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怎样把握成功机遇
2008-3-8 01:48 发表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清时
朱清时化学家。四川彭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所有的人都希望取得成功,但如何才能成功呢?正如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所讲述,一个人是不可能通过读《如何写小说》而成为小说家那样,这个课题也不可能被说得非常具体,因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不可能被归结于简单的几个要点。
我国已故近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三种因素:第一是天才,第二是努力,第三是命。”冯友兰先生所讲的“命”,是一个人所遭遇的社会大环境,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及限定条件是一个人所无法改变的。在参加香港的一次学术会议时,加州理工学院有个毕业于台湾大学、与李远哲教授是同学的陈长谦教授讲了自己的经历:他大学毕业后到哈佛的化学系就读研究生,当时分子光谱学很看好,他就选了这个领域,以后的研究、学习都很成功,但却至今无缘诺贝尔奖;相反,因当兵服役比他晚三年在哈佛的李远哲正好遇上分子束实验,在导师的指导下获得了成功,并因此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他慨叹自己总是 “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干错误的事情”。可见,一个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遇。
人们看见了机遇的重要,但又不理解为何一些人运气好,一些人运气又不好。一位老教授给我举了一个例子:每年总有一些鱼从海洋回游到江河上游产卵,一只大鱼产的卵可以孵化成上百万只小鱼,它们顺流而下,回归大海。刚到海口,大部分小鱼就会被守候在那里的大鱼吃掉,剩下的继续不断地为生存奋斗。一年后还存活并再回到江河上游去产卵的可能只有一、两只。什么原因使这一、两只鱼能逃过那么多劫难而存活下来?一是它们总侥幸“在正确的时候,出现在正确的地方”,从未成为大鱼扑食的对象;二是每当遇到大鱼扑食时,它们总能逃脱。前者是不能预见、无法控制的机遇;后者与小鱼的素质有关,体力更强壮、感觉更敏锐、反应更灵活,即“基因”更优良的小鱼,更容易存活。人的命运与鱼相似而又不同:相似的是它们都既取决于机遇,也取决于自身因素;不同的是人类自身因素起的作用大大增加。
人类文化探索的原动力就是力求理解影响命运的因素和寻找改变命运的方法。人类在有了文化之后,就知道该怎么去创造和抓住机遇,怎样避免不利。因此,我们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就是继承和学习人类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学会处于最佳位置去迎接机遇,学会抓住机遇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具体结合到我们的青年学生身上来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以后到工作岗位上,都要诚实、守信用,这样在社会上成功的机会就会增多。在美国,中国学生的勤奋、优秀是很出名的,曾经一度是美国很多大学欢迎的留学生,但最近情况有了一些变化:到美国读书,最容易申请数学和物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很多中国学生找到了窍门,以读研究生为名得到奖学金,去了美国一、两年之后,翅膀硬了,英语好了,就去读电子、管理、法律,这些做法使美国很多大学都觉得这些中国学生靠不住,不太爱接收这样的学生了。我觉得这些学生的做法是因为没有懂得在社会上保持诚实、守信用对他一生的重要性。一旦你做了这种事情,就会在履历上留下痕迹,以后你在社会上就会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
第二,要善于与人相处、与人交流。首先要学会互相学习。肖伯纳曾经说过:“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只有善于与人交流、学习的人,才能集众家之所长,在机会出现的时候,才可能比别人做得好。其次要尊重老师和同学。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代人站在另一代人的肩上往前走,学会尊重老师对于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因为你不仅要向老师学习一些知识,最重要的是要站在老师的肩上向前走。再次就是要乐于助人。乐于助人使你在社会上受到欢迎,使你无论在生活、工作中,比较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一定的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就是写文章,口头表达能力就是写报告、与人聊天、谈话。表达能力要靠平时的积累,一种方法就是经常与别人讨论问题、谈话。现代人因为追求的东西太多,往往忽略了人类几千年的很多历史知识,这也是知识面窄的一个原因。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如果没有历史知识,大家对文化的了解只是一个平面和投影,不够完善,而这些文化正是人类为了改变命运、抓住机遇而取得的经验的积累。
第四,必须重视在社会上的独立生活能力。现在的很多在校青年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到了学校之后才是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如果你连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没有的话,将来很难想象能够抓住机会取得成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