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旱崩溃 GDP狂仇和深陷“空手道”项目
不找市场,专找市长,靠上市长,定有市场。这是各地城市规划铺天盖地拿土地资源换发展的思路衍生而来的畸形现象。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利益勾结从松散到紧密渐变,企业家与官员的合体也愈发专一,一个领导走到哪个城市,企业家开发的足迹也跟到哪里,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媒体报道昆明新螺蛳湾市场,总投资额约320亿元,意在赶超义乌小商品市场。然而,从竞拍程序、土地拆迁、商户收益、信贷风险到环境影响,这宗数额巨大的投资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拷问。昆明市委书记仇和与该项目执行者云南中豪董事长刘卫高,一官一商因此被推到风口浪尖。
从发展思路的异地拷贝是否科学到土地掠夺、生态破坏、金融“空手道”,拷问与质疑直指仇和,分析新螺蛳湾项目的整个操作过程,这样一个超大项目究竟是发展所需,还是利益使然。仇和作为地方大员,究竟是为民服务还是在为开发商利益服务?
综观新螺蛳湾项目的前前后后,仇和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民众对仇和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制项目是旧饭新炒,不符合昆明实际,以牺牲民众利益为代价换取政绩。
作为昆明市委书记,仇和高调主抓的项目是把全球最大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复制”到昆明,号称“中国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此前,仇和在江苏宿迁执政时就曾以同样的套路博取了好的政绩,坐镇昆明后又如法炮制,加上了更炫目的名义——“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和“中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桥头堡”,
从昆明新螺蛳湾项目可以看出,云南昆明复制江苏宿迁模式,本身存在定位问题,有可能水土不服。宿迁拥有江浙经济圈作为支撑,以工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而昆明是以大湄公河区域经济为主体,以旅游产业作为经济支撑。因此,昆明更应注重区域发展,环境保护和旅游产业开发,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才是昆明正确的发展模式。以破坏滇池环境,牺牲云南脆弱的生态为代价,强制发展工业经济,可以说是昆明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需求不相符。仇和如此强硬地在昆明推行该项目,只缺少其他执政思路,还是为了复制政绩,甚至是看中了大旗之下的肥厚利益?
二、把肥肉留给同一个开发商,帮忙跑银行贷款,变相支持空壳运作,引发利益勾结诟病。
仇和给人留下话柄是“重用”同一个商人。在宿迁执行复制义乌商品市场的老板刘卫高同样成了昆明该项目的执行者,是出于业务上的驾轻就熟,还是利益结盟,值得玩味。一个市长贴身绑上一个企业家,形影不离,总归是会引起猜疑的,难道昆明当地没有开发商投资或者充当执行者吗?
退一步讲,如果320亿元的投资是从刘卫高口袋里实实在在地掏出来投进项目里的,那也算仇和引进外来投资,为昆明经济发展做了贡献。但绑架银行的手腕还是让这个项目成了“空手道”,上面的推论便不言而喻,不花钱的土地,用1000亩批占3000亩的套取模式,行政干预银行信贷,中间产生巨大的利益都被幸运儿刘卫高收入囊中,而商户是否亏损都与刘卫高无关,如果烂尾,哭的也一堆烂账的银行。
而作为市委书记,仇和带领市长亲自为该项目跑银行贷款,表面上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操心,但这种拿政府的土地资源去银行贷款的空壳运作模式,暴露了这种“热心”反而成了开发商绑架银行的帮凶。
三、该项目在昆明一路绿灯,伴随的却是土地拍卖、生态和文化破坏、拆迁征地等各个环节的违法,市委书记主导违法,破坏规划为哪般?
短短3年间,刘卫高的中豪在昆明各处攻城略地,先是成为新螺蛳湾项目最大地主。却在项目拍卖土地中,令人蹊跷不已。新螺蛳湾项目的拍卖土地,经过二次挂牌。从第一次挂牌的7宗国有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到二次挂牌成功拍卖,不仅过程只有持续5分钟,还成为昆明最大的商业地块。所以其程序是否合法屡受质疑。此后,云南中豪又以挂牌起价64.87亿元,囊括昆明今年以来面积最大、总价最高的27块整体竞买的土地,整个交易用时仅不到10分钟。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有官商勾结作梗。很明显,仇和与地方政府主导了这样“高效”的拍卖。
目前,该项目一二期出租商铺空荡,三期正在拆迁,却引来当地民众抵制。由于新螺蛳湾所在的地方属于滇池东岸,曾经有万顷良田、大片的池塘和低洼湿地,被誉为昆明城市呼吸的“肺”。按照1999年昆明市公布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来10年,这个地方应该是被保留为绿色的地区。明代古庙孤立、附近滇池等文化遗存被破坏,拆迁户不满土地补偿等问题,皆由昆明新螺蛳湾项目而来。
新螺蛳湾项目在昆明产生了如此多的负面作用,却被仇和忽略了,只能说明,他眼中和心中有没有老百姓。民意滔滔,这样的市委书记不为民作主,不保护地方利益,只为政绩,只为商人牟利,非辞职不足以平民愤。
仇和非常推崇自己的执政理念,有媒体也将其发展战略称为“仇和模式”。仇和曾公开说:“中国要用5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300多年的路,怎么走?只能是压缩饼干式的发展”。
然而,这种理念似乎是新大跃进思想的典型代表,发展固然重要,但这样的发展是否符合科学观才是关键。
在昆明新螺蛳湾项目中,仇和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暴露无遗,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招牌之下,牺牲民众和当地经济利益,上马空壳项目,最大的受益人是开发企业以及其背后的利益共同体。像仇和这样的官员,在以往的光环之下,不惜破坏脆弱的滇池生态环境,置文物庙宇不顾,强拆、乱拆,损害农民利益,实难逃官商勾结之嫌。人们也会质疑,所谓的“仇和模式”可能是一个变相的官商勾结模式。
媒体报道刺穿了“仇和模式”的软肋,期待这个迷局被揭开之时,也是此类政绩型官员走下政坛之时。
(华媒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