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融资遇阻 企业求诸债市(图)
与股市多年来的亲密接触出现了危机,中国企业正开始转向债市。中国大陆的许多大公司正在新发行数十亿美元的公司债券,与全球避免背负债务的大势背道而驰。中国企业的做法受到了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支持。人民币升值会提高海外债券持有者的回报率,有助于中国公司以成本较低的条款发债。http://img.secretchina.com/dat/media/20/2008/08/28/20080828073101645.jpg
另一方面,不少现金短缺的中国中小企业迫不得已向对冲基金求助,但向后者借款有时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中国股市重挫、银行提高放贷标准和北京的政策制定者希望给经济增长降温、减缓通胀,这切断了其他的融资渠道。基准上证综合指数今年以来累计跌幅达到了55%左右。
被任命为瑞信(Credit Suisse)在华新设合资公司负责人的葛甘牛(Neil
Ge)说,股市的大门基本已经关上。因此对想要融资的企业而言,唯一的途径就是债券市场。
这样的大背景可能会诱使更多的中国企业通过举债来融资。但从中长期来看,这种变化可为中国企业开辟出另外一条融资渠道,甚至为全球投资者建立一个新的市场。
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Corp.)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大陆公司共发行债券约为25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53%。银行界人士表示,后几个月的债券发行计划仍排得很满。葛甘牛说,我们预计发行额将是去年的两倍。
中国的债券市场与美国相比规模依然很小,今年以来美国已经发行了1.2万亿美元债券。而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今年美国的发行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1%。在日本,按美元计算,公司债的发行减少了6%。信贷危机降低了对高收益、高风险债券的需求,同时各行各业的公司都面临着降低负债的压力。
汤森路透称,在中国的推动下,亚洲公司债的发行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今年以来的发行总额达到910.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
今年7月,北京北辰实业(Beijing North Star
Co.)发行了人民币17亿元(约合2.48亿美元)五年期债券。北京北辰实业是北京市政府持有部分股份的上市房地产公司。今年早些时候,深圳发展银行
(Shenzhen Development Bank Co.)发行了总额65亿元的债券。中国石油(PetroChina
Co.)和招商银行(China Merchants Bank Co.)也都在申请发行总额高达人民币900亿元的债券。
香港一位对冲基金经理说,西方投资者尤其热衷于购买此类债券,因为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利息收入的价值,尽管中国发行方可能缺乏理由开出更高的利率。比如,北京北辰实业的票面利率为8.2%,而深圳发展银行的票面利率为6.1%。
尽管大部分债券都是在国内销售,但外资还是可以通过中国政府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机制购买到一些债券。
中国的公司债市场还得到了监管层的推动,不过还不清楚这种推动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去年,中国证监会发布新规,允许国内上市公司通过上海证交所向零售投资者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系统发售公司债。
西方投行非常希望染指这块承销业务,但具备资格的公司是凤毛麟角。中国监管机构要求西方投行在大陆拥有得到批准的合资机构,并首先获得承销许可证。由于这个原因,瑞士银行(UBS
AG)在西方投行中独领风骚,不过瑞信有望紧随其后。
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UBS
Securities)一位投资银行家称,中国的房地产公司是最大的发行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让他们的资金捉襟见肘。瑞银证券是瑞士银行在中国设立的公司。
还有一些公司的资金状况更为紧张,它们通过IPO融资的希望因为股市的暴跌而破灭,因此只能通过私募渠道向对冲基金融资,而对冲基金常常收取很高的利率。
活跃于私募领域的对冲基金包括密尔沃基的Stark Investments和纽约市的D.E. Shaw
Group,以及美林(Merrill Lynch & Co.)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等大银行内部运营的对冲基金。目前,这些基金的私营借贷交易可能会获得比股市上更高的回报率。
香港对冲基金LIM Advisors的基金经理卓百德(Peter
Churchouse)说,市场到了这种地步,就只剩下私募了。
由于私募交易通常不会公开披露,金额和条款方面的信息很难得到。但对冲基金经理称,许多情况下,这类贷款的成本很高。对冲基金表示,一些交易的利率已经升到
16%至19%之间,有时甚至超过了20%。对冲基金经理称,在市场去年转坏前,亚洲私募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通常在8%至10%之间。
中国大陆的资本控制决定了此类交易需以外币进行,并在海外完成。
知情人士称,一些交易包含所谓的"棘轮条款"(ratcheting
provisions),允许债券持有者今后按折扣价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这可能会让他们拥有超出企业所有者意愿的更大数量的股份。
一些亚洲基金业人士担心这些条款可能导致对海外公司的打击。在10年前的美国,让放款人持有更高股份的贷款交易成为了著名的"无底洞可转换债券"。在美国的几个案例中,公司后来都对放款人提起了诉讼,指控债券持有人卖空股票,压低价格,以收购更大数量的股份。
对冲基金表示,中国的条款通常并不这么苛刻。一般来说,贷款人不能获得一家公司的控股权。而且,亚洲监管机构都对IPO之前的融资交易设定了锁定期。
Stark Investments的一位分析师表示,监管机构希望确保IPO之前的投资者不比持有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东更有优势。
基金界人士正在密切关注一家借款方──广州的房地产公司恒大地产(Evergrande Real Estate
Group),以了解私募交易的成功程度。知情人士透露,今年7月,美林和德意志银行的内部对冲基金向该公司提供了约5亿美元资金。恒大地产暂缓上市导致其现金需求激增,这已经是近几个月来这两家对冲基金第二次向该公司注资。贷款条款尚不清楚,恒大地产也未回复要求置评的电话或电子邮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