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om 发表于 2008-12-1 10:03:46

袁晓明 :感恩的需要

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又到了,每年的11月的最后一个周四是美国的感恩节,今年就是11月27日。应该说,美国的感恩节有些像中国的春节,这是一个家庭团员的节日,当然,与中国春节不同的是,除了家庭的团圆,感恩节更有感恩作为节日的主题,有宗教意义上的感恩,也有世俗范畴里的感恩。

这些年,中国引进了一些西方的节日,但感恩节却不在其中,这并非是因为中国人不知道感恩,没有感恩的文化,中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但中国文化里的感恩却更注重一种“债务”的偿还,并没有注重到感恩是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需要,感恩让人知道自己活在恩典之中,而人活在恩典之中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基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人生苦短”的说法。没错,人的一生中要经历许多的磨难和痛苦,且最终要离开这个世界,可正因为人生的苦短,人才渴求得到恩典,今世的和永生的恩典,而得到恩典的标志就是人的感恩。

只要人愿意感恩,就有值得感恩的地方,也就是说,再大的苦难也不能完全掩盖人已经得到的恩典和恩情,因此,即便处在一种困苦之中,人也有许多可以感恩的地方,因为人至少可以得到那普世的恩典,比如,阳光、空气等大自然的供应,人降生之时,张口就能呼吸到人所需要的空气,那就是一种普世的恩典,在一生中,不管人处在什么样的处境,大自然都供应人需要的空气,人是否需要为此感恩呢?人是否需要向大自然的创造者感恩呢?应该是的。人还可以从信仰之中去获得恩典,比如,基督信仰的核心就是领受一个永恒的恩典,人还从家庭中得到恩情,人还从友谊中得到恩情,人还可以从许多的方面中得到恩典和恩情,人需要为这些恩典和恩情去感恩,人遭遇到的不公、承受的苦难并不能成为不感恩的借口,人更需要通过感恩去抵御遭受的不公和苦难。

我从前并不懂得感恩的重要,直到有一年,一位美国朋友在感恩节与我们做一段深刻的分享,他在一本笔记本上列有上百个他需要感恩的项目,其中包括上帝的恩典、父母的养育、妻子的恩爱、朋友的友情、等等。美国朋友并建议我们也列出一个单子,把需要感恩的项目大大小小地都列出来。我才发现,我居然有那么多需要感恩的项目,我活在那么多的恩典和恩情之中,可我为什么以前还有那么多的抱怨?

事实上,除了知道感恩,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半杯空”与“半杯满”的态度。美国民间有一个说法,当人得到有半杯水的杯子,人可以说那个杯子是“半杯空”,也可以说那个杯子是“半杯满”,这两种说法都没错,但却却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说“半杯空”者更多地盯着空的一半,就更难满足,就可能有更多的抱怨,而说“半杯满”者却更多地看到自己所得,就更容易满足,也更容易感恩,也感到更加幸福,愿意感恩的人就是那说“半杯满”者,他们注意到需要感恩的方面,不沉溺于那些“半杯空”所带来的抱怨之中。事实上,我生活的充实和幸福并非取决于我有多少的名利,而更在于我活在恩典之中,上帝之恩、家庭之恩、父母之恩、朋友之恩。

举一个实际的例子,在家庭生活之中,夫妻关系一定像是有半杯水的杯子,双方都可以看对方是“半杯满”或“半杯空”,“半杯满”的态度会带来更多的感恩,会让夫妻双方有更多的满足,夫妻关系也就更加和睦。“半杯满”的态度不是说不去改进需要完善的方面,而是要在“半杯满”基础上去不断添加。最近,太太连续几天给我写了一些纸条,每张纸条上都写着她对我的感谢,并同时指出我对家庭的贡献。其实,我知道,在对家庭的贡献上,比如做家务,我有许多的欠缺。显而易见的是,太太对着我这有小半杯水的人,有“小半杯满”的感激。奇妙的似,我并非因为太太的感激就感到骄傲,反而我更知道我的杯子有许多的空位,同时,我也对太太的感激给予回报,那就是对她的感恩。天做之美,夫妻一场,不可能夫妻关系里有的都是抱怨,夫妻之间应该有更多的恩爱,美好夫妻关系的一个特点就是其中有许多双方的感恩。

当然,感恩节给了人思考感恩、表达感恩的机会,可感恩不应该是一年才有一次,感恩应该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平常也需要更多的感恩。

--原载:《袁晓明Blog》,2008-11-2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袁晓明 :感恩的需要