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ovich 发表于 2008-10-9 21:23:37

趣味考古痒痒挠(组图)

有一段相声内容是讲创造发明的,段子中逗哏演员甩了一个“包袱”:“你知道‘痒痒挠’是谁发明的?”捧哏演员愕然,于是引来了一阵笑声。

  “痒痒挠”也叫“勿求人”,又叫“老头乐”。用一根竹片把前端烘弯削成齿状即成。中国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如火药、指南针都没有留下发明者的姓名,何况这种用于背部挠痒的小玩意儿,当然就更没人为它申请专利权了。不过有趣的是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已经有“痒痒挠”了。

 1977年山东的考古工作者对曲阜鲁国故城遗址进行了钻探试掘,在两座战国时代的大型墓葬中各发现了一件“痒痒挠”。这两件“痒痒挠”都用象牙雕刻
而成,长约40厘米,前部雕成人手形状,拇指竖直,其余四指并拢弯曲,四指指甲平齐,正好用于挠痒,柄尾端还雕成兽头状。整件器做得十分精致,既实用又美
观,既是实用器,又是工艺品。

http://img.secretchina.com/dat/media/21/2008/10/09/20081009080432102.jpg

这两件“痒痒挠”雕刻得如此精细,说明它绝不会是战国时代才发明的,不过究竟什么时候开始有“痒痒挠”的?现在已经搞不清了,因为这种不登大雅
之堂的玩意儿文人雅士是不会为它著文立说的。古人认为“事死如事生”,所以要用各种生活用品给死者随葬,但是考虑周到得用“痒痒挠”来陪葬的却实在罕见。

http://img.secretchina.com/dat/media/21/2008/10/09/20081009080432715.jpg

四川彭县出土汉画像砖上的养老图 

http://img.secretchina.com/dat/media/21/2008/10/09/20081009080432938.jpg

  四川成都出土的画像石上的养老图 

http://img.secretchina.com/dat/media/21/2008/10/09/20081009080432769.jpg

汉代鸠杖上的铜杖首(左)和木杖首(右) 

鸠杖与养老

  1959年甘肃武威磨咀子18号墓出土了一根木竿鸠杖,长1.94米,圆径4厘米,竿头上镶有一只木雕的鸠鸟,出土时鸠杖平置在棺盖上,鸠鸟伸出棺首,木杖上还系着10枚东汉明帝时期颁发的王杖诏书令木简。棺中的死者是一位老人,棺盖上的鸠杖是汉代尊老养老的凭证。

  尊老养老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礼记·月令》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汉代独尊儒术,特别强调以孝治天
下,皇帝多次颁发诏令,明确老人应该享受的一些特权,还制定了优待老人的一系列办法。汉宣帝时建立了高年受王杖的制度,规定凡是80岁以上的老人由政府授
以王杖,凭王杖可以出入官府,行走驰道,到市上买卖可以免税,殴辱持鸠杖老人者按大逆不道论罪。汉成帝时又把年限放宽到70岁。东汉继承了西汉的做法,
《后汉书·仪礼志》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王杖之所
以要用鸠鸟作为装饰物,是因为古人认为鸠是“不噎之鸟”,用鸠鸟作饰物,可以使“老人不噎”。武威磨咀子18号墓出土的鸠杖及其所系木简上所写内容和《后
汉书》的记载完全相同。

  由于皇帝的提倡,汉代尊老养老之风盛行。四川彭县出土了一块画像砖,正面刻的是一座上有天窗、下有台阶的仓库,仓库前放置着量器,量器右边有一
手执鸠杖的老人,躬身坐于地面,手扶粮袋,中间一人正从仓库里拿出粮食倒入老人的袋中,左边有一身穿长服的官员,正坐在席上挥手示意。成都郊区东汉墓出土
一块画像石,画面左边也是一座库房,库房前有一人手捧器皿,正向画面右边树下手执鸠杖坐在地上的老人走去。这两幅图的内容以前曾被解释为“告贷”和“乞贷
”,实际上应该解释为“养老图”,反映了汉代对持鸠杖老人的优待。

daydreamer 发表于 2008-10-9 23:04:20

这两幅图的内容以前曾被解释为“告贷”和“乞贷


俺怎么觉的这两副图很诡异的呀??    :what: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趣味考古痒痒挠(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