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奢侈风:发生在大学食堂的惊人一幕
于 2008-4-13 12:27 上贴 山西新闻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样的话语对于生活在象牙塔的莘莘学子来说,并不陌生,类似的话语估计他们也耳熟能详。但笔者在调查中却发现,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浪费却触目惊心:整天开着电脑下载东西;食堂内大量的剩饭剩菜;不用套餐盒,餐餐用一次性饭盒和一次性筷子;刷牙洗脸时不关水龙头;白天进教室依然开着灯等。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大学校园里却刮起了铺张浪费之风。
未吃的饭菜倒进泔水桶
3月6日中午11时40分,正是午饭时间。省内某高校学生餐厅内熙熙攘攘,一字排开的长长的打饭窗口前围满了前来就餐的学生。
随着学生一批批地到来和离去,餐厅里回收餐具的工作人员也开始忙碌起来,将桌上用过的餐盘和餐碗中剩下的饭菜倒入身边的泔水车,然后将餐具整齐地分类摆放。笔者在旁边观察了20多分钟,发现大多数学生的盘碗中剩下的饭菜比较多,半份米饭、大半个馒头,或是没吃几口的菜都倒掉了。一位女同学将一份没吃几口的炒米饭放在桌子上起身就走,笔者问:“这么多都不吃,不是很浪费吗?”她回答:“不好吃,不想吃了只能倒掉。”在餐厅工作的王女士说,这个餐厅在学校算规模比较大的了,平时在该餐厅吃饭的人很多,吃午饭时有2000多人,一顿饭剩下的饭菜大约能装10个泔水桶,早饭一般剩余较少,倒掉的泔水有两桶左右。
笔者随后走访了附近其它几所高校的餐厅,平均每个餐厅每日倒弃的剩饭剩菜均达四五桶,净含量150多公斤。即便是在学生宿舍,管理员一天处理的一栋宿舍楼的剩饭菜也有几大桶。这些剩饭里有土豆、西红柿等,甚至鸡鸭鱼肉也不少,白花花的大米饭更是数不胜数。在跟学生们的聊天中得知,几乎每个同学都有过剩饭菜的记录,50%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倒剩饭菜,60%的学生只要一吃饭就有剩饭菜要倒弃,甚至有的学生倒弃的是他们所打饭菜总量的一半以上,即吃一半,倒一半。
宿舍电脑24小时挂机
在走访中发现,大学校园里的水、电浪费也非常惊人。
3月7日晚间,笔者走进省内某高校学生宿舍楼的一间男生宿舍,便听见一阵轰鸣的打游戏机的声音。这间寝室住了6个人,里面摆放着4台电脑,其中3个人在玩游戏。学生小韩说,他们的电脑经常通宵达旦地开着,晚上睡觉也开着,在网上下载游戏和电影。在宿舍里真正用电脑学习的人没几个,大多数时间都在玩游戏、看电影、上网聊天。为了下载电视剧,人去上课电脑还整天开着。
夜色中,教学楼灯火通明,时值晚自习的下课时间,沿着各教室走一遍,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然而在走访的几个课室中,却没有一个最后出门的学生关灯。同时笔者还发现,即使白天天气晴朗时,在学校所开放的自习室中,只坐几个人的教室,所有的灯却都开着。
“长流水”多会儿才能停
“某人刷牙的水够他人洗脸了,洗脸的水够他人洗澡了。”这是笔者在学生中听到的幽默话。
在省内一些高校里,无端浪费水资源也是十分惊人的。学生宿舍卫生间,有时因停水忘记关掉的水龙头在来水后哗哗地流却无人理睬;不少同学洗衣服时不用手搓只用水冲;校园的开水房里,学生任意地将管道中的凉水放走;洗澡堂里,喷头空流水却无人使用……种种浪费水现象,着实让人心痛。
“许多人洗脸的时候从来不用脸盆,而是把水龙头开到最大,直接用肥皂洗,用洁面乳的时候,也不关水龙头,水就那样哗哗地流。”省内某高校大四学生王某说, “看着水就那样白白地流走,有时候真的好心痛,还有许多人洗衣服时,把用洗衣粉洗过的衣服直接放在水龙头下面冲,可以冲十几分钟以上。有的人打了一大盆清水,就因为旁边的人不小心溅了几滴水进去,就一挥手把一盆水全倒了。”另一高校学生张某说:“同学们在学校澡堂里,往身上擦香皂和搓背的时候水龙头都一直开着。洗衣服时通常根据衣服颜色的深浅、布料的好坏、内衣和外衣分别放在不同的盆子里,所以一个人洗衣服要用好几个水龙头,而且洗衣服时水龙头也一直开着。
校园奢侈风还要刮多久
除了水、电、食物的浪费外,其它形式的浪费在校园中也随时随地上演着。在学校食堂里,拿着白色纸饭盒的学生也为数不少,这种生活方式也许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各个高校显眼的路口,食堂人群的聚集处,宿舍楼道中,处处可看到各种颜色的宣传海报、传单,大多数传单是由搞活动的社团派发的。每次搞活动,大多数社团的首要工作就是宣传,一些同学对传单的态度很排斥,许多时候接到的传单随手就丢进了垃圾桶。
据笔者观察,造成学生浪费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被动浪费,但主要问题还是学生节俭观念的淡薄。在笔者所走访的部分省内高校中,所有的餐厅都张贴了有关节约粮食的标语或公益广告,但真正的节俭专题教育却微乎其微。
一位退休老教师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有勤俭败有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义不容辞地秉承和发扬这一美德。要经常对大学生进行以忆苦思甜为由头的节约教育。如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大学生心中仅仅只是一首诗而已,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高校应当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让学生提高修养,增强素质,成为社会公德的楷模,懂得节约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的重要性。
另一位环境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忧心地说:地球上的好些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一旦匮乏会导致严重后果,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倍加珍惜人类仅有的资源,不仅为我们,还有子孙。
读者连线
让节俭由生活方式变为高尚品德
有人说“再富不能富孩子”,但并不是舍不得让孩子花钱!大家心里都明白,孩子年龄小,人生的道路刚起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等尚未形成,辨别是非能力差,自控能力弱,一旦有钱了,容易胡花乱支,甚至奢侈浪费。况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以,不能给孩子太多的钱。话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现在大学校园内之所以浪费成风,就是因为孩子手上的钱多了,而孩子的钱是大人给的。社会日趋富裕,使社会成员的资金大大增加了。这种浪费奢侈现象从市场经济之初兴起,20多年来,在人们的教育、批判、谴责,甚至在各种具体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限制下仍然成风,它说明我们的节俭教育需要进行反思。
在过去的穷日子、苦日子里,节俭不仅是一种道德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工分、工资靠一分一分挣,口粮靠一粒一粒攒,“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 大家有口皆碑,勤俭持家的日子我们过了若干年。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力的迅速增强,这种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使得穷惯了、穷怕了的中国人仿佛一夜之间突然富了起来。一时间,到处呈现不适应的状况,大学校园内的一些浪费现象就是一种。但如果现在还一味沿袭过去的方法,教育孩子为了生存等如何过苦日子、如何节俭,显然不合时宜,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效果,甚至还会让孩子们耸耸肩膀嘲笑一番。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传诵了很多年的诗,形式美、内容美,但它反映的传统耕作方式却已成为过去。正如报道中所言,它在大学生心中仅仅是一首诗而已,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我们今天仍然有艰苦的工作,需要辛勤的操劳,但现代化正全方位地渗透到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在劳动强度日益减弱的现代,按部就班的传统道德观、节俭观的教育方式,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进行革新和创新。简而言之,生活富裕了,工作现代了,人们既不心疼钱,也不心疼劳动成果,浪费似乎不可避免。勤俭持家已不再是生活方式,艰苦奋斗也已成为悠悠往事,但不论是从环境保护,还是资源保护,还是尊重他人劳动等各个方面,节俭依然是做人的高尚品德,这应该是现代社会节俭观教育的出发点。面对新时期的道德建设,胡锦涛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八荣八耻”,这既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也是我们努力实践的过程,需要我们全方位地从道德目标的确立到道德体系的构建再到道德教育的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新的积极的探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