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unes 发表于 2008-3-7 16:43:36

中國國畫的源流

一、概說 中國人是一個善於繪畫、造形的民族,由最早出土的龜甲獸骨文,證明紀元前三、○○○年左右,我們的祖先不但能畫出日月星辰、蟲魚走獸,
而且還能組成象形符號,表達心意,不但如此,在雕刻時,還表達出先民在排列組合方面的美感。到了商朝、周朝,就有極其精美的青銅器之製作,以及造形古樸的石雕。到了秦朝、漢朝,在壁畫、建築設計、器物裝飾上,表現出審美的觀念(藝)和精粹的技術(術)。 魏朝和晉朝,是朝野都參與的大眾藝術,很自由的描寫神話和生活情態,百工雜藝,也盡共所長的表現於器物的製作中,有的古樸、有的精美,蘊藏著無限的繪畫生機和創造力。到了唐朝、宋朝,是我國文化史中最輝煌的時代,尤其在繪畫方面,由於皇室的重視、畫院的設立、學者的參與,人才輩出,把繪畫藝術從裝飾與實用的層次,提昇到純粹欣賞的層面。 二、人品 這些人才,不但長於繪畫,兼並長於書法、文字,而且在敦品勵志方面,都有不平凡的修為。中國畫除對技術方面的追求,還對作者人品要求甚高,因為中國人堅信人品影響畫品,這一點也形成中國晝的特色之一。 例如:(1)富有民族思想,和愛國的仁人志士。(2)敦品勵行,抱道全節的隱逸高士。(3)出身寒微,刻苦勵學,奮勉成名的畫家。(4)不慕榮華富貴,以書畫自娛,守窮樂道的人。 三、畫法 在我國最早的繪畫批評(產生價值與標準的觀念)是研究磨鍊出來的心得,留給後人作為規範的,是謝赫(六朝南齊人)的「六法」── (1)骨法用筆──用筆與架構之美。(2)應物象形──寫生能力。(3)隨類賦彩──著色能力。(4)經營位置──「章法」即「構圖」能力。(5)傳移摹寫──臨摹功力。(6)氣韻生動──氣韻生動本列六法第一,現編者改為第六,因為氣韻生動,是前五項能力集聚的總合。換句話說:除了造形方面的成就之外,還得表達精神氣質之成就,才能使畫面流暢生動,餘韻無窮。 四、院畫 「院畫」(即皇室的畫院),以唐代宮廷畫家張萱和周昉為代表,根據記載張萱曾為唐明皇畫過「納涼圖」、「夜遊圖」、「合樂圖」等;也為楊貴妃畫過「七夕祈巧圖」、「搗練圖」等。周防是張萱的同學,在畫壇上地位極高,而且名播蕃邦,唐朝名畫錄載:「貞元末,公元八四○年,新羅國人於江淮一帶,善價收周昉之畫,市數十卷,持往彼國,周昉奉唐德宗的器重,奉詔為章敬專作壁畫,轟動一時。來寺參觀者,數達萬人,足見當時的盛名,到了宋徽宗,畫院的設立,較唐代尤為宏大,設置「待詔」、「祗候」、「藝學」、「畫學正」、「畫學士」、「供奉」六等官職,而且著緋色官服,賜金帶,並制定以畫取士,推動畫藝的發展與進步,培植藝術人才,有不可磨滅的功績。 五、北宗 北宗即北派,創始者李思訓(公元六五一~七一六),官至左武衛大將軍,世稱為大李將軍,他的兒子昭道,也擅長繪畫,世稱小李將軍。李思訓的弟弟思誨、侄兒林甫和孫子湊,都是畫家,一門五傑,思訓父子的青綠山水,金碧樓臺,工細絕倫,後世山水畫家,很多人以大小李為宗法,郎北宗之始。 山水畫中的「小斧劈皴」法,郎李思訓所創,宋朝的李唐,再創出「大斧劈皴」法。以後北宗的代表人物,馬遠在宋光宗(公元一一九○年)時已授畫院待詔,山水後來發展為奇雄簡鍊,焦墨與水墨並用,時或輔以淡彩,並在構圖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分開遠近景,顯露出無限廣闊的空間,夏珪,錢塘人,宋寧宗時出任待詔,賜金帶,後來自創風格,先用水筆塗抹,然後落墨,讓水墨融混化合,產生淋漓蒼茫的效果,氣韻尤高,與馬遠齊名。 六、南宗與「文人畫」 南宗大師,首推王維,王維是個大詩人,世人稱他「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膾炙人口,例如他的有畫意的詩:「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可惜由於年代久遠,他的畫卻不多見,但他淡泊名利,同時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的特質,成了南宗以來,「文人畫」的取決標準。王維的論著有「山水訣」和「山水論」,都是文筆流暢,理論精闢,影響後世極為深遠。他的嫡系董源、巨然、李成、范寬都很有名,其後的李龍眠、米芾、元朝的黃公望、吳仲圭、倪雲林和明朝的文徵明、沈石田,都是南宗代表人物。 七、工筆與寫意 工筆畫發揮精細工整的能事,著色力求濃艷華麗,但對勾勒的線條(包括庭臺樓閣、人物衣紋、花卉雙鈎),還是要求起筆收筆的貫注,線條位置與物象吻合,線條本身力求美感,當然是非常寫實的。 寫意畫則源於「南宗」之文人畫,講求「意在筆先」,不斤斤計較線條之圓潤,破除對物象的執著,而以描寫精神境界為主,因此,雖然取法自然,也是由寫生而來,但化簡為繁,表現更豐富的內涵。 八、當代國畫之趨勢 現代國畫,由於交通方便,空間縮小,不能也不必排除外來的影響! (1)現代教學的基本訓練,使現代人對物象和形體觀念提昇,對透視學、解剖學、空間和比例的合理要求,遠較農業社會為高,所以現代人畫國畫,即使所追求的是寫意的文人畫,也不能不對「客觀的實在」有新的評估。 (2)現代人對生活不能視若無睹,如何把現代生活形態,納入國畫之中,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當代畫壇,在國畫上有所成就的人,大部份還是立在本位文化(即民族文化)的立場,也就是說:在傳統文化上生根,其實,世世代代的國畫,都不必一樣,現代人既由素描寫生入手,再拿前人作品和目睹的事實印證,融會貫通,是我們的責任。 九、臨摹與寫生 「多識草木鳥獸之名」(爾雅郭璞序)。「仰觀天地,俯察萬物」(說文解字)。「法自然」(吳道子)。「師造化」(石濤)。 我國的文學與藝術,都以大自然為出發點,先民最早體認大自然的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從象形文字開始,也就是繪畫的起源,所以歷代文學家與藝術家都要向大自然學習,唯有不斷的從事寫生,才能獲得源源不絕的繪畫素材。 此外,同時臨摹前輩畫家技法之結晶,加以勤習,深入探討,這兩者並不衝突,相生相長。

Dragonknight 发表于 2008-3-8 09:37:29

谢谢,长知识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國國畫的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