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得只剩下钱》
《穷得只剩下钱》不要只剩下钱
相传有一位旅居美国事业相当成功的女企业家,住在山边风景优美的豪宅。有一天,女企业家接到一通很久没有联系的高中好友的电话,说有事要到美国开会,想顺道飞去看她。她非常高兴,要求好友一定要多住几天。
届时这位女企业家开了一部非常高级的车子去接机。
抵达家门时,果真是一栋气派十足的豪华住宅,四周是一片翠绿宽广的草坪,其间还有花园、网球场、以及游泳池。
除了到机场接机的车子之外,车库里还有一部非常高级的汽车和一部跑车。豪宅里面有十几间空著的房间,任由这位好友选择,每个房间里面并且挂有高价的名划。
安顿之后,这位好友问说家人呢?这时女企业家脸色一沉,说:
「我先生有外遇,很少回家。」
这位好友为了缓颊,马上问:「那孩子呢?」
女企业家叹口气说:「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住在别的城市。」
接著叹口气说:
「你不知道,我现在是『穷得只剩下钱』。」
人不是要拼经济赚钱吗?为什么会穷得只剩下钱?人的需要是什么?
简单地说,人的需要有两大项,一是「阶段性」的需要,一是「终极性」的需要。能够满足这两项需要的事物,如果以玻璃珠与珍珠来做为比喻,则玻璃珠满足阶段性的需要,珍珠满足终极性的需要;前者会烟消云散,后者则永不分离。
因此我们需要厘清什么是「阶段性」的需要,什么是「终极性」的需要。
进一步说,为了厘清这两项需要,我们需要追根究底了解到底「人是什么」,「人生涵盖什么」,「玻璃珠是什么」,「珍珠是什么」。
我们不要一生只把握到一大堆的玻璃珠,却把珍珠给遗漏了,那才是真正的贫穷。本书就是针对这一点来写。
「人生两条路:『生活的幸福』不等于 『生命的幸福』,两样幸福我们都需要。 」
「穷得只剩下钱」表达生活富有而生命却贫穷;虽然丰衣足食,却是不安空虚。本书的贡献在于指出生命要如何上路,如何把握到神,如何除去不安空虚,以及得到真正永恒的平安喜乐。
内容简介
人生两条路:「生活的幸福」不等于「生命的幸福」,两样幸福我们都需要。
这是一本从「现实人生」切入,来带到「生命信仰」的书,并以「生命的原则是追求幸福」为主轴,透过三个问题来贯穿整本书。这三个问题是:人为什么没有平安?人如何跳出无奈的困境?人如何追求幸福的进深?
书中以一连串人类核心的需求与省思,诸如「人性是什么?人活著到底是为什么?我是谁?人存在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来带出一套明确、简单、清晰、具体可操作的「生命经营系统」。
人生两条路──生活的路与生命的路。生活的路追求食衣住行、功名富贵;生命的路追求平安喜乐、永恒的归宿。我们这两条路都要走。如果生活的路富有,而生命的路贫穷,则虽然丰衣足食却不安空虚,这就掉入「穷得只剩下钱」的困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为我们厘清这两条路。
关于如何走好生活的路,我们的社会在这方面的好书,非常普遍,但关于如何走好生命的路,却较不普遍。而这本书不仅为我们厘清生活与生命的分际,还为我们清楚解说如何走好生命的路。为了自己的幸福,非常值得一读。
希望人人都能把握到真正的幸福,不要一生奋斗下来,落得「只剩下带不走的钱」,唯独遗漏永不分离的「幸福的源头」。
作者简介
王阳明 先生
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美国德州大学公共卫生学博士(主修医疗组织与管理),美国肯州路易维长老会神学院道学硕士与神学硕士。曾任彰化基督教医院行政副院长,马偕纪念医院行政副院长,以及台湾大学医学院兼任副教授。目前从事双爱心祷事工。
窮人看到會說...我寧可窮到這種地步:unbelievable: Post by zzzxxxooo
窮人看到會說...我寧可窮到這種地步:unbelievable:
我不要.我不要
不要嚇我呀! Post by TIANSGI2008
我看到会说...我宁可穷到这种地步.
因为我知道如何的在富有起来.
:) :)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