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自由 发表于 2010-12-8 12:41:52

我站在克拉玛依的“黑柱灯”前

又是一年12、8,又想起了远在西域的三百多幼小的亡灵,十六年了,你们在另-个世界是不是己经长大成人?





知道新疆有个地方叫克拉玛依,约略己近半个世纪。

大概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支优美悠长的歌叫《克拉玛依之歌》,歌中唱道∶

当年我赶着马群寻找草地
到这里来驻马我了望过你
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海洋
我只好转过脸向别处走去
啊克拉玛依我不愿走进你……



四、五十年之后,二零零七年五月中旬,我来到了新疆,走近了克拉玛依,却仍然害怕走进克拉玛依。


为什么呢?是因为还像歌里唱的是你“没有草没有水也没有人迹” 吗?不是!据新疆朋友介绍,今日的克拉玛依,真如当年歌中唱的“出现了人间奇迹” ,“密密的油井无边的土地,到处是绿树高楼红旗” 。近年间又从哈萨克斯坦输来了石油,又从流向北冰洋的额尔奇斯河引来了清水,再加上近年能源紧缺油价高企,作为中石油基地的克拉玛依,更是-片繁荣兴旺,成为大西北的一块宝地。



那我为什么害怕走进克拉玛依呢?是因为那场大火,那场十二年前克拉玛依熊熊燃烧的大火,也灼伤了远在千万里之外的我,使我至今一提起克拉玛依就忍不住一阵阵心痛。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八日,这是-个应当刻入中国未来千年历史的重要日子。



这一天,克拉玛依市为迎接上级下来搞什么评估验收的二十五名官员,组织全市各中小学796名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中小学生,为官员们进行专场文艺演出。



突然间,舞台纱幕被灼热的灯柱烤出了火苗,火苗顺势蔓延,灯光迅速熄灭,烈焰毒烟扑向全场,威胁着几百个孩子的生命!



这时候,人类历史上最无耻最卑鄙的一句话响起来∶“同学们不要动,请领导先走!”



这时候,奇迹发生了∶台上的全体共产党员们,大大小小上上下下的领导干部们,在数百个孩子生命攸关的危急时刻,竟然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站出来稳定场面指挥疏散,更没有一个人舍身抢救危难生命,而是按照“请领导先走”的指令,争先恐后,奋勇无前,挤开慌乱的人群,踏着倒地者的身体,不顾一切地夺唯一的通道而出。终于,这些离火源最近离逃生门最远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们百分之百地成功地脱离了火海,还衣冠楚楚地保持着领导们的光辉形象。一位在场的最高领导,尽管大火只是烧焦了他几绺白发,他却直钻骄车直奔医院,甚至路过消防大队也没停下来报一个警!



这时候,剧场内正在发生什么样的惨绝人寰的惨象,我想都不敢想,只留下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惨剧共酿成325人死亡,132人受伤,死者中288人是学生,另外还有36名与学生共生死的老师,甚至在一些死亡学生幼小的背脊上,还留下了“领导”们的皮鞋!……



二。

时光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



十二年过去又过了半年,我在-位新疆青年朋友和一位北京期刊编辑的陪伴下,来到了克拉玛依城外。



在四围戈壁和远处铁山的映衬下,克拉玛依显得格外耀眼。



记得去年十二月八日,当克拉玛依大火十二周年时,万里之外的《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发长篇专文追叙这场悲剧,网络上-篇题为《为克拉玛依大火消逝的三百多小生命祭上一炷香》的网文被多方转载,引起较大反响。




十二周年,这个既不逢五又不逢十的年份,全国有多少人还在年年载载缅怀着那花朵似的孩子,追问着那些先走的领导!



现在,我已经来到了这些孩子们的面前,怎能不去献上一炷心香,告慰幼小的亡灵?我们终于走进了克拉玛依。



正当正午时分,克拉玛依新楼成排,街面整洁。我急于去寻访“大火”纪念馆,记得曾有报道说,克拉玛依市准备把发生大火的友谊馆拆除改建为纪念馆,以资教训,以供凭吊。

新疆朋友告诉我∶哪有什么纪念馆,那里早己改成人民广场了!



广场就在巍峨的市委市府大楼之侧,据说广场是大火三年之后修建的,计划是全部炸除重建,在众多市民的抗议声里,友谊馆前门的一堵墙经过整修和粉刷被保留了下来。



十二年来,这里没有官方的悼念,这里没有领导的忏悔,只留下了这么一个空荡荡的广场,据说又成为了某-届新领导新的政绩。



正是新疆最好时节,广场内草绿花红,柳条拂拂,还有喷水池静卧其中。又是-年春好景,光天化日下却见不到游人。广场内内外外,没有-块纪念碑,没有-块警示牌,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发生过什么悲剧,那场大火竟然没有留下一丝儿痕迹。当年武则天也留下一块无字碑,供世人评说,这里是不是也该留下点什么呢?



新疆朋友低沉地提示我∶你看看广场上这些灯!



我看见∶草坪上,花丛中,小道旁,直立着-根根灯柱,大约有二三百根。这些灯和别处的不同,每根灯柱都只有一米多高,参差不齐,约摸和中小学生的身高差不多,而特别不同之处,是每根灯柱都通体漆黑。



朋友告诉我,这些黑柱灯,是在大火死难师生家长的强烈要求下树立起来的,每一根黑柱都代表着-个亡灵,每一盏灯都是不熄的长明灯,每当夜幕降临,整个广场几百根黑色灯柱上,长明灯明明灭灭,闪闪灼灼,影影绰绰,好一片惨淡凄凉!



站在-根根黑色灯柱前,我沉默了∶每-根黑色灯柱都是一个幼小鲜活的精灵,每一根黑色灯柱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家庭,每一根黑色灯柱都是对“先走领导”的声声追问……此刻,在这个黑色的广场上,依然是明亮的阳光,摇动的松枝。猛然间,想起了闻一多先生题为《葬歌》中的诗句,借此来祭奠这根根黑柱下的孩子∶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扰你
撑一把松荫庇护你睡
……
孩子们,好好地睡吧!





离开克拉玛依,在返回乌鲁木齐路上,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我发现,除了死难者家属,以及年年载载网上凭吊的网民,很多人都不愿提及那场克拉玛依大火。当年中央台的领导,多年后还欣然地庆幸自已当年高明地减少大火的报道和淡化它的影响。新疆的主流媒体和主流人士,对此事件是讳谟如深。而克拉玛依官方公开发行的资料上,这场大火更是无踪无影,似乎在他们的历史上,压根就没有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八日这个日子。



确实,对于克拉玛依来说,它有着很大的辉煌与荣光,很大的骄傲与自豪,然而,这场大火无论如何都是把一场人类历史上的奇耻大辱降临到他们头上,压得他们很难在世人和历史面前理直气壮∶一群据说具有无比“先进性”和“牺牲精神”,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在灾难临头之际,百分之百地抢先于几百个儿童甚至踏着儿童的身体整体成功逃生,而留下了几百具幼小的尸体!



记得就在克拉玛依大火前后,中国引进了一部美国大片《史泰尼克号》,当史泰尼克撞上冰山,这个海上的巨无霸即将沉入冰冷的北冰洋,几千个乘客和船员面临灭顶之灾,这时船上的最高领导船长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发出了永垂史册的指令∶“让妇女儿童先走!” 妇女儿童乘坐着有限的救生艇逃离了冰海沉船,船长和他的船员在管乐队不息的乐曲声中沉入了海底……



一百多年来,史泰尼克号这件真人真事,被人们反复演绎,颂歌百代!



在克拉玛依大火中,如果哪怕只有一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也象这位船长一样发出-个指令∶“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不要动,让孩子们先走!” 那该多好啊!



“请领导先走”而且领导们临危先走的史实,不管怎样磨灭和冲刷,都己经深深铭刻在克拉玛依的大地上,也铭刻在人类社会灾难史中。即使一场天火,也烧灭不了克拉玛依的耻辱!



然而,这难道仅仅是克拉玛依的耻辱?



应当说,逃避危险,珍惜生命,在灾难面前争先恐后临危逃命,这是人和一切生物的本能,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四川大地震中出现的所谓“范跑跑”事件,我认为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问题的前提是,不能因逃命而危及他人的生命,不能放弃自已应守的天职,如史泰尼克号的船员和克拉玛依大火中的三十六名教师。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在克拉玛依大火中,最不应当也最不可能在当时情况下逃命的人却百分之百地奇迹般地逃命成功,因为他们是共产党员领导干部!



这是为什么?



多少年来,我们的主流思想主流文化主流宣传在年年月月教育着人们∶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怕牺牲,宁死不屈;敢抛头胪,敢洒热血。当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危害时,他们总是挺身而出,临危不惧,身先士卒,义无反顾地直至献出他们的生命。从邱少云到罗盛教,从欧阳海到王杰,这样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真是太多了太多了!



然而现实怎样呢?且不说克拉玛依熊熊大火的检验,就是看看近年间网络上报刊上频频报道的小事∶领导干部在主席台上喝着饮料有人为之打着遮阳伞,而热烈欢迎的小学生冒着酷暑在台下昏倒了,……每当看见这类小报道我就想,如果突然发生一场大火或大水,有人为之打伞的领导们将会怎么样?偌大一个中国,哪里不会是克拉玛依?



回来路上,我向两位年青共产党员朋友建议,在你们进行“先进性”教育时,把克拉玛依大火作为一个经典案例,会不会具有普遍性意义呢?



朋友默然而微笑,心领而神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站在克拉玛依的“黑柱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