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dreamer 发表于 2008-10-10 13:38:50

【红楼梦诗词正解】:悲悯万分的“自题一绝”

【红楼梦诗词正解】:悲悯万分的“自题一绝”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赏析】:

如果没有悲悯之心,面对花落水流红的凄美春景无动于衷,那么林黛玉是写不出来《葬花吟》的;如果没有悲悯之心,对迷于红尘中的芸芸众生没有深厚的同情,那么曹雪芹也是无法写出这部《红楼梦》的。在这首曹雪芹唯一的以作者身份书写的五言绝句中,作者以他那深沉的感慨,所流露出的无限悲悯之心,正是这部名著给予我们的最难得的馈赠,也是我们每个读者都应该珍惜万分的礼物。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红楼梦》是真正的蜚声中外、名扬古今的名著,为首的这句“满纸荒唐言”可不是作者对自己作品的真实评价,反而是述说一些愚迷的读者,有眼不识真金玉,把这部巨著的精华部分误解成了“荒唐言”,也正因如此才造成了作者为这些无知的世人留下了“一把辛酸泪”的起因。

曹雪芹在从“锦衣纨绔、饫甘餍美”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活落差中,已经悟到了生命的真谛,看透了人世间的一切,于是,他把高深莫测、博大精深的佛道思想注入到这部《红楼梦》中,以呼唤那些陷于名利场中不能自拔,最终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世人,去看清楚人世间的一切皆是“美中不足,好事多魔'''',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最终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只有洞彻了这一切,早日从污浊的名利场中跳出来,才能回归到生命最美好的境界。

然而,有多少世人都是看不到这些的,其中包括有一些些所谓的“红学家”们,他们有的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因为政治上受到排挤,为避开文字狱而巧妙的采用小说的形式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也有些红迷认为是抒发作者情场的自传,还有人认为是揭示的什么“宫廷密事”......,等等这些读者对红楼梦的种种误解、曲解,从具有大志慧的曹雪芹的视野中看这些读者的观点,才真正是属于“荒唐言”的范畴!

其实,这些人的观点,只能反映出他们的内心对强权和名利的崇尚、对荣耀和美色的贪恋,由此而发出的低级念头,才产生了如此多的对红楼的曲解,殊不知曹雪芹早已经历并看透了这一切,他明白了这些强权、名利、荣耀、美色会随着沧海桑田而消失殆尽,“事实洞明、人情练达”也只能聪明反被聪明误,而真正能永恒不灭则是人内心那善良的佛性,所以他最后才让故事的主人翁遁入空门,在那里找到了自己内心最永恒的归宿。

那么,这些人内心对政治权利、荣华富贵的迷信和迷恋,就使得他们用肮脏的宫廷斗争、强王败寇、人皆为私利和情欲等扭曲了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和人伦道德乱象来看待世界、看待红楼,当闪烁着佛道思想光芒的红楼名著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自以为聪明的他们就自然去笑“作者”痴了,于是就有了该诗的下两句: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真的是“作者痴”吗?冷静的琢磨一下,恰恰这里应该说“都云读者痴”啊!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形成了红楼梦价值的最伟大的伟大之处!许多人已经想到了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一句话:“上士闻到、勤而行之,中士问道,若存若亡,下士问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老子把人分成三类:上士、中士和下士,这三种人对“道”有不同的理解,可悲的是现在下士最多了,那些痴笑作者曹雪芹“痴”的人都是“下士”,“不笑不足以为道”,这句话说的好极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能反衬出《红楼梦》的伟大。

大家想一想,对于一个事物,如果人人都说好,那么它肯定是不好的。现在人都是些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啊,一个的贪官的思想认为什么东西是好?一个投机者的思想认为什么是好的?一个诈骗犯的思想认为什么是好的,一个嫖客的思想认为是什么好的,一个卖淫女的思想认为是什么好?一个小偷的思想认为什么是好的?如果一件事物让这样的人都认为是好的,那么这个东西肯定要具备怎么样才能贪污更多的钱,谋求更多的财富,怎么样把别人钱包的钱骗到自己手中、让别人上吊去吧,怎么样把别人的财务不择手段居为己有,才能让这些人说好的,他们这类人认为是好的东西,有很多都是极坏的。相反,那些他们认为是不好的,认为是影响到他们“作案”的正统价值观念和思想标准,阻碍他们非法得到财富的各种约束,他们才认为是坏的,认为是荒唐的,他们是要笑这些傻的、笑这些“痴”的,即使这些人能把整部《红楼梦》都背诵下来,而对于这些红楼中的思想精华,他们永远是难解难信的,真正伟大的东西,不就是因为这些人的痴笑而伟大吗?不笑不足以伟大,不笑不足以高尚、不笑不足以正确!

作为一本书,首先给人的是视觉的感受,而红楼梦已经超越于此,让读者已经由视觉升华到味觉的感受了。“谁解其中味?”,这句诗很准确的描述了二百年来,我们真正的红楼爱好者的读红心情了,真正的红楼爱好者,都是在品味着这部名著,无论我们品尝到的是酸,是甜,是“淫”,还是“缠绵”,还是宏大的“佛道哲理”,读起《红楼梦》,不同滋味、不同的感受就会在不同的人的咀嚼中扩散。

也只有细品其味,我们才能领悟到红楼的真谛,只有细品,我们才能明白曹雪芹想让我们明白什么,只有细品,什么原因才是作者创作红楼梦,才能解作者那悲悯万分的辛酸之泪。

亲爱的朋友们,曹雪芹用泪水化成的墨汁,怀着无限悲悯之心,已经为我们写下了这部红楼巨著,我们却还在用低劣的念头推测、揣摩他高深的心理,而不是思考一下作者究竟是在告诉我们什么,究竟要我们对照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自己的什么东西,反用无知的把红楼梦的开场故事“无才补天、幻形入世”看成是“荒唐”的起因,可笑的把“太虚幻境”“风月宝鉴”视为“荒唐”的情节,自以为是的把“木石前盟、还泪之说”的情根宿孽、轮回报应看成是带有“假语村言”性质的“荒唐言”,......不!决不是这样,“无才补天、幻形入世”是作者对我们本性最原始的呼唤,“太虚幻境”“风月宝鉴”的故事情结是对我们悟性的启发和点化,轮回报应的观点则是帮助我们明晓人世间的因果之事,自动的约束自己内心的欲望的膨胀和执著的困扰,我们只有通过对《红楼梦》的学习和领悟、理解曹雪芹对我们的无限悲悯的苦心,回应作者那含义深长的辛酸血泪对我们善良本性的呼唤,才能不辜负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辛劳,才能不让作者的辛酸泪为我们白流!


陶源 2008年10月08日 星期三 (戊子年九月初十日)

lavender 发表于 2008-10-10 13:43:49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http://forum.edoors.com/attachment.php?attachmentid=82778&d=120556282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楼梦诗词正解】:悲悯万分的“自题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