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论歧视(另二篇)
扪心论歧视(另二篇)张三一言
看了曾节明的《纽约州考驾照有感而评》大文,有所感触,遂作一文。
我扪心自问,要做到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他人,所以,我反对歧视,我也适当地容忍歧视。
我出生在华土(着)杂居地,也是华土都受治于外来人之地。
作为华人,包括我有没有歧视他族?
有! “马来鬼”(今天听不到了)、“番鬼” 是华人宣诸于口的歧视。心里认为他们低唐人一等,不在话下。就我所在的北婆罗洲而言,中国人与马来人之间分离性较强。;与土著(“番鬼”鲁逊人)较溶合,之间通婚的也有一些;我曾生活在纯鲁逊人村(Kampong),全无歧视或被歧视的感觉。因为华人有文字有学校…鲁逊人没有,这一差别多少在心理上出现一些歧视,但是双方都能容忍,鲁逊人或华鲁混血子女到华校读书也没有异族不相容的感觉。
但是,到马来人居住地,就有被歧视的感觉。这大概他们也有文字文化学校之类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宗教信仰差别,加上他们自认为是主人,华人是外来人,所以歧视。对这类歧视,我比较难接受。
在香港,亚差阿三的,原本就是歧视称谓,现在多少还有一些歧视。原本“鬼老”叫法也是歧视之词,可是,这个鬼老指的是英国等西人,他们在香港是人上人,样样比华人强。内容实质强于词性,经时间演变,“鬼老”成了褒意词了。电视台曾经有一个娱乐节目,内容是“我是鬼老”,由一西人自表,这时的鬼老变成可敬可亲的物件了。
所以,我觉得,不同族人间发生存在轻微歧视(尤其是内心不外露的)是难免的,也是可以也应该容忍接受。
就我有限与外族人接触所得直觉,好像汉人歧视外人观点很强。不但是歧视外族人,连同族间地区方言不同者也受歧视。广东人口中的“北老”、“lausong──老兄”,非广东人口中的“老广”初始或多或少也是存在歧视成分的。
此外,黑鬼、摸啰差、泼妇、老举嫲…至今还能听到。
所以,我觉得汉人反种族歧视、地区歧视、性别歧视很重要。
回顾我懂事以来到今天,种族、肤色、性别歧视总的趋向是淡化、弱化。
最后想提一下。我觉得共产党的少数民族优待政策,是反向歧视;其为害现已经呈露。
张三一言 20110909 香港
另一篇:谈谈气度
张三一言
谈谈我的气度。虚怀若谷说「佩服张三先生的胸襟气度」。其实我的气度是很有限的。过去,我与共产党辩护士争论时,绝不讲气度;只是现在可能年老了,火气没有那么大了。
火气虽没有以前大,但是还是有。例如对张鹤慈,我可不留情。
另外,以下的不知是不是属于火气问题。
我对一些蚂蝗(水蛭、湖蜞)跟帖很讨厌;不看,更不要说回帖了。
对一些造谣帖,例如,说我申请过两次加入笔会不被批准,因而仇视笔会(很巧,正好是两度被邀入笔会被我婉拒──不是看不起笔会,是我早就决意不参加任何组织);例如,说刘晓老婆画的刘晓波搞笑画是我丑化刘的画…对这类东西,我也只一笑了之,没有反驳、澄清。
对一些好为人师、包教晓们总是摆出一副大学教授教幼儿园儿童脸孔,也很讨严;但是对他说的还是要听,因为这些人还是有料的,只是面目有些可憎而已。总之,别人只要是说出事实,说出道理,而不是无理取闹,我就听。
这就是我很有限的气度。
张三一言 20110909五 香港
另二篇:小谈人生
张三一言
我人生比安定者不安定,比不安定者安定。
我有所要求有所不要求。对独立人格极之执着,对反专制极权无法放弃;对物质生活颇为淡漠。
所谓对物质生活颇为淡漠,是在日有三餐夜有一宿、冬可保暖夏可避炎条件下所言。我所说的保持独立人格是在有这个条件下的保持;在这个条件下其它东西或可不取之,例如不追求稿费。因为这样牺牲并不大,大不了少上几次酒家吃晚饭罢了。我没有胆量说宁饿死也不屈服的豪言壮语。我只能做到有条件的无欲则刚。
我这里是生活闲谈。我六十多岁停止工作以来,生活过得很愉快满足。比如说吃东西,除了不愿吃地瓜、不能吃辛辣、受不了臭豆腐等等之外,觉得样样食物都很可口好吃。比如说,我经常和一位朋友上茶楼饮茶,有时碰上一道欠佳菜肉,这位朋友总是皱起眉头,以否定态度,受罪地吃了这一顿。而我,只是觉得这道餸只是比最好的有些缺陷而已,所以,还是享受了美的一顿,尽管不那么完美。这大概就是常言说的知足常乐。
反正是闲谈,为甚么我不愿吃地瓜?说来心酸。日本时代,家缺米粮,“地瓜代”,吃多了,反胃。小孩的我,盛饭时只挑饭不要蕃。但是,我发现妈妈专捡地瓜吃,我流泪了(写到这里我无法禁得住老泪再流)。之后我只好硬着头皮吃地瓜。再之后,闻到地瓜味我就不舒服。
再谈谈流泪。我本来与多数人一样,非遭遇极悲伤事,不会流泪。但是,8964那一天,我整天看电视台的北京屠城新闻,痛哭了一天。后来我发现,是从那一天起,我只要受到一点轻微的悲伤刺激就会流泪。有人说我这是一种精神病。算了,就让它病到最后那一天好了。
拉杂乱谈,浪费大家时间。多请包涵。
张三一言 20110906二 香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