体格和打不死精神的他开始参加各项摔跤比赛,并让许多对手闻风丧胆。1963年,弗里兹-凡-埃里克终于击败对手成为全美摔跤联盟(NWA)冠军,走上了职业生涯的顶峰。
但弗里兹的才能并不仅仅局限于摔跤场上,一位熟知他的朋友曾这样说过:“别以为他(弗里兹)只是一个四肢发达的莽汉,他十分精明,也很爱学习,这让他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人才。”1966年,德州最著名的摔跤公司WCWA聘请他为总裁。在他的运作下,WCWA从最初是全美摔跤联盟的一个区部开始茁壮成长,并最终在1986年正式独立运作而进阶成为美国主要的摔跤公司。
随着摔跤公司的不断发展,弗里兹也逐渐成为美国一个家喻户晓的名人。但在家庭生活中,弗里兹家族却始终笼罩着不幸。他的妻子共为他生育了6个儿子,其中长子在7岁时就因遭受电击而摔入水中溺死,剩下来的5个儿子顺利的度过了童年,并全部继承了父亲的摔跤事业。就在此时,苦难再次降临到凡-埃里克家族身上。绰号“得克萨斯黄玫瑰”、弗里兹的第三子大卫-凡-埃里克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了全美摔跤联合会比赛。在比赛中,大卫一路势如破竹,但最终却在夺标呼声很高的情况下颇受争议的败给了对手里克-福莱尔。直到1984年,全美摔跤联合会才依照大卫的申诉做出裁决:里克-福莱尔应将冠军头衔让给大卫-凡-埃里克。但这个冠军还未易手,大卫便因为吸毒过量而撒手人寰。
弗里兹的第四子凯利体格强壮、反应敏捷,有着“得克萨斯龙卷风”的美誉,连许多摔跤专家都惊叹他的技术已经超越其父,而凯利也的确成为六兄弟中最出名也是最成功的一位——他曾短暂赢得全美摔跤联合会桂冠,甚至还挑战过世界摔跤联合会冠军。但“得克萨斯龙卷风”依然无法逃过被“诅咒”的命运,由于长期吸毒过量,凯利于1993年死于一次摩托车事故。
迈克尔-凡-埃里克是弗里兹的第五子,他继承了其兄大卫的事业,但在肩部手术后患上了中毒休克综合症,并于1987年因过量服用镇定药物而死。弗里兹的第六子克里斯则明显没有父亲和哥哥们在摔跤运动上的天赋和坚韧的神经,他在摔跤场上闯荡多年却始终无法成功,最后,身患抑郁症的他于1991年自杀身亡。至此,凡-埃里克家族下一代的六位男丁几乎全部死于非命,这也成为了全美摔跤史上著名的“凡-埃里克悲剧”。
而弗里兹本身则在遭受多次爱子丧生的打击后疾病缠身,一手扶植起来的WCWA公司也由于经营不善而在上世纪90年代倒闭。1997年,身患癌症的弗里兹与世长辞。
对此,弗里兹唯一在世的次子凯文说:“我很怀念以前和四位兄弟一块练习摔跤的时光,但他们都离开了我。我不知道对于我和我的家族来说,这究竟是不是一个诅咒,我所能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好好的生活下去,并希望我的兄弟们在天堂里也能一块继续摔跤。”
家族现状
不过,弗里兹唯一在世的次子凯文-凡-埃里克却幸运的摆脱了死神的眷顾。被誉为“金色勇士”的他在父亲和兄弟的光环下踏入摔跤圈,并最后经历了辉煌的摔跤手生涯。退役后,凯文在家乡经商,并小有成就。凯文育有四子,长子罗斯就读于夏威夷大学,被认为与其叔父凯利极其相似,并很可能在未来继续祖父和父亲的摔跤事业;长女克里斯汀则已经接手父亲的生意。同样的,英年早逝的凯利-凡-埃里克的女儿蕾茜-凡-埃里克在2007年8月份与WWE(世界摔跤联盟)签下培训合约,吹响了向凡-埃里克家族再次向世界摔跤界冲锋的号角。
海明威家族 Hemingway family
在美国爱达荷州的基特初姆,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公墓,这里埋葬着美国一代文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欧内斯特-海明威。围绕海明威墓的,是在他之后相继去世的族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不是死于酗酒、怪病,就是死于抑郁症,“海明威魔咒”也由此而来。
海明威1899年生于芝加哥,父亲是医生,母亲是音乐教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海明威志愿赴意大利做战地救护车司机,被炮弹炸成重伤,全身嵌进许多弹片,一条腿的膝盖被打碎,回国后站着写了《太阳照样升起》,以减轻受伤部位的痛苦,并成为终生写作习惯。就在29岁的海明威刚刚开始其文学生涯时,他的父亲就自杀身亡。
作为上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晚年的海明威病魔缠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癌和精神抑郁症,健康每况愈下。随后,他开始大量喝酒,时常吵闹,脾气变的异常烦躁,尝到了自我怜悯的痛苦。终于在1961年7月2日,用这只陪他走遍世界的双筒猎枪伸进嘴里,扳动了扳机。海明威的墓碑上没有墓志铭,下部仅有几行小字:“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生于1899年7月21日,死于1961年7月2日。”上半部大片空白,留给后人评说。
家族现状
但是,海明威的死只是海明威家族发生的一系列悲剧中的一出,此后又有多名海明威家族成员相继埋进了爱达荷州基特初姆市的那座公墓,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几乎无一善终,不是死于酗酒、怪病,就是死于精神抑郁。在海明威去世5年之后,他的妹妹厄休拉-海明威,由于身患癌症和抑郁症,服药自杀;在此16年之后,海明威唯一的兄弟莱斯特在得知自己因患糖尿病需要截肢后又举枪自尽。
不仅如此,连海明威家族的后代也不可幸免的重演着先人的悲剧。他的长子杰克在结婚后夫妻感情不和,与妻子双双酗酒解愁,其妻子最后也死于癌症。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生活,杰克的长女穆菲特和次女玛尔戈也染上了一系列恶习,她们先后因为吸毒而患上了严重的狂躁抑郁症,最只能接受强制性治疗。1996年,在海明威吞枪自杀35年后,他的孙女玛尔戈被发现神秘死亡,有关部门最终裁决玛尔戈死于自杀。
可以说,海明威家族的血泪史整整持续了四代人,这位大文豪在去世后并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太多的财产,却留下一个持续了数十年的魔咒。直到后来,海明威的孙女玛丽尔-海明威才“破解”了这个所谓的魔咒。
海明威最小的外孙女玛丽尔-海明威生于1961年,虽然海明威孙女的身份已令玛丽尔足够出名,但同时作为一名好莱坞的女演员,玛丽尔也曾达到事业的高峰,她1980年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2000年12月,玛丽尔的父亲、海明威的长子杰克去世;两天后,她的丈夫史蒂芬被查出患了癌症,玛丽尔请来了美国最好的医生,为丈夫做了脑瘤切除手术,并精心照料丈夫。值得庆幸的是,史蒂芬竟然神奇般的痊愈了。玛丽尔育有两个女儿德里-路易斯和兰利-克里斯曼,她积极向上,用自己的行动破除了所谓的“海明威魔咒”。2003年,玛丽尔还因此登上了《人物》杂志封面。
白兰度家族 Brando Family
“马龙-白兰度家的人似乎遭到天谴。在这个家族里,酒精是女人的归宿,冷漠则是男人的特征。在电影巨星马龙以前,家中净是怪里怪气的人;在他之后,这个家成了自杀者的天下。”
奥斯卡影帝马龙-白兰度因出演《欲望号街车》、《尤里乌斯-恺撒》、《码头风云》和《教父》等不朽名片而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演员之一,在一代又一代影迷心目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1950年,他以《男儿本色》跃进银幕,接着拍电影版《欲望号街车》令他成为好莱坞巨星。1954年,他以《岸上风云》获得奥斯卡、纽约影评人协会及戛纳电影节影帝三项大奖。
可是风光背后的马龙-白兰度,却过着一团糟的生活,他放荡不羁,曾经结过3次婚,还有过无数情妇。马龙-白兰度的孩子有一大堆,据他自己讲有9个,据警察局的记录有15个,据传闻有25个。更要命的是,所有这些子女都经历着梦魇般的人生:有的沦为杀人犯,有的自杀,其他人不是流落四方,就是互相纠缠。
据悉,马龙-白兰度的母亲就患有酒精依赖症;他的第一任妻子安娜-卡什菲在生下儿子克里斯坦后也深受毒品和酒精问题的困扰;同样吸毒的克里斯坦枪杀了其同父异母的妹妹夏安的男友,并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入狱10年,实际服刑6年。为了避免夏安在克里斯坦案上出庭作证,白兰度把她送到了塔希提岛,那里美国当局无法送达传票。就在克里斯坦出狱前一年,夏安在那里自杀了。而在被马龙-白兰度征服的无数女人中,有6个情妇自杀:女演员皮娜-佩利塞尔割腕自尽那年仅17岁;时不时与他同床共枕的丽塔-莫雷诺多次吞服过量的安眠药……
家族现状
2004年7月1日,马龙-白兰度死于肺功能衰竭,但在他去世后,马上就有媒体曝料称他在死前生活拮据,不但需要靠政府退休津贴度日,还欠下银行1100万英镑的巨额债务。
马龙-白兰度曾经租下了塔希提岛旁边的一个叫特提亚罗的小岛,租期直到2064年,夏安的兄弟特胡图目前独居此岛。2001年5月4日,二流演员罗伯特-布莱克在汽车里发现了妻子鲍尼的尸体,警察在她的遗物中发现的一盘电话录音磁带涉及白兰度的儿子克里斯坦,克里斯坦随后陷入又一轮的官司战。同样的,白兰度家族孙子辈的命运也笼罩在不幸的阴影下,有的一出生就是“瘾君子”,有的被抛弃,有的被拒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