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形势严峻 伸张民权是首当其冲
来源:南方网“绿色GDP”项目2004年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启动。今年3月,该课题组有关人士表示,2005年的绿色GDP核算研究已在去年年底完成并提交,污染损失和GDP扣减指数比2004年报告要更高。但是,已经启动3年,仅正式发布过一次报告的“绿色GDP”项目,已被“无限期推迟”发布报告。22日,“绿色GDP”研究项目技术
组组长王金南证实了这一消息。(7月23日《新京报》)
应该说,绿色GDP“沦落”到今天的这个结局,公众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从表面上看,绿色GDP之所以“搁浅”,很大原因在于环保和统计部门在发布内容和发布方式上存在着重大分歧。但实际上,笔者认为,绿色GDP“无限期推迟”所折射出的,是民权贫困、式微,官权无限膨胀的现实。虽然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公共领域)的一句口头禅,但是如果真正付诸于具有实际意义的操作,涉及的自身利益,绿色GDP却注定只能是一场“叶公好龙”的现实版游戏。
喊了这么多年的“口号”,“绿色GDP”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也已经并不陌生。通常而言,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或者简单而直白地说,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而在当前的格局之下,政绩考核主要看本地GDP增长速度。显然,如果从已经得到的GDP中进行任何扣除,都会让这个 GDP数据直接性的“缩水”。而这种缩水,无异于是割试点省份的肉一般。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向两部门来函施压”也在所难免,在情理之中。
因此,直接地看,要想推行“绿色GDP”首要的是改变政绩考核模式。但事实上,推行“绿色GDP”本身,其实就是改变政绩考核模式的一种尝试。因此,如果沿着这个思路,就会陷入一个自我轮回的无厘头怪圈中难以自拔。而且,在学界看来,开展绿色GDP核算还有一些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比如要有良好的资源环境实物量核算基础、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估价基础等,可以说,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估价是“绿色GDP”核算的最大难点。而在目前,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国际上,对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估价,都难以取得可供参考的基础标准。因此,“绿色GDP”即使真正得以实施,就目前看来,条件并没有成熟。这也就意味着,真正推行“绿色GDP”就要跳出“身在此山中”就“绿色GDP”谈“绿色GDP”的困境。
笔者认为,“绿色GDP”的核心不在于“绿色GDP”本身,而在于限制政府权力。或者说,限制政府权力是“绿色GDP”第一要务。而事实上,在一些环境保护比较有力、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被有效控制的国家,其也并不是因为核算了绿色GDP,而在于公权受到约束,而民权得以彰显。绿色GDP被“无限期搁浅”的阻力,从根本上看,也是因为公权力的无限膨胀,比如为了单向度的经济指标增长,可以无所顾忌的侵害公民私人财产权,比如地方政府可以随心所欲地、透支性地使用公共资源,而这种“非法”行为,却由于民权的贫困、式微,而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和控制机制。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也曾经说过,当前中国环保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公众参与程度太低是重要原因之一。公众参与程度太低,其实也是民权贫困、式微,官权无限膨胀的一种体现。因此笔者认为,如果说启动被“无限期搁浅”绿色GDP已经是时不待我,那么限制政府权力、伸张民权则是首当其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