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面崩溃 曹妃甸海水淡化
来源: 北京日报“这水,真甜!”昨天中午,接过一杯曹妃甸海水淡化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一饮而尽,叮嘱北控集团董事长王东:“可尽快实现量产。”王东透露,曹妃甸100万吨/日的海水淡化产能最快在明年陆续投产,海水淡化水可作为北京市生产、生活的备用水源。届时,北京市民有机会尝到这种口感类似白开水、水质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渤海水。
昨天,国家发改委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重点示范项目——曹妃甸北控阿科凌5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竣工投产,这只是曹妃甸大型海水淡化产业基地的起步工程。近期,海水淡化项目日产能可达到100万吨,远期还可达到300万吨。
“不同于从陆地水库取水会高温蒸发、干旱少雨等不利影响,海水淡化生产几乎不受气候影响,因此可以作为大城市战略性持续水源供应渠道。”王东说,目前,全世界共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海水淡化技术,水源的品质、安全已有充分的技术保障。
在曹妃甸5万吨起步工程厂房内,一根根巨大的管线纵横排列,整体处理设备的布置,与市民熟悉的清河小营再生水厂异曲同工。海水首先会被送到厂房中央的3个圆形大气浮池沉淀水中杂质,灯光照射下,池里的海水呈现深蓝色;之后,海水通过膜处理技术的超滤设备,清除水中的藻类、油脂、病菌等有害物质;接下来,反渗透设备可以使海水最高脱去99.8%的盐分,变为淡水。
考虑到饮用水标准中的矿物质含量有利于人体健康,淡化工艺的最后一关被称作“后矿化程序”。每根水管终端都“绑”着一个“吊瓶”,里面的食用液态二氧化碳、碳酸钙等物质被科学添加进淡化水,将酸碱度、硬度调整到最佳状态。
眼看着海水经过一道道处理,最终清澈甘甜,记者忍不住也喝了一杯,感觉“海水淡化,有点甜”,水中没有苦涩味道,口感更接近家里烧的白开水,水质软而绵。
剩余高浓度海水就地利用
简单地说,海水淡化就是将海水中的淡水部分抽出利用,只留下高浓度“盐水”。这部分浓海水如被直接排入海洋,也会对渤海海洋环境及海洋生态平衡造成不良影响。
北控阿科凌技术专家介绍,曹妃甸针对该项目开展浓海水综合利用:一方面,建设了日处理5000吨浓海水的提钾、溴元素中试工程,目前已开工建设;一方面,整合区域资源,与紧邻的化工公司、盐场合作,由其接收全部浓海水,用于盐化工生产和晒盐生产。
淡化水进京水价不会波动
曹妃甸海水淡化进京,确实可以解决北京缺水的燃眉之急。对于市民来说,除了水质,最为关心的莫过于淡化水的成本和价格。对此,技术专家介绍,明年实现100万吨/日的规模化量产后,淡化水的生产成本可以比目前的起步阶段下降20%左右,每吨淡化水处理成本不会超过5元。曹妃甸至北京市区距离230公里左右,每吨水的管网输送成本初步评估为1元,总成本在6元左右。
“为了进一步降低淡化水进京成本,我们也在和石化企业协商,希望能够借助输油管线线路,就近铺设淡化水输送管线。”他说,淡化水还将采用商业运行的模式,直接进入曹妃甸市政管网使用。在北京,淡化水将被直接输送到近郊的自来水厂,用作生产、生活的备用水源。由于政府部门一直对居民用水进行价格补贴,淡化水进京不会造成水价波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