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铮 发表于 2011-9-5 21:44:42

世貿中心的瞬間感動——新唐人採訪手記(1)

2011年8月4日,在一種不知名的力量的推動之中,我有點莫名其妙的來到紐約——這個我曾多次做過“匆匆過客”的地方,成了新唐人紐約記者站的一名“當地記者”。很早就瞭解到,新唐人紐約記者站的記者們,都是些“超人級人物”(superman/superwoman),從拍、寫、配音、到剪輯等,都是“無所不能”的獨立完成,於是,我這個只會寫,卻不怎麽會拍、會剪輯的,立刻變成了一個“跛腳記者”。
跛腳歸跛腳,任務卻飛快的一個個壓了下來,沒有喘氣的餘地。每天都在“疲於奔命”,每天都在趕下一個播出時段,忙得都麻木了,直到——
8月24日,我被派到位於911中被炸毀的原世贸中心遺址旁邊的一座大樓中,參加一個關於911紀念館將很快於911十周年之際對公眾開放的這樣一條消息的發布會。
發布會開始前,我“忙中偷閑”離開座位,站到位於十層樓的會議廳的落地窗前,俯瞰下面正在“熱火朝天”施工的工地。由於大樓的封閉效果很好,同時又由於離的太遠,我聽不到任何來自工地的聲音。然而靜寂的工地仍然讓我感受到了那份熱火朝天,以及一種說不出的生生不息的靜默中的頑強。
我心中也突然生出一種說不出的感動來。是為十年前那些犧牲在此地的亡靈,是為這份重建的堅強,還是為宇宙中本來就存在的生命生生不息的律動?我說不上來,真的是說不上來。在那一瞬間的感動中,我突然第一次超越了已持續二十天的“疲於奔命”的壓力。
片刻後,發布會開始了。首先講話的是承建世貿中心重建項目的開發商西弗史丹(Larry A. Silverstein)。他一開篇就說:「關於如何重建世貿中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夢想,但每個人都同意的,推動著我們前進的,是創造出更好的一切的熱情。」
聽到這句話時,心中又不免輕輕的一動。當他談到紐約人的“tough”時,又讓人不自覺的感到:眼前的這位,也許就是一個很典型的“tough”的紐約人罷。
發布會結束後,我又採訪到了911紀念館的館長,以及紀念館的設計師阿拉得(Michael Arad)——他是從5000多名設計師中脫穎而出的。短短的採訪中,我已經感到,911所帶給美國人的,遠不是我們這些“外來戶”能夠完全理解的。對象開發商西弗史丹這樣的“tough”的美國人,新的世貿中心的再次矗立,也許會激起“星條旗永不落”的無上驕傲;對於如911紀念館館長丹尼爾(Joseph C. Daniels)這樣辛勤參與重建的紐約人,紀念館的開放意味著一個民族傷口的愈合;而對於設計師阿拉得這樣具有藝術家憂鬱氣質的人來說,他們仍然需要一個靜謐的所在,來與死者及生者進行情感和心靈的溝通。
有了這樣的感慨,當我們被帶到世貿工地上進行拍攝和採訪時,我不自覺的說出了下面這句話,來作為我報道的結尾:
「經過十年時間的沉澱,也許,911所帶給美國的一切,都將被深深的融貫和銘記在這個即將開放的911紀念館中。」



報道請見:

美國911紀念館將首次向公眾開放
http://www.ntdtv.com/xtr/b5/2011/08/25/a578814.html.-%E7%BE%8E%E5%9C%8B911%E7%B4%80%E5%BF%B5%E9%A4%A8%E5%B0%87%E9%A6%96%E6%AC%A1%E5%90%91%E5%85%AC%E7%9C%BE%E9%96%8B%E6%94%BE.html#video




又:由於怕我這個“跛腳記者”誤事,拍攝比較重要的新聞時,記者站還是為我配了攝影師。但出於一個記者的“職業習慣”和敏感度,我還是將手機掏了出來,以記錄下這不可再得的歷史時刻(要知道,世貿中心一直在建,哪怕是兩天後再來,拍到的景象,也不一樣了,再說很多地方平時根本不讓人靠近。這次是特別給予媒體的機會,當然不能放過羅!)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4bb5fb304fc1a9e87b390000276a440f.jpg
這個便是TOUGH的紐約人、世貿中心重建項目開發商西弗史丹在講話。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2f13968eca70664803a10000374bdc23.jpg
這個是911紀念館館長丹尼爾(Joseph C. Daniels)在向記者們介紹即將開放的紀念館。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78b377012619cc49cb3f00000c25197e.jpg
當我要求先分給我一些不重要的新聞,供我練練手時,同事蘭青脫口道:“紐約沒有不重要的新聞”。這句話後來成了新唐人紐約記者站的名言。是啊,這裏好象但凡是個發布會,去的記者都很多,不象澳洲,時常會有很“冷清的”記者會。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1ce53a743e103dc80a17000019fc52c1.jpg
這便是我站在十層樓的落地窗後看到、拍到的讓我感動的一刹那。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0dae0fc020037e299b9c000069ec21d8.jpg
記者們被要求穿上工裝後,才能進入施工場地拍攝、採訪。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7488608bf863c6893ba600006370d004.jpg
本來主辦方要求我們,要進入準備帶我們上去的四號樓之後,才可以拍攝的。可是,一進入施工場地,攝影師們都忍不住掏傢夥開拍了。機會難得嘛。主辦方也只好“法不責眾”,任由大家邊拍邊走了。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729fdb3ee2dd33c9bac8000026459413.jpg
“螳螂捕蝉,黃雀在後”。我的攝影師胡志華(最左邊那個)在拍工地,我在後邊給他來個工作照。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065825f3865482a8628c00007e372175.jpg
這是透過工地四周的密密的鐵絲網拍的。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13dfd13cfa8eb428d2dd0000127712b5.jpg
這個也是。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59bc8b4c394e2269ca6b00007013907a.jpg

還有這個。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4a969a3d4b7efc89321600004cd1f4fe.jpg
走過施工樓,我們被帶到已修的八九不離十的四號樓,乘坐這個四面透風的電梯往上去。這是用手機自拍哦。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3b3fcf39bf3b798923fa00002de4627a.jpg
這個也是電梯裏照的。四面透風的電梯,還真有點嚇人。要不是俺以前下過礦井,坐過比這更可怕的電梯,說不定就給嚇到了。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372c1def923baa08a21a00004313714e.jpg
記者們無比敬業,一出電梯,立即開拍。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1099e39cdd009b6923c7000042261215.jpg
這是在四號樓的LOBBY裏往下拍到的。左下角和它右上方那個方形水池,就是911紀念館中最重要的地方之一。所有2983名死難者的名字,都已刻在上面。911紀念館館長介紹說,這些名字的排列方法,沒有按照通常採用的按字母順序排列的方式,而是根據不同的情況分了類,特別是有一家人都不幸遇難的,就將他們的名字都刻在一起。有的是應家屬的要求,特別要把名字刻在跟某個特別的人,如生前好友、同事等的名字旁邊。從911紀念館網站911memorial.org上,輸入死者的名字,就可以查出他/她的名字具體刻在哪里。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5f1f6dfe29c71c085261000005aa375c.jpg
設計師阿拉得對我說,在知道911紀念館要進行設計招標之前,他就在想,應該在911遺址處修上帶水的建築物,水要永不停息的流淌,但水的中心,又要靜謐,以便水面能印出四周的景色,同時也能印出永遠不會再存在的雙子塔樓沒有了之後,留下的“空洞”。他說這裏應該是一個可以供人在繁忙的紐約鬧市中靜下來,在心靈上與他人溝通、與逝者對話之所在。
有了這些想法一個多月之後,他得到了911紀念館設計招標的消息。他將自己的方案呈現出來,最終得到了採用。
最後的方案是,水池的四周,會有“瀑布”永不停息的流淌,但這些水是循環,所以事實上只是這麽多水在流,很合於自然之道,也是非常環保的設計。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24c7d94a61c82a69aa08000052257670.jpg
再來一張俯瞰照。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2ab73780b70de5c9cbae0000273c2d99.jpg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20873a739c714ba8abb600003b037847.jpg
好容易登上了修建中的大樓,我請一名同行幫我拍個紀念照。第一張背光,是黑的,第二張換個角度,臉才亮起來了。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1d9f9d2764eb45a9eae0000045602de5.jpg
從四號樓下來往出走的路上,又忙中偷閑拍 了幾張。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315f7717f5c27069dbe300003e8187ac.jpg
新聞發布會,就是在右邊那座樓裏開的。

http://zhengzeng.blog.epochtimes.com/uploaded_files/2011/9/4/1725bfd5933ec0894ac20000708a93fe.jpg
我的攝影師很敬業,出了建築工地還在拍。十年了,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經過這裏吧?但施工場地一直被這樣圍著,進不去的。所以我們真是趕上個歷史時刻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貿中心的瞬間感動——新唐人採訪手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