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图)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http://i298.photobucket.com/albums/mm268/Sebastiane989/C.jpg
茶是风行全世界的饮料,和咖啡、可可并列,鼎足而三。茶是中国人的骄傲,从野生培育、长期种植、品种选育、精心制作、品尝饮用、茶具争艳到出口贸易、香满全球,中国人立下了很大功劳,它包含着中国人世世代代的开拓、创造和劳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http://i298.photobucket.com/albums/mm268/Sebastiane989/C.jpg?t=1214555994
《群仙集祝图》,清汪承霈作,此图描绘了斗茶会上的仆人形象,极富生活气息。
茶原产中国西南地区,有文献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传说神农氏尝百草,吃到有毒的植物后神智昏迷,稍微清醒一点后顺手采摘了一种植物的叶子品尝,竟然完全清醒而且非常兴奋,他就把这种植物采来给百姓治病,由此开始了茶的历史。著名茶专家、唐代陆羽(733—804)在他的名著《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由自山林采摘野生茶树到培育栽种是一大飞跃,而且由不宜栽种和采摘的高大乔木培育为矮小的灌木。“茶”字也开始出现在中国最早的字典《尔雅》中,称它是一种味道苦涩的东西。早在周武伐纣得到巴蜀之地时,武王就命令巴蜀诸侯将丹漆、蜂蜜和茶叶进贡。秦代茶由四川传到陕西、甘肃、河南一带种植,但是茶作为一种珍贵物品还没有传到民间。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由于茶的醒神作用,对终日念经打坐的和尚颇有益处,消费渐多,而且深山幽谷的环境也适于茶的生长,于是在佛教圣地天台山、峨眉山寺庙周围出现了茶园,茶的产量增加了,饮茶习惯也渐渐普及到民间。从东汉到南北朝的500年间,种茶又渐渐推广到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岭南等特别适于茶的生长的地区。到了唐代,茶已经是极其普及的饮料了,有两本文人札记说:“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取茶卖之,不同道俗,投钱取饮。”北方的饮茶习惯也到了“累日不得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的地步。产茶地区多达50个州郡,相当于现在的华中、华东、华南、西南15个省区。唐德宗时的年茶税为40万缗,茶产值约为400万缗(一千枚铜钱为一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http://i298.photobucket.com/albums/mm268/Sebastiane989/D.jpg
品茶图
古代中国人民对茶园的选址、茶子沙藏催芽、种植、灌溉、施肥和茶树遮阴等生产环节都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而且发展了和游牧民族地区的贸易交换。文人雅士们则对茶芬芳淡雅的风味情有独钟,生发出品茶、咏茶的茶文化。中国在唐代发明了茶的蒸青剥法,元末明初又发明了炒青绿茶及制作茶饼法,制茶技术日益精湛,各地根据当地茶的风味特点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形成了绿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和乌龙茶六大类。饮茶的普及,又促进制茶工具和茶具制作的进步。明清以来,茶叶又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货物之一。
唐代还出现了那位茶的专家陆羽,他的《茶经》一书是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专著,分别论述了茶的起源、种植、采摘、加工、烹煮、水质、茶具以及各地茶的品质和与茶有关的掌故等等,文字不多,却全面、准确、深刻地概括了有关茶的一切知识,堪称一部茶的百科全书,后世无人能过之,陆羽因之被誉为“茶圣”。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陆羽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http://i298.photobucket.com/albums/mm268/Sebastiane989/F.jpg
《煮茗图》,清任熊绘。
公元5世纪,茶开始传到亚洲各国,17世纪运往欧美各国。茶一旦被外国人接触,无不立即引起无比珍视和热情欣赏,饮茶之风逐渐风靡全世界。中国不仅输出茶叶,也先后向很多国家提供茶树和茶籽,如今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国都种植茶树,而日本在中国古代饮茶风习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茶道,把中国的茶文化发扬光大了。
http://forum.edoors.com/attachment.php?attachmentid=71525&d=1194318204
http://forum.edoors.com/attachment.php?attachmentid=71456&d=1194078697 详尽的解说,谢谢vernon3sd:) 神农尝百草,自然会品茶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