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ppy 发表于 2008-3-30 15:40:11

沉醉在诗风词韵里——古典清韵系列之六





作者:竹露清荷

窗前愁听芭蕉雨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芭蕉,是一种诗意的植物,多植在南国庭院的阶前窗下,它叶阔绿嫩,枝高秀美,夏日的蔷薇风吹过,芭蕉叶迎风招展,装饰了窗前一片绿荫。古人也有在芭蕉叶上题诗,以显高雅,或芭蕉树下置石凳午间小睡,凉风送爽,沁绿宜人。

然而,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之音。静寂的雨夜,辗转难眠,听窗外潇潇苦雨,滴答地下,一声声敲打在芭蕉叶上,不断地重复,没有停歇的时候,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易安居士便是在这样的雨夜,对着昏黄的孤灯,形影孤单,孤苦无依。南渡的她,客居在异乡的江南,想起被占的北宋故土,想起嗅青梅的少女时代,想起沉醉亭溪的青春岁月,及与夫君共赏金石、雅好词章的幸福时光……那些回忆像梦一样都已遥远,如今,只有她独自如飘萍,落魄异乡,辛酸浪迹,想起这一切,怎能不泪水潸潸?

是谁在窗前种下这棵芭蕉树?绿荫遮满中庭,清凉阵阵,蕉叶舒展蕉心卷曲,映着绿窗纱,是那样万般清新诗意。可是啊,到了这凄清的雨夜,听着雨打芭蕉的凄凉悲音,枕上的伤心泪,到三更时仍流不尽,窗外的雨声滴不停,我的愁绪如雨丝万缕,还是别种下这颗芭蕉,让我这个体损神伤的北国人,再也无法听下去了!

李清照的这首《添字采桑子》,沿袭了她后期忧伤哀婉沉重的词风。靖康之乱后,她和赵明诚颠沛南下,后赵明诚离世,她又携古器文物追随朝庭,心力憔悴,亡国之恨,丧夫之哀,终日围绕她的,那就是一个字:“愁”。

静夜里,芭蕉滴雨引愁绪,诗人眼里的芭蕉,蕉叶层层裹着蕉心,正如包着缕缕愁绪,更何况在凄清的雨夜呢?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吴文英的愁。“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是葛胜冲的愁。“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是李煜的愁。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是杜牧的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是李商隐的愁。“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是元人徐再思的愁……

婉约才女李清照,比起他们来,她的愁以《采桑子》这个词牌填出,更多了几分哀婉清丽。采桑子,想起江南清新的春天里,长满桑树的原野,想起《陌生桑》中那个美丽的女子罗敷,所以它也叫《罗敷媚》,还叫《丑奴儿》。一美一丑,俏佳人配傻小子,真是憨朴有趣。这个词牌韵律感强,叠句重韵,一唱三叹,富有音乐节奏美和很强的感染力。

我非常喜欢这个词牌,如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吕本中的“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纳兰容若的“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 瘦尽灯花又一宵”、以及毛泽东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千多年前,夜深卧听风吹雨的易安,没有听过广东民乐《雨打芭蕉》,不然,伴着凄凉的丝竹声,愁眉紧蹙,不知又有多少愁绪从她的笔端涌出?



雨声继续滴答,愁思已断肠,只想试问卷帘人,明早窗外的芭蕉,是否如故园的海棠,依旧绽出柔嫩新绿?可是啊,家国已离我千里万里,只想用泪水,载着满怀的悲愁,驶向我遥远的大宋故国。

zzzxxxooo 发表于 2008-3-30 16:11:42

多謝樓主.:pretty_smile:

zhengxing 发表于 2008-3-30 18:00:07

雨打芭蕉分外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沉醉在诗风词韵里——古典清韵系列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