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hena99 发表于 2008-9-30 11:13:14

成语故事五则

成语故事五则

解铃还需系铃人   

成语“解铃还需系铃人” 比喻谁做的事出了问题,仍须由谁去解决。
据明代瞿汝稷编佛家禅宗语录《指月录》卷二十三“法灯”载:金陵清凉寺有一位泰钦法灯禅师,他性格豪放,平日不太守佛门戒规,寺内的和尚都看不起他,唯独法眼禅师对他非常器重。有一天,法眼在讲经说法时,问寺内众和尚:“系在老虎颈项上的金铃,谁能解得下来?”无人能答得出来。这时,法灯恰好走过来,法眼问了他同样的问题。法灯答道:“只有那个把金铃系到虎颈上的人,才能把金铃解下来。”

水落石出

成语“水落石出”是说不管千变万化,真相终将会显露出来。
苏轼是北宋人,一生挫折无数,却不改他豁达的性格。他刚被贬到杭州时,正赶上瘟疫。他就用自己的俸禄在城里建了座病坊,三年之中治疗了近千人。因为他是大书法家,有些人假装生病,求他开药方,来获取他的字。苏东坡也不拒绝,有一次他开了一张药方说:“主要是四味药:一日无事以当贵;二日早寝以当富;三日安步以当车;四日晚食以当肉。”

被贬到黄州时,一个深秋的夜晚,苏轼和两个友人漫步在长江边的赤壁。这时已经是霜露满地,树叶尽落,三人仰头看着明月,不禁唱起歌来,索性朋友回去拿鱼,苏轼回家也拿来了自己最后的一罐酒,三人泛舟江上。听着长江静静的流水声,看着岸边千尺绝壁,悬在山峰间的月亮也变小了,长江落潮,江水之下的石头也露了出来。想起不久前刚刚看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长江,苏轼很吃惊:才过去几日,江山怎么就变得如此难以识别!

百尺竿头

“百尺竿头须进步”现在也说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来说明即使取得很大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曰:“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罕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意思是说,僧道修行的功夫即使已达到百尺竿头的顶端,也还要继续深造,以达到充满宇宙的最高境界。

抛砖引玉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先把自己的不是很好的观点或文章介绍给大家,目的是为了引出别人的高论或佳作。是一个表示自谦的说法。

唐朝时有一个叫赵嘏(音gu)的人,他的诗写的很好。曾因为一句“长笛一声人倚楼”得到一个“赵倚楼”的称号。那个时候还有一个叫常建的人,他的诗写的也很好,但是他总认为自己没有赵嘏写的好。

有一次,常建听说赵嘏要到苏州游玩,他十分的高兴。心想,“这是一个向他学习的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留下诗句呢?”他想,“赵嘏既然到苏州,肯定会去灵岩寺的,如果我先在寺庙里留下半首诗,他看到以后会补全的。”于是他就在墙上题下了半首诗。

赵嘏后来真的来到了灵岩寺,在他看见墙上的那半首诗后,便提笔在后面补上了两句。常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他用自己不是很好的诗,换来了赵嘏的精彩的诗。

后来人们说,常建的这个办法,真可谓“抛砖引玉”了。

狐假虎威

战国时期,楚国是南方一个强大的国家。

一天,楚宣王问大臣们说:“我听说北方诸国都害怕我们的昭奚恤将军,真是这样吗?”群大臣们无人回答。江乙说:“老虎捕捉猎物来吃,结果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来做群兽的领导,如果您吃了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请让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不害怕的?’老虎就和狐狸同行,野兽们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走了,老虎不明白野兽们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狐狸的原因。现在楚国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昭奚恤将军掌管着楚国的军政大权。所以,北方诸国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我们楚国,这就像野兽们害怕老虎一样啊。”

zippy 发表于 2008-9-30 11:37:12

好故事!希望可以常看到這麼優質的分享!

http://forum.edoors.com/attachment.php?attachmentid=114292&d=122164054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语故事五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