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邮报 发表于 2011-8-21 19:33:24

为了更加广阔地探讨人类的未来 继承中国文化

中国周代的文化繁荣,为后来历朝历代的社会发展、政治治理提供了基本的人文资源。汉初尚黄老之学,崇尚无为而治,主张有限政府,颇有点“自由主义”的味道。

后来的当政者以儒学作为治国平天下的理论资源,同时还时常夹杂佛学、道学作为辅助。

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期间,通过颁布法律废除了基础教育中儒家经典的课程设置,将中国传统文化剔除在教育资源之外。课堂之上,仅有少数古代诗文作为点缀,那些集中体现国人世界观、价值观的经典,竟然无法与学生见面。莘莘学子日夜所习,尽是西学内容。

百年之后蓦然回首,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百年来,我们是中学西学两头都不靠谱。

在西方化出现危机的今天,为了探讨人类未来时代的发展前景,我们除了继续发掘西方文化资源之外,也必须从非西方文化中寻找资源。

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很可能是最值得重视的几种文化。所以,继承中国文化的意义不仅是为了维护民族自尊心,也是为了更加广阔地探讨人类的未来前途。

为了更好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尽早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列入基础教育的教育资源。一个民族的本土文化经典,竟然没有资格列入本国基础教育的基本资源之中,这种典型的殖民地特征必须尽早结束。应该让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经典,尽早回到中国中小学生的课堂。希望中国政府尽早启动这项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改革工程,尽早颁布法律,肯定传统文化经典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我们在将传统文化经典重新列入基础教育资源之中的时候,也应该避免历史上只重儒家文化,不重其他各家文化的片面做法。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看作一个复杂的、广阔的、开放的体系,其中各种优秀文化成果,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资源。

正如台湾学者殷海光所说的,中国知识分子要想“发掘中国文化的精华,显彰过去本来有的观念和思想,必须打破儒宗独占的局面,尤其必须弃置儒家专断的价值范畴,把它列为众学之一的地位。”只有这样,中国知识分子的“观念和思想才可望恢复活力。”(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41页注释六,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出版。)

所以,在中国基础教育的资源设置中,儒家之外的典籍和学说,也应该作为中国的“众学之一”享有一席地位。《老子》、《庄子》、《列子》、《抱朴子》等等以及一部分佛经(比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金刚经》等),都应该像《周易》、《尚书》、《礼记》、《论语》、《孟子》那样成为国人基本的教育资源。如果还像宋明清那样只读儒家的四书五经,那是对于中国文化资源的肢解。

此外,中国民间文化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古语云,礼失求诸野。“礼”和“野”是共生而且互补的。民间文化也应该在基础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当然不是说,只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成为教育资源。我认为外国文化也可以列为我们的基本教育资源,除了西方文化中的科学、人文等内容之外,我们还可以将印度、非洲、阿拉伯-伊斯兰等几种人文文化也作为我们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在与其他文化相比较之中才能明白自己的特色,一种文化只有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才能拥有不衰的活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了更加广阔地探讨人类的未来 继承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