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在诗风词韵里——古典清韵系列之五
作者:竹露荷风
月夜松风清歌扬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多年前,我在席慕蓉的诗中读到这样的句子:“回顾所来径啊/苍苍横着的翠微/这半生的坎坷啊/在暮色中竟化为甜蜜的热泪”。于是,特别地喜欢“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这几个字,品了又品,意犹未尽,一种淡远宁静的感觉萦在心间。想像着,那翠微,该是怎样黛青色的山呢?孤陋的我,直到近几年才知是李白诗中的句子。
一直认为李白的诗,多是那种飘逸豪迈,上天入地,白云从空,驰骋千古的浪漫风格。细读他的作品,才知他不愧为诗中大家,也有许多婉约细腻的手笔,如“却下水精帘,珑玲望秋月”、“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我欲醉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天长地远魂飞苦,魂梦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妾发初复额,郎骑竹马来”、“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这首《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有王维孟浩然田园诗清新幽邃的气息,如一幅清淡空灵的图画,慢慢展现在眼前。品此诗,就像读一篇优美的散文,不知不觉,把自已融进唐时那美丽的田园风光里。
暮色降临在碧色的青山,天边缓缓升起的那轮圆月,随同我一起漫步在山林,回头看看下山的路,青黛色的山峦横在天边。一片苍茫朦胧。明月送我走进友人的乡舍,活波的孩童打开了竹蓠门。穿过长满翠竹的幽深小路,偶有长到路面的藤萝拂过我的衣裳,大自然的清爽气息漫过久违的心底。我们在月下且歌且饮,松涛阵阵,歌声与松风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寂静的乡村。银色月光如流水般泻下来,周围的景致朦胧而飘渺。幽蓝的天空里,星河清浅夜已深,我们沉醉我们高歌,请忘记一切烦嚣吧,让欢乐时光,永远为我停驻!
多么唯美的画卷!沉浸在其中,心会如清溪般明净澄澈。“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这种细致抒情的语句,细细咀嚼,就会感觉满口清香韵味悠长,会想起我们行走在人生的某个路口,忽然回首来时的路,总会带着几分感动与迷惘。
也让人脑海里定格这样一幅温馨画面:在将暮未暮的山坡上,清凉的晚风里,一位裙袂飘飘的少女,手摘三两朵幽香野菊,对刚刚在夕阳下路过的山径,频频回望,那清澈的眼神,柔和的微笑,在初升的山月下,融进了朦胧浪漫的气息,真是美得妙不可言。短短几句诗构勒出如此纯美境界,似一个温婉女子的手笔,谁能想到出自豪爽的诗仙笔下呢?
李白喜欢月亮与美酒,在他的笔下它们变得既可爱又富于神韵,这是与他奔放自由的性格分不开的。他有着一颗积极入世之心,愿效国辅弼,“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是他当初的志向。然事非所愿,文人的性格哪能与王公大臣们相周璇呢?其结局可想而知,当他失望地离开长安时,心内仍明朗高傲,仰天大笑不为蓬蒿之人,从此栖息于大自然,与友人在青山绿水里纵酒欢歌,继续诠释他的快乐人生主题。
他的快乐感染着所有读此诗的人,由此,我想到了比他小十一岁的杜甫。同样,他也是与友人相逢置酒,在乡舍灯烛下叙谈,却没有李白的此种情调,他当时是“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那种忧愁深重的感伤,在长嘘慨叹中紧攫着人的心,怎会有李白松下畅饮共陶然的洒脱呢?
还是羡慕唐朝那个美好的月夜,李白尽情地与知已醉歌欢谈,倾听松风拂过山谷,偶有两人会心的微笑,静默的瞬间,可以听得到松子落地的声音,夜露滴草的声音,忘了今夕是何年。那么,诗仙,可否允我静坐一旁,托腮凝听你们畅语高歌,不扰雅兴。那时的我,定会含笑不语,只是深深地,深深地沉醉在月下美丽的诗风词韵里。
是的,如果可以,我愿意回到唐宋。 “陶然共忘機”,多美好的境界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