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木槿花花神--蔡襄(图)
http://img.secretchina.com/dat/media/22/2008/05/26/20080526033702295.jpg木槿又称朱槿、赤槿、扶桑、佛桑、大红花,和芙蓉同属木槿科,大多做为庭院围墙,在盛夏七月,一大片红花绿叶,蔚为壮观;全年的花期极长,在我国南部省份,如台湾、福建、广东、海南等地,甚至可全年开花。但花的生命期却只有短短一天,或许是因此之故,人们不经意就忽略了它的灿烂,连带对它的花神蔡襄,也为之陌生。
钟情木槿花
蔡襄酷爱木槿花的程度,可以从他三顾驿馆木槿花,二度题诗看出一斑。
他任福建漳州军事判官时,某个晚秋时节,在西耕园驿馆看到数十株盛开的木槿,当即题诗于驿馆西龛。不久他离漳州赴泉州就任,临行前特地又去观赏一番,再度于西龛题诗一首。十五年后,蔡襄再度路过漳州,又专程去西耕园驿馆看望"故友",并写了一篇短序。
如此钟情木槿花,难怪国人要尊他为木槿花花神。他题于西龛的〈耕园驿佛桑花〉诗二首,是咏槿花的名诗,也是他受封为七月木槿花花神的正字标记:"溪馆初寒似早春,槿花相倚醉于人。可怜万木凋零尽,独见繁枝烂漫新。清艳夜沾云表露,幽香时过辙中尘。名园不肯争颜色,的的夭红野水滨。"、"使轺迢递到天涯,候馆迁延感岁华。白发却攀临砌树,青条犹放过墙花。悲来唯见金城柳,醉后曾乘海客槎。欲问昔游无处所,晚烟生水日沉沙。"
兴建洛阳桥
虽然说蔡襄的木槿花花神身分较鲜为人知,但其实他是北宋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植物学家,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西元一○一二年),卒于宋英宗治平四年(西元一○六七年),籍贯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字君谟,号莆阳居士,后人大多称他蔡君谟。他是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曾任端明殿学士,人们因而也称他蔡端明。
据说蔡襄有一脸大胡子,号称"美髯公"。宋仁宗非常欣赏他的长须,有一次开他玩笑说:"不知爱卿晚上睡觉时,胡须是放在棉被外面呢?还是放在里面?"蔡襄自己从未注意此事,无法回答。那晚,他把胡子搬进搬出,折腾了整夜,不知该把胡子放在哪里好。
蔡襄从政以直言敢谏闻名,对国家经济政策与地方建设贡献很大。兴建洛阳桥是他对地方建设的贡献中,最为人知晓与乐道的一章。
泉州是宋元时期"海上丝路"的起点,中国对外贸易的要港,宋朝时更是帆樯林立,商贾荟集,为中外货物的集散地。然而,泉州城北二十公里处的惠安,洛阳江在此汇流入泉州湾,江面宽达五里(约为今日二·五公里),过往舟楫,常有船翻人亡之厄,因此成了福建南北交通、经济、文化交流的极大障碍。
为此,蔡襄请调离京回泉州任知府,主持修建万安桥(又名洛阳桥)。万安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大桥,设计兴建我国第一座铁、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的茅以升先生赞誉它是"福建桥梁的状元",也是名闻中外的石桥。
书独步当世
蔡襄还有另一项令名,那就是他的书艺。蔡襄的书风既典雅又极具法度,且长于各类书体,不仅受到宋室帝王的喜爱,更被后人推崇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列,称为苏、黄、米、蔡"宋四家"。
蔡襄的书法成就,欧阳修说:"君谟书独步当世",苏东坡推崇他:"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受到当时人们还承受唐人遗绪的影响,蔡襄的书法风格重典故,且有法度,邓肃的《论书》说他:"书如杜甫诗,无一字无来处,纵横上下,皆藏古意。"而蔡襄自己也说:"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张芝与旭变怪不常,出于笔墨蹊径之外,神逸有余,而与羲、献异矣。"
蔡襄的事功,除了在朝廷的政绩、在地方的建设、在他个人的文学成就之外,很重要的是他贴近了当时的主要生产者农民,并在农业上也有巨大贡献。
从他的〈稼村诗帖〉:"布谷声中雨满篱,稼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叱犊时。"世人不难体会他对农民的感情与对农业的重视。在这方面,他有两本重要著作,一是《茶录》,另一是《荔枝谱》。世人除了尊他为木槿花花神,也津津乐道他的茶艺,反映了世人对他在农业方面的成就与贡献的推崇。 此花果然漂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