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为什么喜欢“性”?
2008-2-29 05:30 发表青少年越来越早熟,但许多人的性知识缺乏。(图片来源:文汇报) >>>详细报道
新闻回放:现场测试显示:有九成大学生不反对婚前性行为
“婚前性行为,同意站绿灯区,中立站黄灯区,反对站红灯区。”结果,49人的培训班,只有三人站到了红灯区队列。在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举行的“性行为与决定”培训课程上,九成大学生不反对婚前性行为,参加培训者多为各高校学生,对于当面讨论“性”丝毫没有拘谨。“现在是21世纪了,我觉得在正确的观念下,双方都愿意,只要不违反国策,婚前性行为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一位赞成婚前性行为的男生大大咧咧地说。(《南方都市报》2月27日)
九成大学生不反对婚前性行为,面对压倒多数性的选择,社会好像无可指责,毕竟,这是二十一世纪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非常前卫、开放,性行为也是人的基本权利。但我想问一问,在这些赞成性行为的大学生中,你们谁知道发生婚前性行为可能带来哪些严重后果?作为学生的你们,你们又会如何处理这些后果,能否妥善处理这些后果,能否不给当事双方带来身心的伤害?
九成大学生不反对婚前性行为,他们的选择是一致的,但赞成者的理由大概各不相同。而社会为了“解放”思想,对青少年婚前性行为也是“相当地”宽容,这直接导致了性行为人群年龄的下降以及性行为的泛滥,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未成年人怀孕、堕胎、生育。一些行为人因为缺乏物质基础以及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他们无法承担起与性行为相应的社会责任,但又不得不面对性行为引起的怀孕后果。一些人选择了堕胎;而一些人为了掩盖怀孕真相,被迫去盗窃、抢劫,以筹集堕胎费用;一些女生,因为多次堕胎,导致身心受到了严重伤害;一些怀孕女生,因为错过了堕胎的最佳时机,被迫生产,有的直到临产自己还不知道,没有做任何的接生准备,有的女孩就把刚生下来的婴儿随手抛弃,构成了遗弃罪或故意杀人罪,等等不一而足,这类报道时有耳闻,甚至让人们产生了“阅读”疲劳,对青少年也构成了视觉污染。
因为青少年性行为已经成为“习惯”,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诧异,惊呼什么人心不古,而只是不以为然地说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能这么随便呢?其实,正是社会对青少年性行为的默许和宽容,才让青少年变得“热情奔放”起来,对性行为变得肆无忌惮起来。而放纵性行为的直接后果,就是青少年的身体受到严重摧残,心理受到严重伤害。除了青少年自己承受性行为带来的直接后果以外,社会还要为此承担由此引发的其它一系列问题,如由性行为引起的盗窃、抢劫、打架斗殴甚至是杀人。
在性行为“开放”前,社会对青少年性行为反对的呼声一直高过赞成的呼声,由于对青少年要求严格,扼杀了青少年的激情,让青少年感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压抑,由此也出现了诸如青少年患忧郁症以及强奸之类的“副作用”,一方面是青少年缺乏自控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社会缺乏疏导和引导的结果。但是,与现在的“性开放”相比,放纵青少年性行为带来的后果显然要比禁止青少年性行为带来的后果危害更大。两害相权取其轻,笔者认为,对青少年的性行为应该说不,作为没有生活能力的青少年,在走上社会之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当然,青少年出现恋爱现象,这是青春期的正常需求,但我们不可因此就默许和纵容他们发生性行为。即使是成人,发生性行为的合法途径也是通过婚姻的方式来取得的,何况这些并不具备生活能力的青少年?那位赞成婚前性行为的男生所说的“双方都愿意,只要不违反国策,婚前性行为没有什么不正常的”的看法是错误的,虽然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禁止青少年发生性行为,但却规定了结婚的条件,只有婚后的性行为,才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也是被道德所容许的。我们在享受“性自由”的快乐的同时,决不应该忘记性行为产生的后果,如果无法正确这些后果,那么,我们就应该谨慎对待自己的性行为。
青少年性行为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引导,将青少年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和娱乐上去。无论是鼓励,还是纵容、默许青少年发生性行为,都是错误的,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青少年喜欢“性”,值得我们反思。(池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