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shu 发表于 2008-7-27 05:09:50

徐昌才:“半”字诗里写风流

数字入诗,情有"半"钟,多姿多彩,引人入胜。什么叫"半"?"半"是夜半三更划破黑暗、遗响千年的钟声,"半"是人约黄昏青山吐玉、天地空明的月亮,"半"是余晖晚照红霞满天、金光灿灿的夕阳,"半"是沐浴春风滋润雨水、含苞未放的花朵,"半"是待月西厢迎风半开、羞羞答答的莺莺,"半"是饮酒微醉天真痴语、欲说还休的易安......一"半"入文,全篇生辉。独具诗心慧眼的唐人,常常喜欢摄"半"入诗,在有限的尺幅方寸之间展现无限神韵。下面挑选一些名篇佳构,"半"字诗文,稍作点评,与诸君共赏。

大宰相贺知章离乡五十多个年头后,辞官回家,有感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写下了《回乡偶书二首》(其一):"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半消磨"看似抽象,实则具体。"访旧半为鬼"的阵阵惊呼,亲朋多沉沦的种种嗟叹,老大伤悲的哀哀无奈,不不包孕其中。而且,"半消磨"之残破萧条、沧桑巨变与"旧时波"的波光粼粼、万古如斯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显人事日非,不堪忍受的苍凉沉痛。"半"字留给人的是残缺、失落、孤寂和凄凉。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浓墨重彩,渲染造势,凸显庐山瀑布的雄奇绚丽,"半"字功不可灭。"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阳光照耀,远望瀑布,万丈红泉从天而降,气势不凡;浩浩长天云蒸霞蔚,绚丽壮观。"半紫氛"是诗人昂首云天、注目生辉的奇异背景,更显诗人咏山咏水,观天观地的开阔胸襟,有力地烘托出红泉落地,彩虹当空的壮丽景观。一"半"在天上,一"半"在人间,张九龄真得神仙之味!

王昌龄从军边寒,壮志凌云,诗作《从军行七首》(其一)给我们描绘了一支神勇盖世,所向无敌的大唐之师:"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大漠劲风,飞沙走石,遮天蔽日;大唐劲旅,卷尘挟风,开赴战场。没有被暴烈气候阻挡,没有被威猛敌军吓倒,不是辕门紧闭,被动防守,不是大呼小叫,仓皇失措,而是大开辕门,主动出击。我们有理由坚信,这是一支不可战胜而又战无不胜的军队。"半卷红旗"耐人寻味,红旗不倒,暗示士气健旺,信念如山;"半卷"前行,是为减少阻力,加快速度:一个细节,写出了一支军队的勇武和机智。

李白《乌栖曲》借古讽今,寓情于景,亦有"半"字生辉之笔:"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斤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吴王荒淫糜烂,醉生梦死,自日及暮,通宵达旦,注定要国破家亡,身败名裂。诗中三、四句描写了一个细节,轻歌曼舞,狂欢极乐,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意外地发现红日西沉,夜幕降临,吴王倍感惋惜,遗憾。他想留住"半边日",不让它西沉,他想朝欢暮乐,永世不朽。"半边日"见证了一代君王穷奢极欲、荒淫腐朽的欢畅生活,也隐喻了一个政权的气数已尽,大势已去的末日苍凉。

李白《丁都护歌》则关注民生,悲悯穷苦,"半"字沉痛苍凉:"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描写纤夫服役之苦,气候酷热,条件恶劣,任务艰巨,心境哀伤,沉痛至极,感伤千古。酷热解渴,就河取水,浊不可饮。"浊"到什么程度呢?"壶浆半成土"。这哪是人喝的水,水浊如泥,人苦似牛,"半成浆"是万千纤夫苦难生活的写照,悲苦命运的见证,其间包含了作者多少不平控诉,多少伤心悲悯啊!

青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对故乡的亲朋好友、一草一木依依难舍,万分眷恋,其诗《峨眉山月歌》就表达了这种感情。"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青山吐月,天地空明,不是一览无余、浑融圆润的明月,而是含蕴无尽,诱人遐想的缺月。这半轮秋月,与人万里相随,形影不离,越千山万岭,走江河湖海,照亮了游子李白的心,也照亮了千秋万代的读者的心。苏轼颇为欣赏诗仙此语,曾赋诗评价:"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其实不用登楼,我们心灵的天空早已悬挂了半轮秋月,从李白离开蜀地地那一天开始。

李白好梦游名山,好求仙访道,因为在另外一个世界,他可以看到奇景异观。《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他梦游天姥山,有这样一个片断:"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梦生翅膀,飞渡镜湖,降临剡溪,穿上似乎是三百年前的谢灵运专为李白这位粉丝制作的木屐,登上谢灵运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站在谢灵运曾经立足过的高崖半壁,目极海日升空,光芒万丈,耳闻神鸡高唱,天地回音,实在神奇浪漫。"半壁"不但见出天姥山壁立千仞,雄奇险峻之特点,更显诗人心游万仞,高蹈云天之豪兴。非"半壁"云天,不见世外奇观也!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有登台远眺,极目江天的千古名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半隐半现,若有若无,空阔而又渺茫。金陵西边长江之中,白鹭洲立,分江侧流,悠悠东去,绵绵不尽,壮丽而又清明。两句诗意境壮阔,气势恢宏,巧妙地烘托出诗人的自然情怀和历史感慨。"半落"有迷离恍惚、杳杳有无之感,与全诗历史兴亡、如梦似幻的格调惊人吻合,换成"全落"则一无所见,格外单调,且与下句"中分"不对。豪放之李白也有如此细腻的文心,佩服!佩服!

杜甫《赠花卿》以"半"入诗,描绘音乐,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锦城权贵花卿宅府,整日丝竹管乐,歌舞升平,乐曲美妙悦耳,悠扬动听,从酒席豪筵上飞出,随风袅娜,荡漾在锦江之上,冉冉飞升,飘入蓝天白云间。耳闻不见的乐曲被老杜想象得如此轻舞曼妙,如此活灵活现,给人以"如听仙乐耳暂明,行云流水洗尘心"之感,杜甫描音传情,实在高明!落笔"半"字,既真真切切,如见如闻,又飘飘渺渺,亦幻亦梦,神妙无穷。

名不见经传的唐代诗人刘方平凭借《月夜》一诗永远地被后人记住了。"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天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深更半夜,朦胧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空明皎洁;另一半则笼罩在幽幽暗影中,模糊静谧。天空,星斗横斜,夜色深深。整体意境静寂平和,幽美迷人。落笔"半"字,画月色静默无声,辉映人家,不多不少,不浓不淡,平分春色,恰到好处。只有精细敏感如刘方平者,才能从这如水月华中算计出新春到来的分分秒秒。

张继《枫桥作泊》的"夜半钟声"已成千古绝唱,遗响万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千年前的寒山寺,那一声声夜半钟声,凝结成满天秋霜,凛凛生寒;震颤着江边枫叶,微微发抖;刺痛了寒鸦啼鸣,声声叫愁。张继,一个名落孙山的寒士,随舟夜泊,长夜无眠,睡成了中国文人最凄美、最落魄的一种姿态。中国文人,自从有了张继那一晚的"夜半钟声",一生不眠;诗海心空,自从有了张继那几声"夜半钟声",愁云弥漫。白天让给黑夜,幽静取代喧嚣,夜半钟声,响成了一种心灵的寄托,一种精神的归宿。

戴叔伦《兰溪棹歌》描山绘水,抒发渔民的欢畅喜悦情怀,"半夜"带给人的是优美迷人的山水风光和鱼群满舱的欢乐之情。"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读这首诗,绝对不要忽视"半夜"这个词语。深更半夜,兰溪之畔,诗人看见了什么?春水盎盎,桃花飘零,鱼抢新水,争先恐后,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生命在青山秀水之间自由舞蹈,喜悦在皓月银辉之下尽情释放。渔民高兴,山美水美鱼更美;我们也高兴,山明水秀情动人!

白居易的《暮江吟》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为观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亏。"夕阳落山,余晖斜照,平铺江面,与岸齐平,给人以静谧安闲之感。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泛起细波,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
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深深碧色,江波粼粼,光色万变,简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童话世界!"半"字摹态摹色,动静适宜,浓淡相衬,展示出一个艳丽美妙,空明生辉的艺术世界。

李涉的《井栏砂窗遇夜客》描写诗人夜遇强人,转危为安的惊喜心情和借题发挥,针砭世道的现实感慨,妙趣横生,意味深长。"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绿林豪客,知人解诗,让夜雨遇盗的诗人大为惊喜,他幽默地告诉眼前这邦年轻人,你们弄得我连逃名逃姓也不成,世上如君之人到处都是啊!欣喜之余暗含讥讽,那些不蒙"盗贼"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盗贼"更甚的人到处都是,眼前这些敬重诗人,富于人情的"绿林豪客"与之相比更显可爱。一个"半"字讥讽现实,打击有力。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痛悼亡妻,歌赞夫妻恩爱,抒发自己对亡妻的忠贞与怀想之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为君。"诗人心中唯有妻子,置"花丛"于不顾,弃女色决不贪,何故?一半是因为尊佛奉道,修身治学,一半是因为忠爱妻子,用情专一。如此坦率直言,毫不隐讳,足见心失所爱,苦不堪言,更见爱我所爱,忧思难忘。诗句用"半"字,有人认为是薄情寡恩的表现,其实不然,它真实地揭示了诗人的相思苦恨,读之令人肝肠寸断,胆肝俱裂!

唐诗用"半",存乎一心,妙手偶得,切情切境,增辉添彩,具有引人联想,催发情思的审美作用。皇甫松《采莲子》"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让我们看到女子的大胆多情而又娇羞冒失的形象;李德裕《登崖州城》"独上高楼望帝京,乌飞犹是半年程"给人以贬谪江湖,归程辽远的伤心绝望之感;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渲染王城故地昔盛今衰,满目荒凉之慨;柳宗元《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抒发宦海沉浮,人生不遂的失意悲凉......凡此种种,见情见意,"半"字入诗,平添风流,的确值得一品再品。

(徐昌才410007邮箱:xccwxx1967@yahoo.com.cn)

lavender 发表于 2008-7-27 16:56:26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斤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daydreamer 发表于 2008-7-28 13:33:10

好文啊!
古代诗词是一部中华神传文化深刻内涵的演绎史!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为君。"

一半是由于修佛重道,另半则是因为知礼守节,
这不正是古人深受"释道儒"三教文化影响的证明吗?

zhengxing 发表于 2008-8-1 05:25:13

http://bbs.wfnews.com.cn/attachments/month_0802/20080212_5e195913180bad994057T7WMw31JxSuK.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昌才:“半”字诗里写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