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ovich 发表于 2008-7-7 20:10:52

中国历史上民间流传的神秘谶言

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一种奇特的学说--谶纬之学。这种学说是在古代儒学基础一发展起来的一种神奇的,也是怪异的学说,所以有人称其为神秘的儒学。这种学说,有时是以古代经学的片言只语,预言时事;有时是以民间流传的谶言、童谣揣测未来。

本部作品收集了中国数千年历史过程出现过的谶言,童谣。这类谶言往往没有作者,不知出处,但流传甚广。其出现的时间地点多不确切,它对人类的心理,有较大的
"蛊惑"作用,这种"蛊惑"作用,作用于古代中国一些当权者身上,必然影响历史的发展。如,"亡秦者,胡也","蛊惑"秦始皇修筑长城。所以一定程度上讲,如果没有句谶言,就很可能没有长城。如"桃李子,得天下",这一谶言"蛊惑"隋文帝杀错了人,也喑示错了李密,让他十分努力地想做皇帝;但也是句谶言,给了李世民得天下的信心,如果没有这句谶言,一定程度上说,唐朝的历史可能会改写。如"点检为天子"为天子这句谶言,让赵匡胤才有黄袍加身的机会。

本部作品目的就是把中国历史出现过、影响过中国历史的一些流传较为广泛的谶言,以"素描"的手法,尽笔者所能,对这类谶言,做一点娱乐性的思考,借供茶余饭后之用。

二,07年10月,世外开始贴写中国历史上关于谶言一类的贴子,因为谶言多涉及到过去的政治,政权,所以一些网友,更喜欢加入自个儿的联想。按常理,一个贴子,如果能让读者,产生点联想、或想法,应是好事儿!但对于这个贴子,却可能是相反。以至在这个贴子,被封了N次。现作者吃堑长智,把原贴名中
"政治" 两字去掉,(有人会嘲笑世外是掩耳盗铃)改名为: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各位多多支持。

桑弧箕服,实亡周国。

(原名:怪异灭亡的西周王朝)

1,毁灭的盒子

在《史记》里,司马迁记载一个盒子:"昔夏后氏之衰,有二神龙止于夏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先君也。"龙在咱中国是一神秘的、罕见的物种,在许多历史记载中,都有关于龙的记载。如三时期的吴国,因为屡有人发现龙,并且出现在吴国大地的龙,有许多种颜色,如黄龙,青龙等。所以吴王曾经用"龙"作为王朝的年号。如黄龙元年。

在上古夏朝时,可能龙比较多。而且胆子也特大,居然敢跑到王宫里,和国王对话。神龙上门后,对夏国国王说了一句话:我们是褒国人祖先!

这龙可能是上门要债来了,它们对夏王只说了一句话后,就呆在王宫里,好几天时间,不吃不喝,也不走。这龙也够赖皮的,它们不伤害任何人,但就是赖在夏国的王宫里,闹绝食!

夏王特害怕,他把王室的祭师请来,以龟板卜测,如何处理这件事儿。

祭师卜得几个结果:一,杀死神龙,不吉。这龙可能不是太强壮,所以夏王宫的卫队能够杀死它。但大祭师却说杀了神龙不吉利。

二,驱逐神龙,不吉。不杀死神龙,把神龙武力驱逐出王宫。不吉!

三,留下神龙,又不吉。把神龙留下来,给神龙盖座大房子,把神龙当菩萨一样供起来,又不吉!

怎么处理都不吉祥,夏王不知如何是好!

正着急时,有一巫师献言说,请神龙留下他们的龙嫠(龙口水,龙鼻涕)。夏王令卜师卜之,大吉。也不知道这位夏国大师,怎么知道神龙到这儿,是想留下他们的龙嫠(龙涎)。夏王让卜师"策告之"神龙。请尊敬的神龙,把你们的龙涎,留在人间吧?

二位神龙居然同意了。他们留下几滴龙涎之后,就不知所终。夏王赶紧让左右找了一坚固的盒子,把龙涎象宝贝一样收藏起来。

夏朝灭亡后,装有龙涎的盒子,传至商朝。商灭亡后,又传至周。龙涎被装到盒子里之后,历朝历代的王们,因为都听说过二神龙留龙涎的故事,所以都不敢打开它。

司马迁先生也在《史记》里说:"龙亡而嫠在,椟而发之,夏亡,传此器殷,殷亡,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

当装有龙涎的盒子传到周历王时,这龙涎盒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后来传到周王朝的一位国王,周历王之世。

周历王是一上不知敬天,下不知恤民的家伙。他特别贪婪,为了与民争利,发明了"专利"制度。把国家一些利润大的行业,给垄断起来,类似于现在的专卖制度。另任用小人,亲近奸佞。可又怕老百姓背后戳他背梁骨,所以他发明了特务制度,让手下人到国都的大街小巷里去转悠,喑中监视老百姓,发现有议论时政者,即杀之。

弄得周历王时,人民上街时,都不敢相互打招呼。只是点点头,挤挤眼神。史称"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看到全国人民对政府绵软得象羊,历王得意洋洋地对大臣召公说:"看看,老百姓老实多了吧?看谁还再敢说三道四!"

召公回答了一句许多中国人都听说过的经典名言:"陛下当心,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周历王把召公的话当耳边风了。后来他听说自已一直住的王宫里,收藏了一只神秘的、装有龙涎的盒子,历王十分好奇,他没有听说过,自个儿的王宫里,居然有龙涎。

这龙不但出现被人"看了见",而且和人类有过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不但与人类有过近距离的亲密接触,而且留下了龙的龙涎。按人类与UFO接触的标准。留下龙涎的神龙,和人类应算是第三类接触。太神奇了。不要说周历王,就是放到现在,相信我们许多人都想打开这个盒子看看。

可国家大祭师却劝告历王,不能打开装龙涎的盒子。打开盒子后,会有意想不到的危险!

周历王以为,大祭师在糊弄人,打开装龙涎的盒子,看一眼就能死人?所以周历王不听大祭师的劝告,强令打开盒子。

盒子被打开了,里面的龙涎在流动!二神龙的龙涎装在盒子上千年时间,居然还有活情!象美国科幻大片里的情景:龙涎是一有生命的活体,盒子一打开,"它"就从盒子游动到宫殿里的地面上!

周历王命卫兵用刀砍,用火烧,就是没有法子杀死"它".《史记》上

说:"嫠流于庭,不可除!"

周历王这时才意识到,惹大麻烦了。他赶紧把大祭师请来,让他出主意。大祭师这时也乱了方寸,还是一个宫殿巫师出主意,让后宫里的许多女人,脱光了衣服,对龙涎大声叫喊!

这一招居然管用,龙涎好象也知道害羞,不好意思"看"脱光了衣服的女人。"它"看到许多裸体女郎后,受到惊吓,变成一只乌龟。爬向后宫,碰到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子,乌龟就扑到女孩子身上,不见了!

周历王亲眼看到龙涎变成乌龟,乌龟扑到小宫女身上,消失了。周历王舒了一口气,他认为这事儿完了。

可《史记》记载,没多长时间,小女孩子"无夫生子"!周历王又害怕起来,他下令把这个女孩子,扔到荒效野外。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周历王是打开了一只毁灭周王朝的盒子。

2.神秘的谶言

周历王过于残暴、贪婪,逼得民众揭杆而起.暴发了一大的动乱,史称国人暴乱。

周历王的王宫被愤努的起义者攻破了,周历王逃出了稿京(现长安)。等暴乱平息之后,他的儿子静,被大臣们拥立为王,是为周宣王.

周宣王继位后,民间传出了一个谣言:"桑弧箕服,实亡周国"。意思是街上卖桑木作的弓箭之人,即灭亡周国之人。

周宣王听到这个谣言之后,十分不安。他下令:一,不准传播谣言,有谣言惑众者,杀无赦!二,王国卫队,到大街上巡逻,但凡看到卖桑木弓的人,不管男女老少,皆"执而杀之"。

宣王的第一条命令是合理的,出于维护国家稳定的需要,对于一些蛊惑人心的谣言,必须清理。但他的第二条命令,却暴露了,周宣王自个儿对于这个谣言,已经中毒。他和后世许许多的统治者一样,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谣言、谶言,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心态。确实对于国家安全的事儿,再小的事儿,也是大事。但因此滥杀无辜,最后可能走向希望的反面。

碰巧,一对从褒国来的夫妇,祖传制作桑木弓。他们制作了许多桑木弓,从褒国千里迢迢地赶到周国稿京叫卖。

到达稿京时,周宣王的卫队已经杀了许多人。卫士们看到这对褒国夫妇,也背着桑木弓,他们举着滴血的刀子,象虎狼一样扑过来。夫妇二人还不知道乍回事,就看到卫士们凶残的地扑过来,他们是吓坏了。丢下还没有来得及叫卖的弓,撒腿就跑!

逃到稿京效外,才摆脱了周兵追击。这两位可怜的褒国打工仔,原本是想到周国来,发点小财,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差点都连命都丢了。现在他们身无分文,连喝口水的钱都没有。夫妇俩逃到城处后,天色将晚,而他们只能荒效野外露宿了。男人去找点水来喝,女人四下寻找可以生火过夜的柴草。灾难象山一样压下来的时候,人类总得找一些夹缝活下来,而且不要忘记相互取暖。

这时,女人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哭声在喑夜将合的暮野里,时断时续。女人走过去一看。居然有一个孩子,只包了一层衣服。

女人出于母性的本能,赶紧把孩子抱进怀里。打开衣服一看,是一飘亮清秀的小女婴!这女婴在三千多年前的北方中国的黑夜里,显得是那样的无助与幼弱。

女人看看孩子,又看看四下的荒野,夜色已经开始,除了可以看到的远处、他的男人矫健的身影。(这是女人遇难之后最大的安慰!)再没有其它什么人。这会是谁家的孩子?

没有答案,这对来自褒国的夫妇,也找不出答案。男人找到水,回来之后,看到他的女人居然了捡到一个女婴。男人都不知道自人儿是该是高兴,还是该难过!

他也许在想:上天有好生之德,周人杀我,我却不能杀了他们的孩子。

据《史记》里的说法,这女婴就龙涎与周王宫里八岁小女孩子的结晶。那个可怜的、怀孕的女孩子,让周历王扔到了野外,产下了一个女婴。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子,连自已都不会打理,她用什么养活自已的孩子?

所以小女孩产一女婴后,把女婴弃抛于荒野,便不知所终。女婴结果让褒国逃难的夫妇两人给捡到了。

出于爱心,褒国夫妇俩收留了这个的孩子。他们带着孩子,逃回褒国。

若干年后,褒国人得罪了周宣王。褒国人就把这个女孩子,送到周王宫里,替褒国人赎罪。因为收养孩子的父新姓姒,她是来自于褒国,所以后人都称之为褒姒。

周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宫涅继位,即为周幽王。周幽王看中了褒姒的美丽,立其为王后。

3.烽火与烟花

褒姒是一冷面美人,《史记》里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认为褒姒笑的时候,特好看,所谓一笑仪态万方。但她就是不笑给幽王看!到咱平常人家,老婆不笑给老公看,或者就是不给老公笑脸,不是夫妻感情上有毛病,就是夫妻生理上的毛病。这褒姒是舍人?他凭什么敢给周幽王摔冷脸盘子?

前面说过,褒姒是作为人质,给褒国人赎罪,"典押"在周王朝后宫里。褒姒进皇宫的过程,历史没有记载。也许她不想离开她的养父母,但让周王室的卫士强行带进王宫;也许褒姒在褒国早就有了自已的意中人,有情人不能成眷属,而破坏褒姒美好姻缘的祸手就是周王室,所以褒姒是身在周营心在褒。对周王朝,她特恨,恨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周幽王可以拥有褒姒美艳、性感的肉体,但她的心不属于周幽王,所以对着周幽王,她怎么也笑不起来。

一次不知什么原因,偶然的一笑,迷倒了周幽王,也迷倒了整个大周王朝!可对于她自已却是耻辱!所以伤心的褒姒不想再笑了。

周幽王是想尽法子哄褒姒开心,褒姒就是不笑。这让周幽王特失自尊.自已贵为帝王,同时又作为男人,居然没有法子,让心爱的女人开怀大笑!

宫涅(周幽王名)认为自已,不管是作为帝王,还是作为一个男人,都很失败!所以幽王自已也开始闷闷不乐了.

褒姒看到幽王为博自已一笑,如此伤神,她心里有点感动,对幽王说:"大王为臣妾用心良苦,但臣妾自幼就生就了一怪脾气,能吃能喝,就不是能笑。天下有许多大事等着大王去过问、去处理。臣妾事小,何足大王劳心?"

幽王说:"爱妃,病在你身上,可痛在我心里,我一定会治好爱妃的顽疾!让你天天开开心心地笑着生活!"

周幽王其实是一特聪明能干的帝王,《史记》说:"幽王作逢火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当时没有电话、手机及其它通信设备。国家如果有紧急军情,只能用人或者马通风报信。周幽王发明了放烽烟通风报信的法子。在周王朝边境上,及首都稿京设置了许多座烽火台。逢火台上除了堆放一些放烽烟的材料外,(放烽火的材料据说是狼粪)每座逢火台上,还设置了一面大鼓。有外敌入侵,守边的士兵点燃起烽烟,同时擂动大鼓示警!军情以最快的速度(音速与光速)传递到稿京。

稿京周围,烽火也接着放起来,向天下示警!周王驻扎在各地的部队,及周王朝统辖的各路诸候看到烽烟,就如同看到周幽王的战争动员令。大家必须以最短的时间,纠集军队,以救国难!

这种烽火预警制度,在当时是一相当先进的军事预警方案。可惜,后来被幽王为博褒姒一笑,把烽火当成烟花给放了。

周幽王正在思考,如何"治好"褒姒不会笑的顽疾头痛之时,有一近待说:"大王为治褒后的"病",许多法子都用上了,王后顽疾依然不除!臣有一种法子,或许有效,可小臣不敢说!"

周幽王一听,连连说:"恕你无罪,说说,是什么法子?"

近待说:"大王智慧过于常人,开创了烽火大鼓,约于众诸候,一旦国家有事,以烽火大鼓为号,军队齐集,以御外敌。但自烽火大鼓设置以来,国家太平,一直没有机会用过,今能否一试效验?另褒后自幼处于深宫之中,没有看到过外面的世界,如果大王带褒后,试放烽火,敲起大鼓,一时间山摇岳动,诸候急集,万马奔腾,当是惊天地、动鬼神般的场面!褒姒又何曾见过此等世面,一定会大开眼界,开怀而笑!"

周幽王一想也是,烽火大鼓自创建以来,还没有机会一试,他自已也想演习一翻,看看各路军事将领、诸候们对于自已命令的执行情况。另外说不定,也能让自已心爱的褒姒开怀一笑,真能达到目的,岂不是一举两得?

所以,三千多年之前的一个黄昏,周幽王带着卫队他心爱的褒后,向稿京城外进发。幽王想给他心爱的人褒姒一个惊喜,但这是一份怎样的惊喜?除了周幽王及出主意的近待,大周王朝没有第三个人知道幽王想干什么!

到近稿京近效最大的烽火台附近,周幽王登上专门为他设定的点将台,和褒姒一起舒服地坐下来。褒姒还不知道幽王想干什么,但多年的王宫生活经历,让褒姒早就习惯不喜欢多问为什么?她是糊里糊涂坐在周幽王身边,坐西周王朝效外黑色的黄昏里,褒姒无言,但她象一朵灿烂的花!

周幽王似笑非笑地看看褒姒,然后下令,举烽火!

一时间,最大的烽火台上火花四起,火焰高高燃起,因为没有什么风,浓烟象利剑一样直插星空。如平地树起了一条天柱!稿京最大的烽火台燃起逢火,其它的烽火台按周幽王先前约定的命令,一会儿时间,都燃起了烈烈的烟火。

三千多年前西周王朝的国王与他的卫队,一时间沉浸到烽火的嘉年华盛会里面了!周幽王、褒姒、国王的卫队,大家都被眼前的壮观的烟火晚会惊呆了,褒姒惊得张开了让幽王心醉的樱桃小嘴,她美丽的眼眸,在周幽王眼里,是当进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褒姒一下子迷上这个布满烟花的夜晚!

许多人看着"烟花",出主意的近待先看到褒姒的容笑,褒姒的得实在是笑太迷人了,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连滚带爬地扑到周幽王面前说:"大王,你看,你看,褒后的脸!娘娘笑了!"

周幽王其实也看到了褒姒笑了。他是最关心褒姒笑容的人,褒姒的笑实在太美了,幽王以为,如果自已能天天生活在褒姒的笑容之中,生有何乐,死又何苦?周幽王看褒姒都看得痴了!

褒姒这时才注意到自已的失态,她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幽王,同时又收起了褒姒式的倾城倾国之笑!褒姒的笑容象是开在西周黄昏里,稍开即逝的昙花,让周幽王好不遗憾!

稿京的烟火快速地向四方传递,只几个时晨,驻扎在稿京四周的部队,及距稿京最近的诸候,象风一样扑向周幽王的点将台!而周幽王还沉浸在他的遗憾之中,许多的将士,在点将台下待立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等到周幽王的任何命令。后来,他们看到台上,象花朵一样的褒姒,以及对将士们点点指指的待臣,还有四起的烽火,把稿京效外的黄昏,照得如同白昼!这那里象是要发生战争?倒更象是国王的一次夜游!

点将台上,幽王终于传下话来:"各位幸苦,这是国王亲自布置的一次军事演习,看看我周朝各将士接到军情时的反应能力!国家太平,没有什么事,大家请回吧!"

王国的军队接到国王的命令,满腹狐疑地散了。

回到王宫,周幽王连续几天都沉浸在褒姒倾城倾国的笑容之中。他好渴望再看到褒姒的笑容,但自回王宫之后,褒姒又忘了什么是笑容了!周幽王只得又找来上次出主意的近待。他们最后商定,再为褒后举办一次烽火嘉年华,但却没能博得褒姒再次一笑。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国王的军队,及周王朝的诸候们,终于知道了真相。国王竟是为了博他的老婆一笑,而举烽火!他们为自已有这样的国王而愤怒!

后来幽王为看褒姒一笑,又举办了好几次逢火晚会,诸候都不来了,让周幽王自已玩,而褒姒再也没有笑过!

数年之后,《史记》说:"西夷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戒幽王于骊山下。"当真正的外敌入侵时,周幽王举烽火征兵,但大伙儿都认为那是国王在开嘉年华派对,所以"兵莫至"。

幽王自已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喊狼来了的孩子。他被狼群吞噬。而他倾城倾国的褒姒,被掳走了。美人和江山一起变成了落花流水!西周王朝从武王开始算,经二百六十七年时间,从此灭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历史上民间流传的神秘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